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合成孔径雷达(SAR)针对静止目标成像,依靠雷达平台的运动形成较长的合成孔径,达到方位高分辨。而在地面静止场景中,必然会存在运动目标,其运动参数的未知使得目标在SAR图像上难以聚焦成像。另一方面,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技术在雷达平台静止条件下,依靠目标运动形成长合成孔径后聚焦成像。本文将结合多通道合成孔径雷达-地面动目标指标(SAR-GMTI)技术,提出了基于杂波抑制干涉(CSI)和ISAR相结合的非合作动目标聚焦成像。成像过程中,利用多通道图像信息,动目标在CSI处理后被检测到,针对动目标的能量范围进行ISAR处理,实现该区域内动目标的聚焦成像。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Visual C++的电子海图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的海上航运和海上作业需要通过岸上第三方的技术支援,系统复杂度高,资金投入大。因此利用GPS/GIS海洋电子地图是一个较好的选择。结合实际应用,研究了基于电子海图的海洋环境数据调用与显示技术。利用多层海图的叠加显示,实现了放大缩小功能;利用海图像素点与经纬度信息相关联,实现了电子海图经纬度坐标的实时显示;通过经纬度设定航迹点,实现军标沿航迹运动及海洋环境数据获取,并利用VisualC++6.0编程实现。目前该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某些实际场合,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目前雷达目标跟踪算法中存在的准确性低、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雷达信噪比模型的雷达目标跟踪算法,该算法对雷达信噪比进行建模,评估测试过程中固定不变的参数数值,并对每一时刻的变量进行预估计算处理,从而获取目标运动轨迹和雷达跟踪强度。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雷达信噪比模型的目标跟踪算法,确实可以及时有效的获取目标的运动轨迹和雷达跟踪强度,提高雷达目标跟踪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一种干涉雷达阴影区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是获取地表高程信息以及检测地表形变的传感器。受侧视雷达成像机制的影响,场景中起伏较大的地物如山体不可避免会形成阴影区。阴影区没有回波信号,区域相干性差,相位呈噪声特性,严重影响了干涉雷达获取DEM的质量以及雷达正射影像质量。本文提出1种在相位域对阴影区进行干涉处理的方法,以得到高质量的DEM和正射影像图。通过对实测的机载干涉SAR数据进行处理,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Goo1ge Earth地图在输电线路中的应用。通过将输电线路杆塔(工井)的经纬度信息沿布到Google Earth地图软件上,可以直观地反映各条线路在地图上的相对空间位置,为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管理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6.
为了避免人影地面作业发射的弹丸,在空中未爆而落地时造成地面人员或重要设施损伤,利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技术,设计研发了分析人影高炮、火箭安全射界的技术系统.系统从Spot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图上提取地物信息,通过系统数据库的高炮作业点经纬度信息和人影作业终端系统(手持终端)的GPS定位信息,获取作业点精确位置信息,结合不同类型火箭、高炮的弹道参数,分析了高炮、火箭安全射界,射界分析结果直观、可靠,操作方便快捷,为人影地面作业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某微波雷达上载有两种位姿测量装置,正常工作期间,分别通过RS-422及1553B总线回传角度信息至外部飞行器.为实现位姿的精确测量,要求飞行器通过两通道同时获取两种装置在同一时刻解算的数据结果且同步误差小于5μs.设计的同步数据传输系统用于模拟外部飞行器,完成设计前期的方法验证及地面测试.设计中通过使能1553B协议芯片BU-61580的外部触发器功能实现与RS422数据的同步收发,数据同步误差在2~3μs,并利用LabVIEW软件的多线程技术及灵活的队列操作对回传数据进行同步显示与存储,为进一步处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在油气田的开发与探测中,如何能够将井下的探测数据准确无误地传输到地面系统中显得尤为重要。研究一种基于MSP430F149的井地间数据传输系统,其主要阐述了井下如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编码,然后通过电缆进行上传,最后在地面系统中对其解码。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保证井下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和井上通过解码得到的数据信息是一致的,也就是说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能够完整地传输到地面系统。只有将井下的数据信息准确地反映到地面系统中,然后通过地面上的一系列处理,才能使油气田的开发人员进一步了解井下状况,为油气田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以免因为对井下的信息不确定或误解,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南华  方宁  苏珉 《电子测量技术》2015,38(6):118-121
利用计算机来模拟合成孔径雷达回波信号是雷达系统仿真中重要的一部分。借助雷达目标的高频电磁散射特性,运用图形电磁计算方法,开发了可快速、有效地获取合成孔径雷达回波信号的方法,可为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提供原始的雷达回波数据。以起浪海面为目标实例,利用海浪频谱构建海面的几何模型,针对此海面模型,运用高频散射机理,实时可视化地计算其电磁波回波场强以及模拟出时域回波信号。利用条带式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通过该回波信号仿真出海浪面的合成孔径图像,验证了该方法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研制了一种可安装于飞艇、无人飞机等无人飞行器的输电线路巡检系统,可同时实现可见光检测、红外光检测、紫外光检测和基于图像测量技术的测距等功能.带有无人飞行器经纬度、海拔、飞机以及时间等字幕信息的可见光、红外、紫外视频图像被存入机载检测系统硬盘,也可以实时传回地面站,地面操作人员可通过地面控制平台远程控制机载检测系统,从而...  相似文献   

11.
基于GPS与轨道信息的地图匹配列车定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基于GPS和轨道固有信息的地图匹配列车定位算法,通过静态采集线路经纬度信息建立公里标与经纬度对应关系数据库,然后给出了由GPS实时获得的经纬度确定列车将要经过的下一整点公里标的搜索算法.在整公里标之间,利用轨道投影定位算法将CPS实测数据投影到真实的轨道上,得到列车精确位置的估计.针对曲线区段的定位,还提出了一种基于GPS方位角和轨道信息的同向切线定位法.现场试验表明,该算法提高了列车定位精度,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卫星导航技术的发展,无源定位技术成为电子对抗领域的热点问题。主要对无源定位技术方法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无源测向定位相关理论,并提出了测向定位与几何联立的新算法。通过地面探测系统进行该算法的验证,得到目标辐射源的绝对误差在经度上为1.16°×10~(-4),纬度上为1.04°×10~(-4),其相对误差在经度上为9.77×10~(-7),纬度上为3.23×10~(-6)。实际误差距离通过MATLAB计算得出为26.67 m。通过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对于不定时目标辐射源,该算法具有很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ATmega16的GPS经纬度数据接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GPS技术的广泛应用,其终端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多,硬件成本越来越高,减缓了GPS设备的民用普及步伐.本文提出一种以ATmega16单片机为核心的利用Motorola M12模块进行地理定位的低成本经纬度数据接收系统,介绍了ATmega16和M12模块的软硬件接口以及利用M12模块采集定位数据的方法.经测试,系统的单机静态定位精度≤7.81 m,符合民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地面动目标检测(GMTI)是合成孔径雷达(SAR)的基本功能之一。多通道SAR系统相比于单通道SAR系统在动目标检测方面具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它的原始数据量也相应成倍的增长。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DCS)的双通道SAR GMTI数据压缩方案。该方案主要是利用动目标信号的稀疏性来进行数据压缩,因此在观测场景不稀疏的情况下也能使用。仿真和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均表明,该方案不仅能有效地降低双通道SAR GMTI的数据量,所得动目标图像的信杂噪比相对于传统的DPCA方法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现实环境中,地面目标在具有平动的同时常会叠加周期性的微动,如汽车的怠速抖动等.传统的合成孔径雷达地面运动目标检测技术(SAR-GMTI)主要集中于目标匀速、匀加速等平动形式,无法对微动造成的非线性相位历程进行处理.而目标微动产生的微多普勒会在SAR成像中使目标沿方位向出现等间隔的散焦点——"鬼影点".按照传统的GMTI理论,目标平动速度很小时,其多普勒很难与杂波区分,从而无法实现目标检测.通过对机载多通道SAR"一发多收"模式下地面振动目标运动建模,推衍出了地面振动目标在不同通道内的图像域回波表达式及通道间各鬼影点的干涉相位.通过仿真验证了该干涉相位的正确性,并量化分析了随载频、振动角频率、径向平动速度变化时,各鬼影点空域导向与杂波导向的正交区分度,从而证明即使目标的平动多普勒很小甚至为零时,利用微多普勒带来的空域信息检测地面运动目标仍具有充分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车载天线定向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利用电子罗盘和GPS接收机技术设计车载移动天线自动定向系统。该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完成了实时方向和经纬度数据的采集。由提出的天线定向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天线跟踪的方位角,实现了油田内部无线局域网移动终端天线的自动定向功能。  相似文献   

17.
顺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ATI-SAR)是一种适用于运动目标检测(GMTI)的干涉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基线误差是顺轨干涉雷达系统的主要误差,直接影响地面运动目标测速的准确性以及定位精度。本文基于对ATI基线误差源特性的分析,针对2个主要基线误差源——姿态误差和相位中心误差进行定标方法的探讨和研究。通过仿真实验可以看出,文中提供的定标方法对误差的处理准确、有效,因此这些定标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并制定机载ATI-SAR定标方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多Agent系统技术,结合智能系统可以自动完成故障诊断。此技术可以使调度员在电网故障及故障后快速分析故障原因、准确判断故障位置并采取相应措施。多Agent系统是利用基于知识的推理和基于模型的自动解释系统,结合广域故障录波信息进行相关区域故障电流的差流计算实现故障区域精确辨识,并将各间隔故障电流及诊断结果在站内图上统一直观展示。系统在判断故障区域为输电线路后,基于双端录波、零序电流分布等成熟技术准确定位线路故障点位置,并辅以有机耦合保信系统、故录系统及SCADA系统等实现故障运行状态监测、故障区域快速辨识及故障点精确定位。以上任务完成后,可利用工程师辅助分析系统完成包括保护行为分析及自动归档等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