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日本福利都市环境整备的社会背景、发展过程、整备的基本内容及相关理念与技术要点四方面探讨了以残疾人、老年人的社会自立为目标的日本福利都市环境整备,指出福利都市建设是为残疾人、老年人创造丰富、愉悦优美的生活环境,是社会平等的价值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从日本福利都市环境整备的社会背景、发展过程,整备的基本内容及相关理念与技术要点四方面探讨了以残疾人,老年人的社会自立为目标的日本福利都市环境整备,指出福利都市建设是为残疾人、老年人创造丰富,愉悦、优美的生活环境,是社会平等的价值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6)
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且群体的差异性较大,对于残疾人来说残疾人福利对其改善生活至关重要。本文以南京市为例,对残疾人福利供需状况展开深入调查,并利用供需差率等指标分析福利供需差距状况。结果显示南京市残疾人的福利供给不能满足需求,且结构不匹配。基于此提出应该健全残疾人福利法律体系,建立残疾人福利津贴制度,并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根据残疾人福利需求偏好有针对性增加相应供给等对策缩小残疾人福利供需差距,实现残疾人福利供给均等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龚文晔  白飚 《住宅科技》2010,30(9):32-35
作为人口大省河南的省会城市,郑州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对于喜欢居家养老的郑州老人来说居住区户外空间是他们调节身心健康的重要场所。通过对郑州21世纪社区户外环境现状及老年人使用状况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想法,探讨适合老年人的居住区户外环境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5.
汪成刚  章倩滢  孙喆  陈旭  余颖 《规划师》2021,37(22):38-44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深入的背景下,内涵式的土地再开发模式愈发重要.文章针对土地再开发实践中土地碎片化、产业发展房地产化、规划体系不衔接等问题,引入整体性治理的理论,构建了面向整体性空间治理的土地整备实施机制.并结合广州市南沙区的实践,解析其多层次的土地整备工作体系,提出由土地资源分类、土地整备评估、规划协同衔接、项目实...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日本高龄者住宅居住设施的类型和高龄者的居住现状进行了考察,并列举了高龄者租赁住宅的三个实例,归纳出日本高龄者住宅的特点和发展动向,以期获得对中国老年人可持续居住环境构筑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文章进行了福州市区社会调查,收集受访者社会属性信息、活动特征等个人数据,测算环境土地利用混合度、建筑密度等环境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来分析研究社区建成环境对老年人户外活动频率的影响,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近40年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总体滞后,完善无障碍设施的空间布局与提升其使用效率已成为空间规划中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基于此,本文从个体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行为活动因素和建成环境因素等四个方面对南京市残疾人无障碍设施使用率展开分析,进一步结合深度访谈及实地调查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残疾人的个体生理因素对其使用无障碍设施的频率并无显著的影响,而社会经济因素、行为活动因素对残疾人使用无障碍设施的频率有一定的影响,建成环境因素对残疾人使用无障碍设施频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应实现从"建成度"向"可使用性"的目标转换。  相似文献   

9.
10.
社区是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社区环境安全是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福祉的关键因素,文章基于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运用多水平回归模型,对北京市老年人样本进行分析,界定影响老年人健康的社区环境安全因素.研究发现:北京市老年人7.03%的自评健康、6.35%的孤独感水平差异由老年人所处社区决...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实施的大规模既有住区环境更新效果明显,但仍存在手法粗放单一的问题,特别是老年人群健康诉求尚需进一步回应。后疫情时期,既有住区宅间空间作用凸显,如何通过优化宅间环境设计,满足老年人日常活动,促进健康生活,已引起多方关注。研究从大连典型既有住区中筛选出18个宅间样本,对老年人群宅间评价及宅间活动偏好以及行为方式等内容,采用实地调查,结合模拟、行为标注、统计等工具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探索宅间环境品质要素对老年人群活动类型、频率、时长的影响关系,并提出相关环境品质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12.
魏东  喻冰洁  杨林川 《新建筑》2024,(1):98-103
步行是老年人最为常见的日常活动和交通方式,对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研究较少关注步行时长这一重要的强度表征,以及与之相关的人本尺度建成环境要素。文章利用成都市大规模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分析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单日步行时长,采用街景图像和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测算多种社区建成环境要素,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步行时长与社区建成环境要素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人口密度、道路密度、NDBI、休闲设施数量和绿视率等社区建成环境指标对老年人步行时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后,从“生活圈”“公共空间”及“慢行系统”三个方面提出了鼓励老年人步行活动的适老环境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生活圈的不断收缩,住区逐渐成 为了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然而,既有住区 的建成环境却往往不能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 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品质。研究以大连市既有住区 建成环境为对象,基于扎根理论采用拍照、测 绘、半开放式访谈的方法,结合文献梳理,分析 了住区建成环境对老年人生活品质的影响。研究 认为住区建成环境现状问题主要体现于无障碍 设计缺失、规划缺失以及管理缺失。这些问题均 导致了老年人生活品质下降,且主要体现于无法 满足营养需求、安全感需求、卫生需求以及社交 需求。因此,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在进行 建成环境改造时,应该充分考虑导致老年人生 活品质下降背后的动因,并以需求为导向进行统 筹优化。研究认为老年人生活品质是一项综合的指标,通过建成环境的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提升,但只有建成环境与社会环境协同作 用,才能更有效的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4.
创建老年宜居社区需要提升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居住环境的营建依托于老年人的具体需求。研究将老年人需求划分为中观——社区层面和微观——住宅层面两个体系,通过对文献资料和访谈问卷的整理分析,初步筛选出18个中观需求因子及17个微观需求因子,再结合Kano问卷调研结果二轮筛选出对老年人满意度有重要影响的13个中观需求因子和6个微观需求因子,借助熵值法判定各项需求因子自身重要度的一致性,并利用Kano分析结果对其进行分类,最终提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综合权重指标,为营建适宜的老年人居住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洁  翁智伟 《华中建筑》2008,26(10):4-7
细胞凋亡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过程,本文从中获得启示,并以金泽21世纪美术馆为例,通过图解分析,提出建筑的弱化如同细胞凋亡,其结果是建筑融入环境,带来建筑的“新生”和环境的振兴。  相似文献   

16.
17.
王羽  王玥 《景观设计》2022,(5):16-25
社区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及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我国康复需求日益突显。社区如何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为老年人及有康复需求的人群营造适宜的生活环境,是需要着力思考的议题。本文以患有血栓栓塞类疾病的老年人为例,通过调查问卷,运用描述性分析、交叉分析等方法,探究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及这些具体变量对于“调研对象对社区景观的评价”的具体影响,分析其对社区室外环境的使用现状与康复需求,针对社区室外环境的空间设计、元素配置、康复景观方面对居住环境提出技术措施建议,以期探究此类特殊疾病人群景观环境的公平性与包容性,为优化室外康复空间、增强社区室外环境包容性,以及提升血栓栓塞类疾病老年人的康复效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琦 《城市住宅》2021,28(5):154-155
特定的环境对使用者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并使其产生不同的行为.目前对于环境与使用者心理行为的分析常忽视老年人.好的住区环境设计需要对老年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住区户外活动场地使用率越高,老年人的幸福感越强、心理也越健康.为此,以老年人户外活动行为与场地使用为例,研究社区环境对使用者心理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陈泳  曾智峰  吴昊  毛婕 《当代建筑》2021,(3):124-128
休闲和购物步行在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生活街区是老年人步行的主要场所.以上海市21个生活街区为例,基于912份退休老年人的调查问卷,分析街区建成环境对于老年人休闲和购物步行的影响,并结合散点图分析进行适宜值估算,在此基础上从城市形态角度提出老年友好型街区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步行是老年人日常的主要出行和活动方 式。近年来,高度城市化发展使城市环境和生活 方式发生转变,降低了老年人健康生活的质量。 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如何优化社区环境 以提高步行次数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成为人 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山地城市贵阳市中心城 区老年人步行行为调查数据,利用梯度提升决策 树构建老年人步行次数模型,以探究建成环境 对老年人步行次数的非线性作用及阈值效应。研 究结果表明:第一,建成环境对老年人步行次数具有重要影响,且非线性影响与阈值效应明显,15 min生活圈的适老化建设应结合建成环境的有 效范围;第二,山地城市土地资源有限的缺陷下,提高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混合度以及较平坦的地 形(0%~5%)反而与老年人步行次数负相关;第三,地形起伏>15%负向影响老年人步行次数,而在 5%~15%间影响微弱;第四,提高居住密度、避免环境过度机动化以及保障老年人休闲与购物的 小尺度社区有利于其步行次数增多。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山地城市15 min生活圈 的适老化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