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你会喝酒吗?饮酒其实是有许多讲究,下面就介绍饮酒的四大最佳境界。最佳品种:红葡萄酒酒有白酒、啤酒、果酒之分。从健康角度看,当以果酒之一的红葡萄酒为优。法国人少患心脏病即得益于此。据研究人员介绍,红葡萄酒中有一种植物色素成分。此种物质以抗氧剂与血小板抑制性的双重“身份”保护血管的弹性与血液畅通,使心脏不致缺血,常饮红葡萄酒患心脏病的机率会降低一半。最佳时间:下午安全每天下午两点以后饮酒较安全。因为上午几个小时,胃中分解酒精的酶———酒精脱氢酶浓度低,饮用等量的酒,较下午更易吸收,使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升高。对肝、…  相似文献   

2.
裴鹰  钱洪 《现代食品科技》2004,20(2):140-142
槲皮酮是葡萄酒中的类黄酮物质之一,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抑制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消除自由基、抗癌和抗炎症的作用。本文对葡萄酒中槲皮酮的含量,结构,保健功能以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葡萄酒中的槲皮酮的保健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裴鹰  钱洪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4,20(2):140-142,110
槲皮酮是葡萄酒中的类黄酮物质之一,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抑制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消除自由基、抗癌和抗炎症的作用。本文对葡萄酒中槲皮酮的含量,结构,保健功能以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黄酮单体山奈酚、槲皮苷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血脂效果进行试验,建立了小鼠实验模型,经喂养后测定结果表明,黄酮单体山奈酚、槲皮苷能够有效的降低小鼠的血糖BG、TG、TC和MDA水平,对增加血清SOD、GSH-Px活性也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以10 mg/kg.bw.d为最佳剂量。这表明黄酮单体山奈酚、槲皮苷对糖尿病防治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
红葡萄酒预防动脉硬化新机理 编辑部 (日本)食品工业.1999,(19):10. 红葡萄酒能预防动脉硬化已为国际公认并受人注 目.但以往的机理认为是红葡萄酒能防止胆固醇的氧 化.据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最新研究确认,红葡萄酒确 能防止动脉硬化,他们在试管内培养人及牛的血管内皮 细胞,加入红葡萄酒的多酚成分.结果,能抑制动脉壁平 滑细胞的增殖,这种动脉壁平滑细胞能异常增殖会使人 的血管内腔变狭窄.红葡萄酒中的多酚另一功用是不影 响动脉内皮细胞,动脉内皮细胞能保持血管不受各种伤 害.(周秀琴译) 日本开发健康红葡萄酒彩食健美 编辑部 (日本)食品工业.1999,(7):106~107. 日本サントリ公司开发健康红葡萄酒"彩食健美”, 600ml售价590日元,已在全国销售. 近年红葡萄酒需量大幅增长,基于红葡萄酒有预防 动脉硬化效果和抑制脂肪吸收效果,红葡萄酒有益健康 信息的扩大渗透"彩食健美”红葡萄酒富含多酚,是一般 葡萄酒中多酚的2倍,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的 氧化能力是一般葡萄酒的1.6倍,采用高多酚含量的葡 萄自然酿造而成,不仅多酚含量高,且无苦涩味,易饮. 在酿造中,还加入3种果汁,因而酒有愉快的果香.(周 秀琴译)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乳铁蛋白为乳化剂,食品级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为油相,以槲皮万寿菊素为芯材,采用二级高压均质法制备槲皮万寿菊素水包油型纳米乳液。通过测定乳液粒径大小、多分散指数、Zeta电位、浊度来对比三种乳化剂的乳化效果,研究不同pH、离子强度、热处理对乳液理化性质的影响,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纳米乳液对槲皮万寿菊素的包埋率,并采用Lu Mi Sizer稳定性分析仪对样品稳定性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乳化剂种类对乳液粒径大小、分布情况有显著影响,以α-乳白蛋白为乳化剂稳定的槲皮万寿菊素纳米乳液平均粒径最小,为285.3±3.3 nm,多分散指数为0.19±0.03,包埋率约96.8%。在不同pH、离子强度和热处理条件下,以α-乳白蛋白为乳化剂稳定的槲皮万寿菊素纳米乳液具有最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健康     
美国、挪威、英国及波兰的学者们采用化学的与光谱的方法,对苹果进行了研究,从苹果皮中分离并鉴定了几种新的对人体健康具重要作用的多酚类化合物.槲皮苷类五种:半乳糖苷(海棠苷)、葡糖苷(异槲皮苷)、木糖苷、阿拉伯糖苷和鼠李糖苷(槲皮苷),均在3碳位上形成苷键.根皮素糖苷类两种:根皮素葡糖苷和根皮素木糖葡糖苷,该两种成分亦存在于果肉中.  相似文献   

8.
苦荞异槲皮苷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苦荞中提取制备异槲皮苷,研究其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凋亡、迁移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将异槲皮苷作用于人胃癌SGC-7901细胞和人肾上皮细胞系293T,通过噻唑蓝法检测异槲皮苷对其增殖的影响;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no-2-phenyl indole,DAPI) 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学变化;划痕擦伤迁移实验检测异槲皮苷对SGC-790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异槲皮苷对SGC-7901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荞异槲皮苷可以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当用100 μmol/L异槲皮苷作用细胞48 h后,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达到35.92%, 而对人肾上皮细胞系293T的增殖抑制率仅为 3.15%;DAPI荧光染色法观察异槲皮苷处理细胞后,染色体凝聚,有凋亡小体产生;划痕擦伤实验显示,异槲皮苷能抑制SGC-7901细胞的迁移;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异槲皮苷可使G1和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增多,且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综上所述,苦荞麦异槲皮苷能够诱导SGC-7901细胞发生凋亡,阻断细胞周期并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9.
一、葡萄及葡萄酒中的酚化合物酚化合物是一组十分复杂的物质,它们影响着葡萄酒特别是红葡萄酒的色泽、气味和味道。在酿酒中,它们起着重要的作用。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的一些主要区别都来自酚化合物,它们的变化构成了红葡萄酒陈化的基本反应。这些物质来自于葡萄的团体部分(皮、籽和梗),占葡萄酒干物质的10—30%。它们的浓缩物在每升白葡萄酒中有几百毫克而在红葡萄酒中能有几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香蕉皮对香蕉果酒品质和风味的影响,该研究对带皮香蕉果酒和去皮香蕉果酒发酵过程中糖度、酒精度、总酸和多酚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两种果酒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结果显示带皮香蕉果酒的酒精度为10.5% vol,低于去皮香蕉果酒的12.3% vol,但是发酵结束后带皮香蕉果酒中总酸(4.03 g/L)和感官评分(87.62),要显著优于去皮香蕉果酒。此外,带皮香蕉果酒及其蒸馏酒中甲醇含量分别为120.20 mg/L和372.30 mg/L,远低于对应国家限量标准。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结果显示香蕉酒中主要的风味物质为酯类和醇类,带皮香蕉果酒风味物质种类比去皮香蕉果酒更为丰富,其中乙酸乙酯(>8.10 mg/L)和3-甲基-1-丁醇(>15.78 mg/L)是香蕉果酒中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因此香蕉皮的添加可以改善果酒品质和风味且不会显著提高果酒中甲醇的含量,但是对出酒率有一定的影响,该研究为实现食品原料的整体化综合利用、减少食品加工废弃物的生成拓宽了思路,同时也为开发高品质香蕉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食品工业》2004,(3):47-47
(一)按葡萄酒颜色分 1、红葡萄酒用皮红肉白或皮肉皆红的葡萄带皮发酵而成,酒液中含有果皮或果肉中的有色物质,使之成为以红色为主的葡萄酒。  相似文献   

12.
以柑橘为原料,通过对去皮果汁和带皮果汁发酵参数的对比分析,得出其消长规律。实验表明,果酒干酵母能利用去皮果汁和带皮果汁发酵,发酵力强,而用去皮果汁所酿制出的果酒在风味、口感、品质等方面要优于带皮果汁所酿制出的果酒。  相似文献   

13.
发酵菌种对打瓜酒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GC-MS、电子鼻技术和感官评价结合的方法评价发酵菌种对打瓜酒风味的影响。研究分别使用红葡萄酒果酒专用酵母、果酒专用酿酒酵母、葡萄酒活性干酵母和酒曲酵母为发酵菌种,对打瓜汁进行发酵、陈酿,比较4种打瓜酒中挥发性物质组成和风味特征。结果显示4种打瓜酒中分别检测出21、23、28和18种挥发性成分,红葡萄酒果酒专用酵母发酵打瓜酒主要挥发性成分为乙酸异戊酯(17.2%),果酒专用酿酒酵母和葡萄酒活性干酵母发酵打瓜酒主要挥发性成分为癸酸乙酯(22.7%和18.8%),酒曲酵母发酵打瓜酒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辛酸乙酯(18.3%);电子鼻检测发现酒曲酵母发酵打瓜酒与其它3种打瓜酒风味存在显著性差异,其油脂香和草香气较明显。结合GC-MS、电子鼻和感官评价结果,发现采用葡萄酒活性干酵母生产的打瓜酒总体风味最佳,香气浓郁、酒香和果香协调。  相似文献   

14.
将毛酸浆采取去皮过滤果汁、带皮破碎果汁和去皮破碎果汁3种不同处理方法,然后进行生物发酵加工成果酒,根据果酒的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判断其质量.结果发现,3种不同处理对果酒的澄清度影响不明显,带皮发酵果酒比去皮发酵、汁液发酵的果酒酒精度分别高出7.8%vol和28.2%vol:总酸含量高出3.6%和10.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32.8%和21.5%残糖量下降11.2%和32.8%.以带果皮破碎果汁发酵的果酒最好,酒精转化率高,残糖低,呈浅金黄色,澄清透明,酒体完整,典型性强.  相似文献   

15.
据王朝酒业集团(Dynasty Fine Wines Group)预测,高档红葡萄酒将在中国获得迅猛发展. 中国经济的繁荣、消费者口味的日益高雅,将会推动高档红葡萄酒的迅速发展.然而,尽管目前的发展充满活力,葡萄酒的销售额和其他非葡萄类果酒相比还是显得竞争力不足,传统的黄酒(由稻米制成)表现最为显著,其销售额为葡萄酒的近3倍.  相似文献   

16.
利用网路检索NCBI有关植物机能性成分的文献,最近在实验动物的研究动向方面,依照文献的多寡排列是:类胡萝卜素、辣椒素、异硫氰酸盐、金雀异黄素(genistein)、皂素(saponin)、槲皮酮(quercetin)、白藜芦醇.从论文研究的领域来看,生理学及药理学领域各2000篇以上,营养学领域157篇.  相似文献   

17.
天然槲皮苷的棉、丝绸与羊毛染色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进行了槲皮苷提取及对棉布、丝绸和羊毛的染色试验。结果证明槲皮苷在酸性条件下媒染丝绸和羊毛,经预皂洗,皂洗牢度可达4级;且丝绸皂洗后颜色加深;铁盐媒染三种织物,皂洗牢度都可达4级。说明槲皮苷是一种好的媒染染料。  相似文献   

18.
栎皮酮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抗氧化剂,通过诱导时间实验与烘箱贮藏实验测定了栎皮酮的抗氧化性能.研究发现,栎皮酮能显著延长花生油、棕榈油和猪板油的诱导时间,同时能提高这3种油样的贮藏稳定性.栎皮酮分别与BHT、TBHQ复配使用时,其协同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不同种源辣木叶、花、茎中的异槲皮苷及新绿原酸的含量,并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辣木叶花茎中均存在异槲皮苷及新绿原酸,2种活性成分含量分布特征均为:叶花茎(叶中含量显著高于花及茎)。异槲皮苷在辣木花(2.43 mg/g~0.70 mg/g)和茎(1.89 mg/g~0.64 mg/g)中的含量高于新绿原酸(分别为1.28 mg/g~0.69 mg/g、0.68 mg/g~0.26 mg/g),特别是在辣木茎中表现尤为明显。17份辣木样品依据异槲皮苷及新绿原酸的含量特征聚类为5种类群。不同来源地的辣木样品中,来源于古巴的YLM-3叶、花、茎3个部位异槲皮苷和新绿原酸含量均较高(异槲皮苷含量分别为5.94、1.61、1.92 mg/g,新绿原酸含量分别为5.28、1.06、0.49 mg/g),YLM-3的叶片可作为辣木产品开发及利用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分析通经草中的芦丁和异槲皮苷。方法采用响应曲面法(RSM)优化芦丁和异槲皮苷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建立HPCE测定通经草中芦丁和异槲皮苷含量的方法。结果在优化条件下,2种物质在10 min内得到良好分离。芦丁和异槲皮苷的峰面积和浓度分别在2~200,2~2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两者的检出限分别为0.6,0.4μg/ml。加标回收试验结果显示,芦丁和异槲皮苷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7.9%,102.4%,RSD分别为4.3%,4.7%。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有望用于中草药通经草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