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3月2日,辽河油田设计院研制的新型稠油电脱水器通过辽河石油管理局鉴定。新型稠油电脱水器的特点是,采取了强化原油预脱水的措施,使装置内的高强直流电场达到稳定;实现器外调节电极板间距,适应了稠油含水量变化幅度大的特点;在直流极板下方增设了接地电极,形成了预脱水的弱电场区,保证了上部高强电场的稳定;增设上层挡油板,改善油流分配状况;采用双列油流分配管和双列集水结构。  相似文献   

2.
鼠笼式脉冲电脱水器是采用鼠笼式电极结构和高压脉冲电场相结合的方式对原油进行脱水处理。鼠笼式电极结构提高了电脱水罐利用空间,并且能在原油流动方向上形成下弱上强逐层变化的电场,与原油含水量在罐内下高上低的分布特点相适应。高压脉冲电场使油水乳化颗粒在瞬间高压下极化、聚结。智能调节供电系统可避免因短路或电流增大导致电场电压的降低。总之,这款高效电脱水设备能满足社会对节能降耗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3.
华北油田的电脱水,通常采用三层电极板结构形式。电极板的结构形式直接影响电脱水器的正常工作。传统设计电极板时只通过调整层数与层间的距离来达到电场强度的分配。对电脱水器的核心部分电极板的结构进行改造,将传统的电极板网孔状结构改为条形结构。经定性分析,改造后的新极板各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提高,从而提高了电脱水器的工作性能,在实际运行中效果明显;提高了原油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原油的生产成本,节约了电脱水器的维修  相似文献   

4.
组合电极电脱水器采用平挂电极和竖挂电极相结合的组合电极结构,综合了平挂电极和竖挂电极的优点,具有运行平稳、脱水电流低的特点。单位处理量电耗测试结果表明:在设计处理量条件下,组合电极电脱水器的吨油耗电量比原平挂电极电脱水器降低了0.1 kW.h。组合电极电脱水器虽然是针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开发的,但同样适应于常规水驱、聚驱等采出液的脱水处理。  相似文献   

5.
原油电脱水(脱盐)的电场设计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讨论基于静电聚结机理的原油电脱水器、电脱盐器常用的AC电场、DC电场和AC/DC双电场3种主要电场设计及相应聚结机理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国外Natco集团先进电脱水(脱盐)器上采用的复合板式电极、电载荷响应控制器、淡化水逆流静电混合技术和双频电源控制等关键技术。针对国外原油电脱水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提出国内在该领域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电脱水器结构由最初的平挂网状电极板电脱水器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钢筋电极电脱水器,再发展到目前的竖挂电极板电脱水器,电脱水器在吉林油田应用了三十多年.传统的平挂网状电极板脱水装置为平挂的三到四层不等间距的电极板,经过长期运行极板容易变形,在网格处结垢和挂腊严重,导致原油处理效果不好,脱水效率低.竖挂电极电脱水器特点是处理量大,油品适应性强,使用寿命长,自动化程度高,供电方式可直接转换.  相似文献   

7.
原油电脱水器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利用静电场提高原油乳化液脱水效率所开展的研究及开发的相关技术。电脱水器技术研究集中在开发新的电场形式、优化电极结构与布局以及根据电场设计更合理的液体流动形式,此外还包括利用离心、微波和超声波等辅助手段。结合海上油田采出液乳化特点,提出了开发电脱水器新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利用COMSOL Multiphasics软件建立电场数值模拟模型,选定1.5mm厚的绝缘层及10mm间距的平板电极作为实验绝缘电极,利用带有该绝缘电极的新型电脱水器对胜利油田陈庄稠油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和常规电脱水器及重力沉降进行了对比,发现新型电脱水器不仅克服了常规电脱易击穿、垮电场的致命缺点,同时和常规电脱相比,在相同加电时间内,脱水后油中含水率能够降至2%以下的合格外输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前,原油脱水广泛采用热化学沉降、直流电-化学脱水的两段脱水工艺。通过现场试验和实践证明,把原设计的电脱水器的6层电极改为4层电极,调整电极距离,可取得提高电脱水器的处理量和降低电能消耗的良好效果。由于6层电极的底层,其电场强度是按0.5千伏/厘米设计的,而底层电极与油水界面之间的距离是350毫米,因而控制油水界面的难度较大。当油水界面稍微偏高,就会导致底层电极放电,这不但使原油电脱水器的耗电量增大,而且使脱水器的运行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海上石油开采规模越来越大,但海上开采的原油通常为油水乳化液,需进行脱水处理。同时,三次采油技术中加入的化学物质也使得在实际电脱水过程中出现油水乳化液的稳定性增强、脱水效率低、电场不稳定、电脱水难度增加的现象。针对当前电脱水技术现状,结合高频电脱水原理与特点,利用COMSOL软件进行电场数值计算,对高频电脱电场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得出最佳电场形式。通过改变电极实现对理想电场形式的构造,设计出新型异径圆柱电极。对不同半径比的电极进行静态试验,验证该种电极在不同半径比下的电脱水效率,发现该电极在原油含水率为50%、电脱水温度在70℃左右时,电脱水效率显著提高。半径比为1∶1.5的电极在电压为5 kV、频率为3.6 kHz、占空比为80%时,电脱水效率最高,电脱水40 min后,含水率可下降到1%左右。  相似文献   

11.
随着原油重质化、劣质化,原油脱水变得更加困难,造成常规电脱水器的极板之间会产生电弧及短路、电脱水电流大,甚至造成变压器跳闸、烧毁现象发生.尝试采用氟塑料设计制造平板绝缘电极静电聚结器,并进行室内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绝缘材料、电极结构和电场作用时间等因素对聚结效果的影响规律,评价该结构的静电聚结器及制作工艺的优缺点.实验结果表明,对含水特高的原油乳化液,该静电聚结器的脱水效果非常理想.对含水率为70%和80%的原油乳化液,脱水效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电脱水器垮电场严重影响脱水质量。通过矿场取样实验室分析,研究了"五合一"电脱水器垮电原因、影响因素及其治理措施。确定了电脱水器垮电场的原因即油水过渡层厚度大、极板淤积杂质增加;分析了引起垮电场的因素,包括老化油回收,细菌的腐蚀产物FeS导电性强,作业油井投产初期产出液、原油中淤泥杂质集聚,采油、集输及处理过程中所加的各种药剂间配伍性差;提出了预防及治理电脱水器垮电场的措施,包括定期投加杀菌剂,电脱水器电流升高或出现混层时可通过升温并适当调节油水界面高度,加入FeS去除剂以快速解决混层或垮电问题;当上述方法均无效时,则采取排放过渡层、热蒸汽焖罐清洗或更换损坏部件解决垮电问题。进行"五合一"电脱水器垮电场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可切实解决生产问题,确保系统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3.
采油三厂聚北十三联合站是第1座为处理聚合物驱采出液而建的联合站,该站采用单独处理工艺流程,设计规模为5206t/d。一期工程建有4×16m平挂电极复合电脱水器3台,经过几年的现场试验、摸索、改造和研究,经历了由平挂改为竖挂,由交流改为直流运行的过程,使聚合物驱采出液电脱水技术基本成熟。电脱水是处理采出原油净化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当一段脱后原油含水满足竖挂电脱水器的进液要求时,竖挂电脱水器比较适合于聚合物驱采出液的处理,并且直流供电方式优于交流供电方式。  相似文献   

14.
原油电脱水的电场力学分析及最佳运行电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行场强应大于破乳场强,小于分裂场强和击穿场强。对于击穿场强值远大于破乳场强值的含水原油,可经电脱水器进行处理;采取电法处理和化验分析的方法可测得各层电场的运行场强值,求得经各层电场处理后的脱水量;电场的各测算数据与生产实践数据尚有差别,应结合生产进行修正,找出电场的最佳运行条件。  相似文献   

15.
北Ⅱ—2脱水站1#电脱水器内部电极改造是在原四层电极的基础上减去一层电极,并对电极间距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电极间距从上而下分别是130、250 mm。针对竖挂电极电脱水器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对其供电方式进行改造。电极结构不变,供电方式由每组极板供给单相全波直流电,改为每组极板供给单相半波直流电,即直流/交流双电场。平挂电极极板改造后,如果油水界面位置不变,则底部交流电场的容积能提高14%,相等条件下,含水原油在底部交流电场内的停留时间也增加了14%。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实行聚驱采油后冷输过程中联合站脱水系统出现游离水脱除器及电脱水器放水水质严重超标,电脱水器出现电场不稳定,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影响脱水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原油开采环节的影响,也有生产过程中操作控制、加药、沉降、分离、电脱水、污水处理等环节的影响.为了保证安全平稳生产,就要及时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为进一步促进油田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17.
电脱水器由于能耗低、效率高,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油水分离设备。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平挂电极式电脱水器的实验评价装置,主要针对电脱水器的静电聚结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室内实验,分析电场强度、电场频率、含水率、温度4个因素对聚结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场强度是影响静电聚结的主要因素,增加电场强度有利于油水分离;高于水滴破裂场强后,发生电分散现象,水滴破裂场强随温度及含水率的升高而变小;水滴聚结存在最优的频率,最优频率会因油品性质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8.
传统电脱水器采用裸电极,乳化液含水率较高时高强电场作用下容易发生击穿现象,设计了包覆绝缘层的高压电极并加工了新型静电聚结器,采用水/原油乳状液为实验介质,并利用显微高速摄像系统结合图像处理技术,考察了电场强度,乳化液流量、含水率对液滴滴粒径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现场与室内实验的液滴粒径分布与Rosin-Rammler分布均吻合较好;包覆绝缘层的高压电极可有效防止电击穿现象的发生;增加电场强度有助于油、水分离,但高于临界电场强度后,容易导致液滴破碎,并且含水率越高,最优电场强度越低;随着乳化液流量的增加,电场作用降低,但高强电场在高流量下依然使液滴粒径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9.
胜利油田孤三联针对电脱水器目前存在的问题 ,对脱水器供电设备及内部电极结构进行了改造 ,并使用了高压防爆接口装置。脱水器改造后 ,从运行数据可以看出 ,除油效果明显提高 ,在处理量、脱水温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 ,脱水器电场电压大幅度上升 ,电流明显减小 ,出口含水由 6 5mg/L下降到 3 3mg/L ,有效提高了原油脱水能力。  相似文献   

20.
自1909年原油电脱水工艺技术问世以来,人们对其电气线路和设备进行过一系列的试验研究。该电气线路和设备,是根据电脱水的负载特性专门设计和制造的,以便在电脱水器中建立稳定的高压电场,使电破乳脱水生产过程能够高效、连续、平稳、安全可靠地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