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丙贵  武凤娟  刘东升 《钢铁》2015,50(8):83-88
 研究了一种屈服强度大于785 MPa的船板钢,测试了其动态连续冷却相变曲线(CCT),研究了试验钢经控制轧制+直接淬火+回火(DQ- T)工艺处理后的组织性能。结果表明,直接淬火(DQ)钢板组织为板条马氏体(LM),回火后铜、铌元素呈弥散析出。经500 ℃回火钢板的强度最高,冲击韧性(KV2)最低。钢板经710 ℃回火,其组织为二次马氏体(SLM)+铁素体,屈服强度(Re)为810 MPa,抗拉强度(Rm)为 1 066 MPa,伸长率(A)为17%,在-80 ℃下KV2为97 J,达到最佳强韧性匹配。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热轧X120管线钢进行两种不同工艺淬火,研究了回火温度对不同淬火态试验钢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直接快冷工艺下,显微组织以板条铁素体+马氏体为主;缓冷+直接快冷工艺下以粒状贝氏体+板条铁素体+马氏体为主。随回火温度升高,两种试验钢强度均出现起伏,在400~500℃范围内回火后,冲击功和伸长率均得到改善;采用直接快冷工艺在350℃和600℃回火后出现断口分离现象,从而导致力学性能波动,而缓冷+快冷工艺在回火过程中力学性能稳定性较好。因此,采用缓冷+快冷工艺+(450~500℃)回火,其力学性能达到X120级管线钢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3.
对控轧控冷工艺生产的16 mm厚度规格NM450耐磨钢板进行930℃+保温20 min淬火、200℃+保温25 min回火处理,并对热轧态、淬火态及回火态的钢板取样进行组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热轧后钢板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以及少量贝氏体,淬火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以及少量贝氏体,回火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针状贝氏体。试验钢淬火+回火处理后Rm1 378 MPa,A5021.5%,-20℃夏比冲击功61 J,表面布氏硬度443 HBW,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直接淬火+回火和离线淬火+回火两种调质工艺试制了SPV490Q大型石油储罐用高强钢。研究了淬火工艺对其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分析了经640℃回火后,钢的组织与性能的特征。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淬火加回火工艺,钢板具有更好的强韧匹配及耐回火性能。  相似文献   

5.
对低焊接裂纹敏感性钢07MnNiMoDR的调质工艺和组织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钢淬火后能够获得铁素体+粒状贝氏体组织,大量的碳化物均匀弥散的分布在铁素体基体和晶界上,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屈服强度提高,钢板厚度方向的组织差异性缩小.经600℃回火后,实验钢的屈服强度获得提高,抗拉强度基本不变,组织转变为碳化物+多边形铁素体,厚度方向上组织均匀性进一步缩小.经930℃淬火600℃回火后,实验钢厚度1/2处低温冲击韧性明显下降,此外经900℃淬火630℃回火后,实验钢厚度1/2处抗拉强度出现了不合格,其最佳的热处理生产工艺为900℃淬火+600℃回火.  相似文献   

6.
针对SPV490钢控轧后的直接淬火回火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再结晶区控轧后结合直接淬火回火工艺时,实验钢的强度大幅度提高,但韧性下降;采用在奥氏体再结晶区变形44%,然后在未再结晶区变形的两阶段控轧工艺后结合直接淬火回火工艺时,由于在细化晶粒的基础上增加晶粒内部变形带数量及位错密度,从而获得细小、均匀的组织,实验钢的综合力学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稀土微合金化成分体系、TMCP+回火工艺设计,研制Q370qENH稀土耐候桥梁钢。采用两阶段轧制模式,粗轧阶段开轧温度1 150~1 190℃,精轧阶段开轧温度≥1 100℃,终轧温度控制在780~820℃之间,轧后进行550~620℃高温回火。轧态和回火态显微组织均为细晶粒铁素体+珠光体,但回火态基体上有弥散的第二相NbC颗粒存在;试验钢板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冷成型性能及耐腐蚀性能,尤其是-40℃低温冲击性能优异;试验钢板中的夹杂物仅为细小Ds类夹杂物,表明稀土通过净化钢液、改性夹杂,可以改善试验钢的低温冲击韧性及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8.
热处理工艺对F550海洋平台用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淬火、回火工艺处理后的F550海洋平台用钢的力学性能、断口形貌、微观组织等进行分析,探讨了淬火、回火工艺参数对钢板性能及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越高,组织晶粒越细小;随回火温度的升高,组织粗化,位错密度减少,钢板强度降低,塑性和韧性提高。16mm厚F550钢板最佳调质工艺为:880℃×120min淬火,630℃×220min回火。调质处理后钢板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少量板条铁素体,屈服强度580MPa,抗拉强度660MPa,断后伸长率23%,-60℃冲击功稳定在210J以上。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920℃精轧,830℃终轧以12℃/s冷至590℃,空冷的TMCP控制轧制工艺和TMCP+940℃淬火-630℃回火两工艺的桥梁钢Q690q(/%:0.05C、0.30Si、1.40Mn、1.10Cu、0.50Cr、0.80Ni、0.07V、0.55Mo,焊接冷裂纹敏感指数Pcm≤0.267)15mm板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MCP工艺生产的桥梁钢Q690q组织主要由粒状贝氏体和少量铁素体组成,TMCP+调质处理后的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和少量渗碳体,其屈服强度Rp0.2为845~870MPa,抗拉强度Rm895~900MPa,-20℃冲击功153~186J, -40℃为141~155 J。调质处理减小了钢材的M/A岛尺寸和位错密度,使Q690q钢保持高强度的同时也具有较好的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回火工艺对在线淬火NM360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M360钢经过控制轧制+在线淬火后,钢板强度和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直线下降,冲击功在400℃上下呈两阶段不同变化趋势。从钢板的综合力学性能,尤其是耐磨性考虑,450℃为最佳回火工艺温度。  相似文献   

11.
刘国权  史长深 《钢铁》1992,27(7):30-34,38
采用1200~1000℃加热、910~720℃终轧、轧后空冷、喷水或直接水淬的工艺,实验研究了控轧控冷工艺对3.5%Ni低温用钢板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用控轧控冷+高温回火取代热轧+正火+高温回火工艺可获得良好的低温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12.
摘要:以热轧耐低温H型钢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完全淬火和亚温淬火对试验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试验型钢经780℃亚温淬火+600℃回火处理后,形成回火索氏体+铁素体的网状组织;试验型钢900℃淬火+600℃回火处理后,转变得到具有马氏体位向的回火索氏体,碳化物分布更加细小均匀,位错密度下降。2种热处理工艺制备H型钢综合力学性能优良,屈服强度均达到500MPa以上,900℃淬火+600℃回火处理后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更高。-40℃低温冲击韧性比热轧状态下出现大幅度提高,随着淬火温度升高冲击功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工程机械用低合金高强钢直接淬火和回火过程中组织性能的演变规律,为离线调质高强钢的在线生产提供试验基础.试验钢在轧后空冷条件下得到粗大的粒状贝氏体组织,冲击韧性下降.快冷至210℃以下时得到全部的板条马氏体组织.试验钢具有较强的抗回火软化能力,高温回火后仍具有较高的强度.直接淬火回火条件下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均优于离线淬火工艺,体现出超快冷条件下在线热处理技术在发展减量化高性能钢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采用拉伸、冲击与微观组织分析等试验研究了风电锻件用Q345E钢经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与性能,试验结果表明:890℃淬火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Q345E钢的强度逐渐下降,塑性和韧性逐渐增加;550℃回火时,当淬火温度890℃时,Q345E钢综合力学性能最好;Q345E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890℃淬火+550℃回火。在后续生产实验中,经过890℃淬火+550℃回火后,Q345E钢的力学性能均满足要求,屈服强度大于395MPa、抗拉强度大于530MPa,-40℃冲击功大于185J。  相似文献   

15.
对湘钢采用TMCP工艺及TMCP+550℃回火工艺开发的超高强度船板E690进行金相分析、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生产的E690钢板屈服强度达到700 MPa、-40℃冲击功达到200 J以上,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匹配。回火后强度略有上升,冲击裂纹扩展功占总功的比例降低,断口由韧性断裂转变为韧脆混合断裂模式。  相似文献   

16.
冷却工艺对超低碳贝氏体钢强韧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侯华兴  于功利  张鹏远  张涛  刘明 《钢铁》2006,41(3):44-50
研究了一种含有Cu、Ni、Mo、Nb、B等元素的超低碳贝氏体钢,以搞清楚其在不同的热机械处理 弛豫-析出-控制相变技术 回火工艺(TMCP RPC T)条件下组织和强韧性能的变化规律.实验室研究和工业试制表明,随着工艺制度的不同,钢的显微组织表现为粒状贝氏体和板条贝氏体的比例、形态、尺寸不同;在一定的冷却速度下,轧态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屈强比随终冷温度的降低呈现上升趋势;回火后钢的屈强比较热轧态有所提高.试验条件下,回火温度对Nb析出数量的影响不明显,加热时Nb的固溶程度对该钢的最终组织有明显影响;采用TMCP RPC、TMCP RPC T工艺路线,通过调整工艺参数,能够获得不同性能组合的钢板,实现高性能钢种的柔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为拓宽高强钢板的回火工艺窗口,采用轧后空冷弛豫技术结合在线淬火(DQ)的工艺生产出了综合性能优良的低合金高强钢板Q960D,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对钢板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560~650℃回火处理后,钢板显微组织均为板条马氏体,随着回火温度升高,板条宽度逐渐增大,板条内部和界面的析出物逐渐增多。屈服强度较直接淬火后强度有所升高,但整体较稳定;维氏硬度范围为350~410 HV,且随回火温度升高,硬度逐渐下降。试验钢板回火后强度稳定、塑韧性佳,说明采用轧后空冷弛豫技术结合在线淬火(DQ)工艺生产的Q960D高强钢板热稳定性好,可拓宽其回火工艺窗口。  相似文献   

18.
刘爽  唐广波  李激光  孙浩源  李斌 《钢铁》2014,49(1):79-84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超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在中试轧机上进行了不同工艺模拟轧制,对比研究了工艺1(80%变形量+直接淬火+250℃回火)、工艺2(90%变形量+层流冷却快冷至650℃/1h+空冷+250℃回火)和工艺3(90%变形量+空冷至650℃/1h+空冷+250℃回火)3种不同控轧控冷工艺对试验用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1条件下试验钢的抗拉、屈服强度最高,塑韧性最好,分别可达到1816,1473MPa,伸长率为9.5%,断面收缩率为45%,室温冲击功为28J,-40℃冲击功为21J,硬度值达到50HRC,认为获得的是板条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的复相组织和析出的复合微合金碳化物、ε-碳化物强韧化机制的综合作用;工艺2,3分别得到的是板条马氏体+块状贝氏体+残余奥氏体、板条马氏体+针状铁素体+片层状珠光体+残余奥氏体,力学性能下降明显;第二相析出物主要是Nb,V,Ti的复合析出颗粒。  相似文献   

19.
《宽厚板》2015,(5)
南钢采用低碳+微量合金成分设计,结合三种不同控轧控冷工艺,生产出屈服强度为500 MPa级别的8 mm厚度桥梁钢板Q500q E,并通过组织观察及性能检测,研究了控轧控冷工艺对高强度桥梁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的强度、延伸率、-40℃冲击功值均达到标准要求,其中以28 mm厚度中间坯、602℃返红温度工艺生产试验钢的综合性能和表面质量为最优,其表面到心部的显微组织均为铁素体+粒状贝氏体,晶粒尺寸均介于10~15μm之间,晶粒度为10级。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不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一种800MPa级低碳贝氏体钢组织性能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控轧控冷(TMCP)、TMCP+水淬(WQ)、TMCP+WQ+回火(T)工艺的比较,发现试验钢在450℃时回火2h后,可以获得具有良好强韧性的组织,屈服强度为816MPa,伸长率大于16%。通过SEM和TEM观察可知,这种钢的室温组织主要是细小的板条状贝氏体、(准)多边形铁素体和少量过冷奥氏体? 湎嗟母聪嘧橹孀呕鼗鹞露鹊纳撸逄踔鸾ズ喜⒈淇恚钪辗⑸啾咝位换迥诖嬖诖罅康奈淮硪约跋感 ⒚稚⒎植嫉哪擅准兜诙嗔W樱涑叽缭嘉?0~20nm,选区衍射花样标定确定是Nb、Ti的碳氮化物,纳米级第二相粒子与位错的相互作用对材料增强增韧起重要作用,450℃回火时因析出强化造成的强度增量约为233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