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静波  王赞基 《电测与仪表》2002,39(10):47-49,26
以配电网电力线为信息传输信道实现自动抄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配电网电力线载波自动抄表系统的设计与配电网信道的特性密切相关,本文以实际工程测量结果为基础,讨论了配电网信道的传输衰减特性,噪声特性以及输入阻抗特性,给出了配电网电力线载波通信自动抄表系统中的通信系统设计应考虑的关键技术因素。  相似文献   

2.
12 kV跌落式熔断器是配电网系统变压器台区高压侧的主要保护装置,其保护特性直接影响配电网系统的运行可靠性.通过对熔断器实际运行及检测试验进行总结,系统分析熔断器运行特性;通过国网公司标准化设计及通用互换原则,给出增强熔断器运行特性的解决方案;依据配电网保护配合真型试验,给出合理的熔断器与柱上断路器保护配合原则,指导实际运行.  相似文献   

3.
针对直流配电网的构建问题,考虑实际变流器电气特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直流电源建模方法。该方法避免了对直流配电网中电力电子元器件的精细建模,最大程度上模拟直流配电系统的电气特性,极大地减少了计算机仿真系统的工作量,便于对更大规模直流配电网进行研究分析。以功率需求为出发点,通过调节系统参数,根据P-U下垂特性控制直流电压输出。为验证这一新型建模方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对电压源性变流器(voltage sourced converter,VSC)模型进行了同条件仿真,并将2种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最终验证了该模型可用于直流配电网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含有微电网的配电网规划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电网不仅包括多种负荷,还包括可再生电源、固定电源等多种分布式电源,这些分布式电源随时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微电网在不同时间段内可能具有不同的发电特性或用电特性.文中建立了微电网发电及用电特性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含有小比例微电网的配电网规划方法进行研究,包括含有微电网的配电网变电站定容、定址方法,微电网接入的限制条件,以及含有微电网的配电网网架规划模型.最后以某地区配电网规划为例进行计算分析和结果校验.  相似文献   

5.
双向工频通信信号在配电网中的传输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双向工频通信的基本原理,建立了一简单的信号传输模型。从暂态电压和电流在配电网中传播的角度,分析了双向工频通信信号在配电网中的传输特性。通过实际测试数据,验证了双向工频通信方式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不受线路状况和负荷变化制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配电网供电电压合格率评价采用分类、抽样、加权计算区域电压合格率,存在以点带面,不能反映局部和时段特性等问题。融合配电SCADA系统、营销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多源数据。提出户-变-线-站分层聚合,分析配电网电压的空间特性;基于高频的采样信息,提出分时段计算馈线、台变供电电压合格率,并识别警示时段,分析局部电压的时间特性。实现对配电网供电电压合格率的时空特性精细刻画。广西某配电网数据计算显示,提出的电压时空特性分析方法能够精确反映配电网电压细节,对馈线、台变供电电压不合格率进行排序,并识别出时段性低电压。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配电网无功规划中,补偿电容器的容量往往被当作固定值,事实上,电容器的实际补偿容量和其接入点的电压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考虑电容器的电压特性,以年综合费用最小为目标,建立了配电网无功规划模型。针对该模型的特点,提出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通过33节点和69节点配电网的仿真分析对模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传输线参数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给低压配电网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估算提供参考依据,有必要对电力线通信传输线的阻抗特性参数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际测试研究。在简述配电网电力线载波通信传输线理论和传输线方程的基础上,总结了理想均匀传输线理论下和考虑集肤效应的电力线参数模型。使用HP4194阻抗相位增益分析仪对3 1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钢带铠装电力电缆线进行实际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使用Matlab计算出单位长度导线的电阻、电感以及两导线间的电容和电导,验证了电力线物理参数模型公式的准确性和其实际可使用性。同时,这些实测参数也为电力线通信信道特性分析和估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网固有结构特性的配电网最优无功补偿方法。首先根据无功就地平衡的原则,以无功补偿节点为分解点划分子系统,并在子系统内基于电网固有结构特性确定无功补偿容量,以此确定系统运行的最优补偿,然后在有无功补偿容量受限的情况下,采用启发式的回推算法修正补偿方案,最后基于电网结构调整以顺应系统源流特性的原则,确定最终的无功补偿方案。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所提方法不仅可用于配电网电容器快速最优投切决策,还对配电网最优无功补偿配置具有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渗透率的逐渐增加,其出力特性对配电网运行的影响也在逐渐加大。针对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在优化时将分布式电源等效为恒功率模型,没有考虑其输出随节点电压和注入电流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导致的难以得到实际运行中最优解的问题,提出了计及分布式电源输出特性的配电网无功优化方法。对于遗传算法在求解时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采用了多种群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求解,并在IEEE 33节点配电系统上进行验证,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测量仪表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它的应用场合和范围,因此对测量仪表性能的评估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主要对测量仪表的主要性能进行了定义和理沦分析,特别是对仪表线性度等主要性能指标作了详细的讨论和分析,并由此得到了对这些性能评估的标准,静态特性方面有:精确度、稳定性、灵敏度、线性度等,动态特性有跟随时间、超调量及振荡次数等。  相似文献   

12.
计及频率特性的实测负荷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些微网系统或较小的孤岛中,如果发生故障或存在特殊的冲击负荷,在负荷建模时同时考虑频率和电压特性,能够真实地反映实际系统的负荷动态特性。本文结合实际电网,改进综合负荷模型结构里静态负荷和动态负荷中与频率相关的部分,同时以电压和频率作为输入量进行负荷建模,将建立的负荷模型应用于实际系统进行仿真验证,并做泛化能力的分析,结论证明依据本文所提方法所建立的负荷模型贴近实际情况,并且证明了在某些特殊电力系统中应该考虑频率因素对负荷模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西北电网有限公司1998~2007年10年间的实际调度运行记录,统计计算了陕甘青宁4省(区)及西北电网的逐年各月的最大负荷、典型日24h负荷变化曲线以及其他负荷特性参数。通过动-静-动特性转换≥结合考虑负荷结构调整、负荷发展速度等因素,经进一步综合分析后,提出了西北电网典型年负荷特性曲线和露负’荷特性曲线。供今后电力系统规划和系统设计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4.
刘恩松 《电气开关》2006,44(2):36-39
给出了液力联轴器的力矩方程及特性曲线,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指出了在使用和维修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5.
张西瑞  刘艳丽 《电源学报》2021,19(5):208-213
基于自制的振动平台开展了串联型故障电弧振动实验,获取不同振动频率时的电流和电压数据,分析了不同电源电压、电流、功率因数时,振动频率对电流有效值、零休时间和电压峰峰值的影响规律,研究了不同振动频率下串联型故障电弧的伏安特性,并分析了振动频率影响串联型故障电弧特性的原因,研究成果对今后开展故障电弧诊断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数字式频率特性测试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用AD9850、峰值检波器以及鉴相器设计的频率特性测试仪,整个系统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实现对被测网络频率特性的测量,用液晶显示器(LCD)显示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同时还可打印频响曲线。  相似文献   

17.
WGMOA正名和新技术条件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颖 《电力设备》2004,5(4):35-38
提示无串联放电间隙与有串联放电间隙的WGMOA(含MOV的SPD-金属氧化物非线性电阻的过电压保护器)在电网中(含3~500kV电网及220—380V电网)的运行工况大不相同,在运行中大量情况下是在内过电压下工作,而不仅仅是起防雷(避雷器)作用。故WGMOA中名称不应定名为“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应正名为“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保护器”。为了保证WGMOA在服役期望期,型式试验中应对其进行安秒(I-t)特性和伏秒(V-t)特性试验,型录应提供“能量资源(kJ)值”或“比能量(kJ/kVU)值”和0.05s至24h范围的不同持续时间的“允许电压值”。为了与保护物绝缘配合的需要,WGMOA型录应向用户提供伏安(V-I)特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的一维试验炉和着火试验炉,对布尔台煤与大同煤、准格尔煤、神华煤、平朔煤、兖州煤5种典型烟煤进行掺烧试验研究,分析布尔台煤与其他煤掺烧时的燃烧和结渣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布尔台煤与神华煤的燃烧和结渣特性极其相似;在与低结渣倾向的煤种掺烧时,布尔台煤的结渣现象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Immittance converter” is short for “impedance–admittance converter.” The immittance converter has an input impedance that is proportional to the admittance of the load connected across output terminals. In this converter, the output current is proportional to the input voltage and the input current is proportional to the output voltage. Consequently, it converts a constant voltage source into a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and a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into a constant voltage source.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quarter‐wavelength transmission line shows immittance conversion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it has very long line length for the switching frequency, and is not suitable for power electronics application. Thus, we proposed immittance converters that consist of lumped elements L, C and show improved immittance conversion characteristics at a resonant frequency.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T‐LCLC‐type immittance converter, which has the transitive configuration and both advantages of T‐LCL‐ and π‐CLC‐type immittance converters. We show voltage–current trans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and efficienc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LCLC immittance converter. These characteristics were determined analy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 2002 Wiley Periodicals, Inc. Electr Eng Jpn, 142(3): 57–63, 2003; Published online in Wiley InterScience ( www.interscience.wiley.com ). DOI 10.1002/eej.10095  相似文献   

20.
噪声问题是交流接触器较常见的现象,从吸力特性和反力特性的配合入手,列举了影响吸力和反力的各种因素,并对交流电磁铁的分磁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吸力特性和反力特性只有良好的配合,才能有效消除交流电磁机构的振动和噪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