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晶态的研究是近年来开展起来的。准晶是具有准平移周期序及非晶体学对称点群的一类固态相,被认为是介于晶态与非晶态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按其准周期维数可分为三维、二维、一维准晶。十次准晶为二维准晶,即具有十次旋转对称点群及沿此对称轴的平移周期序。本文就AlNi系急冷合金中的准晶及其晶体相作了研究。样品通过锤淬技术将合金从液态高速冷却至固态而得到,所选合金成份如表l。AlNi系准晶为二维十次准晶,其特点是十次轴周期为0.4nm,这是所发现的十次准晶中最小的情况,被认为是十次准晶中最基本的周期单元,见图l(a)(b)(c)。研究表明,Al_3Ni接近Al—Ni系准晶的最佳成份,随着Ni含量的减少,准晶晶粒小大与数量都递减,直至Al_6Ni时,无准晶存在。实验证实了少量Si对于准晶的形成有影响,Al_6Ni中加入20%Si代替Al时,观察到了一种周期为1.6nm的十次准晶;加 相似文献
2.
3.
自1984年 Shechtman 首次在 Al-Mn 合金中发现准晶以来,对准晶态韵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瞩目的热门课题。在短时间内,人们相继在许多合金系中,其中包括一系列铝与过渡族金属(Cr、Co、Fe、V、Ru等)二元合金中都报道了准晶的存在。本文首次报道了在通过甩带法制成的Al_5Ir急冷合金中存在有十次准晶,其十次轴方向的周期约为1.6nm。图1为准晶的形貌像,呈玫瑰花状。图2为该准晶的十次电子衍射谱及绕DD轴和PP轴旋转90°得到的二次电子衍射谱。我们还发现了一种在该合金中未见报道过的晶体相,这种晶体相所属晶系为六方晶系,其单胞常数为a=12.26A,c=27.27A。与前不久在Al_5Pd合 相似文献
4.
Shechtman在A1-Mn合金中发现二十面体相之后不久,Bendersky在Al-Mn中又(?)其沿十次轴方向的周期为12A。紧接着在Al-Fe,Al-Co和Al-Pt中也发现了十边形相,其沿十次轴方向周期为16A。最近李兴中在Al_4Ni中发现了沿十次轴方向周期为4A的十边形相。本工作对Al_(65)Cu_(20)Co_(15)合金由液态到固态的凝固过程进行不同的冷却速度处理,得到一系列不同的十边形相,它们沿十次轴方向的周期分别约为4,8,12,16A。利用锤淬法得到50μm以下厚度的样品中有两种十边形相,沿十次轴方向的周期分别为16A及4A,前者含量较少,常与后者共生在一起,故其衍射谱难以单独分离。图la是周期为4A者的十次轴衍射谱。降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急冷合金Al-Cr和Al-Ni中先后分别发现I相和T相,在此基础上我们又配制了Al_6Cr0.5Ni0.5合金,并进行锤淬急冷(10~5-10~6C/S),得到约为50μm的薄膜,对薄膜进行离子减薄,在电镜下进行观察。经观察在合金中分别发现了I相和T相,T相沿十次轴方向的周期为0.4nm。对试样进行大角度倾转,我们确定了与I相和T相共存的晶化相是一种复杂的六方相(a=1.235nm,c=1.407nm,c/a=1.14),呈伪立方相如图1所示。该六方相与Al_(17)Cr_9结构类似(a=1.291nm,c=1.568nm,c/a=1.21 Pesudo-cubic),但它在结构上要比Al_(17)Cr_9复杂得多。[0001]衍射在强点之间还存有弱点(图1a)。当绕其一轴转 相似文献
6.
AlCo合金中稳定的十次对称准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伦雄等于1988年首次在AlCoCu合金中发现稳定的十次对称准晶,并获得了毫米级大小的准晶单晶体,其成分为Al_(65)Co_(15)Cu_(20),随后Tsai等又在Al_(70)Co_(20)Ni_(10)合金中发现稳定的十次准晶,这些稳定的十次准晶的合金成分可归结为Al_(65-70)(Co,Ni,Cu)_(30-35),与Al_3M相差不远,因此,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合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及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HRTEM)电子显微表征技术,对冲击变形时效AZ91镁合金中变形孪晶与β-Mg17Al12析出相交互作用引发的变形结构进行了观察和表征.结果表明:(1)β析出相阻碍{ 10(1)2}孪晶生长使其界面形成台阶结构导致孪晶板条呈现粗细不均的形貌,更严重的交互作用可导致孪晶界发生大角度弯折,同时诱发基体中扭折带的形成以协调孪晶变形;(2){ 10(1)1}孪晶与β析出相的交互作用会产生局域应力集中,导致连锁诱发{ 10(1)2}孪晶形核,表明孪晶与析出相的交互作用可以促进孪晶形核. 相似文献
9.
10.
罗颖;张月颖;刘翠秀;刘林林;孙威 《电子显微学报》2024,(2):164-172
本文主要利用原子分辨的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镜(HAADF-STEM)成像技术与选区电子衍射(SAED)技术,对非平衡Al-Ni-Co合金中十次准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其基本结构单元除了包含平衡态Al-Ni-Co十次准晶超结构变体中的五次对称原子团,还具有非平衡Al-Ni-Co十次准晶中独有的对称性破缺原子团,是一种新的Al-Ni-Co十次准晶超结构变体。通过用不同的拼砌来描述该准晶结构,发现在急冷状态下对称性破缺原子团的存在导致了相子缺陷的产生,从而破坏了该准晶的长程有序性。通过安曼线和特征相子分析发现,该观察区域内安曼线分布无明显差异,特征相子分布无明显变化,反映出该区域准晶相的线性相子应变是单一的,这与平衡状态下十次准晶相结构特征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1.
R-Fe(Co)-B合金因其很好的磁学性能而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注意,本文用高分辨电镜研究了呈P4_2/m nm空间对称的硬磁相Nd_2Co_(14)B相经急冷后的变化。在急冷Nd_2Co_(14)B合金中,我们发现了六角CaCu_5型(P6/mmm)的NdCo_5(1:5)相与三角Th_2Zn17(R(?)m)型的Nd_2Co_(17)(2:17)相的共生结构。其点阵常数分别为:a_(1:5)=0.494nm,C_(1:5)=0.3958nma_(2:17)=ar_(hom)/3~(1 /2)=0.4823nmC_(2:17)=Cr_(hom)/3=0.4027nm两相的取向关系为: 相似文献
12.
自从在急冷的Cr-Ni-Si合金中首次发现八次对称准晶后,在急冷的Mn-Si-Al合金中也观察到了八次准晶,且后者准晶颗粒比前者大,因此可以通过衍衬方法来研究Mn-Si-Al合金中准晶相的缺陷。图A是当电子束平行于八次轴方向入射时得到的八次对称衍射谱的四分之一部份,对该谱的衍射点逐个进行暗场成象分析,结果发现衍射斑点可以分为四类(a.b.c.d)。在a类点的暗场象中看不见黑线似的反相畴界衬度,如图B和图C所示。在b类点成象的暗场象中能看到图D所示的黑线似的反相畴界的衬度,c类点的暗场象则给出图E示的反相畴界衬度。我们从图D和图E可看出,b类点的畴界衬度在c 相似文献
13.
14.
15.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1993,(4)
学术论文 期 页异质谷间转移电子效应的实验研究……………………………………薛航时 邓衍茂 张崇仁等11.·种基于电荷法模型的亚阈值电流分析方法…………牛国富 汤庭鳌C。nOS A·P。Z de Ar。uJO12 GHz 0.68 dB的 InGaAs,AIGaAs赝配 HEMT……………………… 陈效建 刘 军 郑雪帆 114微小流量传感器的数值模拟…………………………………………………………沈克强 童勤义 118高反压器件终端结构模拟中耗尽层的先验估计—……………………·曹俊诚 魏同立 郑 什等125分子束外延生长川。G。1。AS/G。AS超晶格及结构、光学特性研… 相似文献
16.
17.
陈光远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1997,(4)
1 引言电路可靠性设计隶属于电子产品可靠性技术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所谓“电路可靠性设计”就是指在规定的环境应力、负载应力、工作寿命等条件下,电路能够达到可靠性指标要求所采取的相应技术措施:如①降额设计,②热设计,③边缘设计,④容差设计,⑤电磁兼容设计等。而“可靠(稳定)性的三项择优”的任伤则是研究与揭示上述诸种技术措施之间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进而掌握规律,变革手段,以提高电路可靠性设计的准确性、及时性与有效性。2三项择优及其工作程序什么叫“可靠(稳定)性三项择优?“可靠(稳定)性三项择优”就…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一系列石榴石结构晶体中Er~(3 )离子的多声子无辐射弛豫所引起的~4Ⅰ_(11/2)-~4Ⅰ_(13/2)激光跃迁中体内能量的损耗。指明在钪铝石榴石晶体中这些损耗是钇铝石榴石的1/2,而在钆镓和钇镓石榴石中这损耗却比钇铝石榴石小一个数量级。这可以说明对于所给定的声子跃迁,激励频率降低是由于在石榴石晶体中取代Al~(3 )离子的离子质量增加并证实在钆镓石榴石中温度与消光关系被加强了。指出,利用具有Er~(3 )高含量的钪铝和镓的混合石榴石可作为发射波长大约在3微米的一个较有效的模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聚焦离子束切割技术,精确切取了固溶Mg97Zn1Y2(at.%)合金室温拉伸样品中LPSO相及其周边镁基体的拉伸变形结构。采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学方法并结合HAADF-STEM技术对合金中14H型LPSO相及周边镁基体的变形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研究结果清楚地揭示了LPSO板条在拉伸应力下可以同时通过基面滑移和扭折两种方式协调基体变形。基面滑移优先发生在LPSO板条中与基面平行的残余纳米薄Mg层处,并沿LPSO/Mg界面开动形成明显的表面台阶。而在局域应力集中的作用下,扭折变形除了开动常见的基面位错外还证实有非常见的柱面位错的参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