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3,(21)
文章基于中国证监会的证券发审制度变革,搜集了2004—2008年期间IPO公司的审计费用、会计师事务所等经验数据,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寻租"行为,以及由此导致的IPO审计收费溢价问题。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发审委员所属的会计师事务所的确存在显著的IPO审计收费溢价现象;将IPO公司区分为国有和民营两类后,民营IPO公司和国有IPO公司都的确为发审委员所属的会计师事务所支付了显著的溢价审计费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1)
IPO抑价存在于世界上每一个股票市场,而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问题尤其严重,远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市场,即使相比于新兴市场,我国IPO抑价程度依然很高。IPO抑价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的IPO抑价既有世界普遍性原因存在,也有着自身特殊的国情。在简单地分析A股抑价的原因之后,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希望能够以此促进中国股票市场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
文章以创业板IPO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R&D信息披露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业板市场存在高抑价现象,但IPO抑价率从2009年至2011年每年都在下降;创业板上市公司R&D信息披露与IPO抑价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2)
审计师选择是审计的核心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国有股东不愿意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文章针对中国A股IPO市场审计师的选择问题,选取IPO抑价、审计师质量等变量,实证研究国有股东在A股IPO市场的审计师选择行为及动机。发现国有股东不太愿意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原因不是国有股东代替高质量的审计师履行了保险作用,不是国有股东能够代替高质量的审计师降低IPO融资成本,也不是高质量审计师有更强能力限制国有股东或管理者的代理问题,而是国有股东损害了高质量审计师发挥声誉机制的作用。文章丰富和深化了中国资本市场审计师声誉机制的认识和审计师选择的行为研究。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0)
文章以2011年至2012年为研究期间,选取我国A股市场上的229只IPO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券商特征与IPO定价合理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券商规模与IPO定价合理性之间显著正相关;券商上市与IPO定价合理性之间正相关,但是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券商国有控股与IPO定价合理性之间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1)
本文以2014—2016年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相较于没有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来说,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会显著提高审计报告的审计质量;相较于高声誉会计师事务所,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对低声誉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质量的提升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只有披露资产负债类的关键审计事项会显著提高审计报告的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7)
本文以2009年7月至2015年7月我国沪深两市A股市场上的非金融类新股发行数据为样本,本文从影响IPO抑价率因素与限制新股首日涨跌幅政策交互效应的角度,对上市前审计质量与IPO抑价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了得到更加深入的研究结果,本文引入对信息环境的考虑,研究发现在我国新股市场中,上市前审计质量更多的是发挥着信号作用,且这一作用受到限制新股首日涨跌幅政策的影响。在首日涨跌幅被限制的情况下,上市前审计质量对提高IPO抑价的作用效果更显著,且这一作用效果在不同的信息环境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3)
以2014—2016年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为样本,基于风险导向审计框架研究企业高管学术经历对事务所审计收费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高管有学术经历的企业,事务所对其审计收费更低,说明有学术经历的企业高管有助于降低事务所对企业的审计收费,这种降低效应在小事务所中更显著。上述研究有助于了解我国审计市场中不同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于高管背景特征的关注程度和反应程度,进而对企业选择事务所审计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30)
文章以2000—2011年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Ohlson(1995)的价格模型为基础,实证检验了制度环境对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的影响。文章选取金融业市场化程度、会计师事务所、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4个制度环境因素,研究了2000—2006年和2007—2011年间在A股市场和H股市场上,制度环境因素对于会计盈余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差异,检验了2007年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新准则实施后,A股和H股两个市场上AH股公司会计盈余信息的价值相关性都有显著提高,说明我国2007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会计盈余信息质量;金融业市场化程度越高,会计盈余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越低;"四大"审计反而会降低A股市场会计盈余信息价值相关性;AH股公司股权集中程度越高,会计盈余信息在A股市场上的价值相关性越低;AH股公司独立董事比重对于A股市场上的会计盈余信息价值相关性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6)
为获取上市资格,IPO公司通常存在盈余管理动机,而风险投资(VC)机构作为投资第三方,对创业板IPO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文章以2009—2014年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IPO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VC参与和创业板IPO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无VC参与的公司,有VC参与的公司在IPO时盈余管理程度更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在VC参与的公司中,相比低声誉VC参与的公司和单一投资的公司,高声誉VC参与的公司和联合投资的公司在IPO时盈余管理程度更低。研究结论证实了VC参与对创业板IPO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8)
文章以国内A股上市公司2007年到2012年的年报数据,考察会计师事务所对环境违规公司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上市公司环境风险与审计定价整体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在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力度较低的地区,会计师事务所对较高环境风险的公司审计溢价尤为明显。这表明会计师事务所为了降低被审单位环境风险带来了审计风险,增进了相应审计程序和风险补偿要求。  相似文献   

12.
李兴伟  宋慧 《建筑》2012,(23):23-26,4
过度IPO盈余管理,不但会导致企业上市后业绩"变脸"、股民受损,同样也会损害企业品牌。准备上市的建筑企业应理性看待、科学认识、适度进行IPO盈余管理。IPO盈余管理能够使得企业更顺利上市且股票卖个好价钱。IPO公司为了在发行价格询价过程中取得一个更高的发行价格,就会对IPO前若干年特别是前一年的经营业绩进行盈余管理,即提高IPO前一年的净利润来虚增公司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1,(1)
本文选取2009—201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数据,从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角度分别考察技术创新对企业IPO抑价的影响,并利用事件时间法和日历时间法衡量技术创新对企业IPO后长期股价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信息不对称为特征的研发投入导致估值的不确定性,会加剧IPO抑价,但专利的信号效应则会显著降低IPO的抑价程度;研发投入和专利数量对IPO后的长期绩效影响显著为正,即研发投入越多,专利数量越多,长期绩效表现越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IPO长期弱绩效的现象并不存在。因此,技术创新程度最终体现在企业IPO后的长期股价表现上。加强信息披露、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成果转化等措施均可有效地维持IPO后的长期正绩效。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9)
基于创业板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征,选取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成立以来至2014年6月30日期间的所有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共计379家,实证研究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对IPO抑价水平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以开盘价计算的IPO抑价率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完整程度以及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反应都不显著,而以收盘价计算的IPO抑价率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完整性反应不显著,但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反应显著。基于"信号传递理论",文章建议建立"四位一体"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治理模式,以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14)
以2014—2015年我国A股IPO上市的342家企业为研究对象,对照上市企业IPO前后共四年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发现我国A股市场存在IPO业绩变脸现象。随后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视角探究IPO业绩变脸的内在因素。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与IPO业绩变脸显著正相关,高管人员持股比例和S指数对IPO业绩变脸显著负相关,市场化程度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了公司治理结构与IPO业绩变脸的关系。研究结论为有效发挥公司治理结构在IPO业绩变脸中的作用提供了企业治理启示。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33)
本文利用我国2009—2017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考察了会计师事务所转制所带来的审计师法律责任增加对融资约束和公司创新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会计师事务所转制所带来的审计师法律责任增加,缓解了融资约束,促进了公司创新;融资约束对审计师法律责任与公司创新关系产生部分中介效应。本文研究结论对完善资本市场创新活动信息披露和会计师事务所转制所发挥的治理效应提供了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3)
本文选取2014-2016年接受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智力资本与审计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对智力资本与审计绩效之间关系受行业专长影响程度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行业专长与审计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智力资本与审计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行业专长能够增强智力资本与审计绩效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1)
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是客户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的直接依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中注协每年推出会计师事务所百强排名,具有较大信息含量,能向公众传递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变化的信号。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2011—2014年百强排名波动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分别从规模、审计质量、惩戒与处罚的角度分析了排名升降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8)
中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现象严重,改善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提高公司投资效率已经是中国资本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审计意见是否能对公司投资效率产生影响,抑制公司的非效率投资。结果表明:审计意见能够改善公司投资效率,非标准审计意见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抑制非效率投资;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比,非标准审计意见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更为显著,公司投资效率对审计意见类型更为敏感。在资本市场上,审计意见更能发挥其信息传递作用,给公司投资效率带来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6)
在CARA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行为金融理论,构建IPO超募模型和IPO超募-抑价关系模型,研究了不同风险偏好下的机构投资者行为对IPO超募以及IPO超募对IPO抑价影响。研究表明,IPO超募与机构投资者对新股的价值评估正相关,即机构投资者投资预期越乐观,IPO超募越高,机构投资者投资预期越悲观,可能会导致IPO募集资金不足甚至IPO失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与风险规避的机构投资者相比,风险中性的机构投资者可能导致更高的IPO超募;在机构投资者风险规避的条件下,风险规避系数及风险与IPO超募资金负相关,但它们对IPO超募资金的影响不大。此外,IPO超募金额也与新股配售比例负相关;IPO超募与IPO抑价负相关,但IPO高超募与IPO高抑价可以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