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罗宪双 《水泥》2009,(12):20-21
我公司紧邻鲁能电厂,电厂的脱硫石膏被当作垃圾堆在厂外,不但占用耕地,而且污染环境。为此,我公司从2007年开始,试验使用脱硫石膏代替天然石膏生产水泥,2008年开始应用于水泥生产中。  相似文献   

2.
马雷  曹建新 《辽宁化工》2006,35(5):253-256
研究了两种预处理方式的磷石膏作缓凝剂时对水泥物理性能的影响,并与以天然石膏作缓凝剂的水泥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煅烧磷石膏作缓凝剂时,水泥凝结时间及3 d和28 d强度接近或好于掺天然二水石膏的水泥,可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3.
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相容性的检测方法的评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罗云峰  卢迪芬  樊粤明 《水泥》2002,(11):20-23
选取了新型干法窑、湿法窑和立窑等不同烧成工艺条件所生产的熟料,在同一实验磨中磨制成比表面积相近的硅酸盐水泥。采用了Marsh筒法和微型塌落度仪法对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Marsh筒法饱和点的高低、Marsh时间大小、净浆流动度大小及其轻时损失等指标来表示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并对这2种检测方法作出评论。  相似文献   

4.
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进行了天然石膏和改性磷石膏不同比例单掺、双掺作水泥缓凝剂的一些系列对比试验,通过对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等常规物理性能测试以及XRD、SEM等微观结构分析,研究改性磷石膏对水泥缓凝剂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改性磷石膏与天然石膏单掺、双掺作水泥缓凝剂均具有良好的缓凝、提高强度作用。  相似文献   

5.
固化磷石膏作水泥缓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制两种固化磷石膏,一种在磷石膏中加入胶凝材料,一种在磷石膏中加入石灰粉煤灰,在12-15MPa的压力下成型,7d强度约2.0MPa,28d强度约3.0MPa,有较好的水稳性,固化过程中磷石膏的晶型没有改变,用固化磷石膏作缓凝剂水泥和天然石膏作缓凝剂的水泥相比,凝结时间相当,胶砂强度相当或略有提高。在不考虑外加剂适应性的情况下可代替天然二水石膏作水泥的缓凝剂。  相似文献   

6.
磷石膏对中热水泥和矿渣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水泥的凝结时间延长,100%加磷石膏,中热水泥初、终凝结时间分别延长1:20,矿渣水泥分别延长40~50min.;随着混掺磷石膏比例的减少,凝结时间减少,当混掺25%以下,中热水泥和矿渣水泥凝结时间和正常水泥接近.磷石膏对中热水泥、矿渣水泥强度的影响:矿渣水泥3天、7天强度略有下降,下降约为1.5MPa左右,中热水泥100%和50%混掺,强度有所上升.总的说磷石膏对水泥强度的影响不很大.磷石膏作缓凝剂对油井水泥的稠化时间和强度影响较大,用于油井水泥上危害较大.不宜用于油井水泥生产上.  相似文献   

7.
赤泥改性磷石膏作水泥缓凝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根宽 《水泥》2010,(6):10-12
在对磷石膏直接应用于水泥中的危害分析的基础上,用赤泥对磷石膏在焙烧条件下进行改性。结果表明:磷石膏与赤泥按1∶5混合后,在800℃进行焙烧,保温2h后急冷,可消除磷石膏中有害杂质对水泥的不良影响,能代替天然石膏作水泥的缓凝剂,并且对水泥的强度具有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8.
磷石膏的堆存问题由来已久,磷石膏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向是用作水泥缓凝剂,但由于磷石膏中含有少量有害杂质而且较难除去,相比天然石膏,其应用性能较差,因此中国磷石膏在水泥行业仍未能实现规模化的应用。阐述了磷石膏用作水泥缓凝剂的作用机理,概括并总结了近几年来磷石膏作水泥缓凝剂的研究现状及净化工艺,指出限制磷石膏利用的主要原因是净化成本高和行业未能形成统一的应用标准。  相似文献   

9.
磷石膏作水泥缓凝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石膏作水泥缓凝剂的应用研究马行美(陕西复肥厂)1前言陕西复肥厂是陕西省最大的高效磷复肥生产基地,年产10万吨硫酸、6万吨磷酸二铵,满负荷生产时,每年将排放磷石膏20万吨左右,现在厂区墙外征租地70亩用以堆放磷石膏。1994年初我厂与省建材科技工程公...  相似文献   

10.
磷石膏作缓凝剂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国芳 《水泥》1994,(10):25-28
磷石膏作缓凝剂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孙国芳江苏省扬中县水泥厂(212200)1磷石膏的物化特性及作缓凝剂的可行性水泥工业生产中一般以天然石膏作通用水泥的缓凝剂,而化学副产石膏的应用并不普及,磷石膏是湿法制造磷酸的工业废渣,含自由水20%~30%,外观为灰...  相似文献   

11.
通过混凝土坍落度试验,从水泥、粉煤灰及塑化剂三方面研究了水泥及粉煤灰与塑化剂的适应性问题。结果表明,控制水泥中C3A含量在8%以下,熟料塑化度为25~35,采用二水石膏作缓凝剂,控制合理的水泥细度及级配,采用优质粉煤灰作掺合料,选用合适的塑化剂,均有利于提高其与塑化剂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减水剂对阿利特-硫铝酸盐水泥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效减水剂对阿利特-硫铝酸盐水泥的饱和点、水泥浆体的流动度及流动度经时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阿利特-硫铝酸盐水泥,萘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的饱和点掺量明显高于聚羧酸盐和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不同高效减水剂对阿利特-硫铝酸盐水泥浆体的流动度及流动度经时损失的作用效果亦不同,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最好,氨基磺酸盐次之,萘磺酸盐较差;阿利特-硫铝酸盐水泥中掺加矿物掺合料可以改善其与减水剂的适应性,矿物掺合料掺量越大,水泥净浆的流动度越大,流动度经时损失越小,矿渣粉的作用效果优于粉煤灰。  相似文献   

13.
关于水泥与超塑化剂相适应性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王善拔 《水泥》2000,(1):7-11
从水泥化学角度讨论了预拌混凝土的经与超塑化剂相适应性的几个问题。超塑化剂主要是大量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的水化产物上而不是吸附在未水化水泥颗粒表面。水泥与超塑化剂相适应性不好主要是水泥化产物吸附大量的超塑化剂所致。凡是加速水泥初期水化的因素,特别是使水泥凝结加速的因素如C,A含量过高、SO3掺量过少、碱含量高以及掺入内比表面积大的火山灰质混合材等均使水泥与超塑化剂的相适应性变差。据此,提出了生产与超塑  相似文献   

14.
高贝利特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高效减水剂与高贝利特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相容性以及矿物掺合料对高贝利特水泥相容性的影响 ,并以混凝土工作性指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高贝利特水泥具有优异的与高效减水剂相容性 ,具备优良的施工性能。分析了其内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谭树成  唐华  徐迅  敬翰  吴鑫 《水泥工程》2023,36(1):11-14
本文通过向磷石膏中外掺可溶性磷,研究了可溶性磷含量对硅酸盐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及其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磷石膏中可溶性磷的含量影响着水泥与外加剂的相容性,外掺H3PO4、H2PO4-、HPO42-时,随其掺量的增加,硅酸盐水泥与外加剂的相容性逐渐变差。相对于天然石膏而言,磷石膏中可溶性磷的含量仅引起硅酸盐水泥早期强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6.
选用P.II52.5、P.O42.5水泥和3种减水剂,分别检测了不同减水剂掺量时水泥净浆流动度和胶砂扩展度,结果表明,根据胶砂扩展度可以明显地确认减水剂的饱和掺量,而根据水泥净浆流动度较难确认。采用胶砂扩展度法不仅能够评价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确定混凝土中减水剂的最佳掺量,而且还能够评价不同减水剂对泌水离析等性能的影响。混凝土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磷石膏水泥缓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工业生产废物磷石膏代替天然石膏作水泥缓凝剂,需解决磷石膏中可溶性磷对水泥的超缓凝作用和磷石膏的高含水造成喂料困难、易堵的问题。介绍将磷石膏制备成50 mm×50 mm固化体的两种方法,并对制备的两种固化磷石膏与天然石膏、原状磷石膏等进行水泥的物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固化磷石膏磨制的水泥凝结时间与天然石膏很接近;固化磷石膏养生6天浸水24 h后有2.0 M Pa强度,表明有足够的水稳性,保证了喂料和计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石灰石粉作混合材对不同颗粒分布水泥的外加剂适应性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减水剂饱和点掺量与水泥的比表面积联系较大,而Marsh时间则与均匀性系数的联系较紧密。掺入石灰石粉对颗粒分布不同的两种水泥的外加剂适应性均有改善作用,但对窄颗粒分布水泥的改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磷石膏水泥缓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石膏中的磷酸盐,特别是可容性磷酸盐对水泥有超缓凝作用,是磷石膏过分缓凝的根本原因。磷石膏过分缓凝和喂料困难是磷石膏做缓凝剂应该解决的两个问题。固化磷石膏浸水24h以后有2.0MPa的强度,且可保证喂料和计量的稳定。固化磷石膏磨制的水泥和天然二水石膏磨制水泥相比,二者的凝结时间最接近,强度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磷石膏生产水泥技术的组分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磷石膏烧制出合格水泥熟料中的组成、率值的确定、磷石膏的质量要求以及P2O5、F含量对熟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优化磷石膏制水泥工艺,解决磷石膏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