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针对海水淡化对能源消耗较大的特点,阐述了风能、太阳能、核能、波浪能、潮汐能等作为新能源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进展,最后简单介绍了以液化天然气(LNG)为深冷源的海水淡化等一些新技术的应用进展,指出了今后海水淡化在新能源利用和对环境友好方面的研究将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发展新能源海水淡化技术的必要性,介绍了风能、太阳能、核能、波浪能、潮汐能、LNG等新能源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进展,结合舟山海水淡化的发展现状和新能源应用示范基地的建设方案,提出了发展新能源海水淡化技术的建议,认为舟山是我国沿海地区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地区之一,有海水淡化的巨大需求,具备新能源海水淡化技术发展的有利条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海水淡化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传统的海水淡化方法,包括蒸馏法和膜法.阐述了作为海水淡化发展趋势的新型能源海水淡化技术.以及传统海水淡化方法的优化组合技术.分析了国内外海水淡化的竞争优势,同时介绍了海水淡化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国内外核电站对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实例,并分析目前国内外核电站中海水淡化装置的应用差异,将核能与海水淡化装置有机结合起来,以核能取代淡化水制取的原始动力源,已然成为核能海水淡化的主流技术。认为核能海水淡化是未来淡化水技术的发展趋势,核能海水淡化装置的经济性、安全性、以及耦合的优化形式是核能海水淡化技术全面推广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 目前普遍采用的海水淡化法之一是冷冻法,此法需用LNG(液化天然气)进行冷冻,缺点是LNG来源有一定困难,能量成本和管理费用大,不适用于中小型规模。为此,日本从1985年起在离岛开发了一种适合中小规模海水淡化技术,称为透过气化法。此法在沸点以下,用透过气化膜使海水和水蒸气分离,从而实现海水淡化。  相似文献   

6.
海洋能海水淡化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海洋能海水淡化技术的主要种类及其国内外研究情况;通过比较各种海洋能海水淡化的特点,分析了该技术难以商业化的原因;并为海洋能海水淡化的研究及其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海水反渗透淡化技术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是一种高效、节能、先进的液体分离技术.论述了目前国内外海水反渗透淡化技术的应用现状,着重介绍了反渗透膜材料及特点、膜污染及清洗、典型的海水反渗透淡化流程,探讨了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林文胜  黄美斌  顾安忠 《化工学报》2015,66(Z2):318-324
冷冻法海水淡化方法的制冷系统耗电量大,因而应用得并不广泛。另一方面,液化天然气(LNG)在其汽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冷能。因此,将LNG蒸发和海水冻结两个过程结合起来可以在汽化LNG的过程中同时制取淡水。本文比较了两种冷冻法海水淡化的方案,即二次冷媒/海水直接接触法和二次冷媒/海水间接接触法。鉴于其简单和便于应用,选择间接接触法开展进一步研究。按照冷媒的不同工作状态提出了两种流程。在无相变流程中,二次冷媒在整个循环中保持在过冷液体状态。而在相变流程中,二次冷媒在冷冻海水时蒸发,并在汽化LNG时冷凝。在不同制冷温度下对两个流程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相变流程制冷剂流量和功耗均较小。同时,研究结果说明利用LNG冷能进行海水淡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冷冻法海水淡化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液化天然气在全球范围内需求量的增加,对其气化后所产生高品质冷能的利用,是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竞相追逐的对象。对冷冻法海水淡化和LNG冷能结合冷冻法趋势进行讨论,分析了各种工艺的优缺点以及应用前景,提出了LNG冷能冷冻法与膜法联用是目前利用LNG冷能淡化海水的最适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海水淡化的重要意义,阐述了水合物海水淡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并综述了国内外水合物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概况。重点介绍了一种新型二氧化碳水合物海水淡化系统及其工作原理,并对该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认为水合物法海水淡化技术具有洁净环保、成本低廉、能耗低等优势,必将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冷冻法海水淡化方法的制冷系统耗电量大,因而应用得并不广泛。另一方面,液化天然气(LNG)在其汽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冷能。因此,将LNG蒸发和海水冻结两个过程结合起来可以在汽化LNG的过程中同时制取淡水。本文比较了两种冷冻法海水淡化的方案,即二次冷媒/海水直接接触法和二次冷媒/海水间接接触法。鉴于其简单和便于应用,选择间接接触法开展进一步研究。按照冷媒的不同工作状态提出了两种流程。在无相变流程中,二次冷媒在整个循环中保持在过冷液体状态。而在相变流程中,二次冷媒在冷冻海水时蒸发,并在汽化LNG时冷凝。在不同制冷温度下对两个流程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相变流程制冷剂流量和功耗均较小。同时,研究结果说明利用LNG冷能进行海水淡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淡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各个国家和地区加强海水淡化的研究,采用技术不断提高海水有效利用率,从而缓解水资源短缺现状。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是一种高效、节能、先进的液体分离技术,已作为重要的主流技术应用在脱盐领域,其突出的特点是成本低。本文论述了反渗透技术和反渗透海水淡化工艺,着重介绍了目前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国内外工程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对我国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未来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根据冷分析以及结合LNG接收站实际应用,提出高品位冷能发电和低品位冷能冷冻法海水淡化的LNG冷能梯级利用工艺,并对该工艺系统设备的选型、投资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认为在LNG冷能发电系统中增加冷冻法海水淡化系统可大幅提高机组的经济效益,该工艺方案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海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利用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优化淡水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之一。电渗析装置于20世纪50年代实用化,促使电渗析海水淡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主要对电渗析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如电渗析海水淡化技术的基本原理、电渗析技术的国内外发展历程、电渗析海水淡化技术面临的挑战及电渗析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等,重点介绍了现阶段电渗析技术与其他膜技术的集成工艺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并简单讨论了电渗析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薛立波  徐子丹  王琪  余涛 《水处理技术》2012,38(9):93-95,99
综述了国内外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发展过程及应用状况,重点介绍了中空纤维和卷式反渗透膜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特性。比较了中空纤维和卷式反渗透膜的结构、性能及应用对象差异,展望了中空纤维反渗透膜将扩大海水淡化市场份额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反渗透技术已经在国内外的海水淡化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能量回收装置的应用使得反渗透海水淡化产水能耗大大降低,制水成本大幅下降。本文简要介绍了反渗透海水淡化能量回收技术及其经济成本分析,反渗透海水淡化能量回收装的分类,并对主流能量回收装置进行比较分析。SWRO系统中的流体能量回收利用技术有着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LNG冷能用于冷媒直接接触法海水淡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利用LNG冷能进行冷媒直接接触法海水淡化的具体方案,一方面,能够实现连续式海水结晶,从而使得海水能持续淡化;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LNG冷能,避免了系统中电驱动制冷机的需要,从而节省了能耗,实现了节能减排的要求。讨论了海水淡化系统的流程、中间冷媒的选择、主要参数的确定等问题。参照相关体积传热系数和蒸发高度初步估算了试验样机中结晶器的大小,并且对预冷换热器进出口参数进行了求解。对系统相关流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这种海水淡化方案是高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朱健华  刘新宇  张理 《山东化工》2023,(13):117-121
深层海水淡化浓缩技术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也是我国加快深层海水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性新兴技术,符合国家“以深地、深海、深空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的战略部署。文中介绍了深海海水的特点和应用情况,重点综述了国内外深层海水淡化浓缩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此外,对我国深层海水淡化浓缩技术的未来研发方向提出了展望,包括深化浓缩液制备技术、开展绿色淡化浓缩技术以及研发节能环保的深层海水淡化浓缩设备,以提高我国深层海水资源利用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摆脱对国外深层海水原料供应的依赖。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国内外海水反渗透淡化膜所经历的3个发展阶段,对反渗透膜组件、材料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还综述了目前新型无机、无机杂化以及有机复合反渗透海水淡化膜材料、性能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代表未来反渗透膜发展方向的碳纳米管、分子筛、石墨烯等无机纳米粒子在反渗透海水淡化膜中的应用,总结了反渗透膜市场主流国内外厂家,简要介绍了我国“十二·五”期间海水淡化专项科技规划,并对反渗透膜技术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面临日益严峻的全球化水危机形势,作为淡水资源增量与替代技术的海水淡化技术及相关产业应运而生,并且在近年受到世界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与支持。简述了海水淡化的发展历史,综述了国内外海水淡化的发展现状,并就未来国内海水淡化工程技术发展应当着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