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景观风貌作为乡村规划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评价是开展规划设计和指导建设的前提与基础工作。在严寒地区村庄聚落景观风貌调查的基础上,提取风貌特征要素,通过对各类景观风貌信息的整理与编码,建立质性信息与定量数据相结合的严寒地区村庄聚落景观风貌数据库,为景观风貌信息的有效整合与挖掘利用提供技术平台。通过写入景观风貌信息评价准则、利用数据库的信息处理技术对景观风貌信息进行调取与系统评价,输出村庄聚落自然景观风貌、农业生产景观风貌、居住景观风貌,以及人文景观风貌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识别各类型中占主导地位的风貌要素,发现村庄景观风貌现存的问题,为严寒地区村庄建设、景观风貌规划及其他相关设计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东江三角洲水网密度高,水乡景观风貌特色鲜明。运用风景园林学的景观层次法,采用ArcGIS技术,并结合舆图对比,以东江三角洲水乡景观为研究对象,从区域尺度层级、聚落尺度层级、节点尺度层级探讨东江三角洲水乡景观表征。在区域尺度层级,阐明东江三角洲依水系演变呈现出的三类结构性景观特征;在聚落尺度层级,以17个典型聚落作为样本,揭示水乡景观在聚落防御、生产、生活所呈现的营造特征;在节点尺度层级,对应区域尺度层级和聚落尺度层级,选取典型水乡景观节点,分析自然景观、社会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呈现特征,以期为岭南水乡景观风貌特色的保护和延续提供理论借鉴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3.
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过去新农村建设常陷入"大拆大建"的误区,近年来,新农村建设提倡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翻新改造,强调村庄聚落的保存以及村庄风貌完整性的保护。本文结合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砖墙镇木樨村的规划案例,融合地域特征和历史文脉,延续特色,塑造适宜村庄的整体景观,探索出一套尊重村庄原有记忆的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规划方法。希望能够为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规划的编制提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乡村聚落景观风貌是乡村传统生活方式和历史民俗文化的反映。乡村聚落景观风貌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是新时期乡村景观建设规划的重要研究课题,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乡村聚落景观保护和营造的需求,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环保工程等先进技术,提出了一种集成性、系统性的方法,包括对乡村聚落景观进行整体保护、局部修复,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和修复等内容,以提高乡村聚落景观保护和营造的效率、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范颖 《山西建筑》2014,(24):11-13
以四川省兴文县周家镇天星村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开发途径为例,通过对天星村乡村资源分析、新农村建设指引下发展模式的探索,探讨了乡村旅游开发指引下的聚落景观衍变途径与打造方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甘南藏区传统聚落通过旅游产业转型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和建设,然而在景观规划中,存在一些景观建设的误区,使得乡土景观特色遗失。本文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对甘南藏区传统聚落的乡村景观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甘南藏族传统聚落的地域性景观规划的对策,以便改善和恢复传统聚落人文景观环境,营造美好的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24)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环境危机突出、传统文化流失的大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当下新农村聚落建筑设计中材质的运用问题,通过深入的分析研究得出,新农村聚落建筑材质的运用应遵循"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打造本土氛围,保留和传承其乡土文化。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研和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发现其研究交集上的理论空白和研究价值。本文对新农村聚落建筑设计中材质的运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农村聚落建筑景观建设的典型案例,归纳总结出聚落建筑材质的类型以及农村聚落建筑材质运用的方法、手段;总结国外新农村聚落建筑材质的运用对我国新农村聚落建筑景观建设的借鉴意义,为我国新农村聚落建筑景观建设指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刘颂 《风景园林》2013,(4):98-10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庄整治已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而如何优化村庄的布局是其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这其中既有加快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又要努力避免整治过程中对原有村庄的生态和景观格局的过度破坏。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以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为例,尝试结合景观生态学与区域规划的理论方法来进行整体的研究和思考,揭示村落景观格局内在的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潜力预测和景观格局优化,以保护乡村景观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为村庄整治和乡村景观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多民族地区是在长期交流互动中形成的特殊区域,其发展与特色保护面临诸多问题。乡村聚落作为长时间文化积淀的载体,是进行文化景观研究的重要切入点。研究以石阡县自然地理、空间建设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综合地理环境、文化背景、聚落景观、建筑形态因素,运用K-均值聚类法将石阡县划分为七类分区,并进一步分析自然地理、乡村发展和民族迁徙历史对乡村聚落“条带-核心”模式分区形态的影响。与石阡县乡村发展规划中的风貌分区成果进行比较可知,以自然地理单元为基础、兼顾宏观社会经济因素与中微观空间因素、遵循相对一致性原则的分区模式更能反映多民族地区的乡村聚落景观特色,从而为制定针对性的风貌建设指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清 《门窗》2013,(3):370-371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村庄景观迎来了新的建设契机,但同时由于许多村庄景观规划与建设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村庄形态趋同、文化特色消退和社区生活网络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产生。本文针对村庄建设中对地域文化景观破坏最严重的最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并从保护和有机更新的视角,提出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庄地域特色保护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