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常压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了吉安县杉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精油,该精油具有典型的木香香气,其中得油率为1.0%~1.5%.用GC—MS法对该油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在分出的65个色谱峰中共鉴定出49种化合物,占精油总量的92.8%,其中含有柏木醇(39.98%)、a-柏木烯(10.17%)、雪松烯(5.59%)、乙酸柏木酯(3.35%)、5-(7a-异丙烯基-4,5-二甲基八氢化茚-4-基)-3-甲基-2-戊烯-1-醇(3.22%)、[S-(E,E)]-1-甲基-5-亚甲基-8-异丙基-1,6-环癸二烯(2.97%)、杜松醇等.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浙贝母精油,GC/MS分析法结合保留指数分析法鉴定精油化学成分,琼脂扩散法检测精油的抑菌活性。首次鉴定出浙贝母精油的15种化学成分,占精油总离子流色谱峰面积的97.48%,主要成分为正十六酸(53.46%),(E,E)-9,12-十八烷二烯酸甲酯(26.96%)和油酸(9.34%)。浙贝母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无抑制效果,对白色念珠茵有中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HD)、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MAHD)和微波无溶剂提取法(SFME)提取樟树落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及峰面积归一化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实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提取率接近,水蒸气蒸馏法为0.98%,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为1.12%,微波无溶剂提取法则为1.04%.3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29种化合物,单萜类氧化物和倍半萜氧化物为挥发油的主要成分;HD所得挥发油中香樟醇、桉树叶醇、樟脑和α-松油醇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5.58%、21.26%、16.79%和11.19%,MAHD为26.29%、28.72%、15.64%和10.16%,SFM为17.74%、17.74%、17.74%和12.46%.不同方法提取的樟树落叶挥发油提取率及成分总体相近,但也存在一定差异,这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樟树落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蜀葵花的SFE-CO2(乙醇)提取工艺及镇痛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以乙醇为夹带剂的CO2超临界萃取技术(SFE—CO2)萃取黄蜀葵花有效成分并进行工艺优化;研究萃取物镇痛活性.以液固比、压力、乙醇浓度、CO2流量、温度5个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优化工艺.用小鼠扭体法来证明其镇痛药理活性.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3.0mL/g,萃取压力30MPa,乙醇浓度90%,CO2流量4kg/h,萃取温度65℃,乙醇与粉末直接混合加入、萃取时间1.5h,浸膏得率为5.43%,黄酮得率为0.29%,萃取物的镇痛率达60.7%.用SFE—CO3(乙醇)萃取法得到的黄蜀葵花萃取物具有较好镇痛效果,该法是一种较优越的黄蜀葵花萃取方法.  相似文献   

5.
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对淮安产新鲜菊花脑花精油进行了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其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研究,同时对比了不同产地菊花脑精油化学成分差异。化学成分分析表明,从淮安产菊花脑花精油中检测出了44种成分,主要为萜类:γ-松油烯(13.86%)、水芹烯(6.37%)、左旋乙酸龙脑酯(13.41%)、莰烯(4.05%)、乙酸α-蒎烯酯(4.53%)、α-红没药醇(3.52%)、樟脑(2.84%),另外还含有1-甲氧基-2-丁醇(21.55%)。抗氧化试验表明,淮安产菊花脑花精油具有弱的抗氧化活性。与其他产地的精油化学成分比较,组成的萜类种类、含量有所不同;其次其他种类化合物也有较大的差别,且淮安产含有较多的具有抗菌和防晒的组分。研究结果说明,淮安产菊花脑花是提取天然抗菌剂以及天然防晒化妆品的一种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6.
电子鼻对花椒精油的辨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和无溶剂微波萃取法提取了四川大红袍花椒和陕西韩城大红袍花椒精油,用电子鼻对花椒产地、提取方法和同种提取方法下的不同提取工艺条件下所得花椒精油进行了辨别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花椒精油的特征气味指纹图,发现电子鼻可以有效区分花椒精油.各主成分分析图中,第1、第2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8.989%~99.5969%,辨别指数为93~95.初步探索了统计质量控制法控制花椒精油质量和判别因子分析法判断花椒精油的来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微波、超声和溶剂回流三种方法对普洱茶样品中的三种儿茶素进行提取,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微波提取法高效、快捷,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三种儿茶素的含量分别为2.13%、2.94%和7.26%.扫描电镜图进一步证实:微波提取使茶叶样品表观结构明显侵蚀,并呈现出花纹状,这有利于分析物的提取.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有机溶剂作为提取介质,获得山苍子油,采用DPPH法比较不同提取介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对山苍子油抗氧化活力的影响,并对抗氧化性差异较大两款山苍子油(甲醇、戊烷浸提)进行GC—MS组分分析,以1,4-二溴苯为对照品,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在此基础上,探讨山苍子油有机组分与其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以甲醇浸提获得的山苍子油具备最显著的抗氧化活性(IC50=3.72mg/mL),石油醚最弱(IC50=9.25mg/mL);GC—MS分析结果表明:以甲醇为提取介质得到的山苍子油,其脂肪酸和萜烯氧化物质量分数各占68.33%和6.80%,明显高于低极性的提取介质戊烷的45.57%和4.50%.  相似文献   

9.
做青湿度对岭头单枞乌龙茶香气成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岭头单枞乌龙茶不同湿度做青香气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做青湿度是影响乌龙茶香气的重要因素。高湿(90%)、低湿(70%)做青芳香物质种类少,精油总量低,特征组分含量低;中湿(80%)做青芳香物质种类多,精油总量高,特征组分含量高。  相似文献   

10.
沙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对沙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提取研究,利用气相-质谱联机技术,对其中的28种组分进行了鉴定,并测定了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质量分数在0.5%以上的组分有:对-甲氧基桂酸乙酯(67.88%)。桂皮酸乙酯(4.36%)、十七烷(5.11%)、1,8-桉油素(4.83%)、乙酯(4.36%)、十五烷(2.16%)、δ-蒈烯(1.37%)、二甲基苏舍香烯(1.34%)、龙脑(1.31%)、樟烯(0.57%)、α-蒎烯(0.56%)、β-蒎烯(0.55%)等,占挥发油总量的94.33%.  相似文献   

11.
采用热脱附、固相微萃取、同时蒸馏萃取三种不同前处理方法对牛肉香精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提取,利用气质联用仪分析,比较3种方法对提取物种类及提取量的差别.结果显示,3种方法对提取组分的选择性各不相同,如需全面了解样品的香气构成且实验时间允许,应以多种方法综合使用,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2.
采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对大茴香和小茴香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此外,程序升温保留指数用来辅助定性.共定性出17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其中大茴香13种,小茴香11种,分别占二者挥发油总相对含量的89.43%和99.53%.共有组分7种.大茴香和小茴香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茴香烯,含量分别为70.72%和85.82%.  相似文献   

1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技术对垃圾渗滤液中挥发性和半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分析,所运用的SPME萃取纤维是非键合聚二甲基硅氧烷(以下简称PDMS),涂层厚度分别为100μm(主要适合挥发性)和7μm(主要适合半挥发性),在室温下搅拌(1 200 r/min)5 min后,顶空萃取60 min后,迅速在GC-MS进样口250℃解析5 min后进行分析检测.检出挥发性有机物有8种,其中主要类别是酮类、酚类和醇类等3种.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河北产9月份收割的紫花苜蓿干燥全草中的挥发油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进行分析。利用GC-MS分离出152种成分,并鉴定了其中43种化合物,占挥发性物质的73.3%(质量分数,下同),其中最多的是酸类化合物,占40.17%。该紫花苜蓿挥发油主要成分是十六烷酸(32.1%)、六氢金合欢基丙酮(8.83%)、植物醇(4.51%),还有5,6,7,7-α-四氢-4,4,7-α-三甲基-2-(4 H)苯基呋喃(3.21%)、邻苯二甲酸二异丁基酯(2.94%)。通过与其他产地、不同收割期、不同处理方式的苜蓿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发现产地、收割期、处理方式不同的紫花苜蓿中挥发油成分差别显著,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苜蓿资源等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制吸附萃取搅拌棒对肉味香精呈香组分进行提取,利用热脱附仪进样,结合气相色谱嗅觉计联用(GC/O)、气质联用(GC/MS)双重定性方式,令组分富集率更高,且检测结果可以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出香精的香气组成;为高级香精的调配及仿香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实验仪器采用在色谱柱出口安装"石英三通"进行1∶1分流,样品被同时引入质谱和嗅觉计,避免了单一定性方法存在的不足.其中,两种方法共同检出的物质31种,仅GC/O检出的物质24种,仅GC/MS检出的物质26种.  相似文献   

16.
GC—MS联用技术分析徐长卿挥发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程序升温保留指数首次对山东平邑产徐长卿的不同药用部位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定性出29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地下部分(根及根茎)15种,地上部分(茎和叶)22种,分别占二者挥发油总含量的99.64%和96.51%,共有组分8种.徐长卿地下和地上部分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丹皮酚和邻羟基苯乙酮,其中邻羟基苯乙酮为新发现的主要化合物.二者中丹皮酚的含量分别为88.45%和66.30%,邻羟基苯乙酮的含量分别为8.89%和16.99%.徐长卿地下部分的挥发油含量比地上部分多,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汉麻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考察3种不同萃取纤维(DVB/CAR/PDMS,CAR/PDMS,PDMS/DVB)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佳萃取纤维为CAR/PDMS.从汉麻叶中检出59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油总组分的93.18%,其中醛类3种(0.71%)、醇类1种(0.06%)、烃类37种(57.23%)、杂环化合物类3种(0.19%)、萜烯类12种(34.49%)、其他3种(0.50%).在鉴定出的成分中含量较多的是[1R-(1R*,4Z,9S*)]-4,11,11-三甲基-8-亚甲基-二环[7.2.0]4-十一烯(18.81%)、(1α,3α,5α)-1,5-二甲基-3-甲基-2-亚甲基环己烷(18.18%)、α-石竹烯(11.52%)、异柠檬烯(6.78%)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酵母工业的快速发展,酵母废水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酵母企业发展的瓶颈。当前,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程度主要以综合指标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和化学需氧量(COD)来表述。这些综合指标并不能客观地反映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组成与含量。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能快速、灵敏地分析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本文首次将酵母废水中可溶性有机物分为可吹脱有机物、液液萃取(LLE)可萃取有机物等,分别采用吹脱捕集-GC-MS、LLE-GC—MS等方法进行分析,确定了该废水中可溶性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种类。其中,碳氢化合物、酯、芳香烃、醇、有机羧酸和杂环化合物较高,酮与醛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9.
分别在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醚3种不同极性有机溶剂中,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法提取黑龙江省产酸浆果籽,并获得了油脂,得油率依次为17.26%(质量分数,以下同),18.51%,19.55%.用气质联机(GC/MS)对籽油成分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酸浆籽油脂成分主要由亚油酸(65%~75%)、油酸(10%~15%)、十六烷酸(6%~15%)以及十八烷酸(1.0%~3.5%)构成.  相似文献   

20.
以大久保桃果实(Prunus persica (L.) Batsch cv.Okubao)为试材,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8℃贮藏期间对照组与1-MCP处理组的大久保桃果实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大久保桃果实挥发物的指纹图谱及标志性挥发物.结果表明,大久保桃果实挥发性物质共检测到26种,主要包括酯类、芳香烃类、醛类、内酯类、缩醛类物质.8℃贮藏期间,1-MCP处理显著推迟了醛类和内酯类物质的释放高峰的出现,并且显著抑制了内酯类物质的释放量;在贮藏后期显著促进了乙醇的释放.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2-二异丙基-1,3-二恶茂烷和1,1′-双(1,1,2,2-四甲基-1,2-亚乙基)苯是贮藏3 d时1-MCP处理组的标志性挥发物,而乙醇、丙酮、氰基乙酸是贮藏16 d和20 d时处理组的标志性挥发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