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混凝土的基本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成国耀 《混凝土》2005,(11):67-70
本文系统研究了坍落度相同而再生骨料取代率不同混凝土的基本性能.试验中再生骨料的掺入量分别为0,25%,50%,75%和100%,通过调节用水量使各组混凝土达到相同的坍落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再生骨料掺入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回弹值、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根据试验结果,回归了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不同取代率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敏萍 《混凝土》2007,(2):52-54
系统研究了坍落度相同的情况下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影响.试验中再生粗骨料的掺入量分别为0,30%,50%,70%和100%,通过调节用水量使各组混凝土达到相同的坍落度.主要研究了达到相同坍落度时混凝土的用水量以及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坍落度、立方体抗压强度、棱柱体抗压强度、峰值应变和泊松比、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强度以及抗折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上述各性能指标均有一定影响,但程度不同.同时发现,除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外,普通混凝土各基本力学性能指标间的关系不适用各种再生骨料取代率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3.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徐蔚 《混凝土》2006,(9):45-47
系统研究了相同水灰比情况下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影响。试验中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分别为0,30%,50%,70%和100%,保持混凝土的水灰比不变。主要研究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立方体坍落度、抗压强度、棱柱体抗压强度、峰值应变和泊松比、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强度以及抗折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上述各性能指标均有一定影响,但程度不同。同时发现,除抗折强度外,普通混凝土各基本力学性能指标问的关系均不适用各种再生骨料取代率混凝土。  相似文献   

4.
刘艳 《辽宁建材》2009,(5):61-62
把废弃混凝土经人工破碎后,按照粒径大小分为粗、细骨料,对再生粗骨料加入0.2%的聚羧酸减水剂进行处理后,参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配置再生混凝土,研究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下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变化。其中包括再生骨料的堆积密度、表观密度、吸水率和压碎指标,以及不同再生骨料掺入量下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棱柱体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聚羧酸减水剂处理后的再生粗骨料,吸水率明显比处理前的再生粗骨料低,而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随着再生粗骨料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
收集废旧陶瓷制成再生粗骨料,按照质量替代天然碎石,研究了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配合比相同的情况下,随着陶瓷再生粗骨料替代率的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先降低后增加,而混凝土的抗折强度逐渐降低。因此,用废旧陶瓷再生粗骨料替代天然碎石制备混凝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再生粗骨料在再生混凝土中的骨架增强作用和其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试验分析的方法,通过配制不同强度的再生混凝土,分析了再生粗骨料不同的取代率和最大粒径对混凝土强度、坍落度、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再生粗骨料用量的减少,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逐渐提高,抗折强度趋于增加,且抗折强度随着再生粗骨料最大粒径的增大而降低,再生粗骨料的最佳粒径为9.5mm;随着再生粗骨料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坍落度提高。在保持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单位用水量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再生混凝土中水泥用量的减少,再生混凝土砂浆的强度也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混凝土力学性能与再生骨料取代率之间的关联性,文中对0、30%、50%、70%、100%五种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混凝土进行研究,并对各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峰值应变、坍落度等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混凝土坍落度、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强度随再生骨料取代率提升而不断降低;混凝土抗压强度受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变化而表现出波动,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不同粗骨料取代率条件下制备的混凝土试件之间并没有十分明显的泊松比差异;混凝土抗折强度会随再生骨料取代率发生变化,且并非增长或降低,但折压比会随再生骨料取代率增加而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8.
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研究分别与普通混凝土水灰比相同和坍落度相同条件下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棱柱体抗压强度、峰值应变、泊松比、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和弹性模量以及高温后混凝土的残余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泊松比与普通混凝土差别不大,但峰值应变增加。在水灰比相同时,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普通混凝土差别不大,但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和弹性模量降低,高温后的残余强度也有所降低。在坍落度相同时,再生混凝土的上述各基本力学性能均有所降低。同时根据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比较,普通混凝土各基本力学性能指标间的理论计算式,对应用于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计算时,其相关数据差异较大,因此,普通混凝土各基本力学性能的理论计算方法不能适用于再生混凝土。  相似文献   

9.
尤松鹤 《市政技术》2007,25(5):423-426,428
以自制的低强度再生粗骨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取代率情况下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再生粗骨料取代部分天然粗骨料对混凝土的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影响不大,混凝土密度有所降低,含气量略有增加,混凝土坍落度保留值略有增加;随着取代率的提高,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有下降趋势;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冻性略有降低,但通过掺加适量引气剂可以满足250次快速冻融试验要求,其抗渗性也可满足工程要求;用较低强度的再生粗骨料配制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时,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10.
再生骨料混凝土不同龄期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废旧混凝土试块破碎加工成再生粗骨料,按照与天然粗骨料颗粒级配相一致的原则重新配制,然后以0%(质量分数,下同),50%和100%这3种粗骨科取代率、相同配合比配制再生骨料混凝土(RAC),测试其不同龄期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相同养护龄期的RAC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以及弹性模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RAC的7d抗压强度增长较快,360 d抗压强度较28d的提高34.4%~47.8%;28 d轴心抗压强度与相同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呈线性关系;弹性模量随养护时间的延长有所提高,与天然骨料混凝土(NAC)相比,RAC的360 d弹性模量降低13.9%~24.2%.  相似文献   

11.
王国林  祁尚远  李聚义  王凯 《混凝土》2020,(3):168-171,176
以某10年龄期的既有建筑物废弃混凝土作为再生粗骨料原料,配制了坍落度达140 mm的C40泵送混凝土。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粉煤灰取代率为主要研究参量,对配制的混凝土试块的立方体抗压、棱柱体抗压、劈裂抗拉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指标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劈裂抗拉破坏形态与普通混凝土基本一致。在满足坍落度一定的前提下,立方体抗压强度、棱柱体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降低,而随着粉煤灰取代率的增加而有所提升;劈裂抗拉强度离散性较大,无明显规律;各力学指标间关系受再生粗骨料和粉煤灰取代率的影响也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再生粗骨料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再生骨料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配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孔德玉  杜建根  方诚 《工业建筑》2003,33(10):50-53
通过对不同强度等级旧混凝土破碎而成的再生粗骨料与天然粗骨料性能的对比研究 ,表明再生粗骨料与天然粗骨料性能具有相似性 ,能够满足行业标准对碎石的性能要求 ,并尝试将再生粗骨料用于配制高强混凝土和自流平高性能混凝土 ,结果表明 ,采用原强度在 15~ 2 0MPa以上的旧混凝土破碎而成的再生骨料均可用于配制高强混凝土 ,但在配合比相近情况下 ,原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 ,再生混凝土各龄期强度越高 ,其再生利用价值也越高。再生粗骨料亦可用于配制自流平高性能混凝土 ,水胶比为 0 4 0 ,净用水量为 2 0 5kg m3左右时 ,配制得到的新拌混凝土坍落度和坍落扩展度分别在 2 4 5、5 6 0mm以上 ,其 2 8、6 0d强度分别在 5 8 0、6 7 3MPa以上  相似文献   

13.
Many research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fresh and hardened properties of concrete containing crumb rubber as replacement to fine aggregate by volume, yet there is no specific guideline has been developed on the mix design of the rubbercrete. The experimental program,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and reported in this paper, is designed and executed to provide such mix design guidelines. A total of 45 concrete mixes with three different water to cement ratio (0.41, 0.57 and 0.68) were cast and tested for fresh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ubbercrete such as slump, air content, unit weight, compressive strength, flexural strength, 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modulus of elasticity. Influence of mix design parameters such as percentage of crumb rubber replacement, cement content, water content, fine aggregate content, and coarse aggregate content were investigated. Three levels of slump value (for conventional concrete mixes) has been selected; low, medium and high slump. In each slump level, water content was kept constant. Equations for the reduction factors (RFs) for compressive strength, flexural strength, 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modulus of elasticity have been developed. These RFs can be used to design rubbercrete mixes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mix (0% crumb rubber content)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some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RAC) as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normal aggregate concrete (NAC). Ten mixes of concrete with target compressive cube strength ranging from 20 to 50 MPa were cast using normal or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b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the indirect shear strength at ages of 1, 3, 7, 14, 28 and 56 days,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the strains at maximum compressive stress and the modulus of elasticity tested by using concrete cylinders at 28 days are repor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28-day cube and cylinder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the indirect shear strength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were on the average 90% of those of natural aggregate concrete with the same mix proportions. For concrete with cylinder compressive strengths between 25 and 30 MPa, the modulus of elasticity of RAC was only 3% lower than that of NAC. The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ssive and shear strength and the strain at peak stress in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were similar to those in natural aggregate concrete.  相似文献   

15.
全面梳理和分析了再生混凝土的发展历程与演变特点,提出了全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基于文献分析,针对不同组分、不同取代率下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开展了对比分析.整理了当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分别单取代且取代率达到100% 及再生粗、细骨料双取代的取代率都达到100% 后混凝土各性能变化的量值,最后总结了再...  相似文献   

16.
正交法分析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基本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交法试验分析了再生粗骨料掺量、聚丙烯纤维掺量和引气减水剂掺量3个配合比因素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和抗压弹模的影响,用再生粗骨料掺量为70%、聚丙烯纤维掺量为O.7%和引气减水剂掺量为0.2%的参数进行配合比设计,可使设计强度为C30的再生混凝土获得良好的和易性和较高的强度.通过对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的测定,分析得出了随着引气减水剂掺量的增加,含气量增加1%时,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低4.1%,劈拉强度降低7.7%,抗压弹模降低3.9%.将再生粗骨料经机械强化后,可使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约13%.结果表明:引气减水剂和再生粗骨料掺量是影响这3个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再生骨料及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性能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本文对国内外再生骨料和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再生骨料和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发现再生骨料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分别在231kg/m^3~2.62kg/m^3和1.29kg/m^3~1.47kg/m^3之间,其吸水率处于4%~10%之间,压碎指标在14.2%~23.1%之间.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随再生骨料替代率增加而降低,随水灰比增大而降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受替代率影响比较小.随着再生骨料替代率的增大,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坍落度急剧下降、弹性模量降低、收缩值显著增大、抗冻性基本不变、渗透性增大、碳化速度略有增加、抗硫酸盐侵蚀性略有降低.基于众多文献研究成果,经回归分析提出了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计算公式,最后讨论了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