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满足企业产品研制业务能力和效率提升的需求,根据产品研制业务流程的特点,基于BPM 软件,提出 一种产品研制流程执行监控系统的功能设计和技术实现方案,并对主要功能模块进行描述。对信息化管理系统之间 的集成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系统集成方案,实现了业务入口统一、项目信息源头唯一、数据统一管理、基于流程 的基础数据推送等。最后对流程执行监控系统在产品研制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介绍。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案提高 了产品研制效率和研制质量,降低了产品研制风险。  相似文献   

2.
空间站任务应急发射流程特点突出,约束条件严格,要求极高,通过分析流程的串行、并行、重叠、耦合关系,梳理出主任务、一级任务、二级任务,针对流程计划要求,采取对原流程的再造,重新建立新的流程体系,将具体流程设计、岗位设置、任务衔接、质量管理的一体化设计,通过“一本通”式的岗位作业书和流程工作项目表推动流程的有序开展。实现了应急发射任务的精细化管理,解决了要求天数内实现发射的关键要求,切实提高了发射场工作效率,确保了工作质量,做到对工作流程、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配置,确保应急发射任务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3.
某新型固体运载火箭取得“一箭四星”任务的圆满成功,展示了固体火箭“快速、可靠、便捷、灵活”的技术优势,检验了快速发射流程。对固体运载火箭发射流程管理、计划管理模式进行系统总结,对流程管理和计划管理中的创新模式、管理举措进行提炼,为后续型号及其他型号的发射流程和计划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提高发射效率、缩短测试时间、优化测试流程是航天发射任务长期的要求.采用系统工程理论,在对测试发射工艺流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新的测试发射工艺流程;应用系统网络技术建立了流程的网络图;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测试发射流程评估分析模型,对流程方案进行了评估分析,初步验证了实施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王伟 《兵工自动化》2021,40(9):6-10
为提升火控系统正向研制能力,设计其信息系统主要框架.以火控系统正向研制系统的总体架构为依据,以火控系统正向研制信息系统主要框架为设计蓝本,在企业现有的PDM、SDM、TDM、ERP、MES等信息系统基础上进行集成和开发,以实现研制流程管理、工程师协同研发平台、数据管理中心、知识管理中心和信息系统的集成与扩展等功能,从而提高火控系统研制效率、减少研制成本.  相似文献   

6.
针对运载火箭在测试发射任务中由于发射任务变更或发生故障所导致的运载火箭状态变更和逆向活动处理的问题,结合运载火箭测试发射工艺流程,提出了逆流程的概念和内涵,描述了基本逆流程的信息流向;说明了运载火箭测试发射工艺流程逆流程设计所遵循的一般原则;重点研究了运载火箭测试发射逆流程设计所使用的模块化设计方法、流程优先矩阵法、主关键路径等逆流程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CZ-2F火箭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运载火箭,且是唯一在发射场"发射一发备份一发"的火箭.首先介绍了CZ-2F单发火箭的优化流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空间站后续任务两发CZ-2F火箭在发射场的"串行"和"并行"测试发射流程,并对"串行"和"并行"两种测试发射流程进行了比较.综合"串行"和"并行"测试发射流程的优缺点,提出了...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确保火箭发射可靠性的基础上尽可能缩短发射准备时间,提升火箭的快速反应能力,基于事件驱动提出异步并行自动流程设计方法,针对运载火箭系统发射流程异步工作耗时长、可靠性低的工程问题,以主线任务进程耗时最短为目标,给出了完整的设计方法。将单项任务进行独立子流程切分,以关键事件为驱动,通过时间差分的校验重传机制,降低由于通信环节产生的丢帧、乱序、误码等干扰造成的系统间匹配性风险,提升并行时间序列稳定触发的可靠性,推进各分系统任务按照主线任务进程时间链多线异步并行工作,协调有序地完成流程任务,实现火箭快速可靠发射。  相似文献   

9.
某大型运载火箭是中国未来大型航天工程建设任务的主力运载器,其测试发射流程优化是提升发射场年综合发射能力的关键.通过对前期任务开展过程中流程执行情况的分析,识别现阶段流程基本情况及主要制约因素.采用关键路径法+ECRS(Eliminate Combine Rearrange&Simplify)方法,对工艺流程各子阶段进行分析,识别流程优化的关键测试项目,通过取消、合并、重排、简化等手段,破除制约因素限制,不断迭代以逐步缩短测试发射周期.从技术攻关难度和建设投入规模角度,区分近、中、远期落实优化措施,最终实现大幅缩短测试发射周期、提升年发射能力的目标,为更好地完成后续大规模航天工程任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H-IIA系列运载火箭是日本在近年来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它以H-II火箭为基础,吸取其研制和使用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通过继承、改进和重新设计来完成总体和各分系统设计,实现降低发射成本、提高运载能力、增强多用性和可靠性的目标。该系列运载火箭采用共用的第1级、第2级、固体火箭助推器和小型固体火箭助推器形成能适应多种任务要求的不同构型。对H-IIA火箭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包括该系列火箭的总体、各结构模块和分系统。  相似文献   

11.
运载火箭发射场工作特点突出、约束条件严格、要求极高,针对出现的"靶场流程长、工艺规范不全面、过程管控量化不够、岗位职责不清晰、时间约束不强"等问题,采取建立一套有效的流程优化方法、设计、实施方案,形成了由发射场一级流程、二级流程、基本工作单元、岗位作业书组成的,采用信息化智能平台为管理手段的任务流程管理体系,实现发射场...  相似文献   

12.
复杂装备研制模式转变是历史潮流发展的必然趋势,运载火箭作为复杂装备代表之一,可借助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 Based System Engineering,MBSE)思想和信息化手段,提高火箭总体设计效率,增强总体优化能力。对运载火箭研制模式发展需求和MBSE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模型的运载火箭总体设计框架;针对当前各系统研制过程中的难点和不足,给出了基于模型的解决方案,并对方案的落地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采取有限故障模式下的冗余设计和逃逸措施来应对飞行中的故障,尚不具备故障发生后对飞行任务的挽救能力,为进一步提升飞行成功率,总结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应对故障设计的发展历程,从总体设计角度全面规划火箭飞行智能化的发展路线,提出智能飞行方案特点、设计准则、总体布局.提出了参数采集、故障诊断、控制容错、任务重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终端的接收机的安全性能,设计一种抗干扰多模接收机人机交互平台系统。该系统采用C#程序设计语言进行开发,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进行了系统需求分析,提出了软件平台设计的总体方案,将软件平台进行模块化构建,并从可视化模块、通信交互模块、接口选择模块、数据管理模块和命令管理模块5个方面着手设计。通过与硬件平台的连接测试证明:该平台性能优越,满足了功能目标中提出的多样化、综合性、直观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型发射装备维修保障系统需求,构建以保障车为核心的发射装备伴随保障系统.通过信息集成、全资可视化、嵌入式传感等技术,实现武器装备基于准实时装备状态信息的综合诊断、健康管理及辅助决策,系统与业务信息网的接入,实现保障信息横向共享和交互,辅以远程技术支援等手段弥补战场保障技术力量的不足,并对该系统的组成结构与系统功能、主要组成设备的功能、系统软件组成与功能进行较全面的设计.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基于准实时的装备状态信息的综合诊断、健康管理及辅助决策,通过网络的接入,可实现保障信息的横向共享、交互及远程技术支援,为装备保障的一体化联合优化决策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张蓉 《兵工自动化》2007,26(3):29-29,44
将行业固定资产管理平台设计为3级网络系统和3层数据库结构.系统构架包括上级管理单位、各次级管理单位及占用单位3层.由于业务处理过程中收集、处理的某些固定资产数据可能涉及到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等涉密信息,各层数据库及各级软件均需要在涉密网络(或涉密单机)环境中运行.应用软件设计含基础支撑和业务管理模块.  相似文献   

17.
公立医院财务预算信息化管理系统存在运行故障高,若不能准确划分数据类型,会导致系统出现运行故 障,影响财务预算信息化管理效果。为此,提出基于主元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的公立医院财 务预算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设计公立医院财务预算信息化管理系统整体框架,分析财务预算信息化管理系统各项 模块性能;通过PCA 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完成系统数据库设计,结合硬件模块具体功能设计软件程序实现流程; 将设计的硬件与软件整合,完成公立医院财务预算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实验结果证明:通过所提方法设计的预 算管理系统,在预算信息化管理时系统运行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航空发动机试验台测控系统软件设计中引入了设计模式方法.以流程动态显示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等为例,测控系统软件设计中应用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观察者模式及单例模式等典型设计模式.实践表明,设计模式在软件开发中,能很好优化软件结构,降低模块间耦合性,使后续维护和开发变得容易.  相似文献   

19.
为了满足海洋水下拖曳系统对海上作业的安全性需求,介绍基于收放系统所进行的安全设计与应急处置方法。为保障收放过程中的安全,给拖曳绞车配置扭矩传感器、接近开关等检测设备,并为控制阀设计了闭环检测功能。在海上拖曳作业期间,针对不同情况设计了相应应急处置程序以保证作业安全。湖、海试验表明:该系统的安全设计与应急处置方法达到设计目的,能够保障本系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