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本探索了一种新的测试转杯纱捻度的方法--去除包缠纤维直接计数法,愿与读共同探讨,通过对七种不同特数,不同设计捻度的转杯纱试样用新法、一次退捻加捻法、二次退捻加捻法、三倍退捻加捻法、二重法等方法进行捻度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设计捻度、新法的测试结果有一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提高转杯速度对转杯纱强力会产生不良影响,这是由于影响了成纱结构、分流能力和凝聚槽积杂。为了在转杯速度提高的情况下,改善成纱强力,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转杯纱相对较高的捻度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如由长纤维制成的转杯粗支纱可用于毛毯的生产。生产过程中的毛毯蓬化可从纱线中抽出一层毛绒纤维,从而达到毛毯使用时的舒适感。转杯粗支纱,如地毯纱,还没有在实际生产中得以应用的原因之一是转杯纱覆盖系数低。为扩大转杯粗支纱的应用范围,首先,进行了用长纤维生产低捻度地毯粗支纱的试验。然后,研究了低捻度聚丙烯腈(PAN)纱线的生产工艺。最后,应用环锭纺纱试验机分析了如何采用转杯纺粗支低捻棉纱更好地纺制细纱。探讨了不同的降低粗支纱捻度技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贾立锋  关勇 《纺织学报》1999,20(2):106-107
通过用一种新的捻度测试方法对八种转杯纱的捻度测试和对转杯纱捻度损失的实验分析,发现随着设计捻度的增大,捻度损失也越大,捻度损失还与采用的纺纱纤维原料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影响转杯纱成纱条干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灰色关联分析表明,纺杯转速和喂入条子定量对成纱条干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转杯纱中纤维转移与捻度分布的规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宏伟  王善元 《纺织学报》2001,22(4):224-225
利用科视达公司生产的手持式视频显微镜可以对转杯纱中的示踪纤维的三维空间位置作较准确的测量,发现示踪纤维在转杯纱中也存在内外转移现象,得出捻度沿转杯纱径向分布的二次抛物线型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转杯纺纱成纱过程及转杯的制造质量分析,提出了影响转杯的使用寿命及成纱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转杯纱结构和测试转杯纱捻度的几种退捻加捻法测试原理的分析,得出了一次退捻加捻法、二重法和三倍退捻加捻法测试棉转杯纱捻度测试结果之间大小的一般规律。其中三倍退捻加捻法捻度的测试结果最大,其次是二重法和一次退捻加捻法,特别是对号数较小的转杯纱,一次退捻加捻法可能大于二重法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9.
转杯纺纱捻度有两种不同的试验方法,试验结果也有一定差异,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种试验方法可以作为比对的基准.笔者通过对不同样品,以FZ/T 10001-1992<气流纱捻度的测定退捻加捻法>两种试验方法、GB/T 2543.1~2543.2-2001<纺织品纱线捻度的测定>两种试验方法的比对,探讨转杯纺纱捻度准确可靠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观察了转杯纺成纱质量的三大工艺参数(纱纺杯转速、分梳辊转速,喂入条子定量)对纺纱过程及成纱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最优回归方程,为工厂预测及控制成纱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超早熟短季棉纺制转杯纱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超早熟短季棉纺制转杯纱的生产工艺。在相同的纺纱工艺条件下,纺制超早熟短季棉与细绒棉低捻转杯纱,对比了两种纱线的成纱质量指标。对超早熟短季棉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落白、成纱重量不匀、粗节、断头、接头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指出:纺制超早熟短季棉转杯纱,应加强梳理、多除杂质以保证成纱质量;所纺转杯纱条干均匀度和强力较低,而加捻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转杯纺纱半自动接头传统模型的工艺过程及接头参数对接头质量的影响情况,针对传统接头模型接头直径大、强力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接头模型.新型接头模型的接头由种子纱、种子纱滞留纺杯时间内喂入纤维环、引纱时新喂入纤维环及正常速度喂入纤维环四部分组成,分析了接头机理和影响因素.实验表明,新型接头模型较传统模型接头质量改善,接头强力为正常纱强力的65%以上,接头直径为正常纱的1.2倍~1.3倍.  相似文献   

13.
RU114603型转杯纺纱机转杯负压对成纱质量影响显著,文中对此进行了专纺试验与分析,并介绍了正常生产中转杯负压的变化情况、影响转杯负压的因素及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低配棉转杯纺弱捻纱的生产要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低配棉转杯纺弱捻纱的生产工艺。针对低级棉和再用棉短绒多、含杂高等特点,对前纺开松、梳理及牵伸等工艺进行了合理配置,并根据弱捻纱的纺纱特点对转杯纺转杯直径、速度、捻系数、阻捻盘等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采取措施减少管间条干、捻度差异、消除机械波,结果顺利地纺出了36.4 tex转杯纺弱捻纱,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选用44.4 dtex和77.8 dtex两种规格的氨纶长丝在经过改造的转杯纺纱机上纺制棉氨复合纱,设计了5种成纱捻度,测试分析了设计捻度对转杯纺棉氨复合纱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捻系数条件下棉氨复合纱较纯棉转杯纱条干均匀,表面光洁,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也较大;随着捻系数的增加,棉氨复合纱断裂强力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大后减小,断裂伸长率则呈增大趋势,但加捻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6.
刘志祥 《棉纺织技术》1998,26(12):21-24
转杯纺筒子纱不同退绕方式的试验数据分析表明:逆时针退绕严重恶化纱线条干。文中从转杯纱结构出发探讨了其产生机理,指出缠绕纤维是恶化条干的根本原因,由于缠绕纤维具有方向性,生产中采用偶数工序退绕有利于保持转杯纱原有条干水平。  相似文献   

17.
环锭纺竹节纱捻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张梅 《棉纺织技术》2004,32(2):12-15
对纱线粗细不匀造成成纱捻度分布不匀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对环锭纺竹节纱的捻度进行测试,分析了竹节长度、竹节间距和竹节倍数三个基本参数对竹节纱捻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竹节倍数和竹节长度对竹节和基纱的捻度变化影响较大,竹节间距影响不大,可以通过增加竹节长度来减少竹节纱的捻度不匀;竹节纱追加捻度后,竹节处捻度增加较少,不能有效提高竹节纱强力,可以通过合理设计竹节纱规格参数来改善竹节纱强力。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低级别配棉转杯纺纱的成纱质量,根据棉纺系统工程工艺学的思路,并结合全面质量管理,针对原料性能特点,在纺纱各工序进行了工艺参数的优化配置.开清工序采取适度降低各部打手速度、合理配置各部隔距,加强开松和转移,减少纤维损伤;梳棉工序采用重定量、中速度,加强纤维梳理和转移;并条工序采取重加压、中定量、低速度、小隔距工艺,加强纤维混和,改善纤维伸直度;转杯纺工序采用中定量、高速度、中张力、中负压工艺.实践表明,优化配置纺纱各工序工艺,严格控制半成品质量,并从设备、工艺、操作及管理等各方面采取措施,对转杯纱重量不匀、条干不匀及强力不匀三项质量指标进行严格控制,转杯纱的整体质量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探讨Tencel棉混纺中细号转杯纱的合理生产工艺。采用条混工艺;开清棉及梳棉工序减少纤维损伤;并条工序适度减少并合道数;转杯纺工序合理设置分梳辊速度和设计捻度,使得Tencel/C 50/50 19.6 tex转杯纱成纱质量得到保证,尤其是成纱强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涤棉转杯纺起绒纱纺纱工艺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用于PU革基布的T/C65/35 58tex转杯纺起绒纱的纺纱工艺进行了优选。对捻度、喂入条定量、纹杯和分梳辊转速、 分梳辊针布型号等关键工艺对成纱质量的影响作了大量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讨。优化后的纺纱工艺保证了起绒纱纱疵少,起绒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