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超临界水中苯酚的氧化分解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超临界水中苯酚的氧化分解林春绵金耀门潘志彦(浙江工业大学职教学院,杭州310014)关键词超临界水苯酚氧化1前言开发有效的废水处理技术,强化废水的处理,实现水的循环使用,对减轻环境污染问题和水资源危机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超临界氧化法处理工业有机废水...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是一种快速彻底降解废水中有机物质的新型处理技术。在超临界水氧化有机物中 ,乙酸被认为是一种中间产物 ,乙酸氧化是反应速率的控制步骤 ,其氧化动力学的研究对反应器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动力学参数和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密度和停留时间上。最近的研究发现加入二氧化锰等催化剂 ,可缓和反应温度、压力条件 ,以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综述了目前在超临界水氧化乙酸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连续平推流或间歇反应器中实验数据用幂指数曲线拟合得到的动力学方程表明 ,乙酸氧化为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水中萘酚氧化分解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建立了超临界水中有机物连续氧化分解的实验装置。初步探索了超临界水中β-萘酚氧化分解的影响因素及主要残留物。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水氧化法降解葡萄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验研究了葡萄糖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降解。结果表明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能有效地降解废水中的葡萄糖 ,COD去除率可达 98%。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压力的增大、停留时间的延长和初始废水浓度的增大 ,COD去除率也随之提高。葡萄糖在超临界水中氧化降解的动力学方程为- d[COD]dτ =2 4.2 exp - 3.0× 10 4RT [COD]1.0 3 [O2 ]0 .0 670  相似文献   

5.
ε-酸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降解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实验研究了典型有机污染物ε -酸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降解.结果表明,超临界水氧化技术能有效地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COD去除率可达99%以上.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压力的增大、停留时间的延长和初始废水浓度的增大,COD去除率也随之提高.ε-酸在超临界水中氧化降解的动力学方程为:-d[COD]/dt =9.75104exp(-8.3804/RT)[COD]1.06[O2]00.165  相似文献   

6.
苯胺在超临界水中氧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对苯胺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随温度升高和停留时间延长,苯胺去除率和COD去除率增大,并且只有在温度高于898.15K条件下,苯胺氧化的COD去除率才有可能达到90%以上。在873.15K~898.15K范围内,温度对苯胺氧化的COD去除率有较显著的影响。在673.15K~748.15K、25.0MPa、300%过氧量、2.351×10-4mol(L-1苯胺浓度条件下,苯胺反应级数为1.554,反应的活化能为2.96(104J(mol-1,频率因子为6.69×103。  相似文献   

7.
利用连续式超临界水氧化实验装置,以H2O2为氧化剂,在480~550℃,38MPa条件下,进行了超临界水氧化对氨基苯酚实验,得到了CODCr去除宏观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对氨基苯酚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停留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在H2O2过量50%的情况下,CODCr和氧气的反应级数分别为1.41和0.23;反应的活化能Ea为60.04kJ/mol;指前因子A为1.12×105。  相似文献   

8.
TNT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临界水氧化(SCWO)实验装置,氧气为氧化剂,对废水中的TNT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反应进行了研究,用幂函数法则建立了COD去除率宏观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SCWO技术可有效消除废水中的TNT,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和停留时间的延长,TNT模拟废水的COD去除率显著增大。在温度为673~823K、压力24MPa、300%过氧量、TNT浓度为5.7×10-4mol/L的实验条件下,有机物的反应级数为1.18,活化能Ea为96.85kJ/mol,指前因子A为4.87×103s-1。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水氧化法去除废水有机氮的工艺和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涛  杨明 《化工学报》1997,48(5):639-644
<正> 引言 超临界水氧化法(SCWO)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废水和废物处理技术.水在超临界条件下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它能与非极性物质如烃类和其他有机物完全互溶,而无机物特别是盐类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另外,超临界水可以与气体(如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完全互溶.这些性质使得超临界水作为反应介质的超临界水氧化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超临  相似文献   

10.
连续式超临界水氧化装置处理苯酚溶液的动力学讨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利用自建的一套连续式装置进行了苯酚的超临界水氧化研究。在高于水的临界点的温度和压力 (5 73~ 873 ,2 5~ 35 MPa)下 ,用氧气作为氧化剂对苯酚溶液进行氧化处理。对影响苯酚分解转化率的各种因素如停留时间、温度、压力、氧化剂浓度及苯酚初始浓度等进行了条件实验 ,研究了超临界水氧化处理苯酚时的去除动力学。在实验条件下 ,溶液中苯酚的去除动力学对苯酚是一级、氧气是零级 ;其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符合 Arrhenius公式 ;压力也明显影响速率常数 ,随压力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水氧化降解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垃圾渗滤液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降解。结果表明,超临界水氧~(scwo)技术能有效地降解垃圾渗滤液(coDcrl555-7585mg/L、TOC947.5~1788mg/L、TNl834~4166mg/L),在24MPa、390℃~440℃、停留时间16,3s~36.0s的条件下,其CODCr、TOC和TN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0.7%、68.1%和57.9%,可生化性有所提高.而且脱色除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降解废水中的T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双君  刘玉存 《火炸药学报》2007,30(3):34-36,61
利用超临界水氧化(SCWO)实验装置,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对废水中TNT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TNT.反应温度、停留时间是影响TNT降解效果的主要因素,随着反应温度、停留时间的增加,TNT的降解率显著增大.在反应温度为550℃、压力24MPa、反应时间120s的条件下,废水中TNT的降解率可以达到99.9%.通过色谱-质谱(GC-MS)联用对超临界水氧化降解TNT的中间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间产物主要有三硝基苯、甲苯、硝基苯酚、萘、芴、菲、蒽、邻苯二甲酸正丁酯和庚烷、十二烷、十四烷等直链饱和烷烃,证实SCWO降解TNT的同时,发生了偶合、水解、异构化等副反应.探讨了TNT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3.
刘欣 《化工文摘》2007,(1):55-58
超临界水氧化法以其高效和环保特点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高压、高温下,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无毒的二氧化碳、水及其他化合物,来达到废水处理的目的。这种方式对污染物处理的效果比较好,处理后的水资源利用率比其他方式都要高,不需要或较少需要进行二次净化。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水降解聚乙烯废弃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猛  席秀娟 《河南化工》2009,26(8):28-29
以超临界水为反应媒介,镁粉为催化剂,在600℃将商用聚乙烯薄膜转化为管径50nm左右的多壁碳纳米管。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等手段对碳纳米管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水及其氧化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临界水(SCW)具有与常态下的水截然不同的性质,由此导致了超临界水的多种用处。超临界水氧化(SCWO)作为一种以超临界水为介质的新的废物处理技术以其完全快速等优点而日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超临界水的特性和超临界水氧化的基本原理,反应器的装置,综述了超临界水氧化的动力学、应用、工艺改进、工程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对氨基苯酚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uO/-γAl2O3和MnO2/-γAl2O3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在一连续流固定床反应器中分别进行了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对氨基苯酚实验,得到了COD去除宏观动力学方程。在26 MPa4、00~450℃和H2O2过量的情况下,反应对COD分别为0.92级(CuO)和0.95级(MnO2),对氧气分别为0.12级(CuO)和0.21级(MnO2)。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37.70 kJ/mol(CuO)和51.47 kJ/mol(MnO2),前置因子A分别为5.06×102(CuO)和5.80×103(MnO2)。  相似文献   

17.
The solubilities of isophthalic acid (1) in binary acetic acid (2)+water (3) solvent mixtures were determined in a pressurized vessel. The temperature range was from 373.2 to 473.2K and the range of the mole fraction of acetic acid in the solvent mixtures was from x2 0 to 1. A new method to measure the solubility was developed, which solved the problem of sampling at high temperatur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ith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studied, the solubilities of isophthalic acid in all mixture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The experimental solubilities were correlated by the Buchowski equation, and the calculate results showed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solubilities. Furthermore, the mixed solvent systems were found to exhibit a maximum solubility effect on the solubility, which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intermolecular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solute and the solvent mixture. The maximum solubility effect was well modeled by the modified Wilson equ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