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寒冷地区核电厂供暖热源的功能分级、型式选择、电源、系统配置等进行分析,提出了寒冷地区核电厂供暖热源的设计思路和原则,指出了应注意的问题,可以作为寒冷地区核电厂供暖热源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太阳能资源分布和建筑气候条件将西北地区划分为7类典型区域,以各区域典型建筑为模型建筑,从能源支撑、经济特性、技术特性及环境效益等方面对燃煤锅炉、燃油锅炉、燃气壁挂炉、电锅炉、空气源热泵、生物质锅炉6种太阳能供暖辅助热源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其进行了模糊定量处理。结果表明:生物质锅炉作为西北乡村地区太阳能供暖辅助热源适宜性优度最高,燃油锅炉、电锅炉优度最低;燃煤锅炉、生物质锅炉的适宜性优度随经济性权重的降低而降低,家庭收入较高的地区更倾向于选择空气源热泵、燃气壁挂炉等新型供暖形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际工程案例,指出了高海拔寒冷地区供暖系统设计所面临的差异化特点。分析了太阳能供暖系统取消辅助热源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提出了零辅助热源主动式太阳能供暖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新工艺流程及原理。利用理论计算与DesignBuilder数值模拟软件,定量分析了零辅助热源主动式太阳能供暖方案的技术参数。结果表明:通过系统的优化匹配设计,利用白天集热的蓄热量基本可以满足夜晚建筑的热需求;全年85%以上的时间可以完全满足供暖需求(室内温度18℃),不满足时间段的室温也在14℃左右;实现了零辅助热源主动式供暖(仅有水泵电耗),节能率达到72%。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10)
在北方冬季供暖期间,多数供暖企业都是以燃煤锅炉作为主要的供暖热源。现有的燃煤锅炉给煤装置都采用机械联合输送上煤的方式,导致煤从煤仓落入炉排面上,产生分布不均、燃烧不充分的现象,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污染了周边的环境。某物业公司燃煤锅炉房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使用节能型均匀混煤机,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锅炉效率提高了4.70%,炉渣含碳量降低了8.14%,1年可节约燃煤约31 t,对其他供暖企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清洁供暖是目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供暖的重点是建筑密度高的居民小区供暖热源的选择。本文给出一个新型水煤浆锅炉供暖案例,从实际使用效果、经济、环保角度对此案例进行分析,认为其适于作为我国集中供暖区高密度居民区供暖热源。  相似文献   

6.
农村地区建筑节能潜力巨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农村地区冬季供暖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的燃煤锅炉+暖气片的方式存在燃烧效果差,煤烟排放量大等问题,对环境造成污染。提出用空气源热泵替代原有热源并根据室内负荷增添末端散热器片数的方案,通过模拟计算和工程实例两方面进行运行参数和效果的分析,来说明北京农村地区采用空气源热泵散热器供暖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我国能源形式和供暖技术环境发生的变化,对传统的供暖和现代的供暖系统进行了比较,指出现代的供暖系统在我国南方地区都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对现在常用的现代供暖系统的比较,提出以燃气数码模块锅炉为热源的低温热水散热器供暖将成为我国南方新兴供暖地区的独立供暖主流形式.  相似文献   

8.
胡建亮 《山西建筑》2024,(1):121-123+174
结合实际工程,对严寒地区某高大空间工业厂房供暖设计的热源、室外供热管网和室内供暖设计进行详细的阐述,同时对厂房供暖系统和供暖末端的选择进行了论述,指出寒冷地区某高大空间工业厂房供暖设计的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为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传热学基本对流传热公式入手,并对目前通用的前苏联热力计算标准中的线算图进行了分析,对高海拔地区锅炉的对流受热面传热进行了仔细分析,指出了高海拔地区锅炉对流受热面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甘肃地区某供热面积为100×10~4m2的热源厂(以利用风电供热为主,在供暖期绝大部分时间利用低谷电)为研究对象,在负荷分析基础上进行设备选型,介绍工艺流程、运行模式及电价、热价的制定,对项目进行经济性评价和敏感性分析。热源厂采用高压电极锅炉附加热水蓄热装置(蓄热水箱)的联合供热系统。按照电极锅炉仅在谷电时段运行(即供暖期典型日全天用户总需热量,由电极锅炉集中在谷电时段生产),平峰电时段用户需热量由蓄热水箱承担的原则,对电极锅炉的设计热功率、蓄热水箱有效容积进行计算选型。采用多边交易方式,热源厂低谷用电电价(在原低谷电价基础上风电场进行让渡)制定为0. 014 1元/(k W·h),热价(由热源厂出售给供热公司的热价)制定为27元/(m~2·a)。此时,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为9. 85 a,具有一定赢利空间。风电场对热源厂低谷用电电价的让渡幅度是影响动态投资回收期的最敏感因素,其次是热价。  相似文献   

11.
夏热冬冷地区应合理选定技术路线,采用适合该地区社会与自然特点的供暖方式,在室内环境健康舒适和供暖能效两个方面超越北方集中供暖;逐渐改变燃料燃烧供暖的基本方式,以热泵为核心技术,从自然环境中取热供暖;分散供暖还是集中供暖,取决于热源,同时还受到社会、环境资源等因素的限制;以空气作为热源适宜分散,以岩土、水体作为热源适宜集中;积极发展多种供暖方式,具体工程应根据自身条件确定供暖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为响应南方地区人民对冬季供暖的热切呼声,亟待探索出适合南方地区气候特点同时又兼顾经济性、环保性的住宅供暖方式。以南方地区某新建住宅小区为例,对该区域住宅小区集中供暖系统不同热源形式进行了分析比选。详细介绍了地源热泵与风冷热泵联合供暖的热源方案比选思路、系统设置及运行原理,重点对这两种热源不同搭配比例下的经济性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该系统能源机房及地源侧设计要点;介绍了改善地源热泵系统地源侧土壤冬、夏热量不平衡的方法;提供了天棚辐射系统夏季辅助供冷运行的判断条件;介绍了天棚辐射供暖末端在住宅中的设置方式及构造做法。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供暖锅炉的节能技术以及自控系统,阐述了供暖锅炉自动节能控制中流化床燃烧节能技术、电脑自控节能技术、分层燃烧节能技术、混合燃烧节能技术的原理及特征,并且指出了供暖锅炉自控节能的调控策略,通过运用这些控制技术以及控制策略,能够显著提升供暖锅炉运行的经济性以及安全性,对于供暖系统的节能以及能源有效利用均具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地区冬季供暖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的燃煤锅炉+暖气片的方式存在燃烧效果差,煤烟排放量大等问题,对环境造成污染。针对张家口地区采暖情况,本文提出用空气源热泵替代原有热源并根据室内负荷增添末端散热器片数的方案,通过模拟计算,来说明这一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和节能性。  相似文献   

15.
侯红霞 《山西建筑》2014,(27):140-141
为提高锅炉的燃烧热效率,对锅炉燃烧工况的调节,炉膛温度,过量空气系数等几个影响燃烧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了提高燃烧效率的新技术、新方法,以期在保证良好的供暖质量前提下,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使用天然气供热锅炉房为热源的住宅小区为例,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得到北京市住宅小区供暖期供暖用气指标,分析了供暖用气的月、日用气规律。探讨了气象条件对供暖日用气负荷的影响,日用气负荷与室外日平均温度、日平均风速、日总辐射量关系密切,与日平均相对湿度、降水量关系不密切。建立了数学模型,得出了日用气负荷与室外日平均温度、日平均风速、日总辐射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西安市供热近些年的发展,对采暖季供暖的主要污染源燃煤锅炉燃烧对环境空气质量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预测。分析表明,自2006年至今由于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西安市供暖季空气污染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8.
基于模糊数学的集中供暖方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可再生能源在集中供暖中的应用技术,生物质锅炉的能源性、社会效益、技术导向是否优于传统热源的判定对于其在我国城镇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将生物质锅炉集中供暖与天然气锅炉、煤锅炉集中供暖在能源性、社会效益、技术导向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生物质锅炉取得了最好的优度...  相似文献   

19.
<正>问题1:怎样评价住宅采用户式燃气炉供暖的可行性?解答专家(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张锡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下同):以煤炭为供暖能源,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应采用集中供暖,而且热源应该趋向于大型集中,例如大型区域锅炉房或热电厂。因为大型集中才能得到较高的锅炉效率,才更有条件对锅炉烟气进行深度处理。以燃气为供暖能源则不然,热容量的大小对燃气锅炉的效率影响不大,燃气锅炉的烟气中没有粉尘和硫化物,对大气的污染程度较轻,不需要进行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夏热冬冷地区现有方舱医院冬季供暖存在舒适性较低、污染物扩散差和能耗较高等不足,提出营造非均匀环境的"中温新风+辐射供暖"方案,设计了具有隔离病患和室内供暖双重功能的辐射隔板,以及可实现平疫转换的双温冷热源系统,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对夏热冬冷地区新建平疫结合型体育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冷热源系统可实现多种工况之间的转换,相比"热风供暖"方案,冬季疫情期间采用"中温新风+辐射供暖"方案可减小27.4%的供暖负荷,且具有更高的热舒适度;在冬季作为方舱医院时,新建体育馆可节能21.7%,若进一步采用双温冷热源系统,其节能率可达3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