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某体育中心运用强夯法处理人工填土地基,针对工程实际情况,根据经验初步选定施工参数(有效加固深度、夯击能、夯击次数、夯击遍数、夯击点布置及分区处理等),通过试夯、试验检测结果,微调工艺参数,最终保证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大连保税区油库工程一期工程强夯加固地基先试验夯击确定参数,后正式施工.通过对试验区强夯参数的分析(包括有效加固深度、夯击能、夯击遍数、夯点间距、夯击击数及消散期等),为正式施工提供了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3.
建筑垃圾做为地基处理原材料,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设计中,夯扩桩,综合了强夯和挤密两种处理方式的优点,在软土地基经此种方法处理后,能满足一般多层楼房的承载力要求。  相似文献   

4.
王明涛 《煤矿设计》1998,(12):43-46
建筑垃圾做为地基处理原材料,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设计中,夯扩桩,综合了强夯和挤密两种处理方式的优点,在软土地经此种方法处理后,能满足一般多层楼房的承载力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青岛高新区软土地基为例,采用低能量强夯联合井点降水法进行软土地基处理。结合现场工况,建立有限元分计算模型,计算分析在强夯冲击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在荷载作用任意时刻沿深度方向的分布及消散规律,地表位移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分布规律及其夯坑形状示意,以及土体在夯击和在下的应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低能强夯与真空降水联合加固法处理软土地基取得良好的加固效果,该法可用于大面积软土地基处理。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冷却塔的地质条件和地基工程的设计要求,采用强夯法处理地基,对夯击点间距进行了合理的布置,试验证明夯击点间距是影响有效加固深度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7.
前言用强夯法加固饱和软土地基(特别是饱和粘土和亚粘土)国内外看法不一。从一些工程实践结果来看,这类土往往不易取得理想的效果。从内因看这类土的粘粒、粉粒含量大,渗透系数小,且处于流动状态,在强大的夯击能量作用下,按梅纳理论应在夯击点周围产生竖状裂隙使孔隙水消敞,从而达到动力固结的目的,但由于土软,加之夯击引起很大的侧向应力,这些裂隙即使存在也是瞬间的,孔隙水很难排出,影响了夯击效果。从外因分析是没有正确的选择施工参数及施工方法。国内外不少单位研究为软土地基创造排水条件,开始有用砂井排水,但因夯击时土  相似文献   

8.
现在农村的低层建筑的地基大多都不平甚至坑深达十几米,需要人工填土进行填平.但是人工填土松散地基是影响地基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引起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形式.弱夯法加固人工填土是一种在实践中已被证实质量可靠,经济合理,有保护环境,施工速度快,节约资源,且能满足要求的较好的地基处理方法.弱夯法施工主要针对低层民用建筑(指5m以下的单层民用房屋)人工填土地基进行说明,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来说明弱夯法的加固机理和加固效果,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说明弱夯法在低层建筑中可以广泛应用并且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9.
对夯扩挤密复合桩地基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论述,介绍了夯扩挤密复合桩地基的作用机理、特点和主要施工工艺方法,并给出了一个杂填土地基上成功运用夯扩挤密复合桩进行处理建造高层建筑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0.
强夯振动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言强夯法是将重锤从高处自由落下,反复多次夯击地面,给地基以冲击力,从而改变地基土的性质,达到提高地基土强度的目的。梅纳教授认为强夯法的显著特点是:在很大的夯击能作用下,土中出现很大的应力和冲击波,使地基土内部出现裂隙,形成树枝状排水网格,使孔隙水顺利溢出,加速了土体的固结。强夯夯击能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新近堆积土地基采用否实水泥土桩进行加固,加固后的复合地基经检测完全满足要求,根据检测结果和其它工程实践,对影响成桩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2.
采用强夯法、真空预压排水固结法、动力排水固结法对洞庭湖区一场地进行了加固处理,通过对处理后场地各项参数指标的对比研究,得出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软粘土地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此种软基处理方案既经济又合理,同时又满足了施工工期要求,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特性,通过对某工程地基土强夯前后物理力学特性对比,分析了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效果,工程实践证明这一方法是实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山区机场高填方夯实地基处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总结和分析了我国现有山区机场地形、地貌、填料特性、工程地质特征 ,以及高填方夯实地基处理的现状、方法、步骤等 ,提出了高填方夯实地基处理方法 ,对优化设计和指导施工 ,减少施工环节 ,节约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几个工程检测实例分析及验算,阐述了在新型柱锤强夯(置换)法处理地基检测时,应从点、面上区别对待,分别进行统计,以体现处理后岩土层实际的物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绍兴新东线软基加固工程为背景,采用ABAQUS对强夯加固粉土地基进行模拟,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夯击次数、夯击能、落距和水位对强夯加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锤侧土体塑性应变等值线近似于半椭圆形,随夯击次数的增加,塑性区逐渐增大,且其增量以夯锤侧下方为主;不同夯击能下,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与累积夯沉量比值介于4~5;“轻锤高落”产生的锤土接触应力峰值较“重锤低落”大,但衰减速度更快;地下水位越高,浅部土体强夯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及其增幅越大;降低水位可显著提升强夯加固深度。  相似文献   

17.
介绍某机场飞行区工程地质条件、存在的地基问题,强夯试验方案,试验施工观测结果,将强夯前后地基检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试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考虑到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软地基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公路工程的安全性,提出了基于不同加载速率和地基处理方式下软土地基的稳定性研究方法。结合土体弹塑性模型,利用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不同工况下软土地基的结构稳定性进行仿真计算。算例结果表明,软土地基的形变速率大小同地基所处的状态稳定等级并无紧密联系,需考虑多种因素后综合决定。而加载速率对软土地基的变形速率影响明显,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软土地基的不同处理方式将对其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地基排水性好,将大幅提升软土地基的稳定性,且其稳定性不宜采用单一的变形速率指标来界定。研究可为软土地基下的工程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强夯加固处理松软的粗粒巨粒地基土的过程中,任何夯点有效受力范围内的土体压缩加密都受三个阶段的控制,即孔隙缩小阶段、颗粒形变阶段(颗粒挤密阶段)和颗粒镶嵌阶段。然而夯锤底面积控制的垂向土体呈逆向转换的现象。因此,建立了夯点土体形变模型和夯后检验模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选取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首先对软土地基的概念、特点及危害进行了阐述,其次系统总结了软土地基处理的几种方法,在介绍已有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布袋注浆桩这种新方法,并对不同方法的原理、适用条件和范围、优缺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和分析。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对比分析,对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选取提出了更好的建议: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不拘泥于某一种单一的方法,扬长避短,选用最经济实用的处理方法。在总结、积累现行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和技术实践经验方面,为探索软土地基加固新技术、新方法和软土地基工程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