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光电对抗半物理仿真系统航迹生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能体现飞行器姿态变化及实际运动特性的航迹模型,提出了在光电对抗半物理仿真系统中利用变参数控制生成目标航迹的方法。该方法依据飞行轨迹控制原理,把飞机飞行动力学模型作为被控对象,在分析轨迹控制参数特点的基础上,构造了以控制误差为自变量的比例参数和微分参数函数模型。通过这些函数,变参数模型能够根据瞬时误差实时改变参数大小,从而适应飞行器轨迹运动过程中的非线性特点,减小生成航迹的误差。最后,利用某型飞机数据进行了数学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产生的航迹与给定航迹最大距离相对误差为3.9%,稳定后相对误差为0.1%;航向最大相对误差为1.8%,稳定后相对误差为0.056%。另外,该方法具有通用性,可以满足仿真系统中对目标航迹模拟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船舶航迹自动舵的神经网络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种船舶航迹保持的在线神经网络控制器。该控制器能用舵角控制航迹偏差,它去除了对船舶运动模型的辨识过程,它也不需“教师”或离线训练。为克服船舶过冲引起的航迹偏差等缺点,还设置了适当的训练目标。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具有很好的控制精度、动态特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船舶操纵实时专家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实时专家控制器设计一种新型的水面船舶航迹控制-自动操纵系统。该设计方案在保证控制系统稳定的前提下,由神经网络预报船舶的未来运动趋势,根据控制舵角与航迹偏差以及偏航和偏航角速度之间的关系,在航迹保持阶段,能够直接得到实现高精度航迹保持所需要的控制舵角,操舵次数少。仿真结果表明了新方法的有效性,另外,算法简单,易于在线实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船舶智能航迹仪的系统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并介绍STD总线在该仪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无人机航迹规划问题是无人机实现自主飞行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海洋生物启发式的算法,并将其应用于无人机航迹规划中。首先对飞行过程中的约束条件与威胁环境进行分析与建模,使用合适的规划空间方法,将种群初始化,根据位置更新策略不断进行种群迭代,使种群逐渐向最优解进化。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可有效提高全局搜索能力,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算法具有快速收敛和可靠性的特点,为无人机航迹规划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针对多线切割机张力控制系统存在库仑摩擦和摆角耦合等较强非线性特征,以及收放卷轮直径变化引起的参数不确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反演的非线性补偿控制方法。该方法结合实验辨识和自适应参数控制器设计方法分别对多线切割机的多轴电机同步运动控制系统和不确定系统参数进行简化分析和在线估计,使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保证了系统全局渐近稳定性以及系统状态的有界性。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自适应控制器可以实现多轴同步运动,并将张力摆角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获得更高的张力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7.
航迹控制可分为直接法与间接法两种。该文提出了一种船舶航迹间接多模态控制方法。船舶航向、航迹偏差、转向分别采用P-Fuzzy-PID、BB-P-PID、P-PI-PD-PID多模态控制方法。船舶操纵的仿真结果表明此法航迹运行可靠,航迹控制性能良好,能自动捕捉转向点,并精确保持航迹,在航线转向点处能自动进行转向,且转向快速平稳。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两框架光电稳定平台的运动形式及结合部特点,提出了不同结合部的仿真处理方法。分析了有限元建模的主要误差原因,并给出了基于神经元网络的误差校正算法。通过设计实验组件,对支撑轴承在不同预紧条件下进行扫频实验,验证了该误差校正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无人机电力线巡检中,为了能快速发现并定位绝缘子产生电晕放电现象的位置,对无人机航迹中的电力线电晕探测与定位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电晕放电功率检测模型,并得到放电源辐射出紫外光功率的公式。设计了具有高灵敏度的电晕探测设备,提出在无人机航迹中发现绝缘子缺陷的定位方法,通过两次不同角度对电力线铁塔探测,比较两次探测结果分析出缺陷绝缘子的位置。最后根据定位方法设计了对电火花和紫外LED探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探测设备能准确探测出电火花产生的紫外光功率,受到紫外光在空气中损耗的影响,测量值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且在不同距离情况下相对误差在11.5%之内。在紫外LED探测实验中,探测角度选择0°和15°时测量值较为准确。该方法在微弱电晕放电探测中准确有效,能够满足无人机在航迹中对电力线缺陷绝缘子的定位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一种船舶航迹保持的在线神经网络控制器.该控制器能解决精确的船舶动态模型难以建立问题,它能用舵角同时控制航迹偏差和航向偏差,它通过对控制精度的直接计算来自动在线训练学习,它不需离线训练学习过程.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器训练方法的有效性和控制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Browne  J. 《Manufacturing Engineer》1995,74(6):279-283
Focussing on shop floor control for discrete parts cellular manufacturing systems, the author proposes a functional architecture for managing the flow of work through the system in quasi real time. The shop floor control (SFC) system must be flexible, portable and also must support interoperability  相似文献   

12.
《Manufacturing Engineer》1995,74(6):284-286
In a moder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the shop floor must b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whole organisation. The author explains how the entire production process, from material supplier to customer, must be optimised  相似文献   

13.
《Manufacturing Engineer》1995,74(6):287-289
Adaptability in shop floor control is vital as production processes constantly change and improve. The author outlines the requirements for modelling manufacturing systems using an object-event-action methodology  相似文献   

14.
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加热炉的使用非常广泛。其过程控制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决定了生产物料能否满足要求,而且可能造成人身或者财产上的损失。本设计方案针对某一加热炉,设计.出安全、经济且满足温度要求的物料加热系统,以将满足要求的物料输送到下一生产单元。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采用一个单片机同时实现数控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功能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单片机的能力,简化了硬件结构。实践证明该方法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6.
明确阐述了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关系,指出应用控制理论设计控制系统是整个控制工程的锦上添花部分.文章分析了控制理论应用方面的现况和问题,并且谈了笔者的看法和建议.希望工程人员在控制工程中应用控制理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在制造过程中应用鲁棒参数控制时,其过程均值和方差都会经常改变,且无法直接使用现有的控制图技术进行统计过程控制,提出了基于应用鲁棒参数控制的可变控制线控制图的设计方法.它不同于传统的适应性控制图设计方法,是该研究通过对过程均值和方差变化的有效估计,给出了可变控制线的调节律算法,为控制图自动跟踪过程变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GK-02微机过程控制系统,MSComm控件的主要属性,主要事件,详细论述如何利用MSComn控件在过程控制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数据.  相似文献   

19.
比值控制在DCS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采用集散控制系统在富氧造气炉上实现比值调节的方法,该调节方法保证了富氧空气氧含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described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gas-assisted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incorporating a traditional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This combined system is called a gas-assisted injection molding control system (GAIMCS).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GAIMCS with nonlinear dynamics is difficult to establish accurately. Therefore, model-free intelligent control strategies were developed to control this system and evaluate its control performances. This work presents two intelligent control strategies: (1) traditional fuzzy controller (TFC), and (2) grey prediction fuzzy controller (GPFC). The GAIMCS was controlled by the GPFC, which was compared to a TFC to evaluate the system control performance. The GPFC achieves better control performances in accelerating rise time, and it reduces the system steady-state error better than the TFC for high-pressure gas control in GAIMCS, based on the verified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