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于一次回风空调系统,夏季工况,当空调区湿负荷较大时,采用露点送风只能保证设定温度,而湿度将会偏大,影响人体热舒适;若增加再热,又会出现冷热抵消现象。提出了利用室外新风热量再热来改善室内热舒适状况的方案。通过工程案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新风再热可减少再热送风系统6%~15%的能耗,认为送风再热与新风预冷互补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空调能耗,提高室内热舒适。  相似文献   

2.
夏季,白天排风温度低于室外新风温度,室内含湿量也低于室外新风含湿量。利用热回收对排风和新风进行热交换,可以降低新风温度和湿度。冬季,排风温度高于室外新风温度,排风含湿量高于室外新风含湿量,全热回收可以利用排风热量预热和加湿新风。具体做法为,在排风出口安装热交换器,排风和新风分别通过各自的通道进行间接接触换热;利用排风余热来预热新风(或者利用余冷来预冷新风),从而达到回收排风余热的目的。目前可以采用的热回收设备分为显热回收型和全热回收型两种。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利用热泵制冷剂过冷所放热量作为露点送风再热及室外新风预热热源,同时利用热泵回收室内排风能量的空调机组。综合分析了该热回收式空调机组构造、热泵工作原理、空调过程及技术特点,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其能效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空调机组夏、冬季性能分别提高11.4%和26.1%,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一、除湿新风一体机方案 (一)系统原理 除湿新风一体机有机地将过滤器、全热交换器、蒸发器、冷凝器、再热器、压缩机融合在机组内部,其二维结构图,如图1所示. 新风从新风进风口进入机组,经初效过滤器后与排风进行全热交换(全热交换效率≥60%),然后高效过滤器对新风进行深度过滤,过滤效率高达95%以上,经风机加压后,由蒸发器对新风进行冷却除湿处理,为防止送风温度过低,再热器通过冷凝热回收的方式对新风进行升温再热,送风满足送风温度要求后,经新风出风口送入室内.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由地道风系统与换热新风装置组成的复合新风系统,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风管直径、风管埋深、送风速度和土壤类型对系统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工况下复合新风系统作为独立热源时,对室外低温空气具有足够的加热能力,最大温升约30℃;该系统对室外空气温度波动具有平抑作用,随时间的延长更为明显,提高了室内热适应性。建议在北京市应用该复合新风系统时风管直径取150~250 mm,风管埋深取20 m,送风速度取3~5 m/s。  相似文献   

6.
就南方地区集中空调系统夏季采用露点送风时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利用制冷系统的冷却水再热来改善室内热舒适状况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冷却水再热是一种既经济又容易实现的改善室内热舒适环境的方法,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通道轮式新风换气机在严寒地区冬季运行时,其室外排风侧结霜是影响其应用和发展的主要问题。文中通过对霜形成机理的分析,建立了通道轮式新风换气机的核心部件通道轮式换热器的结霜模型。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室内排风的温度、相对湿度以及室外新风温度对结霜的影响,得到了结霜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针对温度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新风采用冷却除湿的方式,依据房间热湿平衡原理和湿空气的焓湿图,对新风的全年运行参数及其对室内温湿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新风冷却除湿后需要再热的室外参数区域、新风作为自然冷源最大可能的温度范围和冷却除湿设计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9.
地铁站的通风空调系统能耗占比较高,温和地区地铁站设备与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装机容量大,为节能重点。地铁站设备与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呈现“模块化”特点,其设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尚不清晰。2018年11月,对昆明市3座地下车站设备与管理用房室内热环境开展实测,测试参数包括各房间的送、排风量,空调送风温度,通风送风温度,通风排风温度。实测数据表明:各房间送、排风量,换气次数与设计值差异较大;空调房间的换气次数普遍远高于规范规定的最小值;新风井处的新风温度不能代表各房间的送风温度,送风机及风管传热导致的温升不可忽略;房间室内温度普遍偏低,其中,有人员常驻的房间室内温度集中分布在20~24℃,无人员常驻的空调房间室内温度最低,且存在较多低于规范规定范围下限的情况,非空调房间室内温度受室内发热量、换气次数、室外气象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排风热回收系统在西藏某储能项目电池间应用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室内供热设计温度、通风量、供热通风方案及负荷计算等。得出储能电池间应采用对流型末端;室外新风应经过电加热器提高送风温度,在满足电池放电能力和循环寿命条件下的最佳室内设计温度为20℃;室内换气次数取3次/h即可满足排除易爆气体和余热的要求;排风热回收设计可使电池间保安负荷电力需求下降10%等结论,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该工程新风机组和循环机组的处理流程.在新风机组送风段内设置二级除湿,并回收盘管冷凝热对新风进行再热,处理后的新风承担室内全部潜热负荷和部分显热负荷.分析了不同功能房间的空调处理过程,并介绍了湿度优先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2.
被动房仅依靠新风换气机实现通风和热回收,能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且办公室作为工作人员长时间停留场所,增强室内通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地送风出风口与排风口的不同数量及不同位置对被动房办公室气流组织的影响。利用Airpak软件对被动房办公室地送风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室内气流组织的温度场及速度场,并采用PMV-PPD对室内人员热舒适性及空气品质进行了评价。在通风效果方面,对被动房办公室的地送风设计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3.
独立新风系统的能耗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分析风机盘管独立新风系统(DOAS)的实际特点,提出了新风机组 室内干盘管末端装置串联冷冻水系统的形式,并选取了合理的室内设计参数.对广州某酒店建筑标准层进行了建筑动态冷负荷计算,获得了新风机组和室内盘管的全年冷负荷持续曲线,分析了其耗能特性,并进一步对采用排风热回收装置的独立新风系统的能耗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针对家用分体空调引人新风状态下的室内热环境及能耗特点进行了相应的实验性研究.由于实验条件所限,在设定相应的影响因素时,主要考虑了新风引入方式、新风引入量、新风引入的位置、室内的气流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冈素.通过对其进行计算处理,比较了热环境的不同指标及能耗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室内的排风引入室外机组是除无新风状态外能耗最小的,虽然其热环境指标不是最佳的,但已足以满足人的舒适性要求.因此,这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简便易行的空凋新风方式.  相似文献   

15.
瑞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办公楼通风与空调工程的新风系统采用了配套纯效过滤功能的全热交换器,利用回收排风的热能并重新用于送风的新风系统,利用高效的热交换元件,使排风和送风之间进行热交换。文章介绍全热交换器的基本特点和选型,着重分析纯效过滤箱的技术特点分析和选及在不同季节,新风系统以不同模式运行。不但保持大楼舒适通风,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并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一个分别采用卡顶式和卧式暗装型干式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的办公室为分析实例,运用CFD方法对独立新风系统在采用上送上回、下送上回以及上送下回三种送排风形式下夏季室内的温度场和速度场作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送排风形式对室内气流组织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对于办公建筑,无论是采用卡顶式还是卧式暗装型干式风机盘管,结合上送下回的独立新风系统送排风形式,室内具有更好的气流组织,热舒适性更佳。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寒冷地区冬季空气源热泵运行效率、新风机冻损等运行问题,保证冬季室内良好的空气品质,设计了在冬季将排风引入热泵蒸发器,通过热交换回收排风的能量,并利用热泵冷凝器加热引入室内新风的热泵热回收新风机。采用空气焓差法对该机组在利用排风及排风混室外空气2种运行工况下的制热量、输入功率、热泵能效比(COP)、热回收效率的对比实验。用热泵热回收新风机引进新风后基本没有改变机组输入功率,相同环境条件下的制热量增加,COP值增大,焓差热回收效率最高可达到51.4%。新风机和热泵相结合,利用排风余热提高热泵蒸发器工作温度,改善了热泵和新风机在北方寒冷地区冬季的运行性能。  相似文献   

18.
新风系统是由风机、进风口、排风口及各种管道和接头组成。安装在吊顶内的风机通过管道与一系列的排风口相连,风机启动,室内受污染的空气经排风口及风机排往室外,使室内形成负压,室外新鲜空气便经安装在窗框上方(窗框与墙体之间)的进风口进入室内,从而使室内人员可呼吸到高品质的新鲜空气。良好地通风系统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空调系统冷热源的选择,将多联机空调机组与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阐述了综合楼空调主机配置情况及配置原则,新风及排风的设计原则;辅楼可传染负压门诊空调主机配置,新风及排风的设计原则,负压门诊排风需经净化消毒处理后排放。合理配置社区医院的空调及通风系统,使空气按一定流向,经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再排至室外大气,可有效避免病区外的空气污染,保障医护人员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展览中心空调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展览中心分一、二期工程、总建筑面积52000m^2,属高大空间,针对展厅冷负荷特点,人流密度主展厅A取1人/m^2,B展厅等辅展厅取0.7人/m^2,A展厅采用长短射程喷口送风与中轴线送风亭百叶风口相结合的分层空调方式,B展厅采用旋流风口送风、百叶风口回风、上送上回的气流组织形式;C展厅采用旋流风口与球型风口送风相结合的逆风方式。空调系统采用BA控制,对冷水系统,冷却水系统,新风机组、空气处理机及排风系统进行自动控制。该工程空调系统已正确运行两年,室内温度和气流组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