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油藏形成机制与组合模式   总被引:28,自引:11,他引:17  
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油藏分布极为广泛,基于地层油藏分布特征分析,明确了研究区内地层油藏的发育与不整合密切相关.剖析了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及微观组构特征,将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不整合构建样式划分为16种类型,指出有4种不整合构建样式控制着地层圈闭的形成,并在盆缘斜坡上的古鼻状构造带形成地层圈闭群.研究了不整合在油气运聚中的作用,认为油源断层、骨架砂体、不整合体组成的“T-S”型输导体系的有效性与输导能力是地层油藏形成的关键,并建立了第三系地层油藏组合模式.探讨了地层油藏的勘探经验与勘探部署中须重点关注的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地层油气藏油气运移动力与方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油气运移研究相对不足是目前制约济阳坳陷地层油气藏勘探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依据油气成藏动力学理论,运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油气运移物理模拟实验和地质统计学方法,对地层油气藏油气运聚动力与方式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济阳坳陷地层油气藏油气运移动力早期以流体异常压力为主,后期逐渐过渡到以浮力为主;流体异常压力推动着含烃流体向外运移,浮力因输导层产状变化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高压临时仓储"的存在增加了远距离地层圈闭的成藏几率;盆缘流体异常压力值和地层水矿化度值突进方向与盆缘鼻状构造、坡折带展布方向一致,为油气运移的主要汇聚方向;流体异常压力的形成与发育特点决定了油气运移方式以幕式为主,也使济阳坳陷横向上发育多种地层油藏类型、纵向上发育多套含油层系。  相似文献   

3.
济阳坳陷不整合油气成藏与勘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探井与地震资料分析、典型油藏解剖等,研究了济阳坳陷不整合结构发育特征,探讨了不整合对油气成藏的作用,阐明了不整合圈闭油气成藏规律,建立了不整合圈闭精细描述方法.研究认为,根据风化粘土层、半风化岩石发育状况,济阳坳陷不整合结构可划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3种类型,各种不整合结构在地质和测井上具有一定响应特征.不整合结构发育受控于原岩岩性、间断时间、古地形、顶板岩相等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不整合结构类型的空间展布.济阳坳陷砂泥岩地层的风化差异性,使得不整合以遮挡控制圈闭为主,难以形成连续的横向输导层,不是油气长距离运移主通道,但可在局部地区构成垂向或横向输导方式.不整合油气成藏与分布规律可概括为:正向构造背景控制油气的分布与富集,成藏动力控制圈闭含油性,不整合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常压系统.地层夹角、层速度和地震波主频是影响地层超剥点(线)准确识别的主要因素,探索形成了以储层超剥线精细描述、不整合面上下岩性有效识别为关键的不整合圈闭精细描述技术.  相似文献   

4.
东营凹陷南斜坡地层油藏成藏规律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东营凹陷南斜坡地处盆地边缘,地层圈闭成藏条件优越。分析了南斜坡地区的地层油藏成藏条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发育沙四段上亚段和沙三段下亚段2套优质烃源岩,断层、不整合和输导性砂层组成了油气运移的立体通道,不整合面上下的岩性类型和不整合样式有16种组合方式,储层类型多,盖层条件优越,烃源岩排烃期与地层圈闭定型期配置良好,具备形成大型地层油藏的条件。南斜坡地区地层油藏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地层超剥带,超剥带与大型鼻状构造带的组合区域是地层油藏最为富集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东营凹陷形成多期不整合面。其中新生界与中古生界不整合广泛分布于凹陷之中,其上覆地层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多为削超样式。不整合结构层中的风化粘土层,经过成岩压实作用,极易固结,形成非渗透层,具有很好的封堵效应。由于风化淋滤作用,不整合面下的风化砂砾岩、碳酸盐岩等的渗透性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成为输导油气甚至储集油气的有利场所。油气在不整合中运移主要通过2种方式:不整合结构层侧向输导和不整合“天窗”式垂向输导。受不整合削超或平超式、砂/泥型或泥/砂型等多种岩性组合的控制,东营凹陷南斜坡多发育地层超覆、不整合削截油藏。  相似文献   

6.
济阳坳陷盆缘地层目标勘探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济阳坳陷盆缘地层油藏分布规律研究和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思路,建立了基于输导、保存、圈闭、储层等4项地质条件的成藏主控因素的分级评价方法。其中在输导体系条件突出了油源断层对盆缘地层目标成藏控制作用,在保存条件引入了对直接盖层厚度、顶底板条件的评价。同时结合常规勘探目标评价思路和内容,建立了济阳坳陷盆缘地层圈闭综合评价规范,该规范的建立对开展中国东部断陷盆地盆缘地层勘探目标的评价优选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统计分析济阳坳陷17个油田69个区块、典型解剖5个地区,明确了研究区地层油藏的成藏机制,并对地层油藏成藏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源断层启闭性控制油气运移方向,正向构造背景控制地层油藏的富集,不整合结构控制地层油藏类型,成藏动力控制地层圈闭含油性。济阳坳陷盆缘地层圈闭油源断层的油气输导方式以侧向、垂向为主,走向为辅;不同输导方式的地层油藏规模存在差异。不同地层油藏类型、分布层位储量规模存在差异,地层油藏以新近系馆陶组储量规模最大;油藏类型以地层超覆油藏储量规模最大。不同凹陷同类构造带、相同凹陷不同构造带地层油藏成藏均存在差异性,缓坡带地层超覆油藏和不整合遮挡油藏储量规模都较大而且两者相差无几,陡坡带以地层超覆油藏为主。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中国石化探区油气勘探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准噶尔盆地面积大,而中石化探区工区小,且埋藏深、区块散,勘探难度较大。油气勘探表明,准噶尔盆地中石化探区目前发现的主要油层与中石油新疆局邻近油田的主要油层不好对比,发现的油层多不是当初设计的主要目的层,总体上所发现的主力油层都偏上。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可能存在4横4竖8条油气富集带,不同富集带的特征不同,其分布与深大断裂的发育方向与圈闭位置有关;其富集程度与主要油源区的位置及烃源岩的层位有关,尤其是不整合面与油源断裂的联合输导与油气富集关系更为密切。根据石油地质特征、成藏条件、主要油藏类型分析,中石化探区勘探重点近期应以西缘区块的地层岩性油气藏为主,次为准中区块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北缘及青格里底山区块的地层-构造油气藏是今后应长期关注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不整合输导模式研究的基础上,定量表征了不整合输导油气能力。不整合主要通过水进层的连通孔隙系统和半风化岩石层的孔—缝系统输导油气,平面上存在发散运移和汇聚运移2种模式,垂向上则存在顺层运移和窜层运移2种模式。不整合输导油气能力主要受不整合类型、不整合结构及其物性、不整合面倾角、不整合交会叠置程度、不整合发育规模、源储距离、油气黏度以及油气运移动力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基于达西定律,综合各项影响因素,建立了具有实际地质意义的不整合输导油气能力定量表征公式,并利用该公式对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廊固凹陷大柳泉构造古近系沙三段与沙四段之间不整合的输导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不整合输导油气能力具有自大兴断层至牛北斜坡带逐渐增强的变化规律,且存在3个优势运移路径,这些路径上的地层圈闭可作为有利的勘探目标。定量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具有较好的吻合性,表明所建立的不整合输导油气能力定量表征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春风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斜坡带,油藏隐蔽性强、油层薄、油稠。车排子凸起多期升降和超剥作用控制了残余地层展布,正序沉积叠加控制了储盖组合样式,构造演化与沉积作用耦合控制了圈闭的发育及展布。油气输导格架为“油源断层垂向沟通、毯状砂体横向输导、调节断层纵向调整”;沙湾组富集成藏模式为“远源供烃、断毯输导、地层岩性圈闭控藏”。在对生储盖运藏认识的基础上,成功应用了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和HDNS(水平井+油溶性降黏剂+氮气+蒸汽)开发技术,使得春风油田实现了高速高效勘探开发,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208×10^4,建成产油能力40×10^4t/a。  相似文献   

11.
针对准噶尔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潜力巨大但成藏规律非常复杂的情况,在回顾其隐蔽油气藏勘探历程基础上,把已发现的隐蔽油气藏划分为岩性类、地层类、复合类和(准)连续型4大类及17个亚类。其成藏特点为:多沉积体系控制;多圈闭类型展布、构造—岩性—地层复合;多层系含油气;多期充注、多期成藏;多成藏组合型式。隐蔽油气藏有利勘探区带为盆地西缘车排子斜坡带沙湾组成藏组合、车—莫古隆起周缘侏罗系成藏组合、准噶尔盆地石炭系成藏组合和北天山山前坳陷深层致密砂岩侏罗系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地层油气藏勘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了综述中国地层油气藏"十三五"勘探进展并展望未来地层油气藏的重点勘探领域,开展了典型地层油气藏解剖,研究大型碎屑岩超覆或削截型、碳酸盐岩风化壳型、火山岩或变质岩地层油气藏富集规律,评价地层油气藏资源潜力.结果表明:①准噶尔盆地二叠系和石炭系、中国三大克拉通盆地(四川、塔里木、鄂尔...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在玛湖、沙湾、阜康、东道海子等凹陷的上二叠统发现大面积岩性-地层油气藏(群),形成了全盆地整体突破的良好勘探局面。基于大面积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构造背景、供烃基础、储集性能、圈闭与保存条件等地质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盆地断坳转换期不整合之上发育的低位体系域砂砾岩体、扇三角洲前缘相带及优质甜点储层是全盆地源上它源型油气大面积聚集成藏、局部高产富集的物质基础。明确了准噶尔盆地上二叠统大面积岩性-地层油气藏3大成藏主控因素:中-下二叠统规模优质咸化湖相烃源岩提供了坚实的油气资源基础;断裂-不整合立体输导体系为油气运移、大面积聚集成藏提供了重要保障;环凹大型斜坡区发育的不整合为大面积岩性-地层油气藏提供了良好的圈闭与保存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盆地西部上二叠统的"源储分离型——超覆-削截复合"油气成藏模式和盆地东部上二叠统的"源储紧邻型——低位超覆"油气成藏模式。以该研究认识为指导,指出玛湖凹陷南斜坡、沙湾凹陷西斜坡、盆1井西凹陷东北斜坡、东道海子凹陷北斜坡和阜康凹陷东斜坡是准噶尔盆地上二叠统大面积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加快天然气勘探有利条件及预探领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勘探潜力巨大。该盆地具备形成大气区的地质背景,发育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三套气源岩,演化程度高,气源条件充足;发育多类型、多套储集体和四套区域盖层,形成了有利的储盖组合及成藏配置。通过对五彩湾、滴西、莫索湾、莫北地区典型气藏的分析研究,该盆地发育多种气藏类型,包括构造型、古潜山型、火山岩内幕型及地层(不整合遮挡)型。通过研究指出,天然气勘探的现实领域有陆东—五彩湾地区、陆西—莫北—莫索湾地区;待突破的领域有腹部下组合大型古隆起及岩性气藏、南缘冲断带;正在准备的勘探领域主要为煤层气。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五八区二叠系天然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拐-五八区二叠系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通过对二叠系佳木河组和鸟尔禾组储层性质、盖层条件、储盖组合、区带类型的研究,认为该区P3w/Pij不整合面控制了油气的分布,二叠系地层油气藏、火山岩裂缝型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类型。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五八区二叠系天然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拐-五八区二叠系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通过对二叠系佳木河组和乌尔禾组储层性质、盖层条件、储盖组合、区带类型的研究,认为该区P3w/P1j不整合面控制了油气的分布,二叠系地层油气藏、火山岩裂缝型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类型。  相似文献   

17.
不整合纵向结构体中的高孔渗带与不同结构层组成的储盖组合常形成类型多样的岩性、地层圈闭。为此,通过井震结合,综合不整合之上、下地震反射特征,可将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东部中/上二叠统不整合划分为平行—平行、平行—削截、平行—褶皱、超覆—削截和超覆—褶皱等五种类型;利用测井资料构建判别参数,识别不整合体结构,分析其发育规律及控制因素;根据钻探成果,建立不整合结构体控藏模式。研究表明,不整合体结构主要受剥蚀量、母岩岩性及构造部位高低的控制,不整合结构体上层与中层厚度呈负相关;超覆—削截不整合区域为油气藏有利发育区;不整合上层结构中的水进砂体,是不整合体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湖(海)湾区易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该成果对其他类似地区不整合油气藏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庄地区地层油气藏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近年来。王庄地区地层油气藏勘探获得重大突破,相继发现了太古界、古生界、沙三段、沙一段和馆陶组等多套含油层系。油藏类型有原生砂岩体(岩性上倾尖灭和透镜体)油气藏、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超覆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和生物礁块油气藏等。成藏条件分析表明。处于盆地边缘的王庄地区发育多种地层圈闭和两种输导体系。对于它源型油气藏来说。输导体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油层多沿输导层分布。形成上下叠置的复式地层油气藏。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腹部隐蔽油气藏类型与成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噶尔盆地腹部现今处于前陆盆地坳陷中。侏罗纪车莫古隆起的发育,一方面为早期成藏提供了构造背景,另一方面古隆起控制了河流三角洲砂体发育,不整合、地层超覆的分布。故本区形成了地层、岩性、断层三者复合的隐蔽油气藏发育区。后期剧烈的掀斜,导致古隆起周围圈闭类型、圈闭有效性发生变化或减弱。油藏多经历了后期调整、晚期充注,且类型多样。腹部地质背景及其演化,决定了油气形成与分布主要与古隆起及演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