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源于作者新媒体业务研发实践,首先分析了互联网电视内容集成平台的整体结构及相关拓扑架构;然后,设计并分析了互联网电视内容集成平台的关键技术,包括内容源监控、内容集成、内容服务平台与内容集成平台的接口访问机制以及终端的互联网电视集成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电视智能化和互联网化的趋势下,OTT TV面临广阔的市场前景,加快内容应用发展将成为其成功的关键。OTT TV具有互联网属性,因此选择互联网应用向电视屏迁移是有效的策略。但是,互联网应用电视化不能简单地将互联网应用移植到电视屏上。如何选择合适的应用进行移植并加以改造创新从而赢得用户欢迎是业务运营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OTT TV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电视终端特点、家庭用户需求以及互联网应用发展情况和趋势,提出了OTT TV应用发展方向和应用开发中重点关注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家庭宽带IPTV业务开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TV业务与互联网电视业务在业务上最大的区别是可以提供直播业务,但在系统部署方面,云管端等各部分对网络的要求均有不同.介绍了电视业务发展形态和业务平台建设模式,并从平台、CDN、城域数据网、汇聚传输、PON接入、端到端多播、端到端QoS、视频终端方面分析了运营商开展IPTV业务需要进行的网络及设备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融合媒体的背景下,智能电视终端对硬件、系统、内容、业务、应用及终端管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级别的安全需求.本文分析了智能电视终端安全保护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和标准情况,展望了我国智能电视终端在安全管理机制和安全评估等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手机电视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手机电视发展中的瓶颈,从内容、经营、渠道、终端四个方面,提出了突破瓶颈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陈杲 《电视技术》2014,38(4):60-62
随着电视智能化和互联网化的快速发展,各种互联网应用和信息服务正快速向电视屏迁移。电视不仅成为互联网的新入口,而且电视行业也进入电视应用生态产业链构筑的关键时期。从电信运营商角度,分析了互联网电视应用的运营模式和管理需求,提出了一种互联网电视应用生态系统构筑方案,其特点包括将应用和服务打包按套餐进行销售,以及"终端管理平台+应用管理平台+电视应用商店+管道+电视桌面"的应用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论的观点,导入CI理论,对电视传媒形象设计提出了整体设计思想,并从纵、横两个方面分析设计要素.纵向分析从电视台、电视频道、电视栏目、电视节目4个层次展开,横向分析从MIS,BIS,VIS 3个方面进行,纵、横两个方面的要素共同构筑了电视传媒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电视普及率已经很高,其与传统的数字电视相比,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随时访问网络,能够及时快速进行系统访问。尽管互联网电视系统看起来十分简单,但是实质上,其拥有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结构,而且其应用发展还涉及到很多关键性的技术。本文主要通过对互联网电视系统结构的介绍,进而探讨了其终端技术,希望对我国互联网电视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超过6亿人,互联网视频用户数量也逐步攀升。目前,用户收看互联网视频主要通过PC终端和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也能够播放互联网视频,例如IPTV和互联网电视。互联网电视是传统电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互联网电视是通过带有APP软件的机顶盒经互联网网络访问播控平台的视频内容,在普通电视机上观看。互联网电视在国内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且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基于此,文章以互联网电信运营商和视频运营牌照商(以下简称运营商和牌照商)合作为例设计了一套互联网电视系统。系统采用"中心-分节点分布式"多层架构,根据需求配置了各个硬件设备,例如存储设备、EPG门户缓存、时移服务器(STS)设备等,满足了直播源和直播服务节点的功能要求。配合硬件系统,同时设计了一套互联网电视管理系统,提供互联网电视业务受理、收费、统计等基本营业及统计工作。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电视多采用单播协议模式进行数据传输。随着互联网电视用户不断发展及视频内容码率进一步提升,特别是4K/8K/VR等高码率新业务内容不断涌现,互联网电视忙时峰值流量突增,造成CDN分发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首次提出通过主动采集互联网电视机的最佳分辨率,对互联网电视终端实现智能识别,并结合精准提码策略,实现码率精准调整,自动提供与电视机终端分辨率性能相匹配的内容源,避免全量盲目提码带来的额外激增流量。提出了互联网电视终端智能识别和精准提码策略业务模型、分析方法、实施方案,并在江苏移动魔百和业务上大规模商用,通过数据验证了上述策略的有效性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各种电视应用进行管理,提出了一种基于Android桌面程序进行深度定制的互联网电视桌面设计和实现方法。电视桌面不仅继承了桌面程序的特殊功能,还具备互联网电视应用管理功能,具体包括终端认证、桌面鉴权、应用鉴权、应用订购等功能。另外,还对电视桌面的应用管理流程进行了详细叙述。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电视(OTTTV)既是传统电视终端网络化之后产生的新型终端设备,也是互联网内容和服务模式在电视终端的延伸。OTTTV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为三网融合产业各方提供了新的发展题材。本文对OTTTV全球的发展模式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OTTTV发展所带来的三网融合业态创新进行了介绍;分析了OTTTV带来的新一轮三网融合中,互联网产业力量跨界延伸的主要原因和切入点;总结了OTTTV发展给我国三网融合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面向三网融合的互联网电视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网融合对终端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电视机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终端形态,其智能化和网络化严重滞后。电视屏幕的网络化,即互联网电视,是三网融合终端产业发展的重心。本文结合国内外互联网电视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分析了国际上主流技术方案和标准化现状,阐述了互联网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移动流媒体体系结构和流媒体传输控制协议族为基础,在家庭电视机顶盒和无线路由器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基于Android系统框架的电视直播系统.机顶盒通过DVB-C获取稳定的数字信号然后硬转码把音视频数据编码成适合移动端播放的AAC和H.264格式并通过HLS协议实现移动端高清电视直播.经验证,该系统可以在现有的家庭多媒体资源基础上实现移动端电视节目的高清同步观看,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馨文 《电视技术》2021,45(3):42-44
当今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繁荣,以电视为载体的各种文化节目多种多样,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这些文化节目形式各异,内容涉及面广,其中电视综艺节目以其灵活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受到了观众的喜爱。然而,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视综艺节目受到了冲击和影响,需要重新寻找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路径,探索“互联网+”视域下电视综艺节目的融合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包括手机、平板、智能电视等在内的各类智能设备层出不穷。为提高这类智能设备之间良好的互操作性和用户操控体验,本文面向智能电视终端,设计开发多屏互动系统,实现互联网视频内容搜索、跨屏视频内容推送及智能电视终端操控。介绍了系统组成及基本的工作流程,并描述了技术原理及实现。研发成果已在智能电视终端产品中成功部署。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组建纯IP架构的数字电视网络系统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而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是广播电视网向IP网络整合的关键部分。对于新建电视台网、新建居民小区以及将要从模拟电视升级到数字电视的城市与地区来说,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完全可以跨越"IP/QAM调制+HFC网络"的中间架构,直接升级到纯IP架构。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但顺应了技术发展的趋势,而且将大量节约投资成本,简化系统维护,便于系统升级。主要探讨如何构建纯IP架构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包括前端设备、主干网建设以及用户端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面向三网融合的智能电视系统设计,详细阐述了系统的实施方案、软硬件以及关键技术的实现。系统基于高集成度TV SoC芯片和Android4.X操作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和软件集成方式来实现了数字电视、IPTV和互联网应用,可接入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和播放各种媒体内容,符合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数字电视增值业务短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以遥控器作为短信业务的通信终端,立足于广电现有网络的一种短信支撑平台。主要介绍了该短信系统的网络架构、网络初始化、链路检测、短信发送等业务流程,并对多功能遥控器的设计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0.
智能电视是相对于传统电视而言的,在电视发展之初,由于软件和硬件的限制,都是非智能的,但随着半导体技术、软件技术的发展,伴随着手机和电脑等个人终端智能化,智能电视正逐步取代传统电视。随着智能手机、智能终端的高速发展,智能电视的发展实际上具备了同样的发展线路,包括硬、软件结构,相关技术实现以及体验需求的融合。本文对智能电视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