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田超  戴廷 《数字通信世界》2024,(2):54-56+113
传统MR覆盖评估方法只能评估现网单系统网络的覆盖效果,无法评估频率重耕后的多频段网络覆盖效果,而且存在“幸存者偏差”问题,导致评估数据不完整。随着5G网络普及,4G网络频率重耕提上日程,需要探索有效方法提前评估并预测频率重耕后5G多频组网的覆盖效果。文章通过合并多频段多系统的MR数据进行网络覆盖还原,改进了传统MR覆盖评估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提升了网络覆盖评估的准确性,并能预测频率重耕后5G多频组网覆盖效果,支撑网络规划与建设。  相似文献   

2.
构建了NB-IoT网络与需求满足度的评估体系,该体系基于有4G覆盖区域的A-GPS MR数据和无覆盖区域的仿真预测,考虑了网络制式的覆盖差异因子、不同典型场景覆盖差异因子及不同承载频率的覆盖差异因子,形成20×20 m的、可迭代更新的底层NB-IoT网络覆盖数据库,并利用最小投资算法成功实现NB-IoT网络与市场满足度评估以及最小开站规模评估,实现网络覆盖评估和投资效益最大化,加快5G的mMTC场景应用业务推广。  相似文献   

3.
农村地区的4G覆盖质量分析一直是运营商的痛点,本文从运营商角度出发,针对自然村网络覆盖质量自身情况和竞对情况如何分析的问题,提出了基于MR二维数据的较为精确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4.
5G网络弱覆盖问题较多,需持续展开覆盖评估并定位弱覆盖位置,以针对性展开优化工作.但由于5G现在用户采样点较少,5G网管暂不支持MDT和MR的数据上报,利用现场测试和仿真等手段进行覆盖评估又存在各种缺点,故本文主要提出一种基于4G的MDT数据评估5G覆盖的方法.本方法分析时间周期短、评估结果准确性高、适用性广,既能评估...  相似文献   

5.
基于LTE网络MDT采样数据,以及4/5G共站址及共建共享基础数据,根据5G站点安装完成时间,通过python编写代码算法,计算在5G站点安装完成前后4G宏站小区的覆盖方位角、覆盖距离发生变化情况,针对变化较大的覆盖异常小区进行核查,确认是否因5G站点安装施工导致4G小区天线方位角、下倾角、位置、高度、环境等发生变化,从而导致4G网络覆盖受到影响,通过对4G网络覆盖变化异常小区及时进行优化调整,使4G网络覆盖与质量保持了稳定性,避免出现用户感知差及用户投诉等情况,该方法可及时有效地识别网络变化情况,排查网络隐患,具有良好的推广性与复制性。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现有5G网络覆盖评估手段单一、评估准确性低和评估低效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二维空间和4GMDT的5G覆盖预测算法研究与应用。该算法基于无线传播模型,首先建立5G终端理论接收功率模型,进而结合路测数据从距离和方向角实施基于二维空间的修正建模,从而得到基于二维空间和4GMDT的5G覆盖实际测算模型,最后结合栅格化处理,有效输出5G覆盖评估,提高了5G覆盖评估准确性,填补了5G覆盖栅格化评估的技术空白,指导运营商有针对性地开展4G/5G协同优化。  相似文献   

7.
高铁场景由于其高速移动、瞬时话务高及多普勒效应明显,4G网络覆盖及容量受限,因此高铁属于5G优先部署的第一批次场景,针对高铁场景的一些覆盖难点,如列车穿透损耗大、多普勒频偏、覆盖场景复杂等特点,制定针对高铁场景的5G规划策略、5G射频优化及5G参数优化策略,并选取京沪高铁南京南站至安徽边界段进行试点验证,取得良好覆盖效果,为全省后续高铁线路5G建设、维护、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5G业务特点,结合现存站址资源、4G网络大数据和地图场景识别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5G业务需求的智能规划方法。基于4G MR覆盖,指导5G精确规划,利用基于遗传迭代寻优实现5G智能预规划选站方案,通过多维度规划价值评估和性能预测,在5G建设初期阶段,为5G无线网络的智能规划方法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9.
李颖 《通讯世界》2016,(24):3-4
4G网络是以高速数据业务承载为主要任务的新一代网络,随着大规模网络的建设部署,许多重要区域已基本完成4G网络覆盖,但网络的深度覆盖如室内的网络覆盖、高铁网络覆盖等还需继续夯实.在对4G网络覆盖的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各类场景针对性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对4G网络覆盖性能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地铁场景是运营商的重点口碑场景,必定会成为5G网络覆盖的重点场景.但5G高频段的应用、高容量的需求、多MIMO的部署及隧道环境的特殊性给网络的部署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先分析了5G地铁隧道覆盖的挑战,然后对地铁隧道不同覆盖方案的验证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地铁不同场景的覆盖方案以及隧道场景的切换方案.  相似文献   

11.
5G时代70%的应用发生于室内,室内网络将成为运营商5G网络具备竞争优势的主战场。5G网络具备室内外同频组网,室外宏站深度覆盖能力增强等特点,同时,室内网络频段及覆盖方式的变化,都会对室内覆盖的性能产生影响,本文从5G室内覆盖性能分析出发,针对室内覆盖网络面临的室内外同频干扰、传统室分升级等问题进行分析,给出了5G室内覆盖网络规划升级时需要重点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5G网络工作频段分配越来越高,导致室外覆盖室内深度覆盖不足,传统室分存量DAS支持的频段最高到2.7 GHz,为兼顾性能合理利用建设成本,利旧原有网络中已经部署的室分天馈线及设备,分析了高频导致室内深度覆盖不足的特点,根据传统室分网络的现状,以5G业务价值判断需求为场景划分,结合网络中各需求场景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特点,利用多样化方案应对差异化需求,多种建设方案并存的理念,给出了面向5G频段室分系统共享覆盖的网络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3.
黄善兰 《通信电源技术》2020,(1):171-172,185
5G目前处于试验网阶段,即将开始大规模部署。由于频率及制式的变更,5G时代如何进行室内覆盖,传统室内覆盖方式在5G时代是否还有用武之地,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对现有传统室内覆盖方式进行逐一分析,提出了针对5G覆盖可行的解决思路及改造建议,以避免与后期5G室内覆盖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移动主要基于2.6GHz频端开展5G网络建设,由于室分系统和宏站共用100MHz频谱,因此室内外同频干扰会对5G用户感知产生不利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4G测量报告快速识别室外5G高干扰小区的技术方案,可用于识别5G室内外高干扰小区。研究分析和测试验证表明:该方案可快速发现并定位室内外同频干扰覆盖问题,有助于辅助制定网络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5.
首先以试验网测试数据为参考,分析了非独立组网模式下5G NR在室外连续覆盖和室内深度覆盖的覆盖能力,并与LTE网络进行对比分析;然后根据覆盖特性推算出满足5G NR边缘速率的信号质量要求;最后针对不同场景给出5G网络规划部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4G用户和VoLTE用户的快速增长以及室内移动业务的快速提升,尤其是视频、手游和网络直播等对数据业务的高要求,室内深度覆盖问题成为各大运营商建设精品网络、抢占市场,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新型数字化分布系统,相比传统的DAS系统,具有高效吸收话务、灵活快速组网及快速实施的能力,能够对目标区域达到全监控、高定位、高容量、易协同及多制式覆盖的效果,是LTE网络室内深度覆盖的不二选择,亦是5G室内网络覆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许浩  刘琛 《电信科学》2020,36(10):120-125
室内覆盖是5G网络部署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分析5G大规模天线系统的技术特点以及对室内覆盖的性能提升,提出室外宏基站仍是室内浅层覆盖的重要解决手段,并根据外场测试结果对理论分析进行佐证。同时根据覆盖需求使用有源室分和小基站等手段,构建完整的室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随着5G网络大规模商用,新型移动应用业务也对5G网络的各项指标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绝大多数移动业务发生在室内,所以关于室内场景网络部署所涉及的产品、技术、方案等亟需解决。从基于室内场景的新业务对5G网络的基本需求出发,首先对应用于该场景的5G一体化微RRU的架构及网络性能,如覆盖、容量、移动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基于研究结果对未来5G室分场景的网络规划和建设给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潘毅  李晖晖  曾磊  蔡伟文 《电信科学》2020,36(7):168-174
随着数据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室内覆盖成为5G时代的重要场景,部署5G室分系统是解决5G室内覆盖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室分系统部署面临两大场景:新建场景与改造场景。针对室内改造场景,如何保护投资、低成本建设5G网络,同时让用户获得5G多流MIMO体验是目前最关注的问题点。介绍了一种基于多通道收发技术的5G网络创新室分升级改造方案。该方案通过增加竖井线缆、合路器、耦合器等方式,在不改变平层传统室分网络结构的前提下,能够快速在单路馈线场景下实现2流、双路馈线场景下实现4流效果,激发了传统室分网络的5G潜能,从而实现低成本、高效的5G创新室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内出行人数的逐年提升,高铁车站等大型交通枢纽场所的人流密集程度不断的上升,传统的室内分布网络无法满足这些区域多用户大容量的需求, 本文详细分析了现有室内分布网络的局限性,并针对大型交通枢纽的特点设计了多模式组合的室内分布网络方案解决4G/5G协同覆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