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Planning》2015,(1)
公司治理结构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是判定公司治理效率的主要方法。文章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A钢铁股份公司进行了绩效评价,确定了抗风险能力、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三个绩效指标;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法,分别以绩效指标为因变量,公司治理特征指标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治理特征仅对公司抗风险能力具有较好的解释意义,而对于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没有显著的影响,同时提高股权集中度、股东大会出席率和董事会持股比例可以明显增加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而监事会持股比例与该指标成反比。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6):51-54
以河南省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近五年的年报数据为样本,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高管薪酬、高管持股比例及其他因素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高管的高薪收入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仅存在微弱的正相关关系,高管持股比例偏低,影响公司的长远利益和发展。因此,应合理设计高管薪酬,适当增加高管持股比例,并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机制,以充分发挥对高管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6):15-26
多个异质大股东并存的股权构成对公司治理和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是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过程中常常被忽视的深层次结构化问题。以2011年至2016年上市的国有竞争类公司为样本,整合前十大股东中的国有、外资、民营和自然人四类股东的持股比例,选择企业规模作为异质门槛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非国有大股东集中度和制衡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都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且从正到负地递减,结果显示:混改能促进改善大部分国企的绩效,但提升集中度和制衡度对于较大规模的国企绩效产生不利影响。研究结论为国企混改的顶层设计和分类指导提供了理论支持,丰富了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9)
公司治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提升公司绩效。对公司绩效进行量化研究,是分析其与股权结构及资本结构之间互动影响关系的关键。文章在论述国内外学者对三者之间联立关系研究的基础上,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从内生性视角选取2005年至2009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利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研究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三者之间的联立关系。实证研究表明,三个内生变量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影响关系,即同时存在促进效应与反馈效应;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具有正向影响关系,而资产负债率与管理层持股比例及公司绩效之间具有负向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21)
文章以2005—2010年深市全部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公司高管薪酬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公司规模、高管持股比例呈正相关关系,与国有股比例呈负相关关系,上市公司要加大董事会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4)
以2014—2015年我国A股IPO上市的342家企业为研究对象,对照上市企业IPO前后共四年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发现我国A股市场存在IPO业绩变脸现象。随后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视角探究IPO业绩变脸的内在因素。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与IPO业绩变脸显著正相关,高管人员持股比例和S指数对IPO业绩变脸显著负相关,市场化程度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了公司治理结构与IPO业绩变脸的关系。研究结论为有效发挥公司治理结构在IPO业绩变脸中的作用提供了企业治理启示。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7)
本文在信号传递理论的指引下,依据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程度,从内外两个角度来衡量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对我国深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2010-2012年度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股比例"、"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及"管理层持股比例"等公司治理结构变量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22)
CEO二元性是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CEO二元性是否能够较好地根植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土壤有待考察。文章选取2010—2016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实证分析CEO二元性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CEO二元性对公司代理成本以及绩效的影响,以考察我国上市公司CEO二元性的有效性。基于倾向评分匹配法,回归发现CEO持股、CEO年龄、股权集中度、国有持股、董事会规模、公司规模、公司年龄是影响CEO二元性的重要因素。其中,前两项因素对CEO二元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后几项对CEO二元性产生显著负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CEO二元性对公司绩效的提升不显著,但造成了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上升,其对上市公司绩效产生了抑制效应。此外,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CEO二元性对公司绩效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3)
文章以沪深证券市场2007—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我国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权益资本成本呈负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大,权益资本成本越小。机构投资者能够发挥积极的公司治理效应,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同时还发现,BETA系数和公司财务风险水平与权益资本成本呈正相关关系,公司规模、盈利水平和独立董事占比与权益资本成本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3)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通过对控制权的配置决定内部治理体系的构成和运作,对整个公司绩效的影响通过内部治理机制达成,是公司治理体系的产权基础。本文从股权构成中的一个指标机构持股为出发点,探索机构持股比例对零售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4)
文章以2005—2013年金融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的统计方法对高管薪酬与财务绩效各维度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证明,高管薪酬对企业财务绩效有显著影响。高管的持股比例、企业规模、内部高管的两职兼任情况、股权集中度等控制变量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6)
本文选取2010-2016年沪深两市46家互联网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实证模型来分析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互联网公司企业绩效的关系,同时,还考虑了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差异,在研究中逐一配对选取了46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互联网公司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制造业存在显著差异;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互联网企业财务绩效与市场绩效显著相关,且呈倒U型;与交易性机构投资者相比,稳定型机构投资者能够更显著的影响互联网企业财务绩效。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28)
本文以2014年沪深两市2496家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样本为研究对象,对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激励与公司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均薪酬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改革现有的高管薪酬激励制度,建立多元化激励机制,适当提升管理人员持股比例,有助于公司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关于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至今尚无定论。而对于特定行业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为此,本文选取了2007~ 2009 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房地产公司为样本,分别探讨了高管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通过对三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管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都成非正相关关系。在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分析之前,为了突出差异性,本文先对整个上市公司三者关系进行分析。最后,针对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12)
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QFII持股表明其更看好该企业的前景,分析师为获取收益将跟进该企业;分析师报告减少了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能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QFII参与公司治理,通过建立有效的的薪酬制度来约束和激励管理者行为,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本文建立QFII持股与企业绩效的回归模型,并运用bootstrap中介变量检验法验证了分析师跟进和高管薪酬在QFII持股影响企业绩效中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公司前十大股东中QFII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正相关。QFII持股通过增加公司分析师跟进的数量和高管薪酬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鉴于此,上市公司应该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治理水平,以吸引更多的QFII持股。国家应继续积极实施QFII制度,充分发挥QFII提高企业绩效、稳定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11)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以主成分分析法权衡公司治理水平,构建了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风险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相较于无风险投资持股的上市公司,有风险投资持股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支付现金股利,且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越高,其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越高;风险投资对现金股利的作用是通过改善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实现的,风险投资在上市公司中的持股比例越高,公司治理改善越明显,进而降低公司代理成本,其表现为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20,(3)
以2006—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通过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考察现金股利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并加入大股东持股比例变量,检验大股东持股比例对现金股利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现金股利与股价崩盘风险显著正相关,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提高会显著增加上市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会强化现金股利与股价崩盘风险的正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说明了现金股利具有负面的公司治理效应,在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治理结构下,大股东有动机通过现金股利这一手段进行利益转移,掏空公司,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其现实意义在于,监管部门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而非一味地提高现金股利标准,只有这种情况下的现金分红才能真正有益于全体投资者。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34)
文章以2007—2012年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所有权结构、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和机构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之间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倒U型关系)。对于他们而言,出于谋求短期利益时,他们的持股动机与盈余管理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具有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而作为长期持股者时,他们的持股动机与盈余管理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会抑制盈余管理。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看,独立董事的比例与盈余管理行为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比例越高越有助于抑制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6)
现有研究就新三板企业的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观点不统一,所以文章选取2013—2016年数据完整的254家公司,以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法度量公司绩效,提取了五个主因子进而得出综合因子得分及排序,然后用代表股权结构的指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赫尔芬达指数对公司绩效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高管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呈倒U型显著,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不显著。文章旨在通过实证研究帮助监管层为新三板市场提供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为企业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8)
基于对相关文献的研究,选取公司治理和旅游企业绩效指标,以沪深两市32家旅游上市公司2003—2014年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公司治理对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国有股东持股会提高旅游公司企业绩效;股权集中的旅游上市公司整体绩效较好;董事会和独立董事制度没有达到应有监督效果;经理层激励制度会提高旅游企业绩效。增加国有股东的持股比例,提高股权集中度,完善董事会和独立董事制度、管理层股权和薪酬激励等措施,有助于提高旅游上市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