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4,(4)
文章以2009年至2011年间在内地和香港同时上市(A+H)的公司为选取对象,并在行业相同、资产规模相近的条件下,按1:1的比例选取非交叉上市配对标本,基于投资者保护程度的视角研究交叉上市与企业盈余管理程度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交叉上市能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但现阶段效果还不显著,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并且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交叉上市对盈余管理的制约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9)
本文以2011-2016年在沪深两市上市企业为样本,针对机构持股、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溢价之间的相关性展开研究,并着重分析了机构持股对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溢价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机构持股与审计收费溢价显著负相关;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溢价显著正相关;机构持股对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溢价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弱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4)
以2003—2012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终极控制权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比例越高,企业的盈余管理幅度越大,机构持股抑制了企业盈余管理并负向调节了终极控制权对盈余管理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的分组检验还发现,机构持股对终极控制权的负向调节作用仅体现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公司和正向盈余管理组中,这说明机构持股能够有效替代外部治理机制的不足,而且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抑制企业的正向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
本文以2009-2016年国内A股上市企业经验数据为依据,对高管减持行为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将风险投资这一关键因素引入至两者关系的研究中。研究发现:高管减持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显著正相关,即高管在进行减持之前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以获得最大利益,且减持行为越激烈盈余管理程度就越高;风险投资的引入能显著抑制高管减持对盈余管理的促进作用,且风险投资持股比例越高,抑制作用就越显著。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7)
以我国资本市场上发生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探讨大股东持股水平对并购溢价的影响,通过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检验发现:收购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并购溢价越低;调节效应显示,债务融资水平会显著抑制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并购溢价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会提高其支持效应并影响并购溢价水平,在收购公司债务融资水平较高时,大股东的支持或侵占动机都会抬高并购溢价水平。从收购公司大股东持股视角对并购溢价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创新,研究结论为企业高溢价并购风险防范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4)
本文选择2010-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实证研究法对员工持股视角下管理层权力与盈余管理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管理层权力与盈余管理之间显著正相关;员工持股与盈余管理之间显著负相关,且能显著削弱管理层权力对盈余管理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1)
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检验机构投资者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机构投资者持股能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第二,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能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第三,上市公司同时存在两类机构投资者的情况下,当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多时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显著降低;当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多时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提高。文章的研究结论是对已有文献的一种补充,同时对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与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4)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公司治理结构特征和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研究假设,继而选取了2012—2016年上交所和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借鉴Basu模型来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管理层以及股权集中度这三个方面的特征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董事会持股比例与会计稳健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高管持股比例与会计稳健性呈负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与会计稳健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1)
本文选取2012-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这一非理性行为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及内部控制在管理者过度自信和盈余管理中的调节作用,并进行了异质性情况下的考察。非理性行为即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内部控制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呈显著负相关,内部控制可以抑制由于管理者过度自信而引起的盈余管理行为,产权性质会影响内部控制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但公司规模对上述调节作用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5)
本文以2013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主板市场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公司内部控制和审计质量两个方面,探讨它们二者对盈余管理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的分析这两种治理机制在对盈余管理进行作用时相互的关系。研究表明:首先,有效、健全的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行为均能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起到抑制作用,其次,内部控制与审计质量在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方面不存在互补关系,即公司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反而无助于审计师发挥对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0,(4)
结合委托代理理论和股东积极主义理论,在探究机构投资者持股影响公司盈余管理的基础上,考虑公司所处的外部产品市场竞争环境对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盈余管理的调节作用,以2013—2017年上证A股的上市公司组成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对短面板数据进行了固定效应模型的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地抑制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引入产品市场竞争这一调节变量后发现,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能够促进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26)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以我国43家金融业上市公司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从内外部公司治理角度,对金融业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金融业公司绩效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负相关,与债务规模正相关,与独立董事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没有显著关系。以此分析结论为依据,提出了改善我国金融业公司治理的建议,以促进金融业公司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1)
为了探讨我国转型期公司治理机制下股东控制权收益和经理管理防御对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行为的影响,文章以2006—2011年我国发行可转债上市公司和增发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综合考虑外部宏观环境、公司基本特征和经理人自身特征三个方面,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控制权收益动机和管理防御动机对可转债融资行为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反映股东控制权收益的Z指数、每股净资产和每股股东自由现金流量与反映经理管理防御的现金股利支付率、每股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和管理防御指数六个变量分别与是否发行可转债呈显著正相关,而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管理费用与是否发行可转债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36)
本文选取2008—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了盈余管理会改变公司所披露的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对公司股票价格的信息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公司股票价格信息效率越高。区分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两权分离度和分析师关注度等公司治理环境差异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公司、两权分离度低的公司以及分析师关注度高的公司而言,盈余管理行为能够显著提高公司股票价格效率。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33)
本文以2010—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分析了产权性质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以期厘清两种盈余管理方式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审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产权性质与应计盈余管理负相关,而与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这说明国有企业更偏好于真实盈余管理,同时随着国有股比例的增加,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之间表现出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18)
本文选择2012-2017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国际金融动荡下的盈余管理与企业创新战略选择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盈余管理显著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战略实施,两者之间显著负相关;国际金融动荡显著增强了盈余管理与企业创新战略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3)
文章以沪深证券市场2007—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我国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权益资本成本呈负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大,权益资本成本越小。机构投资者能够发挥积极的公司治理效应,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同时还发现,BETA系数和公司财务风险水平与权益资本成本呈正相关关系,公司规模、盈利水平和独立董事占比与权益资本成本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6)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各种缺陷常常会引起公司进行盈余管理。董事会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连结股东与经理层的纽带,无疑对公司盈余管理会产生重要影响。以契约理论、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内部人控制理论为理论指导,选取2011—2012年上交所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初始样本,利用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来计算盈余管理程度的大小,分析检验高管层实施盈余管理程度,并建立相关模型研究其与董事会特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存在比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和盈余管理程度存在比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程度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1,(1)
本文选取2010—2017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作为样本,对融资需求、内部审计以及企业盈余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重点探讨了融资需求在内部审计和企业盈余管理两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内部审计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融资需求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融资需求能够增强内部审计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8,(6)
为获取上市资格,IPO公司通常存在盈余管理动机,而风险投资(VC)机构作为投资第三方,对创业板IPO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文章以2009—2014年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IPO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VC参与和创业板IPO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无VC参与的公司,有VC参与的公司在IPO时盈余管理程度更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在VC参与的公司中,相比低声誉VC参与的公司和单一投资的公司,高声誉VC参与的公司和联合投资的公司在IPO时盈余管理程度更低。研究结论证实了VC参与对创业板IPO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