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动汽车动力电源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电动汽车不能普及的主要原因是电池所储备的能量远少于燃油汽车所带汽油的能量.开发新颖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源是发展电动汽车的关键.本文介绍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源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电动汽车的新型动力电源包括高能电池、燃料电池和太阳能电池.  相似文献   

2.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可靠性模型及预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伟  温旭辉  刘钧 《电气传动》2007,37(12):7-10
能源危机促进了电动汽车的发展,作为其关键部件之一的电机驱动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重点对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可靠性进行分析.建立了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可靠性串联模型.直流母线支撑电容、大功率电子器件、控制电路、轴承和绝缘的失效是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主要失效模式.基于已建立的可靠性模型,采用元器件应力分析法预计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具备统一充电接口的充电设施是电动汽车应用推广的前提条件,接口的标准化是保证电动汽车充电安全性、互换性的基础.文中从国外充电接口标准的现状出发,结合中国电网的实际情况和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需要,对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安全性、端子功能和性能定义、与电网的互动及其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充电接口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7月12日,南瑞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编制的IEC国际标准《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系统第1部分通用与导则》(IEC/TS 62840-1)正式发布.该标准填补了国际上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系统的空白,提升了我国在电动汽车充换电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电动汽车充电和电池更换技术是电动汽车能源补给的两种不同方式,也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5.
电动汽车充电站运营模式探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电动汽车充电站为电动汽车运行提供能量补给,是发展电动汽车所必须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分析了电动汽车充电站整车充电、更换电池两种运营模式,探讨了具体运营过程及盈利方式.从其自身的竞争力、盈利方式及对电网运行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对这两种运营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得出以更换电池为主、整车充电为辅的运营模式将成为我国电动汽车充电站未来发展的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6.
对充满随机性的电动汽车进行有序充电管理,是当今"绿色出行"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数据挖掘技术首先建立起电动汽车的数学模型,以北京市某小区电动汽车出行历史数据为例,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车主的行驶行为、入网电动汽车的初始电池荷电状态进行分析,把握电动汽车负荷特性.基于马尔科夫链的思想建立由精炼后的多条典型电动汽车负荷...  相似文献   

7.
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影响可通过电网运行指标的变化得到体现,在对其进行研究过程中需要根据评估指标建立相应的计算模型及评估方法.基于现有电网运行评价指标,提出了电动汽车对电网影响的指标体系.针对电动汽车充电的随机特性,提出了电动汽车整体充电负荷需求及电动汽车对配电网影响的评估方法.最后,针对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影响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对各指标的影响程度是不确定的,除电动汽车负荷的随机特性外,与原有负荷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关联程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电动汽车充电价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促进电动汽车发展,对我国汽车产业崛起与实现跨越式发展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应对全球石油危机与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战略举措.其中充电价格机制是电动汽车推广的关键,针对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现状,深入分析电动汽车充电价格机制,测算电动汽车充电价格水平,探讨了目前适用的价格政策及补贴模式.  相似文献   

9.
刘坚  陈洁  康文  金梦汝  刘倩 《大众用电》2022,37(1):30-32
随着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不断提升,电动汽车里程焦虑不再是制约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不断增长的电动汽车数量与充电桩等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布局不合理以及电网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只有不断完善充电基础设施,提高人性化设计考虑,建设"标准统一、智能高效"多能互补的充电生态网络,提升场站充电接纳能力,...  相似文献   

10.
居勇 《华东电力》2011,(4):547-550
充电站建设是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基础,根据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需求,分析了约束电动汽车充电站布局的充电能力、服务时间、服务半径等因素.并从电动车使用成本、产业链发展、土地利用率、电网资源利用率、节能减排及国家能源安全等角度分析了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潜在的社会、经济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1.
明确的战略方向遭遇具体发展技术路线的不确定 电动汽车已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制定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出台激励政策、培育市场,让人们感觉到电动汽车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在汽车产业大发展而核心竞争力不足的现实面前,电动汽车被认为是我国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到201 5年电动汽车总规模预计将超过50万辆,2020年将达到500万辆.  相似文献   

12.
电动汽车充电站需求影响因素及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求,电动汽车在国内逐步得到应用.充电站是电动汽车的配套服务设施,为适应未来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需要.电动汽车充电站合理的需求预测就显得尤为重要.文中以满足电动汽车对充电站配电功率需求为目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确定充电站规模的影响因素,探讨各影响因素与充电站需求预测指标之间的数学模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由于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以及电动汽车在节能和环保方面的巨大优越性,电动汽车必将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全面详细地总结和评述了近年来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情况.介绍了电动汽车的特点及分类,分析了各种电机及驱动系统、动力电池、充电及其他技术,阐述了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对电网产生的影响、影响因素及解决办法,给出了电动汽车与电网间互动技术(V2G)的概念、组成、作用及存在问题,指出了电动汽车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动汽车数目的 增加,需要不断提升其能源优化管理策略,以充分发挥电动汽车潜能,实现低碳经济供电的目标.针对含电动汽车的充换储一体化电站,研究其预测能源优化管理问题.首先,基于电动汽车出行链特性分析,采用蒙特卡洛算法对电动汽车负荷量进行预测.然后,针对电动汽车充换储一体化电站、可中断负荷和分布式电站组成的虚拟电厂,以...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目前电动汽车充电站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电动汽车流动供电站设计方案.该方案中的流动供电站直接从供电电网取电为电动汽车或油电双模汽车的驱动电机供电,并在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对蓄电池进行补充充电.电源管理系统是流动供电站设计的核心,包括用户识别、计量结算、充电管理、用户报警等信息的管理,是实现流动供电站的无人值守、自动供电的关键.阐述了电动汽车流动供电站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的设计.包括基于IC卡和单片机技术设计电源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等模块的电路,以及为实现该系统功能而开发的软件系统及主要程序.  相似文献   

16.
风电出力的随机波动性和反调峰特性,使其并网后弃风现象较为严重,利用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可提高风电的电量消纳.构建了含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风电消纳优化调度模型,并设计了相应的求解算法.通过IEEE30节点算例,分析了在无电动汽车、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及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等场景下的弃风率、渗透率和经济性.结果表明电动汽车采用有序充电模...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电动汽车市场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电动汽车市场规模在2012年实现了快速增长,电动汽车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的迹象愈发明显,相比之下,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发展步伐有所滞后,亟须加快激活国内电动汽车市场潜力.比较了国内外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现状,研判了部分发达地区电动汽车市场未来发展趋势,指出了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存在的主要差距,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阚宏林  肖亚平 《电源技术》2011,35(9):1122-1124
电动汽车的电池组管理系统( BMS)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之一.电动汽车在行驶或电池组在充放电过程中需要知道电池组的相关信息,同时根据这些信息对电池组进行必要的控制.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和锂电池组管理专用芯片OZ8920设计一种可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组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特性是推进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基础,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随机性.文章充分考虑城市不同功能区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重力模型的电动汽车负荷时空分布建模方法.首先,确定电动汽车的类别与出行特性,并进行城市功能区划分;其次,依据改进的重力模型获取城市各时段各区域的出行矩阵,得到电动汽车入网的...  相似文献   

20.
零排放的电动汽车是汽车工业未来发展的主流,电动汽车入网技术实现了电动汽车和电网的双向互动和交换,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行业造成新一轮负荷的快速增长,其对电网效益产生的影响目前还未有深入的探讨.在现有商业用电峰谷电价模型下,探讨了基于随机效用理论的多项式logit模型的电动汽车充放电行为,并初步评估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