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坪北油田工区北部长6_2低阻储层发育,但在电性上表现为低阻特征,认为储层含油性差,导致储层动用程度差。为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根据现有油藏地质、特殊测井和取芯室内实验等资料,对低阻油层进行系统研究和再认识,明确了粘土矿物是造成坪北油田长6_2储层电性上表现为低阻的主要原因,确定了混合泥质模型是最适用于研究区低阻油层的测井解释模型,对工区内低阻油层进行重新解释,确定了效益开发有利区,配套完善了厚层分段补孔压裂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2.
坪北油田长7-长9油组特低渗透油层与浅层的长4+5和长6油层有很大的不同,不能沿用老的解释标准。从分析长7-长9油组油藏特征及含油特点入手,研究测井解释模型,建立了孔隙度解释、渗透率解释、含油饱和度等测井解释模型;采用最小孔喉半径法、岩心含油产状法及试油试采法等研究手段,对油层有效厚度物性下限进行研究,确定了油层有效厚度物性下限标准及测井解释标准,以此为基础,进行了老井复查工作,重新解释油层293.6m/81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延长油田西部油区三个典型工区长6油组的小层顶面构造特征、砂体展布特征、油层厚度分布特征、顶面构造与油层厚度、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建立了基础数据库,并采用petrel地质建模软件进行地质建模。依据分层数据、井斜数据、小层顶面构造图,建立构造三维模型。分析研究各小层的砂层展布特征及物性变化规律,在相控的基础上建立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三维地质属性模型;根据油藏工程方法和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理论,结合动态监测资料,对西部长6油藏未注水老区进行井网适应性评价研究,确定了科学合理的注水开发技术政策。  相似文献   

4.
坪北油田因老区差油层和干层,含油水层和水层的测井曲线响应不明显,压裂措施效果差异较大。根据坪北油田长4+5-长6储层特征,对测井资料进行标准化处理,同时结合试油、生产情况建立测井二次解释图版,开展室内核磁共振与岩电实验,修正阿尔奇公式参数,提高了利用阿尔奇公式解释地层含油饱和度的精度,为进一步提高注采对应率,挖掘剩余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坪北油田特点是超低渗含油面积大,油层有效厚度小,单位面积的储量较小。针对研究区强非均质性特征,从储层岩石物理相的角度开展储层分类,再运用多点地质统计学原理建立精细三维地质模型,提高超低渗岩性油藏有效储层的识别精度,最后优选出油层比较发育、储量丰度较高的有利区块投入开发。  相似文献   

6.
卫城81断块沙四段第二砂层组"权重"储层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权重"评价法对东濮凹陷卫城81断块沙四段第二砂层组进行了储层评价.首先选择参与储层综合评价的参数-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及泥质含量等,然后按极大值标准化法,计算单项参数的评价分数,接下来,在确定各类参数的权系数的基础上,计算各小层综合权衡评价分数,最后,确定储层的类别.评价结果:Ⅰ类油层组有沙四段第二砂层组第五小层,Ⅱ类油层组有沙四段第二砂层组第一、二、三和四小层.同时,采用容积法对卫城81断块沙四段第二砂层组进行了储量计算,为下一步开发方案的调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坪北油田薄油层长63具有增产潜力,但储层物性较差,压裂改造是确保产量的主体措施工艺。坪北储层中绿泥石含量较高,应尽量避免酸性液体进入地层,产生酸敏伤害;粘土含量及伊蒙混层含量相对较高,压裂液体系中相应添加剂的优化较为重要。薄油层的压裂应通过射孔参数、施工参数的优化,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裂缝形态,确保薄油层段得到较好的改造。但需要获取地层岩心,开展岩石力学试验,以真实的参数指导控缝压裂工艺的实施。增效压裂液具有较低粘度、低伤害的特点,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控缝压裂工艺需求,同时能够降低成本,通过完善、优化后具有一定的现场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王窑南区长6段储层是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层位,优化目的层位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及确定储层有效厚度下限,能对储层特征进行定量评价和避免有效厚度漏失。本次研究通过薄片鉴定、取芯、测井等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位的"四性"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长6储层发育高自然伽马砂岩,其在测井响应特征方面与邻近常规储层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分别对常规储层和高伽马储层建立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等油层参数的解释模型,提高了储层参数计算精度;并结合试油及测井资料确定了长6油藏有效厚度下限标准:孔隙度为10.4%,电性下限声波时差为218μs/m,电阻率为10Ω·m,为王窑南区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安塞油田坪北区油层渗透率特低,具有微裂缝,油井产量低等特点,为此,增加了油藏开发中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油层的埋深浅、分布稳定、原油粘度低的优势,又有利于钻井增产措施的实施和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10.
以子长油田新庄区的长2储层为研究对象,依据岩心和测井资料分析了长2储层油层亚组长2_1的储层非均质性。长2储层的构造面貌与陕北斜坡区域构造面貌相似,表现为近东西向宽缓鼻状隆起构造,长2_(1-3)小层为主力产层。比较而言,长21储层的层间非均质性弱,层内非均质性强,平面非均质特性较强;其储层砂体平面可划分为透镜状、断续条带状、条带状和大片连通状4种分布类型。  相似文献   

11.
对鄂尔多斯盆地黄陵上畛子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岩性、物性、电性与含油性特征及其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并进一步将该区长6储层分为产油层(油水同层)、产水层、混合区(产油、产水层混合区)以及干层四类,基于测井标准化,建立了目标区长6储层流体识别标准,经实例验证有效,为该地区快速准确识别产油层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直罗油田东北部长8油层主要是受岩性控制的构造-岩性油藏,该区油水同层较为发育。针对本区这 一特点,本文在采用密闭取心法、毛管压力资料解释法(压汞法)和测井资料解释法等常规方法的基础上,依据前人 研究成果,尝试运用相渗资料分析法对该区的原始含油饱和度进行解释校正。利用这四种方法对直罗油田东北部 长8油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进行计算,并分析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从而确定符合本区长8油层实际情况的原始含油 饱和度,进而提高储量计算的精度。结果表明,相渗资料分析法是适用于本区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的最优方法,最 终确定原始含油饱和度取值为45.6%。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石油新增储量中低渗透油藏储量占比达70%,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占一半以上,开发潜力可观。因此,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是当务之急。为了在开发前充分了解低渗透层位的储层特征,以岩心观察、岩石薄片为基础,对鄂尔多斯盆地吴起低渗透油田延长组长4+522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层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储层物性特征、非均质性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测井数据建立了研究区的储层三维地质模型。结果表明,吴起油田长4+522油层组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砂体厚度较大,分布面积较广且连续性较好,属低孔特低渗的非均质性储层;在综合地质研究基础上建立的长4+522层的构造模型、相模型、孔隙度、渗透率模型准确可靠,前期的研究结果在建模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作用,所建立的储层三维静态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及下一步开发部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研究思路也可以为后续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前期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致密油属于非常规油气领域,致密油的勘探开发是油田增储上产的关键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致密油和松辽盆地扶余油层为代表的致密油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从地质背景、烃源岩特征、储集空间、成藏动力等方面,将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与松辽盆地扶余油层致密油的成藏机理和富集规律进行系统对比。结果显示,两者在烃源岩条件、储集空间、成藏动力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在成藏模式上存在一定差异:长7段烃源岩与储层是互层共生关系,属于源内成藏;而扶余油层的烃源岩位于储层之上,属于典型的上生下储,源下聚集。两者都具备致密油成藏的地质条件,可以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致密油藏,是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领域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5.
小层划分与对比是油田开发方案实施的基础 ,常用的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一缺陷 ,根据层序地层学的观点 ,在大分层的的基础上 ,采用准层序法、准层序组法、并结合等时法、切片法对砂西构造N1 —N1 2 油藏进行了小层划分与对比。从油水关系与小层划分的对比结果来看 ,采用这一综合分析方法进行小层划分与对比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喀拉扎背斜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发育侏罗系油砂。在喀拉扎背斜侏罗系头屯河组首次发现6个油砂露头点,并实施地质调查井1口(喀油砂1井),揭示油砂储层累计厚度超过30 m。通过钻井岩芯编录、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铸体薄片观察和测井等方法,对油砂储层的沉积环境、岩性、物性和储集空间类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砂储层位于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主要包括中细砂岩油砂储层和粗砂—细砾岩油砂储层;中细砂岩油砂储层为厚层沉积岩储层,沉积相属于曲流河相河床亚相的边滩沉积微相,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孔隙度和渗透率为中—高孔、高渗范畴;粗砂—细砾岩油砂储层为特厚层沉积岩储层,沉积相属于曲流河相河床亚相的河床滞留沉积微相,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孔隙度和渗透率为中孔、中渗范畴。总之,喀拉扎背斜侏罗系头屯河组储层有利于油砂的富集与储存,是准噶尔盆地油砂资源新的潜力区。  相似文献   

17.
浩口油田经过三十多年的开发,油田大部分可采储量已被采出,主力油层水淹严重.结合沉积微相研究对油层进行细分层对比,重新认识浩口油田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根据油水井的试油试采及生产情况分析油井的见效见水方向,研究浩口油田目前油层平面剩余油分布现状;根据产液和吸水剖面的测试资料,研究层间出力状况;通过运用地层精细对比,对浩口油...  相似文献   

18.
压裂是低孔、低渗油田改造的主要增产措施。镇泾油田是典型的"三低"储层,产油井都需要压裂求产。通过对镇泾油田常规测井资料、岩石物理分析及试油数据的研究分析,确定了区块的储层评价标准,按油藏驱动类型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为压裂层位的优选提供参数依据。根据压裂规模与储层厚度、储层类型、油藏类型、油气级别等的关系,对镇泾油田压裂规模进行预测评价,为压裂措施提供准确有效的层位及压裂规模建议,尽快获得工业油流。  相似文献   

19.
倾斜多层油藏注N2非混相驱合理注气速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气速度对非混相驱的采率有很大的影响。在注气非混相驱替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注水开发后单一储层注N2非混相驱界面稳定条件,给出了倾斜多层油藏注水开发后注气非混相驱考虑渗透率级差和有效吸气厚度影响的合理注N2速度界限的确定和注气动态分析方法,并对某实际油藏剖面进行注氮动态分析,用数值模拟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所给出的合理注气速度界限的确定方法和倾斜多层油藏的注N2动态分析方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