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未来社区是夯实共同富裕城乡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撑,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空间。生态化是未来社区建设的重要特色,也是推动城市生态化发展进程的重要抓手。本文从未来社区生态化建设角度分析未来社区生态化建设技术路径、技术体系和应用要点,并结合浙江省未来社区实践经验,提出未来社区生态化建设全过程工程监管和评价要点。  相似文献   

2.
王子鹏  李颖玥  叶璐 《城市住宅》2022,29(1):130-132,135
随着城市化及工业化的影响,具有在地性特质的未来社区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构建未来社区过程中,应始终践行以人为核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根本目的,围绕社区全生活链服务需求,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打造新型城市功能单元.以浙江省衢州高铁新城鹿鸣社区实施方案为例,分析未来社区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结合项目地...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剖析当前西北农村社区建设风貌城市化、特色消弭、生态与人文环境等问题,提出西部农村社区人文生态化营建策略。从村落文化景观、公共空间和街巷邻里三方面建设文化空间;从景观生态格局、可再生资源利用和生态民居探讨社区生态化策略。只有从技术上追求生态化,文化上传承地域文化,农村社区的建设才会有长足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玄峰  刘彦 《华中建筑》2005,23(5):118-120
聚居社区做了系统分析,通过比较生态化社区与一般性社区的异同,初步总结出生态化社区的基本特征与形式。基于此,该文最终就建设设计生态化社区的要点做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5.
住区景观设计中的生态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住区建设作为人类生存、生活的基本需要,其合理的户外景观设计也成为发展21世纪人居环境的主流文化,倍受关注。在生态文化正以巨大的步履迈进现代城市的各个文化、科学领域的今天,随着当今城市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化的住区景观设计更加深入人心。本文通过对当前住区户外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部分误区进行分析,就生态化社区景观的定位以及如何在住区景观中体现生态化进行针对性的阐述,同时认为当今社区的生态景观设计应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居民的心理、行为因素的双重考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加拿大绿色基础设施导则》的解读,总结出工程生态化的绿色基础设施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在建筑、社区尺度上的具体应用。介绍了我国以工程性基础设施为主导的城市灰色基础设施的基本内容,并对灰色基础设施的生态化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胡杰 《中外建筑》2012,(5):97-98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引起全球广泛的关注,各国经济发展开始迈向生态化发展的道路已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可,低碳作为一种理念已经开始渗透到各个方面。本文通过对低碳及社区建设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梳理,分析建设低碳社区的必要性,提出低碳社区的相关规划策略途径。  相似文献   

8.
张志豪  马锡栋  郭青海 《园林》2021,(11):100-108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老旧小区的升级更新诉求逐渐成为城市发展必须直面的问题之一。浙江省"十四五"时期将全面推行未来社区建设,聚焦人本化、生态化和数字化的"三化"融合。而如何在社区空间形态和建筑场景营造中实现"三化"融合,关乎未来社区建设的成败。在此背景下,选取杭州市西湖区五联西苑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格局—过程—设计"模式分析了该小区的既有景观特征以及现存问题。同时从建筑学角度,在"斑块""廊道"和"基质"三个层面开展面向未来社区建设的景观更新设计方法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能够为为城市老旧小区空间调整和生态化改造提供新的规划设计分析方法、设计依据与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9.
以传统经典的"邻里"概念作为社区设计的核心元素,合作居住的必要性、内在合理件及建设开发规律即为引导居民充分参与到社区的共建过程中。本文选取英国首个新建合作居住社区斯普林希尔,从社区社会环境智慧化、物质空间环境人性化和自然环境生态化分析社区如何引导居民共同参与到社区共建中,为我国开展智慧社区的建设提供相应的设计思路与启发。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的发展及人们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城市社区的建设由追求居民的居住面积和景观环境的新奇逐渐向促进社区和谐、满足可持续发展、追求居住区与城市协同发展的方向改变,开放社区的建设也提上日程。分析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将生态空间单元思想引入到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从社区要素、功能空间类型以及社区格局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我国开放社区可持续、生态化及地域化的发展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媛  赵磊 《山西建筑》2014,(31):39-41
对传统模式下城市社区存在的环境、交通、配套及功能结构、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新型生态社区环境建设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指出生态社区必须朝着更加宜居、便利、自然、生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刍议国内外生态社区研究进展及其特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态社区的发展历程、研究状况、特征以及意义进行了详尽解读.生态社区是在城市化给人们带来生态负面影响的背景下提出的,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注重自然生态到自然与人文生态二者并重的历程;与之相应的是,人们对生态社区的研究也经历了一个从建筑、规划层面到多学科层面的发展过程;生态社区具有布局合理、环境保护、绿化体系以及功能混合等多种特征;生态社区对于建设生态城市以及打造低碳经济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美国社区绿道为提升民众公共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据美国社会发展时间脉络与健康诉求,梳理了社区绿道5个发展阶段:发挥自然疗愈、激发社区活力、保障交通安全、促进体力活动、实现生态服务,归纳了不同阶段的社区绿道发展特征,总结了社区绿道发展规律。研究表明,美国社区绿道选线由依托自然资源到塑造人工自然,空间形态由单一线性到网络化覆盖,健康诉求由单一个体健康到个体、社会及生态复合健康,建设模式由政府主导到公众参与。研究旨在促进“健康中国”背景下的社区绿道建设。  相似文献   

14.
探讨生态社区的内涵及规划设计理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婷 《山西建筑》2010,36(2):70-71
针对社区建设的重要性,阐述了生态社区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了建设生态社区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社区提出了建议,以促进生态社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叶炯  张鸣  朱达莎 《华中建筑》2009,27(6):47-51
该文从建设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阐述了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对自然环境的关心;对使用者的关心: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具有足够的弹性以包容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采用环保技术和材料等。该文还介绍了生态建筑的气候设计法和生物设计法,探讨了生态建筑结构选择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人工系统,城市经过快速掠夺式的发展已经造成绿地生态空间锐减,水体资源缺乏且污染严重,热岛效应突出和城市棕地面积大且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以资源枯竭型城市内大量存在的棕地为研究对象,认为城市棕地的修复需要生态智慧的引导,在建立生态智慧引导的城市棕地修复逻辑和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太原市棕地生态修复实践,建立从棕地安全性修复、棕地功能修复和棕地景观修复的综合修复框架,提出分期分类多元化再生,分类利用城市功能活化,去棕还绿抗污染植物配置棕地修复的生态智慧策略。  相似文献   

17.
樊子玉  杨永军  王永强  汪谋  魏磊 《矿产勘查》2020,11(8):1775-1779
边坡修复工程是边坡治理工程的一个分支。该文介绍了生态袋护坡技术和它的应用范围;阐述了生态袋的性能;解释了生态袋护坡技术的设计理论;设计了技术优化方案,为我国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参考。目的是通过生态袋护坡,使边坡达到一定强度和稳定性,并在短时间内实现人工植物群落向自然植物群落转变,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同类工程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段翔  龚静 《山西建筑》2006,32(8):26-27
从社区安全、居民交往、开放住区的创造、社区活力多方面分析了社区商业与社区生活的互动融合现象,阐明了社区商业发展具有的重大意义,不仅推动社区生态、人居文化价值的实现,也创建了自然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9.
《Urban Water Journal》2013,10(7):597-605
Urban rivers have been considered, for different cities, as sources of problems and solutions. The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valuate local communities’ perception of sociopolitical actions and the natural attributes of the Belém River, located in the city of Curitiba. This study is justified by the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of evaluating urban rivers based on perceptions of the communit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iver has been progressively deteriorating to the point where, paradoxically in relation to the constructed view of the sustainable and ecological city, the community considers it useless for domestic purposes, representing a source of discomfort and health hazards. However, the same community still values the river as a public good and demands solutions with society and government shared efforts. Data collection was conducted in 2012 through a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The margin of error for 586 respondents was 5% at the 95% confidence 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