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天然气化工》2006,31(6):55-55
二氧化碳制降解塑料技术通过鉴定由江苏中科金龙股份公司与中科院广州化学所联合研制的以CO2为原料制备完全可降解塑料材料新技术,最近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重大科技成果鉴定。该技术开发出新型CO2共聚催化剂分离系统,得到了无色催化剂含量低于10×10-6的脂肪族聚碳酸酯多元醇,可以生产出聚氨酯材料。这种新型全生物降解泡沫塑料可应用于包装材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该新技术生产出的产品不仅成本低,而且还可完成降解,可解决“白色污染”危害,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打开新的途径。中科金龙公司和广州化学所这项技术,不仅可为聚…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催化剂及工艺研究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反应参数对在自主研制的C312系列催化剂上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条件对甲醇时空产率和二氧化碳的单程转化率具有较大影响。在250℃、8.0 MPa和空速16000h-1下,当n(H2):n(CO2)=3时,甲醇的时空产率达0.94 g/(mL.h),二氧化碳单程转化率为22.2%。C312型二氧化碳合成甲醇催化剂性能优异,有良好的选择性和耐热性。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催化剂体系可在温和的条件下由环氧化物和二氧化碳偶联高产率获得环状碳酸酯。西北大学化学家SonBinhT.Nguyen和RobertL.Paddock报道使用一种铬(Ⅱ)双水杨酸醛亚胺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和4-二甲基-氨基吡啶作为共催化剂可有效固定二氧化碳。他们发现各种端环氧化物(包括脂肪族和芳香话环氧化物和3-氯-1,2-环氧丙烷)以接近定量产率和100%选择性产生相应的环状碳酸酯。该催化剂体系是空气稳定的,不需要任何溶剂并长期保持其活性;相反是二氧化碳用作试剂的其它催化工艺中只是在0.34MPa压力下可获得高活性。据称这是真正的绿色反应,没有副产物也不产生废物。  相似文献   

4.
刘星  高志争 《石油化工》2020,(9):919-924
利用第二代双环管与气相共聚组合工艺生产抗冲共聚聚丙烯,分析了共聚反应系统在运行时发生各类故障的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试验结果表明,在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将橡胶乙烯含量控制在质量指标下限有利于系统运行;应根据生产负荷调整乙烯丙烯流量,保持乙烯汽提塔稳定运行;防止催化剂孔隙结构在运输和配制过程中被破坏;提高丙烯原料纯度。适宜的生产条件为:反应压力1.2~1.4 MPa,反应温度78~82℃,反应料位40%~60%;改进催化剂配制方案,控制助催化剂流量,调整预聚合反应条件;选择适宜的给电子体流量,抗静电剂采用喷射器加入,且加入量为5.3~6.3 kg/h。采取措施后,聚丙烯装置共聚反应系统首次投入后稳定运行超过四个月,稳产水平居国内同类装置前列。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碳催化合成甲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1 前言甲酸和甲酸甲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制备染料、印染、医药等许多领域。目前,甲酸由甲酸钠法生产,也有用CO和H_2O生产。用CO和H_2O生产甲酸比甲酸钠法成本低,但需要较高温度(200—300℃)和压力(约20MPa),能量消耗大,设备投资高。因此,各国都在继续寻求新的合成甲酸(酯)的方法。由于工业的发展,能源消耗的剧增,所引起的能源短缺和严重的环境问题已受到极  相似文献   

6.
高性能淤浆法聚乙烯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杨红旭  郭子方  周俊领 《石油化工》2007,36(11):1119-1122
对一种新型高活性BCE-Ⅰ催化剂进行聚合评价,对BCE-Ⅰ催化剂及其制备的聚合物进行表征。与参考催化剂进行对比,考察了催化剂的粒径分布、催化活性、氢调敏感性和丁烯共聚等对聚合物的密度和堆密度等方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乙烯淤浆聚合工艺条件下(氢气分压0.28MPa、乙烯分压0.45MPa、温度80℃、时间2h),BCE-Ⅰ催化剂的活性较高(为50.9kg/g),BCE-Ⅰ催化剂制备的聚合物具有很大的堆密度(达到0.36g/cm3),明显高于参考催化剂制备的聚合物的堆密度(0.31g/cm3);BCE-Ⅰ催化剂制备的聚合物的粒径分布窄,细粉含量少,在高氢分压条件下(氢气分压0.68MPa、乙烯分压0.05MPa),140目以下细粉的质量分数约为12%,远低于参考催化剂制备的聚合物中140目以下细粉的含量(质量分数约为36%);同时BCE-Ⅰ催化剂的氢调敏感性和丁烯共聚性能均优于参考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8.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CO2加氢合成甲醇催化剂及其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研究的催化剂体系主要分为铅基催化剂、贵金属为主的负载型催化剂和其它催化剂,其中以铜基催化剂研究最多,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9.
用吡咯甲醛与取代苯胺形成的Schiff碱和TiCl4反应生成配合物[N,N]TiCl3。研究了均相条件下和在MgCl2上负载对乙烯聚合和乙烯-己烯共聚的催化活性。对于Schiff碱钛配合物的MgCl2负载体系,其催化活性依赖于铝钛比的变化,在以MAO作助催化剂,n(Al)/n(Ti)=1000时,催化活性可达8 09×106g/(mol·h),较均相条件下提高了两个数量级。研究表明,用MgCl2做载体不仅降低了MAO的用量,而且可以用烷基铝代替MAO。该催化体系具有良好的共聚能力,能催化乙烯-己烯共聚,其活性高达1 08×107g/(mol·h)。  相似文献   

10.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3,34(1):28-28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采用西南化工研究院研制的CNJ202甲醇催化剂和温州华华集团公司研制的HZSM-5沸石分子筛,磨细混合后与其它助剂共混挤压成型,并经马  相似文献   

11.
CO_2催化转化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综述了近年来由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甲烷、甲醇及低碳烯烃 ,用二氧化碳选择性催化氧化制合成气 ,催化共聚生成高分子材料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CO_2与环氧化合物共聚用的泡沫负载PBM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BM催化剂是非常有效的CO2和环氧化物共聚催化剂,但从产物中回收困难。本文尝试分别用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和聚氨酯泡沫作为载体将PBM催化剂负载,再催化环氧化物和CO2共聚,并通过IR、1HNMR对共聚产物进行表征分析。结果显示,聚氨酯泡沫负载的PBM成功地催化了CO2和环氧丙烷、环氧乙烷以及氧化环已烯的共聚反应,尤其是在催化CO2和环氧丙烷的共聚中显示了较好的催化效率(28g/g),而且负载催化剂循环使用三次后仍有催化活性,有利于实现反应工艺的连续化。  相似文献   

13.
CO2与环氧化物共聚生成脂肪族聚碳酸酯,不仅缓解了石油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且生成的塑料可降解,能避免二次污染问题。对CO2与环氧化物共聚的催化体系、反应机理及合成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综述;CO2与环氧丙烷共聚得到的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为无定形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在40℃左右,因此受其本身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在单独作为一种结构材料使用时受到较大限制,必须对其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还讨论了PPC的化学结构、性能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稀土磷酸酯盐和三异丁基铝组成的催化剂催化CO2 和环氧氯丙烷的共聚反应 ,合成脂肪族聚碳酸酯。利用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催化剂及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稀土元素种类、催化剂用量对共聚反应催化活性及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柴忠义 《石化技术》2010,17(1):46-49
介绍了聚丙撑碳酸酯(PPC)的性质和用途,并对环氧化合物与二氧化碳共聚合生成PPC的反应机理、催化剂体系和国内外技术进展作了评述。提出发展我国PPC合成技术与加工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用光化学方法将CO2活化为CO的研究进展。目前,CO2活化为CO的光化学法主要有气相活化法、均相活化法和非均相活化法,对这些方法的特点及反应机理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CO_2加氢合成甲醇及二甲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CO2加氢合成甲醇的研究进展,综述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CO2加氢制二甲醚的研究现状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18.
甲烷与二氧化碳重整制取合成气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甲烷 二氧化碳重整制取高附加值合成气的过程是近十几年来世界范围的研究热点之一,该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综述了甲烷 二氧化碳重整制取合成气反应的进展,对重整催化剂、积炭过程、非常规供能方式在重整反应中的应用等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负载型镍催化剂上CO_2加氢甲烷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琦 《天然气化工》2000,25(4):9-11,14
制备了一系列无机氧化物负载的金属镍催化剂 ,对用于CO2 加氢甲烷化反应的催化活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有多种负载型镍催化剂具有较高活性 ,不同载体负载的镍催化剂的活性顺序为 :二氧化钛 >二氧化锆 >海泡石 >氧化铝 >二氧化硅。添加第 2组分Ⅷ族金属及非Ⅷ族金属对催化剂活性具有较大的影响。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平均活化能为 82 1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