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室内颗粒物浓度大小与房间换气次数紧密相关。在房间无室内污染源,且只有渗透风作用时,当确定了缝隙颗粒穿透系数和室内颗粒沉降率的取值范围后,便可根据室内颗粒物质量守恒原理,由室内外颗粒物浓度求解房间换气次数。以一个仅渗透风作用的房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工况测量室内外颗粒物浓度,求得了各工况房间的换气次数。与此同时,采用示踪气体法测量获得房间实际换气次数,通过颗粒物浓度获得的换气次数与实际换气次数比较可知:颗粒物浓度采样时间间隔在30 min以上时,颗粒物浓度计算得到的换气次数与实际值偏差大于40%。但时间间隔控制在6~15 min左右时,计算得到的换气次数与实际值偏差为10%~13.6%,说明采用小于15 min间隔测量颗粒物浓度求解换气次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对于没有机械通风的房间,建筑围护结构缝隙的穿透作用是室外颗粒物进入室内的主要途径。选取一个房间作为对象,通过示踪气体法得到房间换气次数,采用光散射法监测室内外颗粒物浓度。第一种方法是分析不同的因素对颗粒物穿透系数的影响,建立通过缝隙尺寸和换气次数计算颗粒物穿透系数的模型。第二种方法是根据室内外颗粒物质量浓度平衡关系式得到颗粒物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的穿透系数。通过对比2种方法得到的颗粒物穿透系数与换气次数之间的变化关系,得到颗粒物穿透系数随着换气次数的增大而增大,并逐渐趋近于1,换气次数一定时,细颗粒物的穿透系数大于粗颗粒物。 相似文献
3.
徐武歆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1995,(10):14-17
汽车库换气次数的探讨徐武歆汽车库包括停车库、修车库和停车场等,这些场所因有汽车运行时排出的废气,应视废气积聚的浓度,予以治理,使之降低至容许范围内。以下分卫生要求、防火要求,探讨、计算,试验、设计,结论等5个方面加以叙述。一、卫生要求废气含有多种对人...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于2017年1月对西安市一所装修完成半年的住宅建筑进行室内温湿度、换气次数、污染物浓度测试,分析不同的窗户开启面积比例下换气次数与污染物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开窗通风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气态污染浓度。建筑密闭超过12h后就应进行一定时间的通风。保证窗户不低于10%的开窗比例对排除卧室污染物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暖通空调》2015,(12)
为探究室外细颗粒物(PM2.5)通过围护结构缝隙进入建筑室内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以"源头控制"为思路提出被动控制措施,通过实测手段分析了室内和室外PM2.5的相关性及外窗气密性对室外PM2.5的阻隔作用;在介绍PM2.5围护结构缝隙穿透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室外PM2.5进入室内的影响因素;根据实测和理论分析结果提出了被动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室内外PM2.5浓度具有相关性,气密性好的外窗对室外PM2.5的阻隔作用强;颗粒物穿透围护结构的过程受换气次数影响。因此,对于住宅或无正压保证的建筑,应采取较高气密性外窗、保证外窗密封胶条产品质量和安装质量、加强墙体预留孔口的密封以及定期维护等被动式控制措施,以减少室外PM2.5向室内的穿透。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办公建筑中采用合理的自然通风,能够降低建筑的空调系统能耗。本文首先采用计算流体方法研究不同建筑布局对自然通风换气次数的影响,然后采用建筑全年动态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自然通风换气次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从而定量分析建筑布局带来的建筑能耗变化。对于指导天津地区建筑规划布局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空调房间的换气次数和送风温差,是决定空调系统经济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对空调效果有一定的影响。目前普遍的做法是根据空调精度要求,选取一定的送风温差,按热负荷的大小,求得送风量,并核算换气次数。对于同一空调精度要求的房间,由于热负荷不同,那么所求得的送风量也不同。但是,由于送风量和室内回流速度有关,按上述求得的送风量,往往回流速度不能满足要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送风口相对高度的概念,通过数值模拟软件分析分层空调的气流组织及热舒适性,研究送风口相对高度及换气次数对高大空间分层空调形成的影响,总结出相关数据以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5.
16.
舒适性空调系统的临界净化效率与最小换气次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指出舒适性空调应同时满足健康和舒适要求,从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量平衡方程导出舒适性空调系统临界净化效率和最小换气次数,认为依靠增加新风量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作用是有限的,在满足室内要求的基本新风量后,提高各级空气净化器效率才有助于改善空气品质,据作者的观点设计空调系统其方法将有别于传统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新建住宅在不同封闭状态下的换气次数及测量换气次数的影响因素。以 CO2 作为示踪气体,用示踪气体法对广州市新建住宅不同封闭状态下的换气次数进行测量并研究不同的计算方法和测量时间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非线性回归法相比,差分法的计算结果高度一致,相对偏差基本保持在 5 % 以内,国标法的相对偏差较大,最大为 19.38%;2)测量时间的长短对换气次数的影响表现为换气次数在 0.5~1.3h-1 时,30 min 后的测量结果趋于稳定,当换气次数小于 0.2 h-1 时,达到稳定的时间需要 2 h 左右;3)在被测卧室全封闭的状态下,换气次数均小于 0.5 h-1;当被测卧室打开直径大小约为 6 cm 的空调孔洞或同时让窗户打开一条缝时,换气次数显著提升,最大可达到 1.28 h-1。 相似文献
18.
19.
20.
非单向流洁净室设计时,由于事先无法准确获得室内发尘量资料,一般按洁净度要求利用相关设计规范确定换气次数取值范围,但所选用的换气次数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实际使用时是否能满足洁净度要求,是否会过大而造成能耗浪费。以一典型顶送侧回的ISO 6级非单向流洁净室为研究对象,利用正交实验方法,获得对室内洁净度影响较大的4个因素影响程度排序:室内发尘量、换气次数、送风口尺寸、尘源高度。在此基础上,在送风结构与房间污染源位置固定的洁净室内,进行不同换气次数下室内发尘量对室内浓度变化的特性实验。通过实验结果获得不同换气次数、发尘量时的颗粒物浓度计算拟合式,以此确定了ISO 6级下选用换气次数的室内最大允许发尘量,即按规范选用50~60次/h换气次数时室内最大允许发尘量为7.4×104~8.9×104 pc/(m3·min)。同样,还可确定在不同发尘量时需要的最小换气次数,比如室内发尘量为4.0×104 pc/(m3·min)时,此时ISO 6级洁净室只需nmin=27次/h...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