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3.
4.
以油酸、二乙烯三胺、硫脲和氯化苄等为原料,合成出一种抗CO2腐蚀的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通过红外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静态失重法在模拟地层水的环境下对其缓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外谱图证明该实验成功地合成了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在高含CO2(PCO2=4.64MPa)的腐蚀介质中,当温度为90℃,缓蚀剂的用量为0.025%时,其缓蚀率可达88%以上;当温度的升高、腐蚀时间延长和矿化度增加时,缓蚀率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油酸、二乙烯三胺、硫脲和氯化苄等为原料,合成出一种抗CO2腐蚀的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通过红外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静态失重法在模拟地层水的环境下对其缓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外谱图证明该实验成功地合成了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在高含CO2(PCO2=4.64MPa)的腐蚀介质中,当温度为90℃,缓蚀剂的用量为0.025%时,其缓蚀率可达88%以上;当温度的升高、腐蚀时间延长和矿化度增加时,缓蚀率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7.
8.
CO2/H2S腐蚀问题一直是石油工业腐蚀问题的一个棘手和研究热点。CO2/H2S腐蚀引起的设备和管道腐蚀失效,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严重的社会后果,所以开展抑制CO2/H2S腐蚀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经济和社会效应。近年,针对CO2/H2S腐蚀问题采用咪唑啉缓蚀剂处理的研究较多,其通过金属与酸性介质接触在其表面形成单分子吸... 相似文献
9.
咪唑啉型缓蚀剂合成方法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要概述了咪唑啉型缓蚀剂的基本结构及其缓蚀机理 ,并对咪唑啉型缓蚀剂的结构对该类缓蚀剂的缓蚀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概括 ,主要介绍了国内关于咪唑啉型缓蚀剂常见的几种合成方法以及其定性分析方法 ,系统的阐述了各种反应条件诸如温度、压力等对咪唑啉系列缓蚀剂的合成反应的影响。同时 ,也对国内咪唑啉类系列化合物合成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以地沟油、二乙烯三胺为原料制备咪唑啉缓蚀剂,当地沟油与二乙烯三胺摩尔比为1:1.2,环化温度为140℃,时间为3 h,酰胺化温度为150~160℃,时间为2 h,季铵化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3~4 h,可合成水溶性咪唑啉缓蚀剂。通过静态挂片失重法和电化学极化法对其缓蚀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1mol/L的盐酸介质中,当缓蚀剂添加量浓度为100 mg/L时,缓蚀性能最好。存放1 d的缓蚀剂缓蚀效率可高达99.02%。存放6个月后的缓蚀剂缓蚀效率下降为95.76%,仍能很好地满足工业要求。电化学极化曲线可以看出此法制备的咪唑啉缓蚀剂为阴极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11.
12.
13.
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苯甲酸、三乙烯四胺为原料合成咪唑啉母体,用1-氯-3-苯基丙烷对其进行改性来制备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针对国内某含CO2油田的开发状况,动态失重法研究了咪唑啉季铵盐在6MPa下模拟油田水介质中对L80钢在不同缓蚀剂浓度、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下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缓蚀效率有明显的下降,到90℃时变化趋于平缓;在腐蚀反应初期,腐蚀速率很高,但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腐蚀速率明显下降,在较长的一段时间之后,缓蚀效率就几乎不再下降,而是稳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之内,所合成的缓蚀剂达到了预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油田中大量轻烃采出,CO2与地层原油的极性差异变大,萃取原油效果变差,并且由于黏性指进和过早突破的问题,开发效果越来越不理想。基于此,初选6种目前常用的驱油表面活性剂,进行溶解度、降黏实验以及耐盐、耐温实验,对表面活性剂进行筛选和评价。通过细管驱替实验测定地层压力下纯CO2驱和复合驱的驱油效率,评价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AES能大大降低原油黏度,有效改善其流动性,并能溶于超临界CO2,具有良好的两亲性,同时化学稳定性也符合生产要求,可作为驱油剂使用;在不高于混相压力下,以0.08 PV的表面活性剂段塞注入地层,在各个压力点下,复合驱的驱油效率都比纯CO2驱要高,证明了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原油MMP降低了5 MPa,使得油田的CO2近混相驱甚至混相驱具备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以三乙烯四胺、不饱和脂肪酸与苯乙酮、甲醛等原料制备曼尼希碱咪唑啉缓蚀剂MBI-1,研究其在高压、高CO2浓度、高H2S浓度的腐蚀介质中对Q235试样的缓蚀行为.电化学极化曲线表明,MBI-1属于阳极型缓蚀剂,其在金属表面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发生物理化学吸附.缓蚀剂MBI-1在10~80℃范围,CO2分压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