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武钢高炉投产后的头二十年中(1958~1978年),炼铁生产水平一直较低,只有个别月份利用系数达到1.7以上。武钢高炉指标落后,曾是武钢以及国内炼铁工作者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武钢高炉指标落后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根本的是原料质量差,  相似文献   

2.
武钢炼铁厂在技术引进、设备改造、高炉强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很多积极的工作,特别是1991年5号高炉开炉投产以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使武钢高炉炼铁技术取得了长足进展。在新世纪里,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武钢高炉炼铁拥有的先进技术装备与人才资源优势,加快技术改造与创新,培植已拥有的专有技术,加强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真正实现高炉高产、优质、低耗、长寿与环境友好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王联康 《烧结球团》1993,18(5):48-51
武钢三烧于1973年投产,1986年进行过大修。随着冶金工业的发展,原有机械装备和工艺配置不能适应炼铁生产的需要。为此,1991年4月利用二烧车间建成而新高炉尚处于兴建之机,对武钢三烧第一系列进行了技术改造。为保证新3号高炉精料供应和武钢完成“八五”计划国家下达的各项指标将起  相似文献   

4.
黄璞 《武钢技术》1995,33(11):55-58
武钢炼铁系统自5号高炉投产后,标志高炉装备水平提高了一大步,与之相适应的高炉精料水平和长寿技术等都有新的突破。但是,为了实现我国年产1亿t钢和武钢年产1000万t钢两个宏伟目标,提出武钢炼铁系统优化的几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寿荣 《炼铁》2001,20(3):1-6
1 武钢高炉炼铁历史回顾 武钢自1958年投产以来,至今已有42年,生铁生产能力由最初的147万t/a增加到2000年的640万t/a左右;高炉炼铁系统的技术装备由50年代初的较落后水平发展到目前主体工艺达到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傅连春  张世爵 《武钢技术》2011,49(6):1-4,32
武钢5号高炉1991年10月建成投产,它采用了当时世界上众多的先进炼铁工艺技术,使武钢炼铁技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年来,通过不断对这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为武钢新建和改建的高炉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使武钢高炉在现代化和大型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能耗总量波动在5000—7000万吨标准煤/年之间,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3—14%。1981年武钢炼铁厂总能耗占公司总能耗的40.8%,是武钢耗能最大的部门。因此,大力降低炼铁能耗,对促进武钢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武钢炼铁节能的途径加以讨论。一、国外炼铁工业的能耗概况目前国外炼铁工业能耗占钢铁工业总能耗的44—60%。在日本钢铁企业中,炼铁系统能耗占71.3%,其中炼铁工序占54.3%,烧结工序占10.1%、焦化工序占6.9%。而炼铁系统中,以高炉燃料比的形式所消耗的能源约占85%。近年来由于在世界范围出现能源危机和对钢铁的巨大需求,各国都十分重视钢铁工业的节能问题。1960—1975年,日本使燃料比降低约60%。1970—1978年,世界平均炼铁焦比降低60公斤,其中美国降低45公斤,日本降低49公斤,西德降低73公斤,英国降低39公斤,法国降低134公斤。1978年,  相似文献   

8.
总结"十一五"期间武钢炼铁生产技术装备及环保等方面的总体情况,分析高炉高强化生产的工艺技术与设备保障,阐述了高炉主要指标创历史水平的技术措施,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等。  相似文献   

9.
杨志泉 《武钢技术》2003,41(5):33-37
详细介绍了武钢炼铁系统“九五”期间通过技术改造和贯彻精料方针,以及技术创新开发特色技术,不断优化炼铁系统技术经济指标,在科技进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重点介绍了“十五”期间武钢炼铁系统正在和即将进行的技术改造及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0.
武钢炼铁系统今后三年的任务是什么?概括起来有两条:一条是现有设备的挖潜,一条是抓好“双700万吨”中炼铁系统的技术改造,掌握和消化引进技术,使武钢炼铁系统赶上八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根据这个总任务,炼铁系统今后三年主要是抓好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并且把它贯彻到各项技术工作中去。其具体做法分述如下。一、合理供料,改善原料质量这几年炼铁的技术经济指标有较大的进步。一方面是人员素质的提高和同志们的努力工作,但很重要的一条是原料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进。1980年抓了烧结矿的高碱度试验,结果取  相似文献   

11.
1 武钢炼铁技术进步50年历程概述 1958年9月13日武钢炼铁厂1号高炉出铁,在武钢建设史上揭开了崭新的一页.1号高炉投产50年以来,虽然武钢炼铁生产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但在技术发展方向上是前进的.从技术层面讲,50年来武钢炼铁的技术进步可划分为4个阶段:引进消化原苏联炼铁技术阶段、自主发展阶段、引进消化国际先进技术阶段和自主集成创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冶金部炼铁情报网中南组和湖北、河南炼铁情报网于1986年12月9~13日,在河南省信阳钢铁厂联合召开了100m~3级高炉技术改造设计研讨会.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100m~3级高炉105座,在我国高炉炼铁生产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些高炉大部建于1958年,设备水平相当低.现有不少高炉已进行了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13.
1 前 言新世纪已经来临 ,高炉炼铁作为一项传统的资金劳动密集型工艺技术 ,其理论原理已很成熟。因高炉炼铁的产量高、能量利用好、产品质量好等特点 ,一时还难以被其它炼铁工艺所取代。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的第一产铁大国 ,生铁年产量已经超过 1亿t,但高炉炼铁技术和指标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着消耗高、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产品竞争力差的差距。武钢高炉炼铁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 ,在过去的 2 0多年中 ,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要在 2 1世纪的市场竞争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尚需把握好方向 ,明确任务 ,降低消耗 ,提高生产效率 ,增强市场…  相似文献   

14.
武钢地处内陆,运输距离长,缺少高炉喷吹用煤资源,多年来,武钢高炉炼铁工作者针对各种煤粉就成分、可磨性、灰熔点、发热值、着火点、爆炸性、燃烧性等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选定了武钢高炉喷吹用煤的种类,使用后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指标,实践证明,上述指标对于选择合适的煤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按照五五规划,武钢1980年四座高炉年产量为400万吨。按年工作日350天计,高炉利用系数为1.64,能否在1980年前较短的期间内生铁产量达到并超过400万吨是武钢广大职工十分关心的问题。现在公司提出如何使高炉利用系数达到1.8焦比降至450公斤的课题要大家讨论,这对武钢炼铁生产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武钢自5号高炉投产后,炼铁装备、高炉强化冶炼技术、高炉长寿以及炉前技术均得到了长足发展,促进了武钢炼铁技术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7.
冶金部炼铁信息网中南组第八次炼铁应用技术经验及信息交流会于1995年6月12~18日在广州召开。有13篇论文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代表们认为,中南六省的炼铁生产技术水平近年来已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以武钢5号高炉为代表的大型高炉及以安钢300m~3高炉为代表的中小型高炉成绩显著。武钢5号高炉(3200m~3)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消化、吸收国内外炼铁先进技术,坚持以精料为基础,大力推广喷煤技术,通过强化高炉  相似文献   

18.
“六五”期间,武钢以“一米七”工程的兴建和配套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使武钢有了七十年代世界水平的一系列炼钢、轧钢工艺和设备,大大提高了整个武钢钢铁生产,特别是钢材生产的技术水平,从而使武钢生产在“六五”期间取得巨大的进步。与此同时,炼铁生产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1981年到1985年,生铁年产量从285.9万吨增加到406.4万吨;炼铁工序能耗、热风温度等技术指标居国内领先地位。炼铁工艺技术有了明显的进步。例如: 在操作技术方面:首先试验和推广了大料批、正分装技术;进行了炉身温度、冷却水温差、热流强度的检测控制、以及“中部调剂”等维护高炉合理操作炉型应用技术的研究;领先  相似文献   

19.
中国炼铁技术发展评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两年来中国生铁产量高速增长,同时高炉炼铁技术也取得了较大进步。2007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高炉炼铁焦比达到392kg/t,热风温度达到1125qE,喷煤比达到137kg/t,利用系数为2.677t/m^3.d。这些指标创造出我国历史最好水平。宝钢、武钢、首钢、鞍钢等企业的大高炉生产技术进入成熟发展阶段,炼铁燃料比低于500kg/t。但是,中国炼铁产业集中度低,炼铁企业发展不平,先进与落后共存,尚有6000多万t/年生产能力属于淘汰之列,造成中国炼铁技术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20.
梅炳金 《炼铁》2001,20(9):45-48
武钢自5号高炉投产后,炼铁装备、高炉强化冶炼技术、高炉长寿以及炉胶技术均得到了长足发展,促进了武钢炼铁技术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