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和,中国传统酒道之美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和"既发韧于饮食,又反过来对酒礼的道德内质、礼仪外形与宴席的文化功能起着决定作用.受传统文化两大支柱的儒家与道家丰富的中和审美思想影响,中国传统酒道的中和审美具有旨酒的味觉审美(味)、宴饮的审美快感(乐)和饮酒的节制原则(节)3个层次,对现代酿酒、文明饮酒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为 《餐饮世界》2023,(3):24-26
<正>饮食中包含的思想与哲理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精华。先贤的饮食思想与哲学主要集中反映在五个方面:饮食与自然、饮食与社会、饮食与健康、饮食与烹饪以及饮食与艺术。一种观念或思想的形成能否被人接受,不仅在于其中科学内涵的多少,更取决于它服务于人们实际利益的程度和人们在同时代下的接受能力。《黄帝内经》中提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枉作劳”,这是“医食同源”思想的起源,也是人类颐养天年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道家文化是中国最重要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思想之一,始于老子,后经庄子继承发展,故又称"老庄"哲学。道家崇尚自然,主张唯道是从,无为而治;强调"天人合一"的和谐观。道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涵盖面非常广,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消极面。读者应吸收其文化中积极的思想,将道家思想与设计相结合从而指导设计活动。  相似文献   

4.
"自然养生体育"是老子在阐释"道"家思想的基础之上而衍生下来的一词,其观念主要向我们阐述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以及人类如何在自然之道方法的引导下锻炼身体、培养情操,中国古代历史自上而下所沿袭下来的养生体育的这种特质,是由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所决定的,而道家思想的自然养生追求无思、无虚、无为,达到个体和大自然混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设计视角出发,以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茶器、茶具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道家思想提倡的养生休息之道解读中国传统茶具设计。一方面希望借助本次茶具设计的研究进一步梳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脉络,让人们感受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进一步肯定道家思想在中国意识形态发展中及美学思想体系中的地位,望给广大产品设计师带来多方面启示,推动国内设计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室内设计一直以来都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从人类建筑时代的初始阶段就已经承载了当时的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禅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三大重要组成,儒家文化倡导"天人合一"的观念,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道家思想遵循"道之本性在自然"的观念,表述了有无、动静和虚实结合的联系;而禅宗则是倡导"少能胜多"的境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逐渐形成了一种具备丰富文化内涵的以及多样化的传统纹饰和图形。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之后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室内设计的融合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用“道” 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因而研究老子的饮食思想就不能与这个基础与核心脱离.他的饮食思想是其整个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思想是历史的灵魂。民以食为天,民亦以食思之、悟之。中国的饮食思想生成于中华饮食历史之中,体现中国人对饮食的感知、认识和品鉴、评价的态度,是关于饮食文化的思想结晶;饮食思想是饮食文化的有机组成和重要精神库藏之一。《中国饮食文化百科全书》首次设“思想卷”,旨在荟蕞、提炼中华饮食思想文脉,爬梳名人饮食思想精华,揭示中国饮食存在的本质和价值底蕴。古今饮食思想多散见于各类典籍、著述,在饮食典籍中有较集中表达。本卷对饮食思想的发掘和梳理,不刻意寻求与饮食现象的阐释对应,而是注重抓住饮食思想的内涵和文化特征,尽可能贯穿饮食生活的经验和历史传统,努力凸显饮食思想对饮食品鉴、评判的引领意义,以下从思想卷选取两个词条,“现当代饮食美学”系本人撰写,“烹饪技术生成思想”系张子平撰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汉传佛教与儒家、道家文化一同被认为是中国传统三大文化基础。在我国传统环境艺术作品中的使用佛教图腾、"师法自然"的基本环境艺术设计原则、空灵的环境艺术审美意境等特征中不难得知:我国传统环境艺术从基本设计思想原则到设计实践以及设计审美都受到了汉传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人居室内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应用得十分广泛。儒家的含蓄、内敛;道家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法家的不法古,不循今;墨家的以人为本,兼爱尚贤;阴阳家的阴阳、五行;纵横家的纵横、连破等等。这些都能在我国当代的室内设计中寻到其文化的隐喻内涵,形成中国特色的室内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现主要从儒家、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分析我国当下室内设计的理念和风格,探寻我国室内设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中"与"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中"是无过无不及的思想方法,是至诚无妄的人生态度,是依时取中的哲学观念;"和"是"和而不同"思想观念、"生生不息"的天地之德、"和美和爱"的价值追求."中和"之道建构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2.
《美食》2020,(4)
正茅山保朴山房位于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内,是一座依山势而建的全国首家道文化养生主题酒店。以老子"素朴"为宗旨,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集道家体验、饮食、休闲、养生等于一体,尤其适合久居城市、远离自然的现代人前来作全身心的回归之旅。保朴山房内五味斋养生餐沿用道家菜谱,荤素搭配,以蔬菜和豆制品为原材料,制作出来的食物往往能给食客们带来与肉制品如出一辙的口感,堪称一绝。所有食材均遵照道家"保持本真"之意,取自茅山本地天然食材,食后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3.
面对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饮食健康的现状,了解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需要结合《黄帝内经》中的内容进行研究。基于此,本文从饮食意义、预防思想、消化生理和食物性能四个角度讨论了《黄帝内经》与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学习《黄帝内经》中所展现的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思想,为相关人员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中国酒与传统文化综述(续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 中国酒神精神与道家的逍遥自由道教,是由道家演化而形成的中国传统的民间宗教,它产生于东汉中叶,奉老子为教祖,以神化老庄、崇拜神仙、追求长生、得“道”为最高境界。被尊为该教教祖的老子及其继承者庄子是先秦思想家,魏晋以后,学术界习惯把老庄学派称为道家。道家同道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老庄学派和道教界人士统称为“道家”,而“道教”则是指东汉以后神化老、庄的宗教。从文化的渊源关系上看,也可以说道教是由道家转化而来的。道家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主体之一,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主导作用,也必然地要对中国酒文…  相似文献   

15.
谷艳梅 《中国食品》2023,(10):93-95
<正>蒙顶山派茶艺表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蕴含着丰富的道家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美学理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中西方文化交流越发深入。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将蒙顶山派茶艺表演中的道家思想准确地翻译成英语,以便更好地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直是翻译领域的一个挑战。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原则对比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并发现其背后的认知机制,有利于人们从认知的角度理解中英文化,从而更深刻地认识翻译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酒与传统文化概论(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少华 《酿酒》2000,(3):25-26
3 中国酒神精神与道家的逍遥自由道教 ,是由道家演化而形成的中国传统的民间宗教 ,它产生于东汉中叶 ,奉老子为教祖 ,以神化老庄、崇拜神仙、追求长生、得“道”为最高境界。被尊为该教教祖的老子及其继承者庄子是先秦思想家 ,魏晋以后 ,学术界习惯把老庄学派称为道家。道家同道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老庄学派和道教界人士统称为“道家” ,而“道教”则是指东汉以后神化老庄的宗教。从文化的渊源关系上看 ,也可以说道教是由道家转化而来的。道家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主体之一 ,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主导作用 ,也必然地要对…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的蓬勃发展,建立和研究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光文化越显重要。本文将《周易》、儒家、道家思想分别与传统民居、皇家宫殿、古典园林分别对应,总结了在不同的光环境中所运用到的方法和技巧,并对其背后的哲学指导思想进行分析。研究中国光文化,不仅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对现代建筑与室内设计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道家作为中国的主流文化之一,对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国古代哲学又影响着几千年来我们的设计思维,至今仍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而"老庄"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不仅几千年来国人都在研究"老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三足鼎立之一的道家,近代以来,世界各地的学者也越来越多的加入到对道家思想的研究中来。  相似文献   

19.
深受儒家和道家思想影响的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多么俗套的一句开场白。其实我们是想说,中国传统的饮食器具繁芜精深,华贵高雅。因为深远的文化沉淀在饮食用品上始终有所体现。精髓就是"礼藏于器",规格上的表现是等级分明,形态上的展示是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就连花纹这样的细节元素也注重写意与留白……美不胜收的中式厨房兵器谱。  相似文献   

20.
正闲来无事,阅读《闲情偶寄》,发现李渔这位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不仅是很有才华的剧作家、戏剧理论家,还是个养生方面的专家。《闲情偶寄》中的"饮馔部",是李渔讲求饮食之道的专著。他主张于俭约中求饮食的精美,在平淡处得生活之乐趣。其饮食原则可以概括为24字诀,即:重蔬食,崇俭约,尚真味,主清淡,忌油腻,讲洁美,慎杀生,求食益。这正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饮食的美的追求。重蔬食《闲情偶记》云,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对此,李渔认为"重蔬食"有益人体健康,应该发扬上古"重蔬食,远肥腻"的遗风,方能崇俭以养生。崇俭约查找李渔所述的食谱,几乎看不到山珍海味。他认为"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