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套缸式液气缓冲器结构参数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用于高速重载铁路车辆的套缸式液气缓冲器,在不改变列车缓冲器外形结构尺寸前提下,实现缓冲器活塞行程距离的最大化,针对缓冲器活塞行程的有限性,为了最大限度的吸收列车冲击能量,推导了这种套缸式液压缓冲器的主要结构参数设计计算公式,结合实际车辆连挂的要求,给出了套缸式液压缓冲器主要结构参数设计算例。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降低冲击振动及噪音,设计了一种具有三段阻尼结构的新型液气缓冲器,并对其建立了计算模型,利用MATLAB编写了仿真模拟程序。以该缓冲器在轨道车辆方面的应用为例,研究了冲击速度、冲击质量对动态特性的影响;冲击速度对初始阻抗力影响较大,冲击质量对初始阻抗力影响较小;冲击动能过大时,该缓冲器在吸收完能量以后,阻抗力才会迅速变大,此种特性完全适合轨道车辆缓冲器的使用要求。并且研究分析了阻尼孔直径、长度以及液体粘度系数对动态特性的影响,为设计出适合各种设备的液气缓冲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仿生学的角度提出了一种仿人体心脏器官以及血管管道的液气缓冲器,它含有类人体心脏器官的各大油腔和类人体血管循环的橡胶管道,设计出了它的基本结构,分析了它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其简单数学模型,并计算出了它的能量吸收率,为液气缓冲器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液气缓冲器工作时,车辆冲击动能大部分转化为热能,使液气缓冲器内的油液和气体温度升高,向周围环境放热逸散。分析了液气缓冲器被撞击前后,缓冲器内流体体积、压力和阻抗力的关系,推导了套缸式液气缓冲器的缓冲能量、气体吸收能量、油液耗散能量计算公式,提出了套缸式液气缓冲器缓冲过程中油液和氮气温升计算方法,结合车辆连挂实际,给出了套缸式液气缓冲器缓冲过程中油液和氮气温升计算算例。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高速重载铁路车辆的套缸式液气缓冲器,在相同的缓冲器外形结构尺寸约束下,套缸式液气缓冲器比前后缸式液气缓冲器具有更大的缓冲能力。推导了这种套缸式液气缓冲器的缓冲能量和能量吸收率计算公式,分析了套缸式液气缓冲器内外缸之间的压力差、缓冲能量吸收率、内外缸强度、外缸初充气压力与节流孔径的关系,结合实际车辆连挂的要求,给出了套缸式液气缓冲器缓冲能量数值算例。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芯轴式液气缓冲器性能参数不明确的问题,确定各项参数对缓冲器性能的影响,文中根据流体力学相关知识,构建了芯轴式液气缓冲器的缓冲过程数学模型,确定了缓冲器阻尼系数计算方法,并基于Matlab软件编制了缓冲器动态特性仿真程序,探究了芯轴式液气缓冲器的结构参数和冲击工况变化对缓冲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芯轴式液气缓冲器的动态特性。该模型可进一步应用于缓冲器的参数优化设计研究,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乘坐舒适性的更高要求,有很多业主开始选用带有双向气液缓冲器的车钩,双向气液缓冲器具有压缩和拉伸两个方向缓冲吸能的作用,可有效缓解车辆在连挂及紧急救援施加制动时产生的冲击力,进而保护乘客安全。文章就双向气液缓冲器对车辆碰撞及救援的影响进行分析,为缓冲吸能元件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型液气缓冲器的动态试验及其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新型液气缓冲器的结构特征、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并通过落锤冲击试验,验证了该缓冲器的动态性能,得到了数据结果和图形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缓冲器具有缓冲力上升快,容量高等特点。在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编制了可独立运行的仿真程序。其仿真结果曲线与试验结果曲线吻合较好,说明了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及该仿真结果的可信性。为节省试验费用,提高研究效率,使用该仿真程序代替试验来深入研究该缓冲器在不同质量块、不同水平冲击速度下的性能表现。其结果曲线表明该缓冲器的回弹反力小,吸能量大。而且该产品的性能可通过结构尺寸的改变来调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缓冲产品。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证地铁车辆安全提速,根据地铁缓冲器要求,设计了一种具有三段阻尼结构的新型液气缓冲器,建立了动力学计算模型。利用数值仿真方法,计算了静态特性曲线,结果表明可以满足列车稳态运行需要;在冲击动能一定的情况下,对不同冲击速度的动态特性曲线进行比较,并且通过参数调整使不同速度下的特性曲线接近矩形曲线,说明了参数调整依据及规律,可以使缓冲器受到较大速度的物体撞击时,具有较小的阻抗力。该缓冲器吸收率大于90%,能够适应地铁提速要求。  相似文献   

10.
就带摩擦阻尼装置的弹簧式缓冲器中环形弹簧的刚度、预压力和阻尼摩擦装置的阻尼摩擦力三个主要参数的变化,研究其对缓冲器性能的影响,并采用MATLAB软件得到仿真曲线,为研究高性能带摩擦阻尼装置的弹簧式缓冲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油气弹簧节流阀片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油气弹簧节流阀片厚度和节流缝隙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如何根据阻尼比设计油气弹簧的阻尼系数,如何根据阻尼力系数设计油气弹簧开阀阻尼力和开阀压差,如何由开阀压力差设计油气弹簧节流阀片厚度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节流阀片弯曲变形力学模型,并且提出了设计的阀片厚度弯曲变形系数法。对节流缝隙设计进行了研究,对所设计的油气弹簧阻尼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对油气弹簧进行了室内阻力特性试验。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多孔式液压缓冲器的数值仿真模型,分析了部分主要参数对缓冲特性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对关键构造进行优化。选择节流孔的孔径和孔间距参数作为设计变量,实际缓冲效率与理想值的差作为目标函数,采用粒子群算法作为优化方法,经过一系列寻优迭代,找到相对合适的参数组合,提高了缓冲性能,优化后的缓冲器具有缓冲力峰值低、缓冲效率高、吸能量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节流阀是油田井控管汇上普遍应用的一种阀件.基于对节流阀的安全性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为设计高效的压井系统,提供了可靠的实际应用中安全、适用的节流装置选择的理论依据.从流体力学理论的角度,对四种节流阀受力状况作了定性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压井施工中应优先考虑选用套阀和楔型阀,以提高压井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上分析了影响电子油门传感部件线性度的关键因素:电子油门传感部件径向磁场磁感应强度.通过对影响电子油门传感部件径向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各个因素:初级线圈长度和半径、偏心圆盘偏心矩和半径、初级激励电压的分析.提出了各个因素优化来提高电子油门传感部件线性度的方法,得出了电子油门传感部件最佳线性度的性能参数.并对与其匹配的信号调理电路进行了最佳线性优化.依据柴油机电子油门控制系统模拟实验装置平台,对优化后的油门传感器进行了柴油机加减负荷模拟实验,并进行了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柴油机电子油门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达0.23 s,线性度为0.38%,完全满足电子油门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利用Pro/E对单体液压支柱液压缸进行有限元分析和寿命优化。以液压缸疲劳寿命最大和使用材料最少为目标函数,并对缸体强度、许用应力、许用壁厚、稳定性进行约束。利用LINGO软件进行优化求解,得到优化后尺寸。结果表明,缸体能承受的最大载荷值、剩余寿命均有所增加而破损量减小,达到了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液压换向阀卡紧是液压系统常见的问题,严重时可导致事故。本文立足于换向阀阀芯结构的力学分析,研究了换向阀阀芯的卡紧力,通过对换向阀产生卡紧故障原因进行探讨,提出了避免换向阀卡紧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该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锥阀阀腔内的流场进行求解,得到不同阀芯直径下不同开口度对应的阀芯作用力.对锥阀的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现有叉车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匹配特性。在拟合叉车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有关特性的基础上,针对叉车不同作业工况,建立了叉车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匹配多目标优化模型及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指数函数,通过对液力变矩器有效直径优化,使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得到最佳匹配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以某型液压挖掘机为对象,建立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理论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存在严重的耦合现象。利用ISIGHT软件集成MATLAB软件,以悬置刚度参数为设计变量、系统能量解耦率为目标函数、固有频率的合理分配为约束条件,综合考虑系统惯性参数(转动惯量与惯性积)及悬置刚度、安装位置、安装角度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稳健性优化。利用6σ质量分析法与蒙特卡洛模拟法对稳健性优化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确定性优化相比,稳健性优化后系统的解耦程度大幅提高,优化结果具有较强的可靠性,稳健性优化方案更适用于实际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20.
以某无人机支柱式主起落架为例,基于LMS Virtual.Lab Motion和LMS Imagine.Lab AMES-im开展联合仿真,首先利用VL Motion建立主起落架落震动力学分析模型,再根据缓冲器参数建立AMESim缓冲器液压模型,最后通过两个软件的联合仿真,计算该无人机主起落架的缓冲性能。以油针几何形状为设计变量,基于iSIGHT优化平台集成AMESim建立该无人机主起落架的缓冲器优化流程,通过优化计算得到该油针的最佳截面积参数,缓冲器最大轴向力降低了10.49%,缓冲器效率提高了12.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