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正>引汉济渭工程从汉江上游调水到渭河流域关中地区,在解决关中严重缺水及因缺水引发环境问题的同时,还将通过跨区域水权置换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调济黄河干流用水指标,对构建和优化陕西全省水资源配置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作用。围绕引汉济渭进行的水量置换、水资源调度与优化配置将涵盖陕南、关中、陕北三大区域,引汉济渭及其配套的输配水工程,  相似文献   

2.
渭河水资源问题,主要是缺水,调水是破解水短缺瓶颈的重要途径。引汉济}胃工程是目前陕西省正在筹划中的一项规模宏大的调水工程,其实也是一项规模宏大的水资源配置工程。这项工程的建设,不仅对渭河的治理,包括提高渭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污水携带能力、冲砂减淤能力,以至实现建设绿色渭河的目标,重现渭河昔日的风采,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还将大幅度提高陕西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建设西部强省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是解决关中地区严重缺水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在充分考虑受水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因素以及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基础上,基于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大系统分解协调模型,以供水区综合效益最大、缺水量最小为全局最优解,得到了2020年和2030年调水工程所调水量的优化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4.
引汉济渭工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水资源配置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多,工程难度极大。如此超常规的工程建设必然带来一系列的科学技术问题。分析工程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开展这些问题的研究工作,将对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王宁 《陕西水利》2016,(3):104-105
本文以引汉济渭调水工程高程控制网复测为例,叙述了复测网形优化及观测过程,外业观测高差的检验与平差精度指标,复测与首期高程成果比较分析,评价复测成果的质量,验证复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是解决关中地区严重缺水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受水区输配水工程在充分考虑规划受水点布局、输配水路线布置和不同水平年分期调水量等因素以及对引汉济渭工程总体进度的调度运行方式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受水区输配水工程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按2025年和2030不同水平年规模的分期实施方案。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引汉济渭调水工程特点,综合叙述了复测基础高程控制网需关注的:优化水准路线网形、复测与首次建网测量成果分析与利用、隧洞超长段施工贯通高程精度影响等3个技术问题,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分析探讨,为复测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田伟 《陕西水利》2016,(4):19-20
本文从陕西省关中地区缺水状况及其产生的影响,以及社会、生态和经济三个方面,对引汉济渭工程效益进行了分析,认为通过替代超采地下水、逐步退还挤占农业和生态用水,改善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保障陕西省关中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引汉济渭工程是解决陕西关中地区缺水问题的战略性骨干调水工程。引汉济渭的水源区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部分重合,为优先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供水水源,留给引汉济渭的可调水过程极不均匀,供水和用水需求过程匹配性差。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配水系统的调蓄能力成为工程供水效益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本文从调蓄节点选址及工程设计参数、配水管网的流量设计参数、调蓄方案及其运行管理机制和地下水参与调蓄的边界条件及运用原则四个方面探讨了引汉济渭配水工程调蓄研究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周炜 《陕西水利》2011,(3):20-22
1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1陕西省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陕西省是我国北方地区资源性缺水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据分析计算,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38.94亿m3(其中陕北为44.56亿m^3,关中为86.45亿m^3,陕南为307.93亿m^3),人均占有1175m^3(2006年水平)不足全国的1/2,为世界人均的1/9,属世界水危机区。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各河道不同演变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和已有的水文数据,选择最优方法,计算过河建筑物的设计洪水位、行洪能力和冲刷深度等。分析过河建筑物对穿越河段河势、行洪、防汛抢险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拟建、在建和已成工程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治补救措施和建议,为其他相似建筑防洪评价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引汉济渭是国家水资源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工程横贯秦岭,跨越南北地理分界线,挑战了现有工程设计规范和施工难度极限,是体现中华民族坚韧顽强民族性格的又一重要标志。引汉济渭面临与南水北调中线竞争用水以及运行调度等关键技术问题,可通过区域内外多水源优化配置、闸泵库群联合调度等手段得到科学的解决。"——见《引汉济渭工程在国家水资源战略布局中的作用》荨"古往今来,善治秦者先治水,在历史长河中创造过不少杰作。今天,在新的形势下实施的引汉济渭  相似文献   

13.
引汉济渭工程是统筹陕西省三大区域,联通汉江、渭河南北两大水系,构建关中地区大水网的关键性调水工程。在项目前期论证规划中,拟定黄金峡线路方案、串支方案、旬阳线路方案、双线越岭方案等4种线路比选方案,推荐黄金峡线路为调水规划线路;对全抽水、全自流和混合等3种不同输水方式进行比选,推荐黄金峡线路的混合输水方式为工程总体布局规划方案。基于规划方案,对调水工程总体布局作进一步的优化,组合成3种可供比选的总体布局方案。总体布局方案统筹考虑了国家、省地、流域的经济社会宏观发展规划,引入系统分析和优化方法新理念,从社会、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进行方案比选,推荐低线一洞穿越调水进黄池沟方案为工程总体布局实施方案。该方案调水工程由黄金峡水利枢纽、三河口水利枢纽和秦岭输水隧洞三大部分组成。详细介绍了各部分工程规模、布置及调度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4.
<正>巍巍秦岭,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渭河、汉江的分水岭。有人说,秦岭北麓的渭河承载着中国的历史,而秦岭南麓的汉江则牵系着中国的未来。面对跨越千年时空至今仍在惠泽人类的秦岭山河,引汉济渭——这一史无前例的穿越行动,正将汉水入渭福祉三秦的梦想渐次化为现实。她是一项不简单的水利工程。引汉济渭不仅要首次从底部穿越世界十大山脉之一的秦岭,攻克世界第一的深埋超长隧洞施工等诸多技术难题,还要同步解决好工程生态环保及移民问题,未  相似文献   

15.
<正>引汉济渭工程从陕南汉江调水至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是陕西省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解决关中、陕北水资源短缺,促进陕南、关中、陕北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水利工程。工程穿越秦岭屏障,分为调水、输水两大部分。调水工程主要由汉江干流上的黄金峡水利枢纽、汉江支流子午河上的三河口水利枢纽和98.3km的秦岭输水隧洞组成。调水规模15亿m3,计划工期78个月,概算投资191.25亿元。输水工程由南干线、过渭干线和北干线组成,主要向  相似文献   

16.
<正>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为陕西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公司于2013年7月31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8亿元。主要职能为:负责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及运营管理,依法享有授权范围内国有资产收益权,重大事项决策权和资产处理权;负责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和输配水骨干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负责移民安置、环境保护等工作;研究提出和落实工程建设项目投融资方案,组织编制并实施工程建设投资计划;承担省委省政府委托的其他工作。  相似文献   

17.
跨流域调水工程因调水量大、涉及范围广,其水资源论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以引汉济渭工程为例,探索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论证的方法。根据引汉济渭调水工程的特点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结合该项目的取退水方案,合理确定了水资源论证等级,分析了取水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引汉济渭工程取水水源论证结论。结论表明,引汉济渭工程近期水平年从汉江多年平均调水10亿m3基本可行。该结论为引汉济渭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采用,为项目获得取水许可提供了依据,对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水资源论证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引汉济渭公司以“精细化管理,全过程控制,建设一流水利企业”为建设目标,在工程建设中,大胆探索工程管理模式,建立了科学、精细、高效的管理体系,总结了合同、安全、质量、进度、环水保、信息化管理过程及成效,监督设计、监理和第三方单位控制效果,加强组织协调,并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本文对引汉济渭工程建设管理经验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古有郑国渠,今有引汉济渭!在热火朝天的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工地采访时,笔者不时听到这样的话。尽管工程还在建设中,但毋庸讳言,引汉济渭——这项陕西历史上最为宏大的水利工程,构建关中水网的一招大棋,必将会以巅峰之作的身份载入三秦乃至共和国的水利史册。如果2200多年前的水工大师郑国在天之灵有知,当会发出伟哉!壮哉!之类的感叹。盛世风流,水主沉浮关中是一块物产丰饶的土地,是天府之国和天下陆海  相似文献   

20.
合理的受水区范围选择对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十分重要。陕西省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初步设计批复后,二期工程(输配水工程)就成为项目建设的关键,分析关中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受水对象、水资源短缺程度及已有工程建设情况,遵循经济技术合理性原则、近远期结合、统一优化配置原则,提出调整原初设阶段批复受水区范围,对新的受水区范围进行分析,认为调整后受水区范围是合理的,能最大程度发挥引汉济渭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