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走在生态复兴的前沿——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生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的工业生产过程中,德国鲁尔工业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修复是鲁尔工业区后工业时代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措施.文章分析了鲁尔工业区工业兴盛的背景和原因,介绍了鲁尔工业区在区域复兴中设立自然保护区的做法,对大气、水体、煤矸山、植物生境系统采取的生态修复措施.从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人手,创造宜人的生活环境,为发展新兴产业和开展旅游创造条件,成为鲁尔工业区实现区域复兴的关键.这对我国老工业基地,特别是传统工业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复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介绍在欧盟和法国的生态网络背景下从自然保护区到生态网络有关自然保护法律的转变。这种转变扩大了自然保护的范围——从物种或栖息地的自然保护到生态系统服务。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在这个转折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指出物种是如何在不同景观之间移动、在这片土地上如何实现这些网络的多功能使用,以及在不同尺度的规划都必须实现连贯而跨区域和国家的网络。不管是地方或者区域,在城市、农村和“自然”风景之间的生态网络都必须是连贯性的。城市,乡村和自然景观之间的生态网络必须保证连续性。  相似文献   

3.
刘颂  刘蕾 《中国园林》2020,36(2):11-16
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生态安全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区域生态空间规划是实现生态安全格局的有效途径。当前区域生态空间规划侧重于在静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础上提出蓝图式规划愿景,忽视了城市扩张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动态干扰和应对风险的适应性弹性策略研究。以动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为目标,分析城市扩张对生态安全格局干扰影响机制,在建立城镇空间发展预测模型和生态空间格局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动态多情景模拟预测-生态空间安全性评价-方案协调弹性响应"的区域生态空间弹性规划途径,为实现城乡空间协调发展、提升生态空间安全性,以及优化区域生态空间规划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国内外生态城市典型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对城市既有区域生态规划背景和意义进行分析,以天津解放南路生态城区为例,针对本区域特点,借鉴各国生态城市规划经验,提出生态规划目标,阐述生态规划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解析本区域生态指标体系构成及特点,探讨生态区域规划的工作方法和绿色生态城区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
吴文恒  董晓峰  张兵 《华中建筑》2005,23(Z1):108-110
生态城市是全球城市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已在广大非民族地区展开,而民族地区生态城镇建设研究稀少,亟待加强.文章阐释了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特征,选择天祝藏族自治县县城作为研究典型,分析其发展背景与基础条件,进而探讨建设天祝生态城市的主要途径结合天祝县城区域背景及区域环境;加大城市合理绿化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土地;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按旅游城镇和生态城镇要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突出民族生态城镇景观特色;建立健全生态型城市法制系统.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版图是城市发展消费的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在地球表层形成的空间格局,心距是城市生态版图的主要度量指标,城市生态版图空间结构变化会影响到城市的生态效率、生态质量、生态安全、生态公平.城市生态版图是城市生态足迹空间分布格局的理论概括,城市生态版图边界是动态的,超越城市行政边界.比较义乌和南充两个城市的生态版图,获得义乌生态效率比南充低、义乌城市生态质量好转而南充恶化、义乌存在生态安全隐患、义乌城市发展模式加剧区域生态公平失衡等结论.基于生态版图理论的城市发展策略包括土地、空间、人口、生态补偿等4个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陈跃鸿 《福建建筑》2015,(2):14-17,42
生态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实现生态文明的主要载体。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生态城市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在对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城市的内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漳州市"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8.
上海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的生态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作为特大城市,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空间紧缺,环境容量有限,如何将生态安全理念与土地使用规划相结合,探索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的规划思路,是上海贯彻城乡统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以上海为例,从生态视角对土地作为一种生态资源进行分析,审视以往土地使用规划的传统观念,确立城乡统筹背景下紧凑发展的规划模式;提出上海城乡一体化要从注重对城镇规模的关注转向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引导城市在空间选择上将有限的土地资源集中到城市化的重点区域和城市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态廊道是新时期我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丰富城市生态产品供应的重要抓手。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生态廊道面临强大的城市蔓延压力,需要寻找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平衡以及生态价值的实现路径。尤其是对于城市近郊与环中心城地区的生态廊道,由于其相对远离城市密集建设地区,自然资源往往较为丰富,成为市民游憩的重要空间,在城市健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同时也具有更为复杂的空间发展诉求。文章以广州生态廊道规划与实施历程为基础,以“三生”空间融合发展为目标,从生态强基、服务提质、产业创值3个维度探索生态廊道生态价值实现的规划策略,并将这三大策略应用在广州环中心城地区的生态廊道—“翠环”的规划实践中,同时提出生态廊道生态价值实现的多元化政策路径,以期为其他城市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与智慧城市是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面,本文分析经济、文化、生态全球化的大背景,以实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为目标,从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着手,提出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探讨基于生态文明思想的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1.
于立 《新建筑》2012,(4):25-26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中国不少城市将生态城的发展作为城镇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对中国生态城镇的调研以及对生态城镇的理解,提出生态城镇应当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生态城镇的基本任务是实现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以此为基础,论述了中国生态城的发展现状和七个主要的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资源型城市普遍面临着未来城市发展方向的忧虑。本文从资源型城市面临的资源枯竭、环境堪忧、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等因素谈起,分析了这类城市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必然性以及低碳生态城市所具有的优势。并以山东枣庄中心城区为例,分析其城市发展面对的具体困难,针对性的提出了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Chinese cities need the appropriate administration system and governance model to support the implementation of low carbon eco-city projects, and to effectively scale up this urban development model across the nation. Currently, local planning authorities are pilo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low carbon eco-city projects through the statutory Regulatory Plans system(the local district zoning plans system). However, the focus has been put primarily on the use of the relevant technologies and the control through design approval. There is a lack on research and study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ffective planning administration and governance environment for the subsequent promulgation of this development model. This situation is affecting the speed in the scaling up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low carbon ecological projects in Chinese citi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while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and design issues are important factors, attention shall be put to setting up innovative planning administration and governance models for the statutory Regulatory Plan to facilit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ow carbon eco-city projects. This paper puts forth an analysis framework on the administration and governance system which includes 4 governance components:(1) Administration platform and local capacity;(2) Planning conditions and approval process;(3) External public policy context;(4) Developers involvement and participation. A case study was undertaken based on Taihu New City eco-city project located at Wuxi, China. Based on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e study examine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local planning offi cials and development companies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stage of the low carbon eco-city project.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th initial recommendations that could lead to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important area.  相似文献   

14.
于立 《国际城市规划》2012,27(3):93-101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中国不少城市将生态域的发展作为城镇发展的战略目标.生态城的规划和建设成为中国当前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然而,在中国生态城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在对中国生态城镇调研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论述了中国生态城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7个主要的共性问题.作者认为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中国生态城镇在探索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难免的,尽管存在困惑,但仍然在成长.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中国城市化危机的背景下提出生态城市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对东滩在全球化视野以及地域维度下应用生态城市理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审慎乐观地认为通过东滩实践,可以渐进式地实现可持续的、多元价值的社会经济秩序,最终达到生态城市的理想。  相似文献   

16.
While the original eco-city concept as developed by authors such as Richard Register is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bio-region and has been fleshed out by others to include Western interpretations of good governance such as having a collaborative platform, constructive dialogue, a systems approach, and integrated policy-making, its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in China has taken a very different turn. Understanding this gap, the reason for its emergence, and its implications is the core of this article. It first reviews the demanding requirements for eco-city development as formulated in the literature. Then the political and administrative realities in China are discussed to illustrate how Chinese policy-makers incorporate the idea in their policy-making practice. Next, lessons learned from an eco-city project in Shenzhen are presented to compare the theoretical insights with realities on the ground the authors have observed.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an intercultural dialogue on international eco-city frameworks and standards is necessary, and that new, greener standards should be anchored to the institutional system in China for th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political leaders responsible for the future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的规划建设目标已经由追求建设速度转向建设品质,健康城市为目标导向的城市规划应运而生。健康城市包含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多个层面,而道路交通网络作为城市的骨架,是实现健康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中新生态城是以建设生态环境健康为发展目标的城市新区,选取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居民出行方式的调研,对生态城的绿色交通规划进行分析,寻求规划的优点和不足,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对现存的问题提出改善策略,以期为实现健康城市发展目标的城市提供更加完善的绿色交通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8.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例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介绍了各具特色的4个国外生态城市实例,即巴西的库里蒂巴、丹麦的哥本哈根、新西兰的Waitakere和澳大利亚的怀阿拉。尽管与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相比,这些城市的实践还有很大差距,但是这些实践将对中国的生态城市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生态城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前生态城区规划已成为继生态城市、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小区规划之后的又一个热潮,生态城区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在生态城区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生态城区与生态城市在构建指标体系时也有所区别,参考国内外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特点,构建生态城区独具特色的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评价指标相应的标准值和权重。提出了对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来衡量城区发展的生态化水平,以指标体系来衡量生态城区建设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透水混凝土是一种能减轻环境负担、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能为人类构造舒适生活环境的功能材料.既具有透气性、保水性、通气性,容重小并保留混凝土强度高的特点,同时又能满足路用及铺地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的地面铺装。目前,国内透水性混凝土已经在各个城市广泛应用,其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小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资源、截留渗透雨水有效遏制城市内涝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阐述了透水混凝土的应用在建设现代生态城市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