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邵阳电视台都市频道数字视频网络系统的应用情况,从系统的技术基础、系统组成、系统流程、系统功能及系统特点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电视台的基于MPGE-2的数字视频网络系统的构建与应用,该系统涵盖电视台编辑、制作及播出的各个方面,可实现广播级视音频采集、节目非线性编辑、网络资源的集中管理和网络播出。  相似文献   

2.
社会地不断发展,使得很多新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网络技术改变了很多领域的发展方式,对于城市电视台来说,网络技术的出现给城市电台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使得视频的剪辑更加方便,并且有利于电视台节目的编辑与制作。同时,数字电视的发展给城市电视台的非线性网络编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使得电视台可以集节目的采访、制作、播出为一体,提高了电视台职工的工作效率,但是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电视台的节目播出与制作技术还有待提升,因此应该对于电视台的非线性网络编辑以及硬盘播出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地市电视台小型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根据湖南邵阳电视台菲线性编辑网络系统的使用情况,从系统组成、系统流程、系统功能及系统特点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适合地市电视台基于以太网的小型菲线性编辑网络的构建与应用,该系统涵盖菲线性编辑的各个方面,可实现编辑、字幕、节目包装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网结构、双码流的非线性网络编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使电视台节目后期制作的数字化、网络化达到了实用化的成熟阶段.随着电视台数字化改造进程的进一步深入,网络化与媒体资产统一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在现阶段,以满足后期制作为主的分散的、独立的制作网络已不能满足电视台数字化进程的需要,数字化视频网络的发展,势必将对电视台节目制作和播出,节目资料交换和共享,视频媒体管理等方面提出全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在网络化的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概念中打破了以往两台录像机、一个编辑控制器的传统结构,而代之以上载工作站、编辑工作站和下载工作站的流程,便于操作和管理.节目编辑、字幕、配音、数字特技、动画在不同功能的工作站上进行制作,可成倍提高工作效率.节目的播出在电视台占据重要位置,将多媒体非线性网络引入节目的播出环节中,建立一个基于硬盘采集、数据传递、多频道硬盘播出的数字网络,视音频数据和其它各类数据在网络上传输,实行节目播出.节目的数字化存储或者一般称为的媒资系统不但可实现节目资源共享,而且提高节目技术质量和工效,最终延伸节目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马彬 《中国有线电视》2007,(21):2023-2025
当前广播电视正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非线性编辑网络集成了非线性编辑系统和网络的共同优势,实现网上资源实时共享,节目编辑功能强大,为电视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节目制作手段。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应用普及率的迅速提高,以及视音频编解码的逐步完善,国内各级电视台正在逐步实现从传统的磁带对编到非线性编辑系统,再到非线性制播网络、媒体资产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系统改造。在国内多家厂商的视音频节目制作网络系统、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推出的最初阶段,视音频编解码板卡、光纤网络设备和存储体的成本较高,因此视音频网络只有实力强大的大型电视台才能承受。技术发展到今天,千兆以太网架构、视音频I/O通道板卡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电视节目制作网络的成本大幅下降,使中小型电视台、企业、学校电视台都能实现节目制播的网络化、数字化。公用素材的共享、快捷的编辑制作,既显著提高制作效率,又使节目制作成本大幅下降。由于网络化的应用,电视台的业务流程有了明显的变化,节目质量不断提高,流程更加高效合理。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电视制作方法的进步 ,非线性编辑系统日渐成为电视节目制作的标准配置。同时 ,海量存储技术、光纤传输技术的发展成熟也促使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网络化成为现实 ,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开始采用非线性编辑网络进行新闻、专题或后期节目的制作。相比单机工作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非线性编辑网络因为其素材集中存储、共享使用 ,节目制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制作成本进一步降低。各家电视台在选择使用非线性编辑网络时 ,总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网络的规模、价格、安全性和扩展性等诸方面提出要求。各网络供应商也相应开发…  相似文献   

9.
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软硬件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状况,探讨非线性编辑技术在中小电视台的普及与应用,分析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王小利  王堃越 《电视技术》2011,35(10):34-38,58
结合通州电视台在全台收录网络、节目制作网络、中心媒资网络等多个节目制播关键环节的技术实践,介绍了一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中等规模区县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制播和内容管理的解决方案设计与系统建设.采用网络化技术,结合模块化系统设计,以图形化和流程化的技术表现手段为使用人员提供便捷的应用,具有较高使用性能、较高安全和可管理的技术措...  相似文献   

11.
《现代电视技术》2001,(10):111-112
在传统环境下.电台、电视台的节目监测与传递是通过磁带等机械方式完成的,对人员的依赖性较大。由于内容多.需要电台,电视台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24小时人工职守,不仅效率低而且管理繁琐。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监测方式将逐渐被数字化的方式所取代.基于企业内部网络的节目录制监测系统,将成为现代电台、电视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1 从非线性编辑网到数字化网 随着非线性编辑系统在各级电视台的成熟应用,让电视台的决策者们逐渐看到了还有一条基于数字多媒体及非线性编辑的数字化之路,而将非线性编辑系统连网进行数字化视频节目制作,又大大推动了中国广播电视数字化的进程。近年来,国内几大公司纷纷研制推出的基于Motion—JPEG的Fiber channel光纤网络非线性编辑制作系统也已比较成功地应用到了电视台的部分节目制作领域,“非编网络”作为一个很新锐的设备名称,已经被众多的电视台正式放到台务会上来深入研究,而且许多台已经把非编网络系统用于本台的新闻串播及播出。  相似文献   

13.
数字一体化网络(文中简称“一体网”)是电视台节目制作与播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节目质量、完善管理制度的重要途径。作为我国广播电视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市级电视台,大都存在着传统设备老化,维护成本过高、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本文将结合某电视台的实际情况,分析低成本“制作播出一体化网络系统”在市级电视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陈辉 《现代电视技术》2006,(11):26-29,32
随着IT技术的应用在广电行业的不断深化,电视台全台业务也在逐步进行着调整和变革。节目生产系统从传统模拟对编到非线性编辑系统.再进一步到非线性制作网络;资料室的节目管理从传统模拟磁带库的人工卡片记录管理到计算机条码管理系统.再到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播出系统从带播到盘带混播.再到现在的全硬盘播出。  相似文献   

15.
非编网络在当今电视台节目制作和播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三四年来,人们从听说到逐渐认识.从了解到认可.随着非编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非编网络以它显的优势成为各级电视台日常节目制作播出系统建设中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刘群  邓永红 《电视技术》2001,(10):57-59
根据邵阳电视台时政频道数字视频网络系统的应用情况,详细介绍了适合地市级电视台的基于FC-以太网的数字视频网络系统的技术基础、系统组成、系统功能及系统特点,该系统涵盖电视台编辑、制作及播出的各个方面,可实现广播级视音频采集、节目非线性编辑、网络资源的集中管理和网络播出。  相似文献   

17.
对数字视频网络的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前言广播电视领域的数字化变革之所以迅速得到广泛的接受,在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广播电视技术的融合与推动,特别是数据网络、计算机处理能力和大容量的数据存储,以及压缩算法方面的显著进步,而这也必将导致广播电视领域观念乃至整个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非线性编辑系统要想成功地运用于电视台的整个节目制作流程,必须要实现网络化,这个网络系统既要负责素材从单机上载到编辑、配字幕、配声音、审片、合成、播出一系列工作,还要担负各个环节的管理、节目保存等任务。建立起部门级的后期制作网络乃至可以实现整个电视台编…  相似文献   

18.
在电视技术数字化及网络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电视台正在进行一系列数字化改造、其中的非线性编辑网络就是一个方面。目的其一是实现资源共享.节约节目制作成本:二是提高全台的数字化、网络化的水平,为将来的全程数字化、非线化做准备。但是非线性编辑网络毕竟是基于服务器和工作站的网络系统,较之于传统编辑模式,  相似文献   

19.
大同电视台数据新闻节目制作的要求,使用基于服务器的FC加以太网的双网系统进行新闻节目制作,在三档新闻节目的制作实践中,把软件运用和网络管理作为重点。本文介绍了笔者在网络节目制作软件运用和网络管理应用各环节中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广电总局正式确定有线数字电视技术体系为节目、传输、服务与监管“四大平台”以后,节目平台的技术框架及其流程受到国内多家电视台的普遍关注。辽宁电视台以其设计与实践节目平台的经验,提出了节目平台的总体设计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