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纳滤(NF)膜在海水软化和废水回收利用等方面已经被广泛应用.内压式中空纤维(HF)NF膜因其填充密度大、皮层不易被破坏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以自制的聚砜(PSf)HF超滤(UF)膜为基膜,采用界面聚合(IP)法,分别以哌嗪(PIP)和均苯三甲酰氯(TMC)为水相和油相单体,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三乙胺(TEA)为水相添加剂,在基膜内表面完成IP反应,制备出内压式HFNF膜.考察了水相流速、氮气吹扫时间、PIP浓度以及TEA浓度对内压式HFNF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下制备的内压式HFNF膜在0.4 MPa的测试条件下,对于2 000 mg/L的硫酸钠(Na2SO4)溶液中的Na2SO4截留率可达97.3%,水渗透率达93 L/(m2·h·MPa);对于2 000 mg/L的硫酸锌(ZnSO4)、硫酸锰(MnSO4)溶液中的ZnSO4、MnSO4的截留率均达到93%以上.... 相似文献
2.
3.
4.
《膜科学与技术》2021,41(4)
设计界面聚合反应单体结构,调节界面聚合反应参数,是实现纳滤膜结构和性能调控的有效手段.针对Na_2SO_4/NaCl高效分离需求,以高哌嗪(HPIP)为水相单体、均苯三甲酰氯(TMC)为有机相单体,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制备了具有高Na_2SO_4/NaCl选择性的中空纤维纳滤膜.通过优化HPIP质量浓度、调节分离层的结构,可以实现对纳滤膜分离性能的有效调控.当HPIP质量浓度为3 g/L时,纳滤膜具有最佳的Na_2SO_4/NaCl选择性,该纳滤膜对Na_2SO_4和NaCl的截留率分别为98.0%和14.2%,Na_2SO_4/NaCl选择性为6.9,NaCl水溶液的渗透通量为39.7 L/(m~2·h). 相似文献
5.
以自制的聚砜(PSf)中空纤维超滤膜为基膜,以哌嗪为水相单体,均苯三甲酰氯为有机相单体,在PSf基膜内表面进行界面聚合反应,制备内压式中空纤维聚酰胺纳滤膜.重点研究了溶剂冲洗过程对界面聚合制备中空纤维聚酰胺纳滤膜的影响.此外,考察了哌嗪浓度、均苯三甲酰氯浓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对中空纤维纳滤膜脱盐性能的影响,表征了膜表面形貌和化学性质.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内压式中空纤维纳滤膜的纯水渗透通量为124 L/(m2·h·MPa),截留分子量约为360,对不同无机盐的截留顺序为:Na2SO4(97.71%)>MgSO4(95.08%)>CaCl2(54.44%)>NaCl(16.18%). 相似文献
6.
7.
8.
为解决传统纳滤膜耐酸性较差的问题,以多孔聚砜超滤膜为基膜,以三亚乙基四胺、对苯二甲酸(TPA)与1,3,6-萘三磺酰氯为原料,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一种新型复合纳滤膜,并对膜的形貌、亲水性、表面电荷、分离性能和耐酸性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TPA的加入使膜的亲水性、电负性和耐酸性都有所提高;当TPA的添加质量分数为0.15%时,所制备的复合纳滤膜性能最好,其纯水通量可达17.0 L/(m2·h),对MgSO4的截留率可达91.3%。浸泡于质量分数为3%的HCl和20%的H2SO4溶液30 d后,该膜呈现出较好的稳定性能。本复合纳滤膜对工业酸性废水处理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耐高温的杂萘联苯聚芳醚超滤膜为基膜,通过哌嗪(PIP)与均苯三甲酰氯(TMC)的界面聚合反应制备了复合纳滤膜.研究了界面聚合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了膜表面形貌,并用统计法计算了膜表面粗糙度;考察了操作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及膜对染料和无机盐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1.0MPa,80℃下对Na2SO4的截留率保持在96%以上,而通量高达400L/(m2·h).在1.0MPa,60℃下复合膜对低分子染料的截留率较高,且通量达到180~210L/(m2·h),对NaCl的截留率低于20%. 相似文献
10.
11.
正渗透是新的非热能驱动膜过程。采用界面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中空纤维复合膜。以Na2SO4、MgSO4、NaCl和Mg-Cl2水溶液作为驱动液进行了正渗透实验。实验表明,正渗透通量随着驱动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Na2SO4、MgCl2水溶液的渗透通量大于MgSO4、NaCl水溶液的。驱动液中无机盐向原水中扩散的渗透速率随无机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MgCl2>NaCl>Na2SO4>MgSO4。原水流速对正渗透通量的影响极小,而驱动液流速对正渗透通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13.
14.
饱和聚酯辊涂工艺参数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提高金属罐漆膜质量,研究不同辊涂工艺参数对金属罐外涂膜性能的影响。方法探讨在饱和聚酯辊涂过程中的涂料黏度,取料辊与涂覆辊间距,芯轴速度与滚筒速度(周速比)等工艺参数对涂层性能影响,从而得出金属罐最佳辊涂工艺参数的设置范围。结果涂料黏度,取料辊与涂覆辊间距,芯轴速度与滚筒速度(周速比)等工艺参数对金属罐漆膜的附着力、硬度、耐热性均有影响。结论当涂料黏度为85 s(DIN6黏度杯),取料辊与涂覆辊间距为-4μm,芯轴速度与胶辊速度(周速比)为2∶1时,漆膜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凝胶驱动正渗透(FO)脱盐过程的性能,利用互穿聚合物网络技术制备一种具有半互穿网络的电场响应性水凝胶聚(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co-丙烯酰胺)/羧甲基纤维素钠(P(AMPS-AM)/CMC)用作新型汲取剂。使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其化学结构和形貌,考察其在水中的溶胀性及在电场刺激下的响应性,并探究其在FO脱盐过程中的性能。结果表明,P(AMPS-AM)/CMC呈现孔洞结构;溶胀过程符合二级溶胀动力学模型且理论平衡溶胀度为181.5 g/g;在15 V电压刺激下具有明显的消溶胀性。在FO试验中,与未经CMC改性的P(AMPS-AM)相比,P(AMPS-AM)/CMC产生类似的初始水通量但其在15V电压刺激下的水回收率是前者的1.9倍,且连续3次再生后水回收率仅下降7.97%。此外,与已报道的水凝胶汲取剂相比,P(AMPS-AM)/CMC不仅可获得较高的水通量而且在水回收率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N. K. Francis K. G. Viswanadhan M. M. Paulose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es》2015,30(7):852-857
Swirling Abrasive Fluidized Bed Machining (SA-FBM) is a novel variant of Fluidized Bed Machining (FBM).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experiments performed on copper specimens using silicon carbide abrasive particle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operating parameters such as grain size, superficial velocity, and machining time on metal removal rate, transformation of surface texture, and the surface finish.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is faster with SA-FBM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FBM; the initial roughness conditions of the workpiece have no effect on the maximum possible surface finish; moreover, for faster metal removal, higher superficial velocity, and for better surface finish, fine abrasive grains are preferred. 相似文献
17.
工艺参数对316不锈钢粉末激光烧结球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直接金属激光烧结的方法,对316不锈钢粉末进行了一系列烧结实验.实验发现,在液相粘度较高、表面张力大,熔体材料不浸润固相颗粒和基板等因素的影响下,烧结过程中出现了球化现象.球化的出现妨碍了直接金属激光烧结成形的顺利进行.分析了316不锈钢粉末球化效应产生的原因,讨论了工艺参数(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粉层厚度)对316不锈钢金属粉末烧结成形的影响.研究表明,适当提高扫描速度或减小激光功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316不锈钢粉末激光烧结的球化效应. 相似文献
18.
19.
<正>渗透膜是正渗透技术的核心,改进正渗透膜材料性能是正渗透技术发展的必要环节。回顾了正渗透膜的研发历程,总结了传统正渗透膜在结构和性能上的局限性。整理、分析了添加纳米材料对醋酸纤维素正渗透膜、TFC正渗透膜(包括支撑层和分离层)结构和性能的改进效果,重点分析了纳米材料内部和外部"纳米通道"作用对正渗透膜渗透性能的影响,指出纳米材料微观尺寸、结构、取向性以及分散性是影响膜性能的重要因素。最后展望了纳米复合正渗透膜的研发前景和发展方向,为开发新品种正渗透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常压下直接热蒸发锌粉的方法制备了四针状氧化锌晶须(T-ZnOw)。研究了升温速率及保温温度对晶须产量、结构及形态的影响。利用SEM及XRD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前期升温速率为3℃/min时,所制备T-ZnOw形貌最为规整,且产率高达95%。随着前期升温速率的提高,产物是不均匀的四针状氧化锌晶须,晶须尺寸增加。随着保温温度的增加,晶须细化,但晶须结构的完整性及产量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