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强调高层建筑在“看”与”被看”这两个层面上给人们心理所带来的问题。并提出要慎重修建高层建筑,本文提出克服这一问题的两点建议:(1)注重高层建筑本身的亲地性模式设计.并提出了二种模式1空中花园——立体院落的应用2连续的交往空间——院落之组合(2)建筑绿化技术与高层建筑在建筑垂直面与水平面的融合。从而尽量减少高层建筑给环境和人群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谭瑛 《建筑与文化》2009,(11):78-79
环境性是城市景观建筑形式的重要特征,应当研究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构适当的关联,完成形式表达。通常城市景观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分为隐构、同构、异构三种类型。隐构通过隐藏自身体量的方法,将对原有环境状态的改变降到最小:同构将景观建筑融八原有环境秩序,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异构指景观建筑通过自身对环境的超越来提升环境的景观品质,重塑整体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3.
建筑与音乐作为艺术门类的两种形式,在审美的形式特征上有着广泛的通约性.韵律是建筑艺术的灵魂,建筑的线条、体量、结构等乃是形成韵律的直接手段.如同音乐艺术一样,节奏的形式和变化构成了音乐的韵律感,而建筑中的单元造型依照等距离的间隔、空间的延伸和反复排列等也会形成建筑艺术的节奏和韵律美感.  相似文献   

4.
乡土建筑空间环境中的教化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定坤 《华中建筑》1996,14(4):22-26
文章认为:中国乡土建筑的空间环境,以具体的物质空间形式来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伦理观念,社会规范和传统的民间信仰。在特定的乡土蓉间环境中,采用了具有中国传统道德教化性特征而又能直接诉诸人们感觉器官的建筑元素和装饰图案,其效果常胜过语言的教化作用。所创造出的教化性建筑空间环境,更能表达空间环境意义上的诉说力。  相似文献   

5.
规划理念: 1.注重化内涵,突出景区表演性、展示性、功能性等特点,少数重点建筑采用中国古代建筑形式.其余大部分为民居形式,围合成院落。 2.规划中建筑物前后衔接、布局疏密有致,整个景区分三期开发建设,方案注重各期建设的衔接,作到总体布局张弛有序,不同时期都形成较好的视觉景观。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受自然、人文及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被弃之不用的建筑空间愈来愈多。此类建筑空间因所处的地域、环境及时间不同,往往具有独特的形式,且多数处在城市中心区域。本文通过两个位于厦门市思明区的改造项目实践,探讨了如何结合旧建筑所在场所的独特性进行微更新与改建,阐述了为废弃建筑赋能的思考过程与实践方式,旨在辨析城市存量更新语境下,废弃建筑的有机更新策略不能仅局限于空间本身的再生,还应注重建筑的在地性营造,从而实现因地制宜的再生。  相似文献   

7.
一起来讨论建筑的前卫性,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至少有人愿意向媚俗宣战了。60年代的美国先锋电影主张“形式的破坏”、“内容的破坏”、“手段的破坏”、“朝向新的意识”。不难发现这些信息出现在包括建筑在内的艺术领域之中。但我不主张“先锋建筑”的定义,那似乎有形而上学之嫌,况且建筑无论从功能和概念上,都不可能如其它前卫艺术一样以“破坏”为原点。但“朝向新的意识”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对抗商业社会平庸的盾牌。“走向新意识”我概括为以下几点: 对建筑终极意义的执着追求。 严格追寻空间艺术的定律:平面(功能)、体…  相似文献   

8.
闫超  李特  袁烽 《建筑师》2023,(5):4-11
文章从建筑形式的具身性本质出发,分析了多重身体维度下行为规律与建筑空间几何的关联性。文章进一步聚焦计算性几何的范畴,通过对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行为研究进行综述,对行为规律的“几何化”路径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一系列研究和实践案例,总结出从行为规律逆向推导建筑空间几何的计算性设计方法,并讨论了基于“行为几何”的设计应用场景,拓展了基于建筑与身体关系的形态认知和操作边界。  相似文献   

9.
《建筑创作》2006,(8):122-123
天津位于两条铁路干线(北京-山海关、北京-上海)的结合点。新火车站方案是将三个受条件限制的单体建筑融合为一个综合的、标识性的整体建筑,有效地分散人流;提供高质量候车环境和公共空间.并将火车站与周边不同区域之间的关联设计成城市公园形式。天津火车站的屋顶是一个可从两侧进入的公共平台.就像步行穿过一个公园。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设计和谐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时,应当注重建筑设计的和谐性,推动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从城市建筑与人的和谐性、地面建筑设计与地下建筑设计的和谐性、设计与规划的和谐性、楼群与街道的和谐性、建筑与环境的和谐性以及安全与功用的和谐性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城市建筑的和谐性,以期为我国城市建筑设计和谐性构建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并针对传统建筑学,报告提出了建筑哲学与“现代科学建筑学”及其理论从“0”开始的认识论起点,发生之首要前提,首创之关键问题:解密了“建筑”一词内涵系统与外延范畴;揭示了建筑(物)的绝对本质BZI和根本特征TZ一一建筑本体根本矛盾之特殊性;定义了“建筑”(物)及“建筑艺术”,否定了“建筑是艺术”;发现总结了建筑(物)三大规律与法则GF123;剖破了形式与内容、“风水”与建筑、一元与多元、传统与革新等问题:推出了“形式链”概念与“形式主义相对性”原理;论证了建筑(物)与城市“同一性”,指出无建筑(物)便无今日之城市,人类社会与世界文明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住房     
美国人住房分为两大类:豪斯(house)和公寓。豪斯是美国人居住的主要形式。全独立的建筑一般占地约200平方米,一般包括:三四个房间,二三个卫生间,壁炉及车库或车棚,并安装中央空调。  相似文献   

13.
曹春平 《华中建筑》1997,15(4):42-47
该文从东周青铜艺术形式中考证了东周礼仪性建筑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方面,从充满着晦涩含义的某电视大楼到所谓的“水立方”、“大剧院”,越来越多的无视背景文化的奇异建筑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另一个方面,“同质同构化”设计手法使城市失去了传统面貌,国内城市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由“干城干面”向“干城一面”发展的趋势,城市之间的差异在不断缩小。这两个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建筑史上一直在讨论的问题:我们这时需要什么样的建筑?或者说如何实现建筑的此时此地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扎哈·哈迪德的建筑实践为例,阐释绘画性空间在建筑设计中的转译过程与实际应用表达.文章结合知觉现象学,阐述了绘画性空间的概念,梳理了绘画性空间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绘画性空间在物理空间与几何空间层面不同的转译方式以及案例分析.探讨空间概念新的意向性——知觉形式的对称概念以一种内在逻辑的形式在绘画与建筑两个领域所建立起的关联空间以及扎哈·哈迪德鲜明独特的设计风格在这种空间中所强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正定开元寺钟楼落架和复原性修复(上)聂连顺,林秀珍,袁毓杰一、历史沿革开元寺位于河北省正定城内常胜街,创建于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0年)。原名净观寺,隋开皇十一年改名解惠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更为今名。寺内原有建筑:据明万历二十八年《重修...  相似文献   

1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规定淤泥或淤泥质土的承载力由土的平均含水量指标查表确定,然而对于低均质性淤质土,这一方法似有欠妥。本文通过工程实例阐述这一现象,并强调传统方法仍不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8.
立足计算性设计视角,进行建筑结构和表皮两者关系的演进溯源,提出结构性表皮的计算性设计及建造流程,并基于结构性表皮的两种呈现原型进行计算性转译建造实践,挖掘了非线性建筑在空间营造中的潜力,为优化计算性设计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1前言 随着GB/T21086--2007《建筑幕墙》的正式实施,原GB/T15225-1994《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和JG3035-1996《建筑幕墙》同时废止,涉及工程检测的物理四性(抗风压性、水密性、气密性、平面内变形性)以及适用范围、产品分类等内容均有所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嘉兴高家洋房的修缮与环境整治工程为例,探讨文物建筑的修复保护与功能新生以及如何恢复文物建筑的真实性。研究由三部分组成:(1)在实地勘察基础上,针对文物建筑因不恰当的工艺保护措施造成的破坏确定修复原则和方向;(2)在遵从历史原真性与文保建筑修复规范的前提下,既针对文物建筑保护本体提出实操性强的修复方法,又注重文物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3)根据历史时期该文物建筑的功能演变特征,赋予其当代的新功能——作为嘉兴城市文化展示与传播的场所,为历史文保建筑的正确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