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3)
以2006—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通过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考察现金股利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并加入大股东持股比例变量,检验大股东持股比例对现金股利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现金股利与股价崩盘风险显著正相关,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提高会显著增加上市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会强化现金股利与股价崩盘风险的正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说明了现金股利具有负面的公司治理效应,在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治理结构下,大股东有动机通过现金股利这一手段进行利益转移,掏空公司,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其现实意义在于,监管部门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而非一味地提高现金股利标准,只有这种情况下的现金分红才能真正有益于全体投资者。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0)
以沪深证券市场2006—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Logit模型和OLS模型分别从现金股利支付倾向和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两个方面,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是否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研究结果表明:从现金股利支付倾向来看,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支付倾向负相关,但统计意义不显著,盈利能力、公司规模、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是公司是否支付现金股利的重要影响因素;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来看,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没有显著相关性,公司的股利发放率并不因盈利能力增强而提高。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4)
文章利用2000—2011年我国16家上市银行数据,采用Tobit模型,结合我国银行业特征分析了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资本充足率和中间业务净收入与现金股利分配显著正相关,而外资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分配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管制特征与银行的经营模式是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10)
本文选取2011—2015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股权结构对现金股利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现金股利正相关,股权制衡度与现金股利正相关,国有股比例和高管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正相关,流通股比例与现金股利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8)
本文以2014~2016年作为研究时间段,选取在2013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作为年度数据,研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股权制衡程度对于现金股利支付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选择会受到内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股权制衡程度的影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的公司,不仅会增加发放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还会增加发放现金股利的比率,公司内部的股权制衡程度则会造成相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4)
本文采用2013-2017年在润灵环球机构获得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评级的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和非财务数据作为样本,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和发放现金股利的模仿同形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在模仿同形视角下研究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对现金股利的影响以及模仿同形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和现金股利发放水平均存在着模仿同形的现象,且属于模仿同行业中所有公司的平均水平;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量越高,就越倾向于发放现金股利,且现金股利支付率也越高;企业现金股利的模仿同形行为是一把"双刃剑",弱化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对现金股利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6)
采用我国上市公司2009—2011年相关数据,通过实证的方法,研究股权制衡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现金股利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第二,股权制衡度与现金股利呈倒U型关系,当股权制衡度∈(0,0.90),其他大股东会与第一大股东合谋,倾向现金股利分配,当股权制衡度∈(0.90,4),会对第一大股东进行有效监督和制约,抑制其利用现金股利进行利益攫取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36)
文章以深市主板2011年39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公司高管薪酬激励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采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的信息披露考评等级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发现:高管现金薪酬与会计信息质量显著正相关;高管持股比例与会计信息质量显著负相关。本研究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
选取2006—2016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2011年为中间点研究税收政策变化前后股权异质性对被投资公司现金分红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实际税负成本大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倾向于少发现金股利,税收政策变化降低民营企业税负成本后,由税负差异造成的两类产权性质对现金分红的影响减小甚至是不显著;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现金分红行为具有正向影响,税收政策变化后两者关系不变;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现金分红具有正向关系;保险机构、社保基金持股比例均与被投资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正相关,税改后税负降低使得证券投资基金更倾向于获得现金股利。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1)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以主成分分析法权衡公司治理水平,构建了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风险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相较于无风险投资持股的上市公司,有风险投资持股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支付现金股利,且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越高,其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越高;风险投资对现金股利的作用是通过改善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实现的,风险投资在上市公司中的持股比例越高,公司治理改善越明显,进而降低公司代理成本,其表现为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0,(7)
现金流一直是现金股利与研发投入的竞争焦点,两者分配数额及分配的合理性对企业市场价值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2013—2017年数字中国概念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研发投入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程度的研发投入与现金股利政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研发投入并不会对现金股利分配产生抑制作用。进一步地,通过考虑"半强制分红"政策影响,不同融资约束程度的企业,其研发投入与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不同,融资约束较低的企业研发投入与现金股利分配显著正相关,高融资约束条件下研发投入与现金股利政策不相关。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9)
借助我国资本市场推出融资融券制度这一"自然实验",系统考察了管理层对公司负面信息的自愿披露是否会受到卖空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卖空机制的引入有助于负面信息更及时地融入股价,加大了股价下跌的风险,从而降低了管理层对负面信息的自愿披露质量。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对于控股股东存在股权质押行为的公司,控股股东的利益受卖空机制的影响更大,因此卖空机制的引入更能使管理层降低对公司负面信息的披露质量;在管理层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出于个人财富或职业发展的考虑,卖空机制的引入使管理层更有动机降低对负面信息的披露质量。另外,卖空机制的引入还增强了管理层延迟发布负面信息的动机;分析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外部治理功能,削弱卖空机制与负面信息自愿披露质量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3)
现金股利的发放水平能将企业的经营状况等相关信息传递给投资者,针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水平较低的情况,以2011年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为样本,进行企业价值和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现金股利发放水平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上市公司应提高本企业的现金股利发放水平,加强公司治理,重视现金股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17)
股利政策是财务管理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能有效缓解公司治理中的代理问题,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本文利用沪深A股主板上市2014年~2018年的数据,研究了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层权力与现金股利决策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大,公司越倾向少发现金股利以保留更多现金,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制度能缓解这种现象,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2,(2)
文章以我国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现金持有的动机出发,探讨行业竞争会如何影响企业的现金持有。研究发现,行业竞争会降低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即代理动机的削弱发挥着主要的作用;进一步以管理层持股比例的高低进行分组,发现相比与管理层持股比例高,在管理层持股比例低的企业,行业竞争对企业现金持有的负向作用更显著;同时,外部分析师关注也对管理层有重要的约束效果,相比于分析关注程度高,在分析师关注程度低的企业,行业竞争对企业现金持有的负向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11)
文章以2000—2010年A股市场分配现金股利与未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Logit回归模型,实证考察股权结构(包括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属性)对现金股利支付倾向(即是否支付现金股利)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金股利支付倾向与股权集中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当上市公司进入全流通后,这种正相关显著降低;从股权属性来看,相比国有上市公司,非国有上市公司更加倾向于支付现金股利,但这种差异并不显著,而进入全流通后,国有上市及非国有上市公司均显著降低了现金股利支付倾向程度。此外,当民营上市公司负债水平较高或面临较多投资机会时更有现金股利支付倾向;盈利能力较差的上市公司相比其他公司更有现金股利支付倾向。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35)
结合中国的制度背景,从QFII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角度来考察QFII对上市公司治理的作用。实证检验发现,QFII持股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率、普通股获利能力以及现金分红水平,并且QFII持股比例越高,这种效应越明显,这表明QFII起到了公司治理作用。文章不仅从股利政策的角度揭示了QFII的公司治理作用,而且通过使用面板数据部分解决了以往研究所碰到的内生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3)
网络技术改变了企业财务报告的环境,越来越多的公司自建网站披露财务信息。文章构建网络财务报告质量评价指数,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影响网络财务报告披露质量的因素。研究表明:公司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比例、管理层持股、公司规模、公司所在地区五个因素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公司是否聘请"四大"、是否为信息技术企业、公司业绩三个因素对网络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8)
文章运用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结果进行了信息透明度对投资者持股决策影响的研究,并通过信息透明度对机构和中小投资者持股决策的不同影响,揭示机构投资者在中小投资者保护过程中所饰演的角色。研究发现,信息透明度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数量和比例均正相关,与中小投资者持股数量正相关,但与其持股比例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22)
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后业绩下滑现象即IPO效应普遍存在,文章从双重代理理论寻求IPO效应的解释。以2009年至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的98家公司为研究样本,以管理层持股表征第一类代理问题、大股东控股比例表征第二类代理问题,验证代理问题与IPO效应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对IPO效应的影响存在区间效应呈倒U形;大股东控股比例与IPO效应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论为公司所有者采用股票期权的公司治理提供了参考,并提请IPO监管部门注意审核大股东持股比例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