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钢4350m~3高炉稳定炉体热负荷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太钢4350m~3高炉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的特点,通过分析炉内煤气流分布Z值、W值对炉体各段热负荷的影响,炉腹煤气量、焦炭质量等对全炉热负荷的影响,总结了实现炉体热负荷的稳定性和可控化的操作经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焦炭质量、不同煤比和产量下的炉腹煤气量及炉内煤气流,炉体热负荷和渣型等因素对炉温[Si]的影响出发,探讨太钢4350m^3高炉在高煤比、高利用系数下实现炉温[Si]稳定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八钢A高炉薄擘炉型的特点,完善炉体热负荷的管理,建立合适的冷却制度,并结合上下部调剂,控制合理的煤气流分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5.
通过研究鞍钢2号和5号高炉炉体热负荷分布规律,提出了以低燃料比最佳操作炉型的热负荷分布为基准来计算当前操作炉型的热负荷分布偏差值Sr,实现了操作炉型的量化评估。鞍钢高炉应用实践表明:(1)炉体热负荷分布合理是操作炉型合理的关键,通过与低燃料比操作炉型的热负荷分布对比,能有效诊断当前操作炉型;(2)由炉腹至炉身热负荷,可以从各段热负荷的总值和分布两个维度进行评估;(3)鞍钢高炉理想的炉体热负荷分布分别为炉腹26%、炉腰12%、炉身下部0~6m为53%、炉身中部为9%。 相似文献
6.
太钢4350m^3高炉强化冶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加强进厂原燃料管理、强化炉前出铁管理、实施大富氧率喷吹技术和优化高炉基本操作制度,太钢4350m^3高炉的燃料比降到500kg/t以下,利用系数达到了2.4t/m^3·以上,实现了高炉稳定、均衡和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7.
8.
以太钢新建4 350m3高炉为例,论述了为实现高炉炉缸炉底的长寿,从高炉的设计、选材和砌筑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炉缸设计采用"传热法",炉底设计采用"隔热法",炉缸炉底整体设计采用了"扬冷避热梯度布砖法"。炉缸选材使用优质高导热系数的碳砖,为了克服冷却壁与碳砖之间捣打料带来较大热阻,砌筑过程中碳砖采用顶砌冷却壁方式,并且严格控制砖衬宽度;炉壳与冷却壁采用分段灌浆。通过建立炉缸炉底传热数学模型,进一步表明了该高炉炉缸炉底优良的性能,投产后1 150℃等温线位于炉缸砖衬热面附近,有利于渣铁壳的形成;同时碳砖内部温度普遍低于750℃,温度梯度较小,碳砖脆化及热应力对砖衬的破坏作用较轻,为日后实现长寿炉缸炉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简要阐述了宝钢4号高炉炉体热负荷计算及分布状况,认为炉墙渣皮脱落、气流冲刷和耐材侵蚀是导致热负荷升高的原因。通过采取控制好边沿气流强度、保持良好的压量关系和改善炉体冷却水分布等措施,优化了炉体热负荷分布,实现了高炉持续稳定、高产、低耗和长寿的目标。4号高炉日产量基本在10500~11500t/d,燃料比控制在475~485kg/t。 相似文献
10.
太钢4350m^3高炉通过实施高富氧率大喷煤量操作,逐步确立合理的操作制度,加强生产管理,降低休风率,实现了炉况的长期稳定顺行,在高煤比、高产量、稳定炉体热负荷和炉前出铁管理等生产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宝钢集团八钢公司A高炉使用砖壁合一的薄壁内衬结构。针对薄壁炉型的特点,对原料强化管理,对上下部调剂,优化布料模式,合理的分布煤气流,完善对热负荷的管理,针对A高炉冷却系统自身结构特点,合理调整冷却参数,高炉从开炉至今,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技术参数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主要对太钢4350 m3高炉电动鼓风机变频系统组成配置、技术规范、启动过程及运行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14.
太钢4 350 m<'3>高炉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大型高炉的综合经济效益,通过加强原燃料质量管理,在高富氧率大喷煤量操作下实现合理的煤气流分布和稳定的操作炉型,使煤比得到逐步提高,2007年5月后煤比一直在180kg/t以上运行,2008年有8个月煤比在200kg/t以上. 相似文献
15.
对大型高炉的炉前出铁操作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实际操作结果对炉前出铁技术进行了总结,从而制定出合理的炉前出铁制度,以提高炉前出铁技术。 相似文献
16.
17.
介绍太钢4350m^3高炉自动控制系统的规模、范围、主要装备及技术特点,以利于特大型高炉自动化系统设计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太钢5号高炉近期的炉体热负荷分布状况,合理的炉体热负荷分布对高炉生产的重要性。并分析影响热负荷的因素关系,提出高炉热负荷的合理范围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太钢4350m^3高炉通过提升原燃料质量管理,采取高富氧率操作,控制合理的煤气流分布和加强炉前作业等生产管理,2008年12月后连续6个月实现高炉有效容积利用系数2.40t/(m^3·d),炉缸截面积利用系数达66.0t/(m^3·d)以上。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