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为探索毛织物的孔隙特征对其透湿性的作用机制,建立毛织物孔隙特征与其透湿性的经验关系模型,采用体积孔隙率、表面孔隙率和平均孔径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毛织物的孔隙特征进行表征,用湿阻表征织物透湿性;分别测试了24种毛织物试样的孔隙指标和湿阻;最后分别建立各孔隙特征指标与湿阻的多项式回归模型。得到的经验关系曲线表明:3个织物孔隙特征指标分别与湿阻呈一定程度的非线性相关性,且都呈先正相关后负相关的特征,即湿阻在一定区域存在最高值;当体积孔隙率为60%时湿阻进入最高值区域;当表面孔隙率超过1.5%时,其对湿阻的影响关系开始明显,表面孔隙率在3%附近湿阻呈最高值;当平均孔径在45 μm左右时,湿阻到达最高区域。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高密织物孔径分布对防水透湿性的影响,采用沸水收缩率分别为21.7%和10.2%、线密度比为1∶1.1的异收缩PET复合丝,通过丝的异收缩使织物蓬松,缩小织物中丝间孔径,增加丝内孔隙。测试分析了4种温度处理的织物孔径分布图与防水透湿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密防水透湿织物的孔径分布图呈左偏不对称形态,分布图从右向左可分为平台区、缓增区、顶峰区和缓减区。随着复合丝收缩增大,各区域有合并的趋势,最大孔径减小,主体孔径向左偏移。收缩最大的孔径分布图中,表征丝内孔隙的顶峰区,孔径范围为4~6μm,小孔百分比达76.8%;表征丝间孔径的平台区,10~31.1μm的大孔所占比例只有8.9%。孔径分布图中缓增区和顶峰区也就是小孔的量对透湿性起主导作用,平台区也就是大孔对织物的防水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采用两种计算孔径的方法,分别计算出织物孔径dp、dh。在特定纱线线密度下,研究织物孔径和织物透气率之间变化规律。其次改变纱线线密度,观察纱线线密度变化对织物透气率大小的影响。利用Origin软件拟合织物透气率与纱线线密度、织物经纬纱密度、孔径dp或孔径dh之间的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孔径分别采用dp、dh用作拟合参数时,所得函数计算的透气率与实测透气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7、0.9952。由此可见,所建立的拟合函数可用于全棉织物的透气性预测。对于孔径计算方法的选择,采用dh时要比采用dp时,透气率的预测精度略高。  相似文献   

4.
对5种棉/Coolmax异纬织物的吸水性、透湿性、透气性进行测试,建立Coolmax纤维含量与经向芯吸高度、纬向芯吸高度、透湿量、透气率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纬纱中Coolmax纤维含量的增加,棉/Coolmax异纬织物的吸水性、透湿性和透气性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纳米复合防酸透湿织物与传统防酸透湿织物的风格及性能方面的差异,选取市面上较常见的涤/棉基布、实验室自制含氟聚氨酯基纳米复合防酸透湿织物以及市售传统防酸透湿浸渍织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FAST织物风格仪测试各织物在低负荷下的压缩、弯曲、拉伸、剪切性等9项力学性能指标,并分析各织物风格之间的差异。此外,测试了3种织物的透气透湿性、强力以及接触角等。结果表明:纳米复合防酸透湿织物、基布及市售浸渍织物在低负荷下的力学性能差异并不明显。该纳米复合防酸透湿织物具有良好的强力、透湿透气性以及防酸性,透气率为186.2 mm/s,透湿率为9 914 g/(m~2·24 h),且对水、硫酸的接触角分别达到了140°与135°,可以作为理想的防酸透湿织物。  相似文献   

6.
设计并生产了6种不同规格的织物,测试了6种织物的透气率、透湿率、透湿度和透湿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当织物组织、经密、经纱原料、经纱线密度、纬纱原料和纬纱线密度等因素不变时,织物的透气率、透湿率、透湿度、透湿系数随着纬密的增加而变小;当织物组织、经密、经纱原料、经纱线密度和纬密等因素不变时,随着纬纱的线密度增大,织物的透气...  相似文献   

7.
研究织物组织对服用舒适性能的影响。在其他结构参数均相同的条件下,测试了4组不同组织织物的保暖率、透湿量、透气率、抗弯刚度和折痕回复角,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出这5个性能参数与织物厚度、浮长线长度和单位面积质量3个结构参数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厚度对织物舒适性能的影响较显著,其次是单位面积质量和浮长线长度。指出:在织物原料和经纬密相同的条件下,可通过选择较厚的织物来提高织物的保暖率、透湿量、透气率和折皱回复性。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吸湿法、正杯法和倒杯法测试6种织物的透湿性能,同时采用透气仪测试这些织物的透气性能,通过以上试验研究分析采用不同透湿性能测试方法对透湿性能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透湿性能与透气性能之间的关联性。通过试验可得到如下结论:对于同一种织物进行透湿性能测试时,采用倒杯法的透湿率测试结果最大,吸湿法次之,而正杯法最小;对不同的面料进行透湿性能比较时,其中吸湿法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面料透湿率差别,其次是正杯法;织物透气性变大,透湿性相应地变大,但是变化幅度远小于透气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高密防水透湿织物的防水性能,采用逐步法建立了织物孔径、接触角等指标与耐水压性能的回归方程。将回归方程系数标准化,计算了每种影响因素对防水性能的贡献百分比;同时对影响因素与防水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织物中孔径对耐水压的影响最为显著,采用无捻纱线织成的织物耐水压较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麻针织物的通透性、液态水分管理性能进行测试,得到吸水速率、扩散速度、单向传递指数、透气率、透湿率等指标,然后对各性能指标和结构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麻针织物的透气率与厚度、面密度显著相关;吸水与单向传递指数之间显著相关,而与扩散速度无关。通过探讨织物通透性液态水分管理性能与麻针织物结构参数的关系,得出:织物越轻薄、稀疏,通透性越好;中等厚度、疏密度适中偏小的麻针织物有较好的液态水传递与吸收性能;过于厚重,则不利于液态水的传递。  相似文献   

11.
对5种Coolmax/棉交织织物的吸水性、透湿性、透气性进行了测试,建立了Coolmax纤维含量与织物经向、纬向芯吸高度,透湿量、透气率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随着纬纱中Coolmax纤维含量的增加,Coolmax/棉交织织物的吸水性、透湿性和透气性越好。  相似文献   

12.
织物组织对大豆蛋白纤维机织物的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织物组织对大豆蛋白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使用平纹、斜纹、缎纹三种组织的织物,通过测试其透湿量、透气率、磨损率,经数据统计比较得出:织物组织对大豆蛋白织物的透气性影响很大;对大豆蛋白织物的透湿性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别;在耐磨性能上,显现出平纹织物〉斜纹织物〉缎纹织物。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了再生丝素纤维非织造织物,用压汞仪测定和分析了织物内部孔隙的大小及其分布特征;研究了织物的面密度对其透气性、透湿性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力学性能的方向性。结果表明:静电纺再生丝素纤维非织造织物的平均孔径为2-4μm,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随着面密度的增加,织物的透气性下降,透湿性没有显著的变化;尽管该产品的力学性能受面密度的影响,但在同一试样上其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却是各向同性的。  相似文献   

14.
测试分析锦纶棉混纺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以5种不同混纺比的锦纶棉混纺织物为例,测试并分析了各织物的透气率、透湿量、芯吸高度、蒸发速率和液态水分管理能力(OMMC值);结果表明:锦纶与棉混纺比为60∶40时,织物热湿舒适性良好,力学性能也能满足实用要求。认为:混纺比对锦纶棉混纺织物热湿舒适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竹原纤维织物导湿透气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竹原纤维织物的导湿透气性能.对竹原纤维织物、苎麻织物、棉织物以及竹原棉混纺织物的吸水性、润湿性、透湿性与透气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发现竹原纤维织物的吸水性、润湿性与透湿性都略高于苎麻织物,明显高于棉织物;结构紧密、厚实的织物,透湿性下降明显;织物的透气率与组成织物的纤维种类无关,覆盖系数小、松散而轻薄的织物透气性好.  相似文献   

16.
黄层  蒋晓文 《国际纺织导报》2013,41(2):68-68,70-72
选取棉、毛、丝、麻4类织物,分别对其厚度、面密度、透气性、吸湿性、透湿性、芯吸性进行测试,得到所需的试验数据;通过SPSS数据分析软件分析试验数据,得出结论:天然纤维织物的厚度、面密度均与织物吸湿性、透湿性、芯吸性呈负相关;天然纤维织物的透气性与织物吸湿性、透湿性、芯吸性呈正相关;天然纤维织物湿舒适性能与织物透气性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含湿率对针织面料热湿传递性能的影响,选取了市面上常用于制作运动服装的5种针织面料作为研究对象。测试不同含湿率下织物的热传导率、透气率以及透湿率,表征不同含湿率对织物的热湿传递性能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含湿率变化对针织运动面料的热传导率和透湿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对针织织物的透气率影响较小,织物的透气率主要受不同织物的组织结构影响较明显;涤棉混纺的针织织物,在织物含湿后,有利于增加织物的隔热保暖性能。  相似文献   

18.
选取基本原料为锦纶或黏胶,组织结构为纬平针、罗纹和提花的5种冰爽针织面料,分别测试面料的热传递性能和透湿透气性等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分析冰爽面料的冰爽性能。同时分析热阻、透湿指数、湿阻、透气率等物理指标与冰爽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织物的热阻越小,透湿指数越低,湿阻越小,透气率越高,其冰爽性就越好,该研究为开发冰爽针织面料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医用防护服织物的结构与透湿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医用防护服织物的结构,分析了不同复合结构的特征,分别用吸湿法和蒸发法测试了医用防护服织物的透湿量,以及模拟穿着多层织物的状态时医用防护服织物的透湿量。结果表明,聚四氟乙烯(PTFE)膜层压织物透湿量高,聚氨酯(PU)涂层织物及热塑性聚氨酯(TPU)涂层非织造布透湿量低,且有明显的涂层缺陷,有剥落现象。试样蒸发法透湿量普遍较吸湿法透湿量小,且试样间透湿量差异小。随层数的增加,多层织物组合试样透湿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0.
纺织基人造血管管壁水渗透性和孔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纺织基人造血管管壁水力学性能表征指标的关系.采用依据国际测试标准设计制造的纺织基人造血管水渗透性测试装置,测试了各种结构的织物和各种类型的人造血管的水渗透性、孔隙率、平均孔径和孔径大小的分布,并对样品的水渗透性、孔隙率和平均孔径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试验研究表明:虽然人造血管织物的孔隙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水渗透性,但是当织物结构不同时,即使孔隙率相近,水渗透性呈现很大的分散性.而对于一般结构人造血管织物来说,其平均孔径与水渗透性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