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为探索BIM技术在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施工中的应用,以大石坝暗挖车站为依托,就BIM技术在车站施工中的三维可视化、碰撞检查、施工进度、工程量计算、设备台班及监控量测等典型应用进行研究。实践表明:BIM技术可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动态管控,提升项目的施工管理水平,并总结出其在施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建议。最后,对BIM技术在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中的施工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龚磊  罗实  熊飞 《建筑施工》2020,42(11):2157-2159
结合BIM技术在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隧道锚施工中的应用实例,对BIM技术在隧道式锚碇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实践证明,BIM技术的应用节约了施工成本,可为BIM技术在隧道锚施工中的具体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结合BIM技术优势和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管理要点,以现有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管理领域内BIM技术应用成果为基础,研究BIM技术在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工程实用价值及研究前景。研究表明BIM技术对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实用价值,有利于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  相似文献   

4.
针对铁路隧道施工的特点及管理需求,研究工程施工阶段的BIM应用模式和模型建立,建立了从设计阶段向施工阶段BIM转换的建模规则。综合应用BIM及三维数字技术,研究隧道4D-BIM施工集成管理技术,结合进度信息构建4D-BIM模型,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数据包括进度、质量、安全等信息与4D-BIM模型相关联,形成集成化管理环境。开发了基于BIM的铁路隧道施工管理平台,实现隧道工程施工的数字化、可视化和集成化管理。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项目实践。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地铁施工过程中,沉降监测是保证隧道安全施工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了合理运用测量数据和提高监测效率,文中引入了BIM技术。文章以青岛地铁4号线错埠岭车站施工为依托,通过建立BIM模型,再将现场监测沉降位置及数据导入其中,通过分析了BIM模型的建立和沉降监测的特点,反过来指导现场施工。最终通过基于BIM技术的监测系统可视化研究,实现了隧道风险源的合理管控,保证了隧道的安全、高效施工。  相似文献   

6.
目前,隧道工程在设计、施工、运维阶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连贯性。基于隧道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可构建工程所在地地质和隧道三维模型,采用BIM+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对隧道进行变形分析,断面测量分析,超欠挖分析及运维阶段的病害检测和分析,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特点模拟施工,规避风险,优化设计,并为隧道的运维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地铁隧道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常见,相对于其他工程项目的施工,该类工程的具体执行难度比较大,存在这较多的不确定性,也易发生较多的故障和缺陷,进而也就需要从具体施工过程入手进行严格把关,切实保障相应施工操作的流畅性和可靠性。结合当前地铁隧道过程项目的有效施工建设落实而言,综合运用BIM技术是较重要的方面,重点围绕BIM技术在地铁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优势及具体要点内容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BIM的发展和应用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BIM在施工中的运用较为迅猛。利用BIM可视化和动态显示的优点,结合延安东路隧道大修工程实例,对BIM技术深度开发运用,研究BIM技术在施工筹划中的运用、施工进度管理中的运用、点云技术在隧道健康检测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广西乐百弄衣隧道属于特长隧道,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构造异常复杂,对于质量、安全的控制非常严格。隧道开挖的地质预报资料尤为重要,需排除前方不良地质、水纹条件,同时,隧道开挖过程中的超挖、欠挖工程量统计成为了传统施工的一个难点。此外,隧道的不均匀沉降监测数据实时记录更新及现场进度、质量、安全等均急需新型项目管理工具来辅助提升协同管理效率。针对以上隧道的施工重点难点,团队经过多次不同BIM系列软件的比对分析,采取了Revit+Dynamo+Civil3D+BIM5D的BIM解决方案,可解决从BIM模型搭建到项目各阶段的管理应用难题,如:清单工程量统计分析、以日为基准单位的施工进度管理、按每延米桩号定位辅助解决施工质量安全问题等等。利用本隧道BIM解决方案可根据现场施工实际信息数据进行深化模型,并多方位多角度辅助解决各类传统隧道施工的难点。本项目课题研究的成果可供类似公路工程BIM应用提供专业的技术解决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0.
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从时间因素、雨水、围岩软弱、施工控制多方面分析了杉坡岭隧道初支变形的原因,介绍了该隧道初期支护变形及塌方的综合治理办法,总结了隧道软弱围岩施工过程中的注意要点,以保证隧道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1.
利用BIM结合VR技术在地铁盾构前期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特点和建筑布局要求中,主要是根据BIM技术建立的建筑模型、管线模型和隧道模型,再结合VR虚拟现实进行盾构前期施工准备的,根据主要模型建设需要合理的组织施工现场,全面的排查安全隐患,避免地铁盾构推进过程中的施工风险。主要是根据BIM结合VR技术在某地铁盾构前期施工准备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究,保障地铁建设施工后期的安全性,提高地铁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某公路隧道工程为例,从BIM模型规划、施工管理优化两个层面,对BIM虚拟技术在公路隧道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以云南昆明绕城高速公路杨林隧道为依托工程,结合BIM技术开展了从隧道参数化建模到施工信息管理再到BIM模型与数值模型交互方法的研究。应用Autodesk Revit软件平台,基于Dynamo可视化编程技术,开发了公路山岭隧道参数化建模系列节点包程序,高效地创建了隧道路线模型、隧道衬砌模型、隧道支护模型、地质模型;开发参数信息创建及录入自动化程序,实现隧道工程数据批量化导入BIM模型;基于中间格式文件“. sat”实现Revit与Midas GTS NX之间的模型交互,将建模区段的模型进行施工数值模拟并反馈到模型中。研究成果可为BIM技术在公路山岭隧道以及其他地下带状工程在设计、施工、运维等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结合某隧道工程案例及BIM技术相关概念,对隧道工程应用BIM技术的基本思路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提出了隧道工程BIM技术标准化、信息集成化管理的具体对策。通过研究可知,隧道工程建设中,BIM技术可通过建立隧道工程的3D模型、BIM模型,直观地反馈隧道工程的空间结构及施工进展,实现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应用于新奥法公路隧道施工的BIM模型建模方法及BIM模型构建的关键。介绍了隧道参数集成BIM模型通过对地形地质、隧道围护结构、施工设施建模后,进行集成与整合后的建立。以浙江省永嘉福佑至沙头段改建工程为例,将BIM技术引入隧道新奥法施工管理中,利用模型对施工方案进行模拟与优化。结果表明,BIM技术有利于提高项目的信息化水平,为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决策提供可视化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BIM技术属于建筑行业中较常使用的技术,将BIM技术应用于建筑钢结构施工中不仅可对实际施工的成本投入情况进行控制,还可达到对钢结构整体施工的全方位了解,可从根本上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主要对BIM技术在建筑钢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提出BIM技术所涉及的基本内容,并从多个方面对BIM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应...  相似文献   

17.
介绍近年来BIM技术在钢结构方面的应用情况,分析了BIM技术应用在钢结构节点加工及施工中的方法。针对建模、碰撞检测、创建节点、创建图纸、数据提取过程中的问题,提出BIM技术应用的控制要点,说明了BIM技术在质量和进度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BIM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隧道工程隐蔽性大、施工工艺和地质状况复杂、建设周期较长等特征,将BIM技术应用于隧道工程的研究逐渐成熟。通过文献分析,对BIM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做全面的梳理,分别阐述BIM技术在隧道可视化模型创建、施工模拟和安全监测控制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和进展,分析和总结了尚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可为进一步拓展和完善BIM技术应用于隧道工程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助推实现精度控制、辅助施工组织管理和施工安全保障、施工效率提高、后续返工规避等应用效果,文章结合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安装中的优势及BIM技术近几年的研究情况,详细分析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安装中的主要应用情况及成果,包括预制构件检测、施工场地布置模拟及预制构件吊装模拟等。  相似文献   

20.
孙顺应 《重庆建筑》2021,20(8):36-38
隧道变形监测方法是由围岩条件、支护参数、施工方法、周围环境等因素决定的.该文介绍了重庆山区某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沉降监控方法,总结了山区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拱顶、地表等处的沉降发展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的隧道变形量监控技术是可行的;采用洞内监测与洞外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测量地表沉降、洞口及洞顶沉降量;在开挖前20d,洞口沉降发展较为迅速,累计变形速率达0.4mm/d,随后沉降速率放缓,约60d后沉降基本稳定;地表沉降变形较为杂乱,在开挖0~25d范围内发展迅速,后在0~2mm范围内趋于稳定.研究成果可为山区铁路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规律研究提供参考,为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方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