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了制定酿造酱油食醋和配制酱油食醋统一完善的标准的必要性。阐述了酱油类通过氨基酸态氮与全氮的比值比较法和食醋类通过总酸、不挥发酸等成分百分比比较法确定酿造、配制酱油、食醋的依据及具体制定方法,对新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在酱油、食醋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危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微生物的特征,重点论述了微生物在酱油、食醋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分解合成作用,同时也列举了微生物对酱油、食醋生产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目前酱油、食醋产品的包装现状,借鉴饮料包装发展技术,对酱油、食醋产品包装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旨在通过提高包装技术,产生效益,加快行业发展,迎接入世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中国酿造》2005,(12):61-61
近期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北京市32家企业的33种酱油产品、34家企业生产的36种食醋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酱油产品抽样合格率为93.9%,食醋产品抽样合格率100%,酱油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苯甲酸含量超标、氨基酸态氮含量不合格。  相似文献   

5.
海带复合调味品的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酿造调味品的基础上,研制开发海带酱油复合调味品和海带食醋复合调味品,并详细介绍其生产工艺和操作要点,对其注意事项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将一种新型防腐剂DMF添加到酱油、食醋中,对引起酱油、食醋白花变质的酵母菌群和格兰氏阴性菌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延长酱油、食醋的存放时间而不影响其口感、颜色、体态、香味与成份。证明酱油添加0.010%DMF、食醋添加0.012%DMF,在北方夏季敞开条件下,可以存放1月之久,不白花变质。  相似文献   

7.
自1978年颁布《酱油、食醋、酱类质量标准》以来,调味品企业都尽力去生产高品质酱油,尤其是酱油有了等级区分之后,一级酱油就是品质高的酱油已成为人们认识的定式,参加优质产品评比的都是一级酱油,八十年代,酱油厂一级品率是作为企业升级的指标,一级  相似文献   

8.
酱油、食醋是人们生活的必需调味品,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联系到每个消费者利益,也直接影响到整个行业的作用和声誉。 酱油生产一般以豆饼,豆粕,夫皮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食醋以淀粉质为主要原料,经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配制而成。产品均有感观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等标准。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1986年4月对本地区市场销售的52件酱油、酱(甜面酱)、食醋卫生质量监测结果。52件样品仅合格5件,合格率只有28.8%。其中酱油24件合格2件,合格率8.3%;酱15件合格8件,合格率为53.3%;食醋23件,合格5件,合格率为21.7%。监测结果表明,目前市售酱油、酱、食醋卫生质量低劣,尤其细菌污染严重,食醋中醋酸含量低以及酱油、酱中氯化钠和氨基酸态氮含量低。针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评价,并提出了建议。酱油、酱、食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其卫生质量与消费者的健康有较密切的关系,为了解目前市场销售的酱油、酱、食醋卫生质量,保证消费者食用安全,我们于1986年4月对我区市场销售的酱油、酱(甜面酱)、食醋进行了随机抽样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GB 2717-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酱油》和CGB2719-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醋》分别是对GB2717-2003《酱油卫生标准)》和GB 2719-2003《食醋卫生标准》的修订。与原标准相比,两项新版标准仅适用于传统酿造工艺生产的酱油和食醋,不再适用于采用配制工艺生产的酱油和食醋。此外,考虑食品安全国家  相似文献   

11.
据国家国内贸易局消息,配制酱油、配制食醋、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三项条文强制行业标准已于2000年12月20日起开始实施。生产厂商必须按有关规定组织生产。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郝煜秘书长介绍说,酿造酱油和酿造食醋已于2000年9月1日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条文强制国家标准,标准中规定只有按传统发酵工艺由粮食或其副产品经发酵制成的酱油和食醋才可冠以酿造酱油和酿造食醋的名称,国家标准将于2001年9月1日起实施。酿造酱油、酿造食醋两个国家标准和配制酱油、配制食醋、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等三个行业标准的发布,是我国首次…  相似文献   

12.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对部分年货食品的专项抽查结果。此次抽查的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食醋和酱油5类食品质量合格率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食品指南》2009,(6):4-5
2009年第1季度,深圳市场销售的预包装调味品有15%左右抽样不合格,问题抽检品都来自酱油和食醋。  相似文献   

14.
赵和 《中国酿造》1996,(4):27-31
液态酿造调味品酱油、食醋的常用灭菌方法是加热,通过蛋白质的热变性,达到灭酶,杀菌的目的。酱油热灭菌一般温度需85℃左右,并经一定时间保温才能达到应有灭菌效果。这种方法处理不当,易产生不良的焦糊气味,还会造成灭菌器的结垢。食醋热灭菌温度相对低一些,但只能灭菌,解决不了食醋的混浊问题。靠沉淀方法使食醋澄清,不仅需要长时间沉降,还要占用大量容器设备。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把膜分离技术引入到酱油、食酵生产中,一是达到除菌的目的,二是解决酱油的风味与食酵的除浊问题。离子,大分子,微粒,粒子图1膜孔径与相应的膜过…  相似文献   

15.
《中国食品》2010,(10):92-92
4月上旬,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了对该省挂面、酱油、食醋产品的抽查结果,其中9组挂面样品标签不合格,4组酱油样品氨基酸态氮含量未达标。  相似文献   

16.
将酱油成曲应用在食醋酿造中,对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前后的主要指标进行检测,研究酱油成曲对于食醋酿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酱油成曲对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酱油、食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它直接或间接地被人们食用。因此,产品的卫生质量与消费者的健康有较密切的关系。为了贯彻食品卫生法,提高我市酱油、食醋的卫生质量,保证消费者食用安全,我们于一九八五年二月份至十二月份对营口市副食品厂生产的酱油、食醋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全年进行了监督检查,监测工作,共采样品21份,其中酱油11份,食醋10份,分别作细菌检验和理化检验。现将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目前全国调味品工业企业执行的SB70—74—78标准“酱油、食醋、酱类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以下简称“标准”),是在1975年7月商业部于青岛召开的全国第一次调味品产销工作会议上讨论通过的.在起草这个“标准”的时候,我国还有不少地区在生产化学酱油和固态无盐发酵的速酿酱油。为了加强酱油产品的质量管理(当然“标准”中还包括食醋、酱类产品的质量标准).推广低盐固态发酵工艺来生产普通酱油,逐步淘汰固态无盐发酵的速酿酱油及化学酱油的生产.以初步解决酱油产销工作中“最”与“质”的矛盾.通过五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个“标准”对促进我国的酱油、食醋、酱类产品的生产发展,提高我国酱油、食醋、酱类产品的质量,对加强调味品行业的企业管理.加强全国性的技术情报交流及先进的经济技术指标的交流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但是由于行业的基础太差,又缺乏“标准化”的工作经验,因而在制定我国第一个部颁的酱油、食醋、酱类产品质量标准时,也必然会存在许多缺陷和问题。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工艺、设备改革的不断创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酱油、食醋、酱类产品的质量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标准”中的许多项目和指标已经显得愈来愈不适用了. 任何“标准”,包括酱油、食醋、酱类产品质  相似文献   

19.
对多年以来在酱油、食醋中能否添加酱色的争论做出了评价,总结了两方面的意见,说明了在酱油、食醋中可以添加酱色的理由,并对开放酱色生产以后的调味品生产、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食品工程》2008,(1):53-53
山西省食品工业研究所菌种保藏中心现有保藏菌种百余株,主要应用于食醋、酱油、果酒、白酒、腐乳酿造、蔬菜腌制发酵、乳品发酵等工业生产中。为客户提供生产白酒、食醋、酱油、醋酸饮料、乳酸饮料和各种菌种及第三代生产用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