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优选白屈菜红碱(CHE)脂质体-温敏凝胶的制备工艺,考察其性质及体外释放特征。方法:采用"冷溶法"以泊洛沙姆407(P407)和泊洛沙姆188(P188)为凝胶基质,以胶凝温度为考察指标优化CHE脂质体-温敏凝胶制备工艺;HPLC分析方法测定CHE含量,透析法考察体外释放特征。结果:优化处方用量为磷脂浓度8mg·m L~(-1)、磷脂胆固醇比8∶1、药脂比1∶7、有机相水相比1∶3、P-407与P-188比20%:6%;所制得CHE脂质体-温敏凝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胶凝温度分别为113.8nm,76.27%,8.84%,35.5℃;体外释放结果显示,CHE脂质体温敏凝胶24h内累计释放率为54.73%,48h内累计释放率为64.01%。结论:制得的CHE脂质体-温敏凝胶具有温敏特性及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三甲基木质素季铵盐-海藻酸钠(QL-SA)为载体,用物理混合法制备了阿维菌素缓释聚合物(AVM-QL-SA),利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交联剂用量、药物加入量、体系pH值等因素对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并对其缓释性能和抗紫外光降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维菌素(AVM)均匀的混合在QL-SA载体中,主要以物理混合为主;最佳制备条件为:戊二醛为5%(以单体质量分数计)、药物加入量为1%(以单体质量分数计)、体系pH值为8.5,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达到1.36%和73.36%;阿维菌素缓释聚合物粒径符合正态分布,平均粒径为83.90 μm;阿维菌素缓释聚合物具有很好的缓释性能,在乙醇/水(体积比1:1)中释放30 h,累计释放率为88.97%;经8 h紫外光照射,阿维菌素原药中AVM残留量为6.24%,阿维菌素缓释聚合物中AVM残留量为37.75%,具有良好的抗紫外分解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滇池蓝藻为载体,利用其抗紫外特性,用卡波姆树脂包裹蓝藻-阿维菌素(Avermectin, Av)粉,制成阿维菌素抗紫外缓释剂,利用FT-IR, SEM和HPLC等对蓝藻和缓释剂进行表征,研究其吸附与释放行为. 结果表明,Av在异丙醇中的饱和吸附量为160.81 mg/g,包裹10%卡波姆树脂的抗紫外缓释剂具有很好的缓释功能,在乙醇/水(4:1, j)中释放20 d,累计释放率为51.8%,释放机制是Fick扩散和骨架溶蚀的双重机制. 经4 h紫外光照射,含蓝藻的制剂中Av残留量为61%,不含蓝藻的制剂中Av残留量为39%.  相似文献   

4.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原料,合成了聚合物P(MMA-DMC),通过P(MMA-DMC)对玫瑰红(RB)的吸附作用,制得UCST(高临界溶解温度)型RB催化剂〔P(MMA-DMC)-RB〕。测定了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UCST温度以及P(MMA-DMC)-RB在溶液中溶解再析出的稳定性,研究了P(MMA-DMC)-RB在催化N-苯基四氢异喹啉衍生物与硝基甲烷反应的催化活性与稳定性。结果表明,DMC含量为0.5%~2%时(DMC含量以MMA物质的量为基准计算),UCST温度在35~42℃,P(MMA-1%DMC)-RB经过四次溶解-沉淀实验后,回收量仍可达到首次的93%以上;在N-苯基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和硝基甲烷的CDC(交叉脱氢偶联反应)反应中,P(MMA-1%DMC)-RB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催化性能与常规玫瑰红RB相当,在反应温度为45℃,白色1W LED光源下反应8h,产物四氢异喹啉衍生物的收率在80%以上,并且该UCST型RB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套用性和稳定性,循环套用8次后,四氢异喹啉衍生物的收率从90.2%降为77.9%。  相似文献   

5.
研究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特定药物的吸附及控制释放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以硅胶为载体,先对其进行硅烷化修饰,再以薯蓣皂素为模板分子,以甲基丙烯酸(MAA)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共同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通过表面接枝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了薯蓣皂素温敏印迹硅胶微球。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对聚合物表面化学基团及颗粒形貌进行表征。测试了分子印迹硅胶微球的载药性及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药物释放行为。结果表明,温敏印迹硅胶微球对薯蓣皂素具有良好吸附性能,其饱和吸附量为21.6mg/g,也具有较高的控制缓释性能。释放动力学表明,其在12h内控制薯蓣皂素释放率为81.9%,而非印迹硅胶微球不具备缓释性。环境条件对温敏印迹硅胶微球的控制释放具有重要影响。当温度为30℃、溶剂为甲醇、NaCl离子强度为1.5×10-4mol/L时,印迹微球具有最高释放率,达99.28%。  相似文献   

6.
郭保林  袁金芳  高青雨 《精细化工》2007,24(5):450-453,476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三聚体(TDI trimer)为耦合剂,将壳聚糖(CS)及聚乙二醇单甲醚(MeO-PEG)在5℃下,通过官能团耦合的方法合成了以TDI trimer为核,以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eO-PEG2000)和CS为臂的pH敏感性多核星型聚合物P(CS-TDI trimer-MeO-PEG)。用FTIR和1H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了多核星型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2×106,其分布指数为1.64。用UV研究了其对辅酶A(CoA)的控制释放,结果发现,在24℃、w(多核星型聚合物)=0.001%-0.1%的pH=6.8水溶液中,随着w(多核星型聚合物)的增大对辅酶A吸附量增多;在w(多核星型聚合物)=0.01%、pH=3.7时,聚合物对辅酶A的吸附量最大;随着pH的增大,对辅酶A的吸附量减少,辅酶A从聚合物中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7.
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合成了羟丙基-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考察了振荡时间、溶液pH、吸附温度以及苯酚初始浓度等吸附条件对聚合物吸附苯酚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吸附苯酚前后聚合物的IR及XRD谱。结果表明,聚合物对苯酚的吸附量随着苯酚初始浓度增加而提高,苯酚初始浓度为500mg/L时,振荡10 min,吸附量能达到14.30mg/g,在pH〈7和温度为15℃时吸附效果好。IR及XRD研究表明,聚合物对苯酚的吸附是形成包合物。  相似文献   

8.
在改性SiO_2表面接枝聚合GMA-ID-Cu~(2+)后,再与温敏单体(NIPAM)共聚合成温敏型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并利用GMA-IDA-Cu~(2+)金属螯合作用对模板蛋白BSA进行选择性吸附。通过TEM、IR和TGA测试表明,印迹层已接枝在SiO_2外层,且印迹层厚度约9 nm。pH和温度条件的优化试验表明,MIP具有优异的温度敏感性,并在pH为4. 6时获得较高的吸附容量(115. 42 mg/g)和印迹因子(2. 58)。对不同蛋白质的特异性吸附试验说明,MIP内部的印迹空腔和印迹位点与模板蛋白BSA相互匹配。同时MIP具有较高的吸附速率和较好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研究了大孔树脂对10-羟基癸酸的吸附特性,以吸附量和解吸量为指标,考察了不同因素对吸附的影响。正交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当10-羟基癸酸的浓度为0.01mol/L,吸附时间为8h,吸附温度为80℃,pH为3时,大孔树脂对10-羟基癸酸的吸附率最大81.03%,并且大孔树脂的重复使用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以木质素(lignin)改性膨润土(MMT)作为复合吸附剂处理甲基嘧啶磷废水,分别考察了体系pH值、温度、反应时间以及木质素/膨润土的加入量对处理甲基嘧啶磷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膨润土处理甲基嘧啶磷废水时,木质素/膨润土加入质量比为5%,pH值为3,温度20℃,吸附时间60 min处理废水效果最佳,嘧啶醇浓度从5 761 mg/L降至130 mg/L,废水COD浓度从12 500 mg/L降至4 033 mg/L。  相似文献   

11.
以合成磷脂DPPC和胆固醇为膜材,采用乙醚注入法制备迷迭香精油温敏脂质体,将温敏脂质体添加到壳聚糖-普鲁兰多糖溶液中,以BOPP为基膜制备抗氧化复合膜。对迷迭香温敏脂质体进行包封率、粒径分布、多分散性指数(PDI)、相变温度和原子力显微镜的测定,测定薄膜中精油释放速率,验证薄膜温度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制备温敏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65.6%,平均粒径为164.8nm,多分散性指数(PDI)平均值为0.163,相变温度为38.5℃和41.8℃。抗氧化复合膜在42℃条件下7天内释放量为94.1%,具有显著的温度响应控制释放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反相微乳液法合成耐温抗盐聚合物驱油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甲基丙烯酸十八酯为单体,过硫酸钾(K2S2O8)-亚硫酸氢钠(NaHSO3)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Span60为乳化剂、煤油为分散相进行反相微乳液聚合,合成了驱油用耐温抗盐聚合物。研究了单体的加量、单体的浓度、引发剂的浓度、反应温度、pH值等因素对聚合物粘度的影响,并对产品的耐温抗盐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AMPS加量为20%、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加量为1%、单体的浓度为25%、反应温度为53℃、引发剂浓度为0.4%、pH值为10、反应7~8h时,聚合物的粘度最大,并表现出良好的耐温抗盐性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不同环境条件对镉在内秦淮河逸仙桥处沉积物中的吸附与释放及形态转化规律的影响,发现吸附量和释放量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吸附量随pH值增大而增大、随盐度增大而减小;pH值改变对沉积物中镉形态的影响较小。盐度增大,镉的生物有效性降低。镉释放量随pH值增大而减少、随盐度增大而增大。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沉积物中镉达最大释放量时释放的形态不同,pH值为5时,释放镉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由20.67%降至2.1%;盐度为10%时,释放镉以有机结合态为主,由15.24%降至6.32%;温度为30℃时,以可交换态为主,由16.48%减少至1.6%。  相似文献   

14.
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技术,合成了两性分子P(AMPSc-o-DMC)。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两性共聚物进行了结构与组成的表征;分析了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抗蛋白质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用量为单体的1.6%,单体质量分数为25%,聚合反应温度为65℃,反应12 h所的单体转化率为96.5%,产物特性粘度在30℃达到4.38 dL/g;产物元素分析显示AMPS和DMC两种单体能够很好的按投料比进行共聚;当聚合物中AMPS为45%,共聚物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比例为1∶1,蛋白质吸附率仅为0.68%,具有较好的抗蛋白质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纯钛(Ti)、碱热处理多孔钛(Ti-OH)、硅烷化钛(Ti-OH-APTES)和凝胶涂层钛(Ti-OH-APTES-GelMA)四种材料对牛血清蛋白(BSA)的吸附与释放。结果表明,四种材料浸泡1.5 mg/mL BSA溶液中7 h至8 h时达到吸附释放平衡,其中凝胶涂层钛吸附量最大,在12 h时吸附量为0.96 mg/mL。在浸泡磷酸缓冲盐溶液48 h后,凝胶涂层钛对BSA的释放率为0.05%。通过红外表征,吸附BSA后的凝胶涂层钛在波长1645 cm~(-1)和1541 cm~(-1)上的出现明显的蛋白质特征峰,说明通过凝胶涂层改性后的钛材料相比其它三种改性钛材料更有利于蛋白质的吸附。  相似文献   

16.
以6,7-二羟基香豆素为模板分子,纳米SiO2为表面载体,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引入温敏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做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6,7-二羟基香豆素温敏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T-SMIPs)。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聚合物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验证;吸附性能研究显示,所得MIP2能有效地对6,7-二羟基香豆素进行选择性吸附,当吸附液浓度为0.8 mg/mL时,吸附量可达21.85 mg/g,吸附过程与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相符;此外,印迹材料具有一定的温度响应性,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该研究可为天然药物中香豆素类成分的分离纯化、富集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合成了羟丙基-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考察了振荡时间、溶液pH、吸附温度以及苯酚初始浓度等吸附条件对聚合物吸附苯酚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吸附苯酚前后聚合物的IR及XRD谱。结果表明,聚合物对苯酚的吸附量随着苯酚初始浓度增加而提高,苯酚初始浓度为500 mg/L时,振荡10 min,吸附量能达到14.30 mg/g,在pH<7和温度为15℃时吸附效果好。IR及XRD研究表明,聚合物对苯酚的吸附是形成包合物。  相似文献   

18.
杨禄  陈韩婷 《中国塑料》2020,34(9):9-15
纯亲水无规聚合物由于无规链段分布以及纯亲水性,其在水中自组装驱动力来源更加难以获得,对于自组装的研究更加复杂。通过特殊设计poly(NVF-co-AA)的分子结构pH响应可控自组装,在pH=9.0~7.4时候可形成球状自组装体,而降低pH=5.0时自组装体解体成小的自组装聚集体,升高温度至38 ℃时自组装体依然稳定。利用这种可控的自组装结构可以实现α-熊果苷的包埋与控释,结果表明,在pH=9.0~7.4,温度为20~38 ℃时α-熊果苷可以稳定包埋90 %以上,在皮肤环境下(pH=5.0,38 ℃),100 min内α-熊果苷累计释放率达95 %以上。  相似文献   

19.
以丙烯酰胺(AM)、丙烯腈(AN)、1-(2-N-烯丙基氨乙基)-2-油酸基咪唑啉(NIPA)为原料,制备了咪唑啉基偕胺肟化聚合物AM/AO/NIPA。对其进行了FTIR、SEM和TG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pH、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对聚合物AM/AO/NIPA和吸附剂聚丙烯酰胺(PAM)吸附低浓度Cu~(2+)过程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聚合物AM/AO/NIPA的Cu~(2+)吸附容量受溶液pH影响不大;当聚合物AM/AO/NIPA加入量为0.05 g时,在30℃、pH=5、吸附3 h后,对Cu~(2+)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溶液吸附达到平衡,此时吸附容量为37.32 mg/g;整个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对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均能较好拟合。通过Langmuir模型拟合计算得到,偕胺肟化聚合物AM/AO/NIPA的Cu~(2+)饱和吸附量为267.38 mg/g,是相同条件下吸附剂PAM饱和吸附量的3倍以上。AM/AO/NIPA循环使用4次后,吸附量保留率高达92.99%。  相似文献   

20.
将海藻酸钠(SA)和β-环糊精(β-CD)共混制备了复合水凝胶,并讨论了交联剂浓度、原料配比对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两者的共混比例为1∶2、w(交联剂)为6%、交联时间为1h时,水凝胶的溶胀性能较好。水凝胶在pH=1.2时的溶胀率仅为1.2,而在pH=7.4时的溶胀率达到14.2,具有良好的pH敏感性。以牛血清蛋白(BSA)为模型药物,研究了β-CD/SA水凝胶作为药物载体对BSA的负载及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在模拟胃液中的累计释放量较小(21.5%),且释放速率较慢;在模拟肠液中的累计释放量为70.2%,具有良好的pH敏感控制释放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