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资源论证制度是以水资源基本状况来指导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配置、实现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规模相协调的重要制度,也是微观层面上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及淮河流域特点,简要介绍了淮河流域水资源论证的主要特点和在日常评审工作中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落实淮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这是我国多年来社会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管理的客观要求,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在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以公众参与为基础的社会管理必须切实加以遵循。公众参与水资源论证是业主单位、论证资质单位、水行政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3.
以"三条红线、四项制度"为核心内容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出台,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方向。本文探讨了水资源论证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围绕"三条红线"管理的要求,阐明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2011年中央1号文件到2012年《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颁布,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对规划水资源论证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结合岷江下游四级航电规划水资源论证的例子,重点探讨"三条红线"管理下水资源控制指标分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下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建立并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当前珠江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国务院三号文件的具体体现.针对珠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已开展的相关工作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珠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近期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文章深刻阐述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内涵,分析了安徽省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提出做好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准备,保障安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打好基础,谋划长远,把握重点,主攻难点,狠抓关键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框架,从而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和审查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该文分析了感潮河网地区城镇水厂工程水资源论证技术要求的新发展,着重探讨用水合理性分析、取水水源论证、退水影响分析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9.
结合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四项制度"的需要,分析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适应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回顾总结水资源论证制度实施以来的工作成效和经验,强调新时期加强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应把握的主导思想,从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大力推进相关规划水资源论证、加强水资源论证基础工作三个方面,对下一步扎实做好水资源论证工作提出了明确思路。 相似文献
12.
13.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12,他引:6
2月14—15日,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在广西桂林召开。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应邀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水利部部长陈雷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水利部原部长汪恕诚作学术讲话。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际瓦致辞,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陈章良出席,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作会议总结,水利部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陈小江等出席会议。本期特别刊出陈雷部长、胡四一副部长的讲话。并以专题报告形式刊出钱正英副主席、汪恕诚老部长的讲话及国家发改委农经司高俊才司长、中国科学院刘昌明院士的报告。 相似文献
14.
15.
菏泽市是山东省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试点市之一。一年来,该市围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框架体系的构建、各项水资源管理制度政策法规的落实、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的制定和分解、部门联动机制的建立等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16.
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国务院决定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应对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保障社会经济全面协调的发展。对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内涵和要求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在长江流域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的差距,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详细讨论了我国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趋势和问题,认为城市供水将是未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将迅速增加,水资源短缺将促进高效用水和部分农业用水向城市转移,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也将发生相应变化,供水安全、水源地安全和城市防洪排涝安全将日益重要.将全国分为六大区,根据各分区自然条件、水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讨论了各分区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策略,提出了解决各分区城市水资源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