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使壳聚糖粉末吸附后易于固液分离,采用溶胶-凝胶-冷冻干燥法制备毫米级(2.8~3mm)壳聚糖凝胶球,比较了Cu(Ⅱ)和Cr(Ⅵ)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壳聚糖凝胶球对Cu(Ⅱ)和Cr(Ⅵ)吸附行为不同:Cu(Ⅱ)和Cr(Ⅵ)最佳吸附pH分别为5.5和3.0;达到吸附平衡Cu(Ⅱ)和Cr(Ⅵ)分别需要25h和2h;Cu(Ⅱ)的吸附反应是自发、吸热、熵增过程,而Cr(Ⅵ)吸附反应为自发、放热、熵减过程;吸附Cu(Ⅱ)后的壳聚糖凝胶球不易脱附,而吸附Cr(Ⅵ)后凝胶球脱附率相对较高。借助红外表征及Langmuir、Freundlich等温模型、拟一级、拟二级动力学、颗粒内扩散模型对吸附过程拟合表明,Cu(Ⅱ)吸附机理为单层化学吸附,而Cr(Ⅵ)是单层化学吸附与多层物理吸附共同作用的吸附-还原过程。壳聚糖凝胶球对Cu(Ⅱ)和Cr(Ⅵ)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55.67mg/g和185.08mg/g,说明冷冻干燥法可以强化壳聚糖的吸附量,同时毫米级的壳聚糖凝胶球改善了壳聚糖粉体吸附剂难分离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壳聚糖 (CTS)通过离子交联吸附Cr(Ⅵ) ,并用光化学方法解吸 ,同时Cr(Ⅵ)转化为Cr(Ⅲ)。为工业废水去Cr(Ⅵ )提供一个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纳米钛酸锶钡多孔微球对Cr(Ⅵ)和Cr(Ⅲ)的分离富集性能,考察了静态吸附和洗脱条件,将多孔微球填充于自制小柱,与注射器连接,制成手控注射式富集器,用于痕量Cr(Ⅵ)和Cr(Ⅲ)的分离富集.结果表明,钛酸锶钡微球对水中Cr(Ⅵ)和Cr(Ⅲ)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其吸附性能受介质的pH的影响,当pH≤2时,Cr(Ⅵ)...  相似文献   

4.
李勇  张东  魏巍 《电镀与精饰》2008,30(3):32-34
以水溶性酚醛树脂为交联固化剂,天然腐植酸为原料,制备了颗粒状腐植酸树脂;研究了该腐植酸树脂对Cr(Ⅵ)和Cr(Ⅲ)分离富集性能。结果表明:腐植酸树脂对Cr(Ⅵ)和Cr(Ⅲ)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改变介质的pH,实现Cr(Ⅵ)和Cr(Ⅲ)的分离富集。建立了腐植酸树脂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测定铬形态的新方法,用于自来水和清洁地表水中Cr(Ⅵ)和Cr(Ⅲ)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以Fe3O4、壳聚糖和苯胺为原料,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聚苯胺磁性壳聚糖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 Cr(Ⅵ)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和pH值对水中重金属Cr(Ⅵ)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探讨了聚苯胺磁性壳聚糖对Cr(Ⅵ)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Fe3O4促进了聚苯胺壳聚糖的分散...  相似文献   

6.
氧化降解是治理有机废水的常用方法之一,但是降解过程中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可能会对水体形成二次污染。鉴于此,将Zn3In2S6包埋在明胶/壳聚糖/聚吡咯(Gel/CS/PPy)凝胶中制备出Gel/CS/PPy/Zn3In2S6复合材料,实现凝胶吸附和光催化降解相耦合。通过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NIR)对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以酸性品红(AF)为处理对象,开发出吸附富集和原位降解相结合的综合处理方法。Gel/CS/PPy凝胶体系可将AF从污染水体中转移到凝胶内,实现AF的大容量吸附富集,吸附效率可以达到93.74%,凝胶中的Zn3In2S6可以将吸附的AF氧化降解,并再生吸附位点。最终Gel/CS/PPy/Zn3In2S6可重复利用至少6次以上,处理效率保持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铬酸盐转化膜中Cr(Ⅵ)和Cr(Ⅲ)的分离富集新方法。制备了纳米钛酸锶钡粉体。研究了该纳米粉体对铬酸盐转化膜中Cr(Ⅵ)和Cr(Ⅲ)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钛酸锶钡粉体为棒状,平均粒径为36 nm;当pH≤2.0时,Cr(Ⅵ)可被纳米钛酸锶钡定量吸附,而Cr(Ⅲ)不被吸附;当pH>13.0时,Cr(Ⅲ)可被定量吸附,而Cr(Ⅵ)不被吸附。采用硫酸溶液褪膜,通过改变pH,实现Cr(Ⅵ)和Cr(Ⅲ)的分离富集,用火焰原子吸收测定。建立铬酸盐转化膜中Cr(Ⅵ)和Cr(Ⅲ)测定新方法,应用于镀锌板和镀镉板表面铬酸盐转化膜中Cr(Ⅵ)和Cr(Ⅲ)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用国产树脂分离富集水中微量Cr(Ⅵ)和Cr(Ⅲ),并用ICP发射光谱法直接测定洗脱液中Cr(Ⅵ)和Cr(Ⅲ)的方法。文中用正交试验法选择离子交换条件,方法快速、准确。本方法可将0.05PPm数量级的Cr(Ⅵ)和Cr(Ⅲ)进行较完全的分离和有效的富集。适于环境监测工作中对有害铬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李勇  张东  魏巍 《腐植酸》2011,(2):44
以水溶性酚醛树脂为交联固化剂,天然腐植酸为原料,制备了颗粒状腐植酸树脂;研究了该腐植酸树脂对Cr(Ⅵ)和Cr(Ⅲ)分离富集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腐植酸树脂对Cr(Ⅵ)和Cr(Ⅲ)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改变介质的pH值,实现Cr(Ⅵ)和  相似文献   

10.
以凹土(ATP)为载体,采用溶液插层法制备了不同壳聚糖掺杂量的CTS/ATP复合材料,然后通过溶胶-凝胶法负载TiO_2,获得了TiO_2/CTS/凹土复合材料。同时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凹土结构由片层状转变为多孔状,比表面积增大,表面氨基和羟基数量增加。进一步在避光条件下探究复合材料对Cr(Ⅵ)的吸附效能,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复合材料对Cr(Ⅵ)的吸附去除率均稳定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以富含铁的铜渣(CS)为原料,在碱激发条件下制备了铜渣基化学键合陶瓷材料(CSCBC),将其用于废水中Cr(Ⅵ)的吸附。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Cr(Ⅵ)初始质量浓度及溶液pH对Cr(Ⅵ)吸附率的影响。通过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结合吸附前后吸附材料结构表征,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pH=1、吸附剂投加量为8 g/L时,在120 min内达吸附平衡,Cr(Ⅵ)吸附率在99%以上。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计算所得最大理论吸附容量为25.3 mg/g。与生物炭基铁氧化物复合材料、FeS复合材料、铁掺杂吸附剂等同类型吸附剂相比,CSCBC对Cr(Ⅵ)的吸附容量明显提高。CSCBC对Cr(Ⅵ)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其吸附机制主要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同时作用的结果。6次吸附-解吸后,其吸附容量保持初次吸附容量的75%以上。  相似文献   

12.
吸附条件对几种活性碳纤维氧化还原吸附Cr(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吸附条件对几种基体的活性碳纤维(Activated Carbo n Fibers,简称ACF)氧化还原及吸附Cr(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体的ACF不仅可以吸附Cr(Ⅵ),而且能部分地将其还原至低价态的Cr(Ⅲ).ACF吸附和还原的能力,尤其是还原能力与吸附条件紧密相关.Cr(Ⅵ)的吸附量强烈地依赖于溶液的pH值,当pH值低时,可有效增加ACF对Cr(Ⅵ)的吸附量和还原量;氧化还原量可用能斯特方程来说明.Cr(Ⅵ)初始浓度的提高,也可提高ACF对Cr(Ⅵ)的吸附量;吸附动力学分析表明,ACF对Cr(Ⅵ)的吸附可能是先吸附后还原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采用加热蒸发法制备了载铁氧化石墨烯壳聚糖(Fe-GOCS)复合球,对合成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其对吸附Cr(Ⅵ)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pH的降低,Fe-GOCS对Cr(Ⅵ)的吸附量增加.准1级动力学模型可用于描述0~10h对Cr(Ⅵ)的吸附动力学过程,而10~45h阶段对Cr(Ⅵ)的吸附符合准2级动力学方程.随环境温度...  相似文献   

14.
制备季铵型壳聚糖插层蒙脱土,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图谱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表明,壳聚糖季铵盐—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进入到了蒙脱土的层间,使层间距增大,形成了插层复合物。利用所得产品对含Cr(Ⅵ)水样进行处理,在pH为4、吸附t为100 min、吸附剂质量浓度为2 g/L和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的优化条件下,季铵型壳聚糖插层蒙脱土复合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量为5.61 mg/g,去除率为89.73%。季铵型壳聚糖插层蒙脱土复合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5.
以富含铁的铜渣(CS)为原料,在碱激发条件下制备了铜渣基化学键合陶瓷材料(CSCBC),对废水中的Cr(Ⅵ)进行吸附处理。考察了吸附剂添加量、Cr(Ⅵ)初始浓度及pH等因素对Cr(Ⅵ)吸附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结合吸附前后吸附材料结构表征,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200 mg/L、pH=1、吸附剂投加量为0.4 g时,在240 min内达吸附平衡,Cr(Ⅵ)去除率可达93%以上,最大理论吸附容量25.3 mg/g。与生物炭基铁氧化物复合材料、FeS复合材料、铁掺杂吸附剂等同类型吸附剂相比,Cr(Ⅵ)吸附容量明显提高。CSCBC对Cr(Ⅵ)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其吸附机制主要是还原、吸附等双重作用的结果。 6次吸附-解吸实验后,其吸附容量保持初次吸附容量的75%以上 。  相似文献   

16.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一系列季铵化壳聚糖-钛酸正丁酯有机无机杂化膜,该杂化膜能够较好地对水中Cr(Ⅵ)进行化学和物理吸附。研究了杂化膜中钛酸正丁酯含量、溶液pH值、吸附时间和Cr(Ⅵ)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Cr(Ⅵ)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r(Ⅵ)初始浓度为40mg/L时,钛酸正丁酯质量分数为20%、pH值为3,吸附时间为3.5h时,该有机无机杂化膜最佳吸附量为15.6mg/g。  相似文献   

17.
以富含铁的铜渣(CS)为原料,在碱激发条件下制备了铜渣基化学键合陶瓷材料(CSCBC),对废水中的Cr(Ⅵ)进行吸附处理。考察了吸附剂添加量、Cr(Ⅵ)初始浓度及pH等因素对Cr(Ⅵ)吸附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结合吸附前后吸附材料结构表征,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200 mg/L、pH=1、吸附剂投加量为0.4 g时,在240 min内达吸附平衡,Cr(Ⅵ)去除率可达93%以上,最大理论吸附容量25.3 mg/g。与生物炭基铁氧化物复合材料、FeS复合材料、铁掺杂吸附剂等同类型吸附剂相比,Cr(Ⅵ)吸附容量明显提高。CSCBC对Cr(Ⅵ)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其吸附机制主要是还原、吸附等双重作用的结果。 6次吸附-解吸实验后,其吸附容量保持初次吸附容量的75%以上 。  相似文献   

18.
将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的壳聚糖膜(CS)转移至氯化铁溶液中震荡吸附Fe~(3+)(CS-Fe),用于连续吸附废水中的Cr(Ⅵ)。利用SEM、FT-IR对其进行表征,并探讨了各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容量最大可达252.6 mg/g,是壳聚糖膜吸附量的2.1倍。吸附在60 min内达到平衡,吸附等温线既符合Langmuir模型,也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阶动力学模型。3次循环使用后,吸附量仍可达到113 mg/g。  相似文献   

19.
董晓涵  田月  苏毅 《化工进展》2024,(3):1552-1564
Cr(Ⅵ)是一种有害污染物,既污染水环境,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本文以工业固废含钛高炉渣为原料,通过酸浸得到浸出渣基体,经壳聚糖改性,制备一种新型GLZ-jcz/CS复合吸附剂,用来去除废水中的Cr(Ⅵ)。研究了吸附温度、废水pH、吸附剂量、Cr(Ⅵ)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对Cr(Ⅵ)吸附性能的影响。以Cr(Ⅵ)吸附率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优实验条件,并研究了GLZ-jcz/CS复合吸附剂的再生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BET比表面积测试仪对GLZ-jcz/CS复合吸附剂进行表征,结合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线模型分析,确定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吸附温度为70℃、废水pH=4、吸附剂用量为0.13g、Cr(Ⅵ)初始浓度为50mg/L、吸附时间为2h时,吸附率达到99.8%,吸附容量可以达到67mg/g,GLZ-jcz/CS复合吸附剂经过6次洗脱,吸附率仍可达到96%以上,吸附模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  相似文献   

20.
以铝污泥、聚乙烯醇、海藻酸钠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冷冻干燥技术制备铝污泥基复合凝胶球(AS-GEL),用于吸附溶液中Cr(Ⅵ).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究pH、AS-GEL投加量、初始质量浓度、温度、吸附时间、共存阴离子浓度对AS-GEL吸附Cr(Ⅵ)的影响.采用SEM、FTIR、XPS对AS-GEL吸附Cr(Ⅵ)的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pH=4、AS-GEL投加量为1.2 g/L、Cr(Ⅵ)初始质量浓度200 mg/L、温度为35℃、吸附时间为120 min、无其他阴离子共存的条件下,AS-GEL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为73.364 mg/g.共存阴离子影响顺序为PO43–>NO3–>Cl–.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其主要吸附机理包括质子化基团对Cr(Ⅵ)的静电吸附及还原作用.5次吸附-解吸实验后,其吸附量保持初次吸附量的89.71%.同时,AS-GEL具有成本低、固液易分离的特性,有望应用在工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