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原地转向电动汽车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的机动灵活性,实现车身绕任一点的旋转和沿任一方向的平移,提出了一种用于外转子式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的原地转向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主销偏置式双横臂悬架导向机构和锥齿轮线控转向机构,通过备份电机和电机切换机构提高线控转向的可靠性。另外,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和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完全参数化的几何模型,并对悬架导向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用更接近悬架实际运动状态的刚体螺旋运动理论建立了麦弗逊(MacPherson)悬架和配用转向机构的运动学模型,提出了考虑转向轮初始状态的车轮外倾角和前束角的计算方法,讨论了车轮前束角和转向角的区别,推导了转向过程中转向悬架中两个压力角的计算公式.以最小转向误差为目标,并限制车轮跳动时四定位参数的变化范围、转向过程中压力...  相似文献   

3.
前轮定位参数变化对悬架-转向机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根据烛式悬架-整体式转向机构结构特点,基于ADAMS搭建转向机构参数化仿真模型,并通过C语言编程与数值计算等方法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分析烛式悬架-整体式转向机构的运动特性,获得载荷、车速等因素对定位参数、转向机构运动特性的影响;车轮以固定转角行驶,定位参数、车速、轮胎刚度与车轮侧滑之间的关系等。结果表明:建立的多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是正确和有效的,机构定位参数变会对运动特性影响不明显,而对其动力学特性影响显著。搭建悬架-转向机构驾驶员在环实时测试系统,结果对分分析表明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为改进设计及同类型汽车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伟  陈辛波 《机械设计》2005,22(Z1):243-244
利用欧拉角来表示悬架主销的方位,在ADAMS中建立悬架导向机构的参数化运动学模型.给出以车轮轮距变化为优化目标的设计方法,将其应用于某悬架系统导向机构的分析与设计.结果表明,基于ADAMS的悬架导向机构分析与设计,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运用ADAMS动力学分析软件建立了汽车转向机构的参数化模型。在对汽车转向机构中的转向梯形进行仿真分析的同时,简单分析了悬架系统对汽车转向的影响。考虑到转向梯形机构的转向臂以及梯形底角对汽车内外转向角的影响是最大的,利用ADAMS自带优化程序创建设计变量对梯形机构的关键点进行优化计算,优化过程中将悬架机构和转向梯形机构作为不同机构,仅对转向机构进行迭代优化,得到转向臂和梯形底角的最优参数。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内外转向角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以明显观察到,优化后的转向角之差是小于优化前的,转向特性曲线更加接近理想值,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增加了轮胎寿命。  相似文献   

6.
针对双横臂悬架导向机构,要获得前轮定位参数随车轮上下跳动而变化的预期目标,必须进行参数优化设计,但其设计结果是否准确、可信,取决于设计过程所取数学模型是否正确。建立基于ADAMS/View软件的双横臂悬架导向机构仿真模型,优化了导向参数在车轮跳动过程中的变化特性,并利用自主研制的参数可调式双横臂悬架导向机构实验台构建优化后的悬架机构实物模型,进行机构模型实测数据与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以验证仿真模型和优化结果的可靠性。结合仿真优化及台架验证,可使双横臂悬架导向机构的分析与设计更为可靠、高效。  相似文献   

7.
运用ADAMS软件建立了国内某大客车的底盘动力学模型,根据国家标准进行仿真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以空气悬架导向机构结构参数为试验因素进行正交试验,找出了影响转向特性的主要结构因素。对导向机构结构参数组合进行信噪比分析,得到信噪比最大的导向机构结构参数组合,同时,也验证了空气悬架导向机构的结构参数对整车的转向特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6,(6):946-950
基于双横臂悬架结构及运动学分析,推导出机构几何参数与车轮外倾角的数学表达式。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计算,获得了车轮外倾角变化曲线形态与杆长配置的相互关系和规律,得到较为理想的双横臂悬架布置方案。从而为设计具有合理外倾角变化的双横臂悬架导向机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基于ADAMS的车辆空气悬架-转向机构的运动学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在ADAMS软件环境下建立了某种型号客车的包括转向机构在内的空气悬架转向系统的多体运动学计算模型,并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分析研究。得到了随着车轮跳动该型悬架的各项定位参数的变化规律,并且发现内、外侧车轮的偏转角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基本满足理想的转向轮偏转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线控全方位转向四轮驱动电动汽车的独立悬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用于线控全方位独立转向四轮驱动电动汽车的独立悬架,该悬架采用双横臂、扭杆弹簧结构,具有简单紧凑、转向灵活、且承受栽荷能力较强的特点.建立了悬架导向机构的几何模型及数学描述,借助Matlab软件计算悬架的运动轨迹,确定了悬架导向机构的参数,制造出的样机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型车开展了转向系统结构的动力学分析并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瞬态激励测量转向系统结构的振动响应,得到加速度频响函数曲线;通过锤击法识别出转向盘、转向柱组件和汽车仪表板横梁管梁的约束模态参数。综合分析了模态振型和安装点动刚度,确定了需要优化的结构;通过对转向盘控制点的振动灵敏度测试,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某型燃料电池轿车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荣  吴宪  万钢 《机械设计》2006,23(3):43-45,62
燃料电池轿车采用新的总布置,引起了整车参数改变,对操纵稳定性产生了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分析评价。介绍整车建模和虚拟试验方法,并基于ADAMS建立某型燃料电池轿车的虚拟样车模型,按照国家标准设计了驾驶员控制文件并进行虚拟试验,对稳态回转试验、转向盘角阶跃输入试验、蛇行等试验进行仿真和数据处理,并根据标准进行评价。虚拟试验结果可为整车性能预测提供参考,该方法能有效地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设计的准确性,该方法同样适用于传统汽车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移动机器人进行平面运动动力学及运动学分析,建立平面运动移动机器人稳态圆运动动力学方程组;结合前轮驱动电机编码器、舵电机编码器以及机架陀螺仪分别采集到的前轮移动速度、舵角和机器人本体偏摆角速度,利用牛顿-拉夫森方法对动力学方程组进行求解,得到机器人前后轮的横滑刚度。研究结果为轮式移动机器人横滑特性及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对路径跟踪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将EPS与原教练车机械式转向系统相结合,设计研发了双方向盘教练车转向系统。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器、助力电机、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驱动逻辑电路和故障报警电路等组成。设计了以8位的C8051FOOX为核心的控制器。介绍了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以及软件设计。通过实验表明该控制器满足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5.
张勇  艾志久  马海峰  赵江  王斌 《机械》2014,(2):55-59
设计了一种污水罐在线清洗车,重点对新型污水罐在线清洗车转向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根据Ackerman转向原理,将清洗车转向系统的实际转角关系无限趋近于理论转角关系作为优化目标,运用最小二乘法对转向梯形机构进行优化,得到了整体最优解,以此作为转向系统梯形机构的初始参数,依据现场工况对转向系统重要零部件进行设计计算,建立各主要零部件的几何模型,并进行运动仿真。内外侧车轮转角曲线与理论曲线较为接近。车轮的极限转角远远大于普通车辆的极限转角,从而能够满足清洗车转向系统较高的机动性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根据已知的前后轮转角控制关系,采用PID控制来控制电机的运行。在此基础上,对FSAE四轮转向赛车进行了系统仿真,并针对仿真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证明了PID控制策略对于控制FSAE四轮转向赛车的可行性,并为后续的实践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以不完全齿轮和齿条啮合来控制转向的避障小车。小车在前行过程中能自动避开相隔一定距离的障碍物。该小车由转向系统、传动系统和车架等组成。转向系统由两个不完全齿轮与齿条啮合驱动转向轮转向;传动系统由齿轮机构组成。实践表明该避障小车的设计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汽车转向机构直接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安全性和轮胎使用寿命。优良的转向机构,可以使汽车转弯行驶时,车轮作无滑动的纯滚动运动,以减少轮胎磨损和动力消耗[1]。探讨高等机构学在乘用车梯形转向机构优化设计问题的应用,在基于空间机构的原理上所建立的模型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汽车转向特性,以C型汽车为原型探讨了汽车前轮转向梯形机构的优化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9.
燃料电池轿车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轿车改装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后,整车参数发生了变化,悬架也相应调整.文中在ADAMS/CAR中建立了某燃料电池轿车整车模型,通过驾驶员控制文件的定义对典型行驶工况进行仿真试验,根据国标对该车的操纵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由于整车参数变化及悬架的调整使得该车的不足转向特性偏弱,最后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汽车转向存在转弯半径大和操纵不灵活的问题,采用线控技术在线控转向电动汽车上设计了运动控制系统。介绍了线控转向电动汽车的机械结构和多种运动模式,分析了电动汽车绕任意点旋转运动的运动学算法,并利用模块化设计和车载网络通讯实现了线控转向技术,设计了该车的运动控制系统;研制了该车的运动控制系统样机,并在实际路面上分别对传统汽车和线控转向电动汽车进行了掉头转弯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线控转向电动汽车能够更好地实现掉头转向,相比传统汽车具有更小的转弯半径和操纵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