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宰后牦牛肉成熟过程中钙激活酶与嫩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0头甘南牦牛为研究对象,对宰后8d成熟期间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剪切力、肌纤维直径、μ-钙蛋白酶(μ-calpain)、m-钙蛋白酶(m-calpain)、钙蛋白酶抑素(calpastatin)的活力进行了测定,同时研究了3种酶活力与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剪切力、肌纤维直径3个嫩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μ-calpain、m-calpain、calpastatin 3种酶与剪切力值及肌纤维直径均呈正相关;3种酶与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呈负相关,其中μ-calpain与calpastatin呈显著负相关(P<0.05).因此,钙激活酶活力的变化可能导致了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的增加,肌原纤维的弱化和肉的嫩化,μ-calpain可能是牦牛肉嫩化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2.
杨巧能  梁琪  文鹏程  张炎 《食品科学》2015,36(18):237-241
研究宰后成熟时间对不同年龄牦牛肉用品质(pH值、肉色、肌红蛋白含量、剪切力、失水率、蒸煮损失率)的影响,并分析成熟时间、年龄与肉用品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宰后成熟过程中,不同年龄牦牛肉L*值和b*值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而a*值先下降后上升;肌红蛋白含量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H值在成熟的前3 d发生了显著的变化(P<0.05),成熟过程中不同年龄牦牛肉pH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失水率和蒸煮损失率在宰后成熟的第3天时达到最大;成熟3 d后,剪切力值显著降低(P<0.05);年龄与牦牛肉用品质指标均呈正相关,而成熟时间与L*值、b*值、失水率、蒸煮损失率呈较强的正相关,与剪切力、肌红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牦牛宰后经过7 d的成熟,可以降低因屠宰年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同时也可以改善肉的嫩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牦牛肉在发酵过程中的风味等品质特征差异,本试验选取斯布牦牛和甘南牦牛两种品系的半腱肌为研究对象,测定发酵过程中食用品质及风味物质的特征。研究发现,发酵过程中肉色逐渐加深,两品系牦牛肉L*值在第5天均达到最大值后逐渐降低;斯布牦牛肉硬度发酵后较发酵前下降32 543.35 g,弹性增大2.573 mm,咀嚼性降低8 912.89 mJ,甘南牦牛肉硬度发酵后较发酵前下降28 668.6 g、弹性增大2.041 mm、咀嚼性降低6 685.51 mJ。斯布牦牛发酵肉中检出18种主要风味物质,甘南牦牛发酵肉中检出21种主要风味物质。两品系发酵牦牛肉中主要风味物质有烯、醇、醚和醛类,赋予发酵肉特有的清香、脂类等特征风味。  相似文献   

4.
以常规冷却和快速冷却处理的牦牛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在贮藏期间不同时间点测定2组p H、剪切力、色度、保水性、蛋白氧化和脂肪防氧化等指标,以探究2种不同冷却方式对牦牛肉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期间常规与快速2组肉样分别在3 d、5 d时达到极限p H;剪切力值在整个贮藏期内先升后降,于9 d时分别降至45.37 N和47.82 N(P> 0.05),肌肉达到最佳嫩度;随时间的延长,2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ant substances,TBARS)、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在贮藏过程中同一时间点的差异越来越明显,5~9 d差异极显著(P <0.01);同时,在7~9 d时2组L*、a*、b*值差异极显著(P <0.01);快速冷却显著降低了3 d内加压损失率和蒸煮损失率(P <0.05)。以上研究表明,2种冷却方式均改善了肉的嫩度,但快速冷却提高了肉的整体保水性并改善了肉的色度,降低贮藏前期0~6 h内肉脂肪氧化和蛋白质氧化作用,使得冷却牦...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不同浓度精氨酸(Arginine,Arg)与壳聚糖(Chitosan,CH)的协同作用对宰后牦牛肉成熟过程中品质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本研究将不同浓度的Arg和CH复配注射到牦牛肉中,测定其对牦牛肉成熟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4%~0.8%Arg和1.0%CH复配可以显著提高牦牛肉的pH,降低牦牛肉成熟期间的L*、b*值、高铁肌红蛋白含量和蒸煮损失,并显著提高a*值和氧合肌红蛋白含量(P<0.05);同时,复配处理组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硬度、咀嚼性、胶着性在成熟期间显著高于空白组,黏性和弹性则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复配处理提高了牦牛肉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同时,0.8%Arg和1.0%CH复配显著降低了成熟5 d前的羰基含量(P<0.05),但复配处理对巯基含量则没有显著影响(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复配处理更有利于肌细胞的完整性和饱满度,且减少了水分通道。综上,不同浓度Arg和不同浓度CH复配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宰后牦牛肉成熟过程中的品质,提高其肉色稳定性并降低蒸煮损失,促进嫩化,使肌细胞更加完整饱满,但对脂肪氧化和蛋白...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部位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肉色变化及肉色指标之间相互关系,该试验以川西北麦洼牦牛背阔肌、背最长肌和半腱肌3个部位肉为研究对象,置于4℃自然成熟并在相应时间点测定分析肌肉色泽、肉色稳定性指标总肌红蛋白(total myoglobin, TMb)含量、氧合肌红蛋白(oxymyoglobin, OMb)相对含量、高铁肌红蛋白(metmyoglobin, MMb)相对含量、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metmyoglobin reductase, MetMbR)活性及pH值。结果表明,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3个部位肉L*值和a*值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背最长肌和半腱肌b*值和H*值均呈逐渐上升变化,背阔肌b*值、H*值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TMb含量、OMb相对含量及MetMbR活性呈下降趋势,MMb相对含量显著升高(P<0.05);pH值呈先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变化的趋势;相同时间点下,三者的L*值和b*值总体上无明显差...  相似文献   

7.
以獭兔肉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别测定宰后獭兔肉在成熟过程中的p H值、色泽、系水力、滴水损失、糖原含量、硬度和观察肌纤维微观结构,进而研究其肉用品质及结构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獭兔肉的初始p H值为6.13,宰后48 h达到最低值4.45,在成熟过程中p H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色度L*值和b*值均呈显著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分别于72、48 h达到最大值,但a*值的变化趋势与前两项指标相反,且变化不显著;系水力的变化趋势与p H值的变化趋势相符合,在48 h时降到最低值91.06%;滴水损失率随着肉样成熟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糖原含量在成熟过程中急剧减少;在成熟过程中硬度先上升再下降,变化趋势不显著,于48 h时达到最大值6155.418;肌原纤维在宰后24 h时开始离散,且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离散程度逐渐增大。因此得出结论,獭兔肉在48 h时肉用品质最差,随后进入成熟期,肉用品质上升,肌纤维结构离散程度增大。  相似文献   

8.
牦牛肉品质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牦牛肉是我国青藏高原的重要畜牧产品之一,在当地居民的膳食及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了解牦牛肉的肉质特性对于牦牛肉的精深加工和牦牛资源的合理开发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近几年国内外相关研究,从营养品质、食用品质和加工品质3个方面对牦牛肉的品质特性进行概述和分析,以期为牦牛肉的品质改善和产品开发提供参考和思路。牦牛肉营养价值高、绿色无污染、市场潜力大,但嫩度较差,今后需借助适当饲养方式和宰后处理方式对其嫩度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9.
牦牛肉热剔骨真空包装后分别于2、10℃成熟,在成熟1、2、3、4、6、12、18d分别测定pH、剪切力、蒸煮损失及肉色值,研究时间及温度对牦牛肉成熟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2d贮藏过程中,2℃成熟的牦牛肉pH持续上升,10℃成熟的牦牛肉pH变化不明显,12~18d中两者pH均有不同程度降低;2、10℃成熟对牦牛肉嫩度均有明显改善作用,但是10℃成熟牦牛肉剪切力极显著低于2℃成熟;牦牛肉成熟过程中肉色L*、a*、b*、C*、h呈现整体上升趋势。总体认为热剔骨牦牛肉真空包装于2℃成熟18d可以基本完成成熟;而达到相同成熟品质,10℃成熟较2℃成熟需要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青海高原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不同部位肉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变化及差异,本实验选取青海高原牦牛冈上肌、背最长肌和半腱肌3个部位肉,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3个部位肉宰后成熟0、1、2、3、5、7和14 d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发现,3个部位肉中均检测出2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8种,单不饱和脂肪酸5种,多不饱和脂肪酸9种,且均随宰后成熟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3个部位肉宰后成熟过程中的脂肪酸组成相同但含量有差异,n-6/n-3比值均在1.03.0之间,脂肪酸组成比例较好。通过对青海高原牦牛3个不同部位肉不同成熟时间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3个部位0、1和2 d具有相似性,主要有n-6系和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C18:2n6c)、花生四烯酸(C20:4n6)、顺-8,11,14-二十烷三烯酸(C20:3n6)、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反油酸;3、5和7 d具有相似性,此期间大多数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14 d则不同于其他时间,主要是此期间产生了大量的γ-亚麻酸(C18:3n6)。   相似文献   

11.
为从肌纤维特性方面探究牦牛3 个部位肌肉品质的差异,本研究以牦牛背最长肌、腰大肌和半膜肌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其剪切力、肌节长度、肉色、蒸煮损失率和pH值的差异,采用酶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表征了其肌纤维特性,并分析了每个品质指标与肌纤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 个部位肌肉的品质指标差异明显,其中腰大肌有较高的pH值和a*值,嫩度较好,而背最长肌保水性较好;3 个部位的肌纤维特性差异显著(P<0.05),腰大肌具有较高比例的I型肌纤维(50.8%)和较高的MYH7 mRNA相对表达量,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背最长肌和半膜肌(P<0.05);I型肌纤维数目比和肉品质密切相关,其与剪切力呈负相关,与肌节长度和蒸煮损失率呈正相关;I型肌纤维面积比与L*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可以通过提高肌肉中I型肌纤维的比例来改善牦牛肉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的变化及其与食用品质的相关性,测定了5 头青海大通母牦牛背最长肌肉成熟过程中色度L*、a*、b*值、pH值、剪切力、蒸煮损失以及Hsp27的表达量,进一步研究了Hsp27与肉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sp27表达量总体呈降低的趋势,宰后0~48 h Hsp27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72~120 h Hsp27表达量显著升高,至168 h又显著降低(P<0.05);Hsp27表达量与a*值成显著正相关(P<0.05),与b*值成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pH值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证明Hsp27与牦牛肉食用品质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牦牛肉品质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肉品质特性是实现牦牛肉高价值的基础,本文综述近年来对牦牛肉品质的相关研究,从营养品质、食用品质、加工品质及卫生品质等几方面做系统综述,说明牦牛肉具有营养丰富、安全无污染等特点,但食用品质略次于普通牛肉(因人的喜好而异)。  相似文献   

14.
牦牛品种品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分析不同牦牛品种肉质研究进展,发现对我国大部分牦牛品种缺乏系统、全面、深入的品质研究;牦牛分割分级意识模糊,相应的研究较少。建议完善牦牛品种肉质研究;补充对不同性别、年龄、部位牦牛肉品质评定;根据不同品种牦牛发育及品质状况,提出合适的出栏年龄;宣传牦牛肉优质优价理念,建立针对牦牛品质特性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5.
李鹏  王存堂  韩玲  余群力 《食品科学》2010,31(22):414-416
用常规方法测定甘南藏族自治州牦牛肉中肉质特性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与当地黄牛肉(对照组)比较,牦牛肉(实验组)干物质高23.19%、蛋白质高6.14%、灰分高12.5%、脂肪低13.54%、氨基酸总量(TAA)高13.38%、必需氨基酸(EAA)高10.88%,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的比值为67.94%。甘南牦牛肉具有色泽深红、系水力高、熟肉率高、蛋白高、脂肪低、氨基酸种类齐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白牦牛产肉性能及肉质测定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18头3-4岁白牦牛进行屠宰,测定分析了产肉性能、16部位分割、营养成分、肉用品质等28个项目。结果表明,白牦牛屠宰率52.63%,高档肉块占活体比重8.79%,大理石纹丰富,系水力58.6%,熟肉率62.7%,肌纤维直径47.8μm,汁液性好,嫩度高,蛋白质216.6g/kg,脂肪15.6g/kg,矿物质10.1g/kg,均高于或接近本地黄牛,已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进行分割、加工的上佳肉食品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