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OTT 系统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推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三网融合的日渐加速,OTT系统已成为业界炙手可热的平台和方案。 OTT提供了基于IP网络的跨屏全业务运营平台,将传统电视收视扩展到IP网络领域。 OTT平台将原本独立的DVB平台与Internet平台联系起来,发挥桥梁的作用,促进了平台间的业务与信息的交换。阐述三网融合背景下OTT系统的方案、功能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简述OTT TV(互联网电视)业务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介绍电信运营商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业务网络现状和特点,分析OTT业务对网络建设的挑战和要求,提出电信运营商结合现有IPTV网络基础建设OTT TV业务网络的实现方案,重点论述内容注入、内容管理、网络承载、内容分发等几个重点问题的实现方式,从网络规划、建设的角度为电信运营商发展OTT业务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媒体、通信等产业开始呈现出跨界融合的趋势。2012年,OTT(互联网视频业务)取代三网融合成为视频行业最炙手可热的词汇。文章阐述电信运营商承载网络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分析IPTV业务网络承载的现状以及IPTV+OTT业务网络承载面临的挑战,提出IPTV+OTT业务网络承载方案,对方案的利弊进行比较,旨在为电信运营商承载网络承载IPTV+OTT业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OTT业务现状,分析OTT业务对运营商网络的影响及测试需求,并提出几种针对不同侧重点的测试方案,最后基于测试结果对典型OTT业务行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OTT(overthetop)模式冲击传统付费电视产业,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硬件设备商以及内容生产商等都将自身定位于视频产业的参与者并设法获取相应价值。OTT业务对传统通信业务的影响主要是对网络的影响、对终端的影响和对内容的影响。OTT下电信运营商的应对主要是网络智能化、植入OTT业务、提供OTT业务和寻求制衡共存。  相似文献   

6.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移动OTT业务的普及,导致传统通信业务萎缩。运营商为了应对OTT业务的挑战,推出了基于IMS网络的RCS业务。本文结合RCS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介绍RCS的功能架构及系统组网;同时针对RCS业务发展所要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IP网络和应用快速结合和迅速发展,电信市场竞争加剧的局面日益激烈,各运营商正掀起一股以OTT为主导的网络融合建设和业务发展的热潮。参考有线电视低廉的收费标准和不中断的业务可用性,如何保证OTT用户体验质量成为OTT视频成功的关键要素。尤其是对于收费的OTT视频业务,消费者不再满足"尽力服务"的质量体验。文章从客户感知改善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OTT视频的Qo S保障体系,来确保OTT视频业务获得更大程度的认可。  相似文献   

8.
OTT在移动互联网中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TT是指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这种应用和目前运营商所提供的通信业务不同,它仅利用运营商的网络,而服务由运营商之外的第三方提供。目前,典型的OTT业务有互联网电视业务、苹果应用商店等。随着技术发展和用户需求不断提升,OTT业务越来越普及,种类越来越丰富。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王春萌所撰《OTT在移动互联网中的挑战与机遇》一文从移动互联网的现状出发,对现有OTT业务模式、价值链等进行分析,基于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爱立信对OTT技术发展趋势的理解,探讨了如何根据移动互联网的特点与优势,将OTT服务与网络运营商有机结合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9.
传统电信增值业务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移动智能终端的迅猛增长和OTT市场的繁荣发展带来了移动数据流量的快速增长,为了应对数据流量的巨大增长,电信运营商纷纷进行网络提速,加大力度投资建设基础网络.然而,电信运营商的业务收入并未随着网络建设而同比例增长,主要因为OTT业务中的各类通讯功能减少了用户对传统语音和短信业务的使用量,OTT增值业务地图和内容功能对于电信运营商的定位业务、彩信业务和彩铃业务等更是致命打击.因此,传统增值业务市场出现了大幅的负增长,甚至部分增值业务出现了严重亏损.在全球范围内,OTT业务都在快速占有和代替传统增值业务市场.  相似文献   

10.
张鑫 《通信世界》2014,(5):27-27
OTT业务与短信满足的是不同网络环境下用户的同一类需求,即使短信业务退出了主力业务阵营,其业务特性也依然会在OTT业务的新载体中得到延续。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IPTV和OTT的大规模发展给有线运营商的基础视频业务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有线电视的主营业务正在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IPTV、OTT视频对有线视频业务的冲击,提升用户体验,太原有线对在广电数据网络中开展面向多个终端屏幕的OTT业务作了尝试,这些终端包括机顶盒终端、PC终端、PAD终端和智能手机终端。从技术角度对多屏OTT平台的功能架构、技术方案以及各个子系统的功能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系统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和系统的安全性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在广电宽带网络的基础上,基于广电传输网络和海量电视内容,对多屏0TT平台的规划目标、总体架构与技术路线提出了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2.
OTT TV服务的出现模糊了传统意义的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的区别,广电网络如果不积极跟进OTT TV服务,就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广电网络可行的一条道路是选择从单一DVB系统向DVB+OTT演进,介绍基于DVB+OTT的本地化信息互动运营平台的技术方案与典型应用,为广电网络应对三网融合提供一种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3.
贺斌  张杨 《广播电视信息》2016,(10):113-116
广电开展DVB+OTT业务,需要引入多家合作伙伴,接入更多的增值业务。本文分析了广电增值业务管控平台的建设需求,并对建设思路及原则、系统架构、系统功能及外围系统集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移动运营商 如何应对OTT业务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OTT的冲击,移动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话音和消息)将继续下滑。但与此同时,OTT也需要调整目前的商业模式,这可能会削弱用户原来对OTT业务的感觉。移动运营商可以利用这一点,迅速决定应采取何种策略来应对OTT。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互联网中存在的2个亟待解决的问题:OTT(over the top)流量占用大量网络带宽以及信息高度冗余,提出了一种具有差异化服务能力的未来网络体系架构——服务定制网络(SCN, service customized networking)。SCN基于软件定义网络设计,继承了其数据控制分离以及网络可编程的主要特点,并针对当前互联网中的问题,增加了网络虚拟化能力以及内容智能调度能力。通过构建具有不同等级服务能力的虚拟网络,SCN可以避免OTT业务大量占用带宽。同时,通过信息资源智能有序调度,SCN可以消减信息冗余。在小规模真实网络平台上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SCN确实具备为不同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能力以及有效减少信息冗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IP宽带网络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大阶段。我们目前面临着的是一个IP宽带网络大变革大发展的阶段,是一个电信业务转型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新的接入技术,FTTX、WiMAX,WiFi Mesh、3G和3GLTE等,带来了接入网革命性的改变。充足的带宽促使电信运营商尝试着重新夺回IP宽带网络带宽的端到端管控权以打造新型的互联网价值链,以优质的高速IP宽带网络掌握三网合一的主导权,让自己从单纯的带宽服务转型为全业务的信息供应商和服务商。本文就新一代IP宽带网络相关的网络技术和网络架构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希望能够帮助电信营运商找到适合自己的平滑演进到新一代IP宽带网络、适应所处市场需求的创新业务增长途径和网络转型的时机和方式。  相似文献   

17.
徐荣 《电信科学》2006,22(10):37-41
光接入是宽带接入的发展方向,无源光网络(PON)是实现光纤到户(FTTH)的首选方案.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域网概念的引入对接入网发展的影响和PON接入网的原理特点,指出PON拓扑结构完全符合城域网边缘的业务汇聚和接入模式,符合城域网概念引入后的用户业务引入段和接入层的结构特点,最后给出了PON技术与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结合构建多业务城域网的策略和PON技术在移动网络中的应用定位.  相似文献   

18.
网络的融合及终端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为个人监控通信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借助于M2M技术,软交换网络可以为个人监控通信提供理想的实现平台。基于软交换的网络架构和实现原理,个人监控通信系统可分为网络侧和用户侧两部分。网络侧设备包括软交换机、现场业务中心等,位于核心控制层和业务层;用户侧设备包括监控设备、现场设备、网关和现场控制平台,位于接入层和现场设备层。通过基于软交换的个人监控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家庭自动化、公共服务、资源调度、安全监测以及社群互助等多种人机通信业务。随着机器智能的提高和网络的融合,将来个人监控还会不断完善和发展,极有可能成为未来通信的主流业务之一。  相似文献   

19.
何国锋 《电信科学》2020,36(12):123-132
通过对5G云网融合时代的安全需求分析,研究零信任的基本原则,包括不依赖位置、不信任流量、动态访问控制等;研究零信任的基本架构,结合5G云网架构,提出了3种可行的应用防护方案,包括客户自建的OTT模式、利用现有VPDN改造模式、公共零信任架构模式,并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客户在5G云网中的应用场景,包括远程访问、安全上云、移动办公等,以及在这些场景中零信任架构可以给客户带来的价值,如实现应用隐藏、动态控制,确保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